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看
不怎樣嘛!我只是喜歡研究自已族姓的族譜吧!我正想多找些廖氏族譜來研究,因為我覺得要求証族譜的記載,俾後代有對祖先有正確的認識。我從書中得知興寜在清朝時有廖姓移居四川,是出名的廖廣東,他們蔵有由晉朝至宋朝的廖氏世系圖,不知有沒有辦法可弄來看看。 长了见识,原来花公最早在苏杭。是说“花公生九子,九子分三郡”吧,我们那里是武威郡。连平廖姓不多,几千人吧,附近我知道龙门、龙南廖姓多,据说都是“廖半县”。 谁能帮我解释我们祠堂对联“武功垂汉史,威德冲神朝”旨意? 拆分“武威”两字成一对联,其他意思猜的,垂汉史、冲神朝:廖化、廖刚?武功垂漢史
武功垂漢史,威德沖神朝。「垂漢史」的「垂」是指流傳、記載的意思。即是指漢朝的歷史已有記載。
始終如一兄說得對。此聯是鶴頂格,由首句的第一個字「武」和第二句的第一個字「威」構成「武威」,是指武威郡廖氏。武威廖氏由得姓始祖 [ 風 + 翏 ] 叔安,至春秋時
[ 風 + 翏 ] 伯高 改 [ 風 + 翏 ]為廖之後,至漢朝便有廖氏祖先因武功而記載在歷史上。 [見班固《漢書》人名表]。
註: [ 風 + 翏 ] 是左風右翏合成一字,是古廖字。
liaolp兄: 請問連平在哪裡?你們那裡的廖姓兄弟是從哪裡遷去的?始遷祖是誰?可否告訴一二?
多谢香港老华
多谢详细解释,原来故事廖子为[ 風 + 翏 ] 是左風右翏合成一字。连平县现属于河源市管辖,北接江西龙南县,是新丰江水库(万绿湖)的源头,我在老家的话,就跟你同饮一江水。
我们那里是迁了许多回、迁了好几代才住下的,最早的祖先听说在江西,在我老家始祖搬到现址之前,是在新丰县的沙遙田不知生活了多少代祖先。
我们开居祖到我们这一代,我是第13代。
听说各地字辈都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的开居祖字辈是思,思守曰(孔子曰的“曰”)子、…………(中间还有4辈,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习金诗礼、仁忠敏岳、………………(不好意思后面还有8辈,也不记得,一下子又没找到资料)
武威郡与清河郡
我们那一个镇上,就有武威郡与清河郡的,我老家目前人数仅400·~500人左右,那个清河郡的则更少,才100多人。崇德公有一首诗歌的,我们那一带有一个故事:某年有人去外地,见到别处姓廖者,人家不信,将崇德公诗背出,就信了。诗歌内容我也不知道啊。
廖氏清河郡
liaolp兄:清河郡廖姓也是出自崇德公的,他們的族譜紀錄更可追溯至崇德公,(武威郡多可追溯至實蕃公[花公]),我現將清河郡廖氏的簡單譜系抄錄如下,供兄參考,也可轉給清河郡的族人。如有補充,煩請告訴小弟。一世祖 : 崇德公
二世祖 : 蘭芝公
三世祖 : 光堯公
四世祖 : 友福公
五世祖 : 昌信公
六世祖 : 念二郎公
七世祖 : 崇郎公
八世祖 : 希廣公
九世祖 : 必仁公。公避元朝之亂,由寧都遷江西石城縣蜀溪。
十世祖 : 中立公
十一世祖 : 世傑公
十二世祖 : 從善公
十三世祖 : 啟忠公
十四世祖 : 延政公
十五世祖 : 以武公
十六世祖 : 子厚公
十七世祖 : 應遷公
十八世祖 : 期球公
十九世祖 : 鍾灝公
二十世祖 : 志暄公 (字瓊玉)
二十一世祖 : 士豪公 (字用章)
二十二世祖 : 德範公 (字來禧)
二十三世祖 : 宏模公。清朝國學生,以軍功授命浙江東陽縣令,生七子
二十四世祖 : 自穹公。宏模公第五子,生三子。
二十五世祖 : 有義公。有穹公長子,生三子,光恢、光懌、光恬。
以上世系只是直線記錄,所以兄弟支派不明,有待補錄。
請教
liaolp:請問新豐縣和紫金縣有沒有關係?
