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07:59

“洛咏”的迁飞燕

  “风声鹤唳”的淝水之战古战场,就在今日安徽寿县附近的八公山上,就在寿县的淮河之滨,就在寿县的淝水之旁。2003年9月29日,记者站在山之巅峰举目眺望,四周皆水也——西来的淮河之水被绵延30余公里、峰峦数百的八公山迎面一击,在山的北面化成一个“几”字形后,东流而去;而在八公山之南的淝水,自东南向西北注入淮河。如果不看水流的方向,那八公山就是切开一条大河而不是流向不同的淮河与淝水的中流砥柱了,而处在两条大河形成的“v”字形上部的寿县,城之西、之北、之东,一片汪洋,而八公山上,松涛起伏,远处还不断传来开山的炮声,让人不联想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不成。
  寿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时洪平说,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曾为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称帝和南朝宋国建都的地方,并曾10次为郡,屡为州郡治所所在地,其地势险峻,向为兵家必争地。
  源自洛阳附近伏牛山、嵩山的汝河、颍河,源自郑州附近的涡河,源自开封附近的沙河、汴水(这些河流古时的河道与今日稍有不同,水流量也要大得多,便于行船,是当时最为重要的交通通道)等陆续汇入淮河。河南南部更是淮河的主河道,也有许多支流入淮。早在春秋时代,迫于楚国的压力,蔡国就一路顺流而下,把其首都从上蔡迁到今日新蔡(中蔡),再迁到安徽如今的凤台(即“下蔡”,其与寿县相邻,在八公山北面,那时寿县也是蔡国的一部分)。
  逐水而迁,是古代迁移的一种最好方式。
  东晋时,有不少从中原迁移侨民聚居在寿县一带,而淝水之战的“第一枪”则是在寿县以东30多公里时称洛涧今为洛河镇的地方“打响”的。
  站在洛河镇大街上,记者满目所见都是“洛河”招牌,镇上最大的市场叫洛涧市场,淮南地区最大的发电厂叫洛河发电厂。发电厂的西侧是条古河,名字先后有三,曰洛涧,曰洛水,曰洛河。
  前秦皇帝苻坚认为,以他百万雄兵南征东晋,投鞭于江河也足以使江河断流,淮河、长江天险不会成为他攻克东晋首都的障碍。公元383年初,苻坚进攻偏安长江下游的东晋,想实现“南游吴越,泛长江,临沧海”的愿望。苻坚兵分三路,命他的弟弟苻融为征南大将军,统领25万大军为先锋,沿黄河入当颍,直指寿阳(今寿县),他则亲率97万大军,水陆齐进直指向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的八公山。
  10月初,苻融攻打寿阳。10月18日,寿阳城陷后,前秦5万大军进驻洛涧,并在淮河中扎木栅以阻晋军。 

◎之二

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09:02

“洛咏”的迁飞燕

  寿阳失守后,东晋上下既惊又惧。侄儿谢玄问计,谢安却不动声色,带着亲朋好友出游山野,饮酒歌舞。谢安平时棋艺不如谢玄,这天和谢玄对弈却以别墅赌输赢。谢玄因担心军事,竟输给了谢安,这就是著名的“围棋赌墅”。是夜,谢安命其弟谢石为都督,谢玄为前锋,率军8万逆淮而上,抵御秦兵。
  谢石、谢玄率军离洛涧25里扎营。苻坚想不战而胜,派朱序去说降谢石。朱序原是东晋襄阳刺史,被秦军俘获后,为报杀母之仇,他假意投降。朱序趁此对谢石私言:若秦百万大军皆至,那是不可抵挡的,如趁秦大军尚未集中,挫其前锋,可伤其锐气,从而取胜。谢石采纳了朱序的意见,11月命刘牢之率精兵5000进击洛涧。刘牢之夜间奔袭,一时洛涧岸边飞沙走石,杀声震天。秦兵争赴淮水,四处奔逃,抛尸1.5万具。
  洛涧之役,秦军被吓得魂飞魄散。一天,苻坚与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但见八公山上草木潇潇,一望无际,以为都是晋兵:“这是多么强悍的军队,怎么能说他们弱小呢!”
  淝水西岸,秦军布阵;淝水东岸,晋军按兵。一天早晨,谢石派人对苻坚说:“你逼水布阵,是不敢让我过河速战,如果你稍退几步,让我过河与你以决胜负,不是很好吗?”苻坚想的是将计就计,歼晋军于淝水之中,于是命部队后退。
朱序见机在秦军中连声大喊:“秦军败了!”后边的士兵不知前面的情况,以为真的又败了,如洪水下泄,无法控制。苻融慌忙跨马督战,不料马被绊倒,人被砍杀;苻坚骑马欲逃,一箭飞来,射中肩膀,秦兵更加混乱。谢石、谢玄率军追杀,秦兵夺路投水,相互绊踏,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晋军追到,抄小路连夜逃命,加之又冷又饿,死者十有七八,尸体蔽野塞川,淮水为之塞流。
  淝水之战,奠定了天下南北二分的局面,让中原的侨民在江淮之间有了个喘息徘徊的时间。但在其后的战乱中,这些侨民有的又继续南迁,溯长江而上,溯赣江而迁入赣南,成了客家的先民。
  洛河镇在新修的志书中自我定义是“千年古镇”。镇党委一位负责人说,“洛涧”最早出现在淝水之战的记载中,称“洛河”在这里也不知多少代了,与河南洛阳的洛河应是有关系的吧,洛阳的洛河是“年纪”最老的。
  
