yanxiuhong 发表于 2002-6-16 10:24:08

杨秀清--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ZT]

东王杨秀清纪念馆

  杨秀清(1821~1856):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广平桂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入拜上帝会。二十七年冯云山被捕,洪秀全以寻求外援为名逃往广东。杨秀清假托代天父传言,主持拜上帝会事务。后称天父第四子。金田起义后为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封东王,称九千岁,掌握军政,节制诸王。
    杨秀清是太平军前期的实际指挥者,曾指挥太平军成功地突围永安,攻克武昌、汉口、汉阳等重镇。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江苏南京),他又筹划、组织了太平军第一次西征和北伐诸战役,并以其名义与英国公使通信,宣布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
    咸丰六年,指挥太平军连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
    进入天京后,杨秀清战功显赫,位高权重。与洪秀全矛盾逐渐加剧。据传,杨秀清曾逼封万岁,并由此引发天京事变。但至今此事尚存诸多疑点。
    1856年9月2日,杨秀清全家及部下二万人惨遭屠杀。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为稳定军心,定“东王升天节”以志怀念。

http://cn.netor.com/m/memorial.asp?bid=458

hd136302 发表于 2006-11-20 22:22:23

杨秀清

杨秀清(1820-1856),原名嗣龙,祖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在其曾祖父之前,迁居到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平隘新村(今东王冲),世代以种山、烧炭为业。父母早亡,年少而孤。后来他接受了冯云山传播的革命思想,逐渐成为太平军有谋略、有胆识的最高军事统帅。

1848年,冯去山被捕下狱,洪秀全回广东设法营救,拜上帝会群龙无首,会众成员中有人退缩,有人动摇,拜上帝会面临分裂和瓦解的危险,为了扭转这一严重局面,杨秀清“忽生哑病,两月不能言语,会众均觉奇异以为是不祥之兆”。他以此作借口,假托天父下凡,自己代天父传言,把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宗教迷信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做了许多思想工作,澄清了拜上帝会中的许多混乱思想,避免了拜上帝会的瓦解,巩固了革命队伍的团结,成为太平天国准备起义阶段的一次关键性转折。金田起义前,杨秀清两个多月装成耳聋口哑,金田起义后,他忽然开口,自称天父降托,耳聪目明,组织群众,策动起义,指挥军事行动,一切井然有序。当洪秀全、冯云山在平南县花州山村被清军围困时,杨秀清迅速派蒙得恩部救援,杀败清军,救出洪、冯两人。此后杨秀清用代天父传言为谋略辑刻成书,即发太平军各级属员学习,从而对太平军的发展壮大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

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杨秀清作为太平军的实际统帅,基本上采取保存力量和就地打转的消极作战指导方针。1851年9月下旬,太平军攻占了广西永安州城(今蒙山县)。在讨论下一步行动方向时,洪秀全提出了夺取南京的战略目标。杨秀清对此表示完全赞同,并开始了有明确目标的战略进军。1852年4月,杨秀清指挥太平军巧妙地从永安突围,北攻桂林城。由于桂林城倚山傍水,城高且坚,太平军虽英勇作战一个月,却未能攻克。杨秀清及时改变战役计划,下令撤回,挥戈北上,于6月3日攻占全州,12日占领湖南道州。由于杨秀清采取了避实击虚的战略指导方针,摆脱了内线作战的被动处境,开始有意识地打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外去,因此,他提出太平军今后的进军方向是:“今日上策,......循江而东,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据为根本......”。据此,杨秀清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1852年7月下旬攻长沙不下就主动撤离,而攻占益阳,越过洞庭湖,占领岳阳。12月攻占汉口、汉阳。1853年1月12日,又克武昌。此时太平军迅速发展到50余万人。2月9日,杨秀清下令撤离武昌,水陆并进,顺江东下,于18日克九江,24日克安庆。3月8日兵临金陵城下,经12天的攻打,于3月20日战领金陵。太平军进军如此顺利迅速,重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杨秀清的高超指挥谋略。当时清军头领评价说:“审势度力,如攻桂林不下,则陷全州,攻长沙屡败则下窜湖北;......夫攻坚则力倍而多损,攻瑕则力省而效速”。正因为太平军避免了在久不下的坚城之前浪费时间与消耗兵力,从而导致这场农民革命战争节节胜利。

姓名:杨秀清
别名:杨嗣龙
生辰:1821年(清道光元年)
民族:汉族
忌日: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丙辰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籍贯:桂平
地区:广西
职业:左辅正军师东王
活动年谱:
日期:道光3年(1823年)
    ⊙出生于广西桂平紫荆山内平在山新村

网转:http://baike.baidu.com/view/23928.htm

彭正矫 发表于 2006-11-21 20:26:31

杨秀清 中国太平天国前期主要领导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秀清--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