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多多交流!
多次想抽空考察叶帅之故居及其祖上风水,念叨了两年尚未成形。
有机会一起去,我也是梅县人,但惭愧本人对梅县不是很熟悉,有机会一定得去学习学习:):):) Posted by 易海一黍 at 2005-1-3 19:42
欢迎多多交流!
多次想抽空考察叶帅之故居及其祖上风水,念叨了两年尚未成形。
什么时候方便?我们来一次客家风水林考察游。 神州5号拍摄到的中国地图怎不叫人震惊
地球因中国而憔悴!!!
让我们把吃午饭的钱省点儿,去种树吧! ------所有需减肥的人们!!! 这是三张让我感到震惊和沉痛的图片,是在太空拍摄并加以分析的图片,图片组的名字叫做:沙漠化的中国!!
从图片上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我国大部分土地没有被绿色植被所覆盖,而是以赤裸裸的 黄色直接面向宇宙,多年的干旱和毫无节制的滥砍滥伐使我们的绿色极度匮乏!
(下面是我找到的我国官方发布的信息): 新华网北京6月17日电:最新统计显 示,中国沙化土地已达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沙化面积每仍以 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干旱的频繁发生,会造成沙尘暴肆虐、森林覆盖率降低、草原退化严重、天然水域缩小、河道断流、水资源锐减、土地沙化面积扩大等,致使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加大,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干旱造成的环境影响有土壤和地下水的盐碱化、淡水生态系统污染加剧、动物品种的区域性灭绝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我国最早的旱灾记载始于公元前206年。从那时起至1949年的2155年中,发生过较大的旱灾1056次,平均两年一次。我国最严重的干旱首推明朝崇祯年间的大旱,连旱17年,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近百年来我国又出现1900、1928-1929、1934、1956-1961和1972年等大旱,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北方干旱频繁发生,特别是西北地区出现了1995年和1997年的严重干旱。
地球
本帖最后由 夏荷 于 2013-3-2 21:31 编辑從太空拍到的地球
這張是最近從太空拍攝的地圖,中國荒漠化的情況嚴重到這樣的地步,何以數以千萬計人口集中居住的客家大本營,卻還能保持這樣良好的自然生態?因為這裏有千千萬萬為客家人守護家園的風水林啊!
[ Last edited by 夏荷 on 2005-2-18 at 11:22 ]
風水林
為什麼香港上水的圍村沒有風水林? 上水鄉廖氏先祖廖仲傑於元代中葉南遷廣東,初居屯門,再遷深圳河以北的福田村,約於公元1350年三徙至上水雙魚河。此後廖族子孫繁衍,散處今新界丙岡、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及梧桐河兩岸。十六世紀末,至第七世祖南沙精堪輿術,倡言必須聚族而居,後代子孫方可昌盛,選在今日之圍內村建村。廖族發展至1866年時約有五百餘人,隨著人口不斷增加,遂向圍內村外拓展。1819年至1898年間,莆上村、中心村、門口村、大元村、上北村、下北村及興仁村先後建立,各村環繞四周,八村仍合稱為上水鄉。廖族定居香港時間比較早,能選擇條件比較好的雙魚河邊,而後來的客家人基本上都在丘陵和山區,這些地方才多種植風水林。 Posted by 夏荷 at 2005-2-18 10:15
http://www.perng.com/upload/diqiu.jpg
看到這張圖片,的確讓人不舒服.
大家能生活在中國南方,真是種幸福. liaohk,上水圍廖族今年打醮,六十年一次,你想去的話,可以與他們聯繫的。 本帖最后由 夏荷 于 2013-3-2 21:38 编辑
嚴老師這帖送出有十年。
這裡拍的是我們西貢的客家村糧船灣,看到風水林古樹的樹根,就會明白爲什麽不會有“泥石流”、“土石流”了。 上次我們去做“圓籠茶粿”的鹽田仔,種得最多的是樟樹。 山脊上的斑马线
2012-08-07中国文化传媒网
陕西省汉阴县漩涡镇凤堰古梯田
山脊上的斑马线
2012-08-07中国文化传媒网
――陕西省汉阴县漩涡镇凤堰古梯田
今年3月31日,被我省文物部门称为湖广移民开发陕南的“活标本”、中国农耕文化“活化石”的中国首个移民生态博物馆,将在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凤堰古梯田景区揭牌,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隐藏在大山深处的谜底。
从汉阴县城驱车向南,沿盘山公路而上,翻越海拔两千米的凤凰山颠,云雾飘渺,峰回路转,莽莽林海围绕着层层梯田,延绵数十公里,沟沟坎坎,俯仰皆是。
在森林的掩映中,在云海覆盖下,万顷梯田若隐若现,大如曲池,小似新月,阡陌纵横若行云流水,村舍散落其间,农夫悠然劳作,静寂如世外桃源,好一派诗意梦幻般的田园。有人说,这些被一道道开出的古梯田,就像是刻画在山脊上的斑马线。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说,汉阴凤堰古梯田生态博物馆是中国目前第一座开放式移一个家族百年垦出万亩梯田
若问藏在深山人未识的这片“神仙田”有多大规模,为何人何时所建?当地人会操着浓浓的客家口音告诉你,涉及黄龙、中银、东河、堰坪、茨沟五个村的连片梯田,总共有1万余亩。这片古梯田多为清朝乾隆年间吴氏族人从湖南长沙府善化县迁来汉阴定居后,祖上几代人所营建,始于乾隆年间,历时100余年,至今已过十代,有250多年的历史。
吴姓是如今汉阴县漩涡镇人口最多的姓氏。在清初“湖广填陕南”的大移民中,长沙善化吴氏家族的部分后裔也成为这支移民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乾隆二十―年至三十四年,长沙吴氏家族五大房(高桥坝房、金井房、柳冲房、大路房、高塘房)陆续迁徙来陕南,前后历时14年之久。至咸丰年间,吴氏后裔房、高塘房)陆续迁徙来陕南,前后历时14年之久。至咸丰年间,吴氏后裔在陕南者“丁口见千三百余”。
“兴安盖五方杂处,云昔在明时伏莽丛生,鄢、蓝、刘、石、诸先,张、李、王、刘、屠诸后,其地盖靡有孑遗矣!成化时又即禁民毋入,于是平原沃野古木千章,翳蔽天日。龙蛇生山泽,虎豹伺入门,虽于康熙八年即出水火登衽席,然居者落落如晓星焉。迨我高宗纯皇帝宏天一家之心,官周体任土之法,哀鸿止堵,涸鳞赴渊,向之所谓千章翳蔽天日,今尽每每原田矣!……若汉阴以南水利,实多我公绍之,夫吴氏乐利百年哉。”这是吴氏迁陕第三代裔孙、位至候铨知县的吴敦品为其家谱《先德录》所撰文之一,其文虽是记述其先祖从湖南善化迁徙陕南汉阴,垦荒造田、成家立业的功绩,为我们展示了清代前期湖广移民迁徙陕南生息繁衍的历史缩影。民生态博物馆,将在3月31日举办的中国汉阴第七届油菜花节上正式揭牌。
……
http://sn.ccdy.cn/wenbo/kaogu/201208/t20120807_348503.htm
轉帖:
云和小王 2012-12-10 20:06
俺走进村庄,老人笑问客从何处来。
远去的山村——南洞村 周末,小雨,南洞村遗世沧桑。南洞村位于浙江省云和县西北,北邻松阳,西接龙泉,海拔600-800米。这里有参天的风水林,这里有独特的木排楼,这里有奇异的客家汀州风俗。可是这里地处偏僻,村民不断外迁,现只有几位老人傍着老家、古树安静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