◎之三

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09:44

“洛咏”的迁飞燕

  “江淮间、苏南、皖南是东晋设置侨郡县的主要区域,‘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洛阳师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的专家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东晋南朝尽管偏安一方,但却以正统自居,视北朝为僭伪,所以尽管它的疆域已经残缺,却通过设置侨郡县来保持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原山河的名字出现在侨郡县地区就很正常,以‘洛’为名的河流,不只是安徽有,江苏等地也有,以‘洛’为地名山名,或直接叫‘洛阳’的地方,也不止一个。这种名称的出现,应该和移民的到来分不开。具体到每个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名字,需要具体研讨。”
  淝水之战后,在东晋开国之相王导、中兴之相谢安的屋檐下,飞出了两只“燕子”,一个是王羲之,一个是谢灵运。“王家书法谢家诗”在近两千年中,一直对中国的书法与诗歌艺术产生着影响,他们的艺术像“旧时王谢堂前燕”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如今的乌衣巷,不等夕阳西下,就霓虹闪耀了。它的屋前屋后,没有野花草,只有水泥路。宽阔的路上,除了卖东西的,就是买东西的。它整个被市场包围了,而红红绿绿的男女装点着这个繁华的市场。
真正的王谢的乌衣巷,在唐代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家的燕子在那时就被刘禹锡赶飞了。但后人总喜欢像燕子一样,憩息在王谢屋檐下,在这儿找寻一种精神与文化。
  客家先民也如燕子一般,在谢安的庇护下,养了一下精神,又向南、向深山飞去,他们在深山里,寻找到自己新的屋檐。
  客家人是中国流浪的燕子,他们从中原飞向江南、东南亚乃至全世界,但这燕子却一如乌衣巷的主人谢安,能“洛下书生咏”,说的吟的,皆古时中原正音,而这,就是我们今天称谓的客家方言的源头。

◎之四

河南报业网
2003-10-21

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11:47

千年一梦洛阳桥(上)

千年一梦洛阳桥(上)
特派记者于茂世 齐岸民 李红军 许笑雨/文图

一、便从洛阳下“洛阳”
  走出晃眼的洛阳火车站玻璃幕墙候车大厅,迎面而立的是古色古香的金谷园牌坊。牌坊的右边是高高的洛阳大厦,牌坊的左边是矮矮的普通楼房,牌坊的深处是个短小的街道,街道的两旁是水果摊儿加烟酒摊儿。金谷园,这座西晋首富石崇的家园,在如今的洛阳,有其名而再无其实,只不过是附在超市、药店、街道上的名儿。
  洛阳火车站广场的左侧,是宽敞的金谷园大道。站在金谷园的北端向南望去,是直入云霄的洛阳广播电视塔,塔的下面,是“河出图,洛出书”中所说的洛河,河的下面,潜伏的是1000多年的隋唐洛阳桥桥墩,桥墩向下400米处傲然挺立的,是新中国建造的两座洛阳桥,往下50米,是宋代的天津桥(洛阳桥)遗址,再往下50米,则是民国洛阳桥残桥。
  尽管谁也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洛河,历史却在洛阳桥无数次地简单地重复着——建了毁,毁了建,如此循环往复,盖因中原逐鹿,内忧外患——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黄巢造反……
  在动荡中,一个皇族、一个游牧民族——北魏王朝的缔造者鲜卑族,自主消灭自己,自主“融化”在被其征服的汉民族之中,这是迄今为止在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在动荡中,一个民系,一个汉族民系——华夏文化的传承者客家人,从洛阳、从中原,一路被动南撤,至赣闽粤,至东南沿海,至台湾,至南洋岛,至东南亚,至世界各地,由此在安土重迁的汉民族中孵化出一群不惧大海的客家人,“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之一

