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 发表于 2004-8-27 21:52:23

一个异乡人的鹤山情怀------小记徐晓星先生

提起徐晓星的名字,不少人都会熟悉,尤其是在他退休前后,连续发表和出版了一批有关鹤山题材的文章和专著,填补当地文史的空白,在当地引起较大的反响,使不少文人学者肃然起敬。市领导亦对他敬重赏识,一些重要的文史资料,都交由他撰写、编篡和审阅。也许有些人认为:徐先生对鹤山文史如此有研究和见解,可谓是了如指掌,一定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了。其实,徐先生是梅州蕉岭县人氏,自1956年到鹤山从事教育、文化工作以来,至今已有40多个春秋。

    徐晓星先生自1956年在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就来到鹤山从事教育、文化工作。为了充实自己,他进修了华南师范大学中文本科,后被评为高级讲师。他先后在鹤山师范、鹤山三中、古劳中学、鹤山二中、教师进修学校担任教师或校长,后又调到文化局担任局长兼任文联主席,同期兼任鹤山县(市)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副主席。

    鹤山有人类社会就5000多年历史,设县也有271年。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四通八达,同时是一个著名的侨乡。历年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和体育等方面人才辈出,名扬四海。为使鹤山的文史资料不再流失,为抢救这一方面的历史遗产,徐先生早已暗下决心,确定目标,为填补鹤山文史而作出不懈的努力。为此,徐先生从1980年开始,他就在业余时间里,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和整理鹤山的文史资料。1993年,徐先生出版了第一本专集《鹤山史话》,同时在鹤山电台开设了“谈古论今”讲座,整个鹤山轰动一时。为此更坚定了徐先生走文史道路的决心。徐先生把范文澜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也许不少人未曾见过徐先生,但对他的文章、专著、网页,则拜读过不少。的确,从80年代开始,徐先生就潜心致力于文史工作,业余时间里,徐先生就不断收集、整理和编写鹤山文史资料。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他走遍了鹤山的山山水水,寻访了鹤山的名胜古迹,到省中山图书馆、到老农家里等地去查访有关鹤山方面的资料。就这样,他日积月累,笔耕不辍,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终于迎来了收获,在鹤山文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年间,他先后有七十多篇文章在省、地市的期刊和丛书发表,并在地市级的文学评选中获奖。近年来,他分别编写和出版的专著有:《鹤山史话》(1993年)、《陈山村史》(1997年)、《宋森传》(1998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址山人民革命史》(1998年)、《鹤山诗词400首》(1999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址山中学校史》(2000年)、《鹤山古文选注》(2000年珠海出版社出版)、《张光远诗钞》(2000年)和《昆山鹤影》(2001年珠海出版社出版)共9本书。徐老先生还在互联网建立了《鹤山文史——徐晓星专页》,设立了文史等专栏,为宣传鹤山、建设鹤山,为抢救鹤山的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徐晓星先生醉心于文艺事业。如今,他还担任鹤山市文联名誉主席。他平易近人,以文会友,有着各年龄层的朋友。他十分关心青年作者的成长,经常辅导青年作者,帮他们修改作品,扶助他们成长。另外,徐先生和一班喜好旧体诗词的文友一起切磋研究,编辑出版数十期旧体诗词的内部刊物,发表、创作了作品1500多首,不少还发表在省以上的专业刊物。他们出版了旧体诗词作品集《茶余吟笺》,为鹤山文坛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对于文物爱好者,他毫无保留地传授考古知识,和大家一起到文物古迹考察。徐晓星先生出色的表现,得到地市和当地领导的肯定和称赞,1996年,他被江门市委、市政府授予“江门市优秀文艺家”称号。

    徐晓星先生的文章内容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教、战争、人物、风光、古迹、诗词等方面。他的文笔简练流畅,深入浅出,鉴古观今,可读性强。他踏遍了鹤山的山山水水,调查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翻阅考订了大量的有关资料,他的一颗心,紧系着鹤山的文史。他曾在一篇跋文中写道:“我几十年来与鹤山人民风雨同舟,足迹踏遍鹤山的山区和水乡,对这一方的土地和人民产生了亲切的认同感。我也就产生了一个愿望:要为鹤山人做一件实事,留下点什么,免致白白来鹤山走一回。”这,就是一位异乡人,胸襟里装着的鹤山情怀!

    徐晓星先生,我们感谢你对鹤山文史作出的贡献,更期望着你的精品不断问世。

摘自以下网址:http://www.gdheshan.gov.cn/html/2004/08/20040826164625-1.htm

maanfeng 发表于 2005-6-25 15:03:38

我也非常感谢,这位异乡人,为我的家乡做出的贡献!

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是我是非常感谢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异乡人的鹤山情怀------小记徐晓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