非常谢谢
香港老华就是好,我只知道崇德公的下一世卫阑芝阑街。新丰县原属于广州市管辖,1990年前后划给韶关市管辖了,从广州出发走105国道,就要先经过新丰,再到连平我老家。
紫金县则在河源市东,其间距离是隔着原河源县一个县境。
新豐縣位置
謝謝liaolp兄:原來新豐縣在廣州韶關,那很近噢!很容易去噢!我還以為在河源市新豐江那邊。
崇德公有三子:長子蘭芝;次子蘭堦;三子蘭得。
由廖氏晉朝遷江西始祖子璋公至崇德公已是十二世,崇德公是 延齡公之子。
晉朝時子璋公從南京遷至江西寧都,他是西晉咸寧時的左衛鎮國大將軍。
怎么还是才3页纸
说了这么多还是才3页纸,廖家大家要多发言。liaohk兄:
新丰不怎么好到,深圳应该有几班汽车,因为深圳到新丰也就210公里左右。广州也会有几班车,广州到新丰约170公里。韶关到新丰车多些,有十几班,韶关到新丰也大约170公里,所以不怎样好走呢,总是要坐汽车。
到新豐
請問有沒有直接火車可到新豐呢?還有由深圳坐汽車到新豐要多少小時?新豐有沒有酒店或旅館可供遊客住宿? 我不是姓廖的,早幾年得香港上水廖族朋友送了些資料,現把其中一些帖出來,供網友們參考:
廖族由始祖西晉南京始祖子璋公一脈相傳,宗支繁衍,散居各地,創業興邦。千流萬脈總歸一源,葉茂枝繁不離一本,為追本尋源,上水鄉廖族子孫早有尋根訪祖之心。
1987年12月至1989年11月,上水廖族中父老兄弟,曾十多次外出拜訪廖族同宗,得到惠陽、寶安、東莞等縣市有關負責人的協助,尋找廖姓的村落,其中有惠陽陳江鎮鴨仔埗、橫崗鎮山子埗、大岑鎮棠各村瀲塘、坪地約場墟蘇木村﹔沙頭角鹽田、三洲田﹔惠州市小金鎮、河埔村烏石鄉、白盆珠;東莞鳳崗墟新塘村﹔寶安觀瀾馬瀝村、石岩官田鄉坭光村、龍華清湖村、坪山湯坑鄉黃竹坑村、坪環鄉牛角龍村、碧岑村等。
這兩年時間的探訪和交流,逐步了解到惠東寶一帶的廖姓人氏,大多是福建永定廖族二十三世祖徹公和弟弟敏公的後裔,他們保留的瓜瓞圖都有詳盡的記錄,而在廣為流傳的[ 廖族祖宗源流詩 ]中也得到印證﹔
崇德功深裕後長 蘭芝光景發其祥
瓊瑄四十一郎後 九子文興花又香
傳至昌公三子秀 敏公派下三三郎
二男仲遠及安叔 二派分支三六郎
我祖德源興建業 敬齋思義九分房
志淵生下德明祖 寶傳伯道法宸彰
成鳳沖天能一貫 支分益所斗熙煌
爵一天生麟獻瑞 殿魁賢俊顯名揚
( 註﹕昌公三子--徹、政、敏 )
1988年底,上水廖族組團探訪惠陽縣陳江鎮鴨仔埗(廖仲凱的家鄉),得村裏父老隆重接待,交談中拿出族譜參考,發現大家同是敏房裔孫。現存的[ 永定廖氏族譜 ]和上水鄉廖氏族譜都有記載﹕上水鄉開基祖仲傑公原名仲達,因避先祖諱改名仲傑,這位先祖是二十四世祖三十三郎公長子仲達,正是陳江鴨仔埗廖族的太祖仲遠公的兄長。據聞兩支廖氏族人數百年來都有走親戚,只是到了近代才疏遠了。(註:從子璋公一世祖算起)
水鄉廖族經過以上的探訪和考察,越發激起到福建尋祖的決心。適逢內地開放改革以後,中港文化交流日漸增多,蒙福建省廈門大學歷史系陳支平教授大力協助,終使夙愿得償。經考證,上水鄉廖族是福建永定廖氏敏房後裔,十世祖(從花公一世祖算起)仲傑公於元朝中葉(約1360年),從永定城( 鳳城 )洋塘下南遷的一支系。
1990年,上水廖族派代表,肩負重任出發去福建尋祖,他們在陳支平教授帶領下,初訪福建永定羅灘村,參拜了廖氏福建永定始祖,花公以下各祖墳,但五、六世祖的沒有尋到。1991年接永定宗親來電發現六世祖墳,重陽過後,二十人組團回鄉祭祖,參加敏公遷墳開光大典。適逢香港電台[ 吾土吾情 ]攝制祖赴永定考察客家土樓,把上水鄉廖族回鄉祭祖等活動的過程拍攝下來,在電視台播放。
上水鄉廖族以辦學聞名,如此重視教育,相傳與廖瑛為祖祠廖萬石堂題的匾額有關。據聞其先祖剛遷到上水開基時,曾受人欺,乾隆年間,幸得曾任廣東巡按的永定縣青溪青坑同宗廖瑛為他們題了[ 澤綿萬石 ]的匾額,懸掛在祖祠中堂後,再也沒有人敢欺負了,可見讀書人的重要,自此世代重視興文育才。
廖萬石堂乃廖氏所建最大的祠堂,[ 萬石 ]之名可追溯至宋代。相傳廖氏遠祖廖剛,在宋徽宗崇寧五年登仕,因剿匪有功,使地方得賴安寧,甚為君王倚重,召封為吏部員外郎,請經營健康,親擁六師,繼拜御史中丞,後任工部尚書。公知無不言,時蔡京、秦檜等權奸,亦為畏懼。廖剛共有四子﹕遲、過、遂、遽,仕皆秉麾節,邦人號為[ 萬石廖氏 ],上水鄉廖族後人為紀念先祖,乃將祠堂命名為[ 廖萬石堂 ]。(宋史有廖剛的記載,我看過內容相似。)
[ Last edited by 夏荷 on 2004-11-26 at 21:35 ]
[ 本帖最后由 夏荷 于 2008-3-14 23:0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