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12:36

千年一梦洛阳桥(上)

  洛阳桥北500米,有周公庙;洛阳桥南500米,有邵雍的安乐窝。在普通人的眼里,这两位可是中国的预测大师。就算他们猜中“中原人成为客家人”的结局,他们仍然会支持中原人去拼命抗争,因为离开中原实在太痛苦——失去家园客居他乡的中原人,自称是没了家的客家人,他们总是“北望中原气如山”,在抗元、逐清、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历次事件中,客家人的身影总是最活跃的。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客家人承受的痛苦是巨大的,客家人、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的白骨堆满中原,鲜血染红河洛, 结局却未必不好——看看魏晋那些迅速腐朽的纯汉人,再看看隋文帝、唐太宗这些融着胡人血液的、新生的、精神焕发的新汉人及在他们领导下形成的“唐人”,你更喜欢哪类人呢?
  记者不喜欢这个开头,但喜欢这个结果。
  2003年中秋节的洛阳桥,一如平常——从隋唐应天门遗址方向过来的人车,赶往龙门石窟方向;从龙门石窟方向过来的人车,赶往隋唐应天门遗址方向,然后消失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林立的高楼上的招牌,是神都、王朝、九都、洛阳宫等,而这些带有帝王之气的名字,几乎成为今日洛阳与古代洛阳的重要链接。“这就是沧海桑田后的新洛阳,物不是人也非的新洛阳。今日的洛阳人大都是明代从山西迁移过来的,而宋及宋以前的洛阳人,则大都在战乱中迁徙到了江南,其中一部分成为客家人,而这些客家人传承的是古老的河洛文化,他们是灿烂的中原文化的活化石,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洛阳的历史。”洛阳师范学院副院长张宝明教授说,“历史对今日洛阳乃至河南的复兴,会有所帮助、有所启迪的。”
  
◎之二

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13:23

千年一梦洛阳桥(上)

  在古代,洛阳桥犹如今天横亘在北京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一样,处在都城南北的中心线上,维系着洛阳的交通命脉。《初学纪》上说“魏晋以前,跨洛有浮桥”,但今天我们连这个浮桥遗迹也找不到了。洛阳桥正北500多米的地方,定鼎路的东侧,有个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它就是祭祀洛阳城的首创者周公旦的庙宇周公庙。周公庙旁,是隋唐应天门遗址,再往北一线下去,就是武则天时代的天枢和天堂遗址,而在洛阳桥正南约13公里处,则是龙门了。由洛阳桥穿起来的这条线,从古至今,都是洛阳城市的中轴线、生命线。洛阳师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的专家唐超、司全胜站在而今的洛阳桥上,手指洛河上游百米开外的一片水域,对记者说:“古洛阳桥就潜伏在水下,现在水大,你看不到桥墩,等水小了,桥墩遗址就会冒出来。”接着,他们手指洛河下游,也就是而今的洛阳桥桥下,说:“你看,这个古亭子,就是天津桥(洛阳桥)遗址了。”
  在今日洛阳桥上下几百米的水域内,到底建了毁了如此循环往复地生了死了多少洛阳桥,专家也说不清楚,今日洛阳桥旁还有那么一段残桥屹立在水之中央。“那是民国时期建的,1944年为阻止日军向洛阳进犯,建了还没有10年的桥,又被国民党军队炸了。”唐超说,“每一个王朝的死去都伴随着洛阳桥的毁掉,每一个王朝的新生都是从洛阳桥的兴建开始的,其名字不过是在洛阳桥与天津桥之间的置换而已。现在并行的两座洛阳桥,西边的,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现在通行非机动车及行人),东边的,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主要通行机动车辆)。”
  在古代,每于洛阳桥的毁建之间,都有一大批洛阳人、中原人离开故乡,迁徙江南,造就一个汉族的新民系,这个汉族中形成较晚的民系就是客家人。而泉州洛阳桥的建设者,就是中原移民的后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有宋一代著名书法四大家之一的蔡襄,他的老家当在今日驻马店的上蔡或新蔡,也就是古代的蔡国所在地。而泉州洛阳桥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整修者,也姓蔡,他就是国民党十九路军的蔡廷锴将军,而蔡廷锴,又是个客家人。
  在网上键入“洛阳桥”检索,找到24800多条信息,其中只有不到800条是在说洛阳的“洛阳桥”,其余95%以上的信息,都是在说泉州的“洛阳桥”。但泉州的“洛阳桥”的根,却是洛阳的“洛阳桥”,一如客家人的根在中原,但中原很少有客家人一样。
  
◎之三

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14:12

千年一梦洛阳桥(上)

二、内忧外患乱中原
  中秋的洛阳河两岸,垂柳飘飘,芳草萋萋,河道内水草茂盛,间或有几株迎风而立的高粱,河边很多人,大都是垂钓者,桥下是宠物市场,还有爱犬俱乐部的招牌,可能是已经废弃的缘故,记者在这儿没有看到猫呀狗呀的东西。
  现代洛阳人这种玩法,在古代洛阳人看来是没有档次的。唐超手指东北方向,说:“大玩家在西晋皇宫,在金谷园里。”但如今的西晋皇宫,一块庄稼地罢了,金谷园,在哪儿都搞不清楚了,如今的金谷园,只是保留在火车站地区的一条街道的名字,很好找,出了火车站就可以看到,街上有杂货铺子、卖水果的摊儿等,与劳动人民很接近,一点贵族气也没有。但西晋的历史,永远会活在洛阳人的心中,客家人更不会忘记它。
内忧外患频仍的西晋末期,是个人吃人的时代,也是大玩家辈出的时代。那时,有把天下玩于手掌之中的八王、五胡,有把财富炫耀到疯狂地步的石崇、王恺,有耽于皇位,听到百姓饿死后竟耻笑百姓太傻,“怎么不知道喝肉粥”的晋惠帝司马衷,当然,也有不甘再被玩弄、愤而跳楼全节的绝色女子绿珠,也有死于八王手下的、现存年代最早、王羲之之前最具代表性的法书《平复帖》的作者陆机及古代中国第一美男子兼大才子潘安……
  夺权斗富,腐败甚于天灾——血淋淋的叔侄兄弟争夺王位长达16年的天伦悲剧,亦即“八王之乱”,是内患;不满被晋朝奴役已久的匈奴人,联合鲜卑、羌等少数民族,趁晋室动荡,纷纷叛乱,自立王国,并挺进中原,亦即“五胡乱华”,是外患。在内患外患夹击下,那个笑话百姓“不知道喝肉粥”的白痴皇帝,再也撑不起西晋的天了。
  开“五胡乱华”之头,造白痴皇帝司马衷反的,是借用了一把汉姓的匈奴人刘渊,他以“借尸还魂”的传统汉民族计策,叫板西晋王朝。之后五胡“八仙过海”,占据了中原这个传统的汉民族的生活圈子。
  
◎之四

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14:58

千年一梦洛阳桥(上)

  “八仙过海”的故事里,有个本长得一表人才的铁拐李,据说他是太上老君的弟子。一次,他被太上老君唤去天庭习不老之术,由于凡人之躯无法上天,他只好让灵魂独去,把肉身留在人间。他吩咐弟子如果他七天之后没有醒来,表示他已成仙,可将肉身焚化,但在这七天内,要看好他的肉身,好让他的灵魂回来。
  第六天时,李母病危。弟子想起李的交代,不知如何是好,邻人说,师恩与骨肉至亲之恩无法两全时,应以母亲为重。于是,弟子将李的肉身焚化,赶回李家。第七天,李的灵魂回来,却找不到他的肉身,情急之下,见一刚死去的乞丐,就将灵魂附在乞丐的身上。从此,李仍是李,但不复英俊,秃头又跛脚了。
  “借尸还魂”充满着鬼气,但它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意,却被当时的刘渊用到了家。但刘渊一家灭西晋,开“五胡乱华”的头,也是赖于西晋的奢侈腐朽,至于被刘渊“还魂”后的新汉人,是不是又秃又跛,看看隋文帝、唐太宗这些胡汉融合的隋人唐人,就知道了。但魏晋时期那些腐朽的纯汉人,因为外族的侵入,被迫离开中原,所承受的痛苦是巨大的——失去家园客居他乡的客家人,总是“北望中原气如山”,抗元逐清,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总活跃着客家人的身影……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客家人承受的痛苦是绵远的,客家人、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的白骨曾堆满中原,鲜血曾染红黄河、洛河。这历史的巨痛,不妨从富庶过、腐败过、狂欢过的金谷园说起。
  
◎之五

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15:36

千年一梦洛阳桥(上)

  一个国家与一个民族的兴亡,总可从皇亲国戚身上看个一清二楚。在石崇于金谷园举办的一次聚会上,权贵云集,包括以国戚贾谧为首的“二十四友”——如陆机、陆云、潘安、刘琨等文坛名士。主人石崇为和国舅爷王恺一较财富,在迎接贾谧等人时在金谷园两旁以锦缎围成约五十里长的步障,超过了王恺曾做的四十里锦缎步障。
  在宴会上,王敦(东晋名相王导的哥哥,王羲之的宗亲)不接受婢女的敬酒。依金谷园的规矩,凡是婢女敬酒不被宾客接受的,她就要被砍去一只手臂。王屡次拒酒,眼看着婢女一个个被斩去秀美的手臂,依旧面不改色。皇亲国戚的冷血把西晋王朝的腐败推向巅峰。
  腐败的金谷园,是一处权力交割所。前来探知西晋王室内幕的刘渊,在这儿得到贾谧的赏识。后来,刘渊被告有反叛之举,因有贾谧的掩护,才逃过死罪。

◎之六

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16:20

千年一梦洛阳桥(上)

三、衣冠士族徙江南
  西晋是个极端恐怖的时代,不是一般人可以生存的时代。血淋淋的叔侄兄弟争夺王位“八王之乱”,让三国以来稍稍安宁的中原再次陷于战乱。16年间,先后作乱的八王分别是: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每次作乱,都让洛阳河流溢着人民的血。
  皇帝无能,权臣相争。这么个白痴皇帝,是怎么继承大统的呢?当初晋武帝司马炎立太子时,也知道司马衷很愚蠢,但他想,司马衷的儿子很出色,所以决定把江山传给司马衷。司马炎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长远计划”,让他的子孙受尽屈辱,让他的人民受尽苦难。看来,有时候,顾了头不管屁股的哲学,还是有一点道理的。
  在晋室乱成糨糊时,刘渊在宫中布下眼线,随时掌握晋室政变的消息,并说有“小人”好办事。他还安排心腹谋士于晋王旁挑拨离间,把晋室叔侄兄弟之乱搅得犹如波涛汹涌、泥沙俱下的黄河。
  刘渊利用姓刘的名分,打着刘邦后裔的旗帜,成立了汉国。匈奴与晋在今河南鹿邑交兵,匈奴大将石勒俘获以清谈闻名天下的晋宰相王衍后,向他询问晋室情形,王自称他从来不想当官,当官后也从来不过问政事。但转过脸,他却向石勒献媚,建议石勒脱离匈奴,自己当皇帝。石勒告诉王衍说:“你从小当官,一直当到宰相,名扬四海,却说自己不想当官。又说自己不过问政事,简直是天下奇闻。使国家败坏,正是阁下这一类人物。”于是下令推倒土墙,把王衍活活压死。之后,石勒又诛杀晋室48王。
  攻陷洛阳后,匈奴人认为“天下未安,洛阳四面受敌,不可守”,焚洛阳而去。其实,在洛阳失守前,洛阳城的人几乎都跑光了,他们知道,跑总比落入外族人的手里好,因为中原被外族占领,这可是第一遭呀!
  
◎之七

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17:19

千年一梦洛阳桥(上)

  当初,刘渊举着匈奴的狼头旗起兵时,大败。他总结教训,明白百姓看到匈奴的狼头旗就跑,鲜卑族看见狼头旗就打,如再坚持以狼头旗为号召,无疑是找麻烦。当他打起刘汉的招牌时,匈奴一举占领中原。一个外族,一个落后的外族,就这样在中国的历史上第一次颠覆了辉煌的河洛文化、黄河文明铸造的国家。
  许多皇亲国戚也选择了逃亡,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混乱中,为免灭族之灾,只有逃亡,逃亡的方向只能是南,因为那时的北方,是正在强大起来的五胡的天下。
  西晋在中原也混不下去了,南迁,又跟着走了一大批皇亲国戚、权贵士族,当然还有士卒,还有百姓,晋室是欢迎百姓随迁的,也作过细心的安排,他们知道没有人民,去当谁的皇帝?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致200多万中原汉民迁往江南,“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从姓氏说,主要有林、黄、陈、郑、何、胡、刘、张、羊、梁等家族。
  逃亡之路上,流传着凄惨骇人的故事——一个名叫邓攸的人领着一家老小向南流亡,起初,邓家行囊颇丰,有车马代步;过泗水时,忽闻石勒的胡兵行将杀来,邓攸遂砍毁车辆,以牛马驮妻儿快跑;没想到途遇强盗,牛马财物悉被掠去,幸未伤及性命;邓攸肩挑儿子和侄子继续前行,但饥饿与疲惫强迫邓攸作出抉择:舍弃其中一个孩子。邓对妻子说:“我弟早死,只有侄子一根独苗,绝不能让他无后。你我将来有了安居之地,一定会生养的。所以,我想把儿子丢掉,以保全家。”妻子嚎啕痛哭后,依了丈夫。翌日,他俩趁儿子熟睡未醒,带上侄子一步三回头地上了路,谁想到了晚上,儿子哭喊着又赶将过来。又一天的黎明,邓攸狠下心来将儿子捆于树上,头也不敢回地走了。数年后,三口人在江南安顿下来,邓攸与侄子邓绥还做了官,但每忆及此,骨肉分离之痛一如刀剜心窝。
  
◎之八

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17:55

千年一梦洛阳桥(上)

  南迁的中原汉人起初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其中仅九江辖区内就建立了6个侨置郡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北归无望”的情况下,这些人陆续进到了赣、闽、粤交界的三角地区,宁都赖氏、石城郑氏、兴国钟氏、韶关张氏等则是几个典型的例证。
  刘渊“借尸还魂”之后,是一番新气象,而刘渊的继任者终究没成大事。
  之后,鲜卑族的皇帝北魏孝文帝来到洛阳,他一方面“借尸还魂”,如《魏书》执笔者所言,“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处分荒服”,这也算一种传奇式的、强调内外一家的说法;一方面“化整为零”,干脆把自己消灭了,变成汉族的一分子。作为征服者,鲜卑族主动融化在被其征服的汉民族之中,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事情。但孝文帝做这事儿,像回家似的,没有不自在,倒很骄傲。

◎之九

河南报业网
2003-10-20

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20:00

千年一梦洛阳桥(中)

千年一梦洛阳桥(中)
特派记者于茂世 齐岸民 李红军 许笑雨/文图

一、古桥只在诗中存
  洛阳桥的正南,是龙门的所在;驱车沿龙门大道南行10分钟,就是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的所在。“龙门十寺,香山首焉。”香山寺因白居易的歌唱而驰名天下,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你可知道它是用谁的钱修建的?白居易的诗友,胡人的后代,有唐一代的大诗人元稹也。元稹不但是鲜卑胡人的后代,还是鲜卑皇族的后裔。
  北魏孝文帝令鲜卑族改用汉姓,他把自己的拓跋氏也改为元氏。但鲜卑三大家族之一的宇文氏(西宇文、中拓跋、东慕容)的后代宇文泰得势后下令复用鲜卑旧姓。不过,此时的鲜卑旧族已散落于汉人之中,宇文泰索性按功劳大小把135个姓分配给自己的大臣,包括他身边的汉族大臣。杨忠是排名前十的重臣,分得普六茹氏,作为杨忠的儿子,有隋一代的开国皇帝杨坚在当时的官方名字也就成了普六茹坚。杨家本是弘农郡华阴人氏,自认是汉朝太尉杨震之后,忽然摇身一变,却成了不知所云的鲜卑普六茹氏。比起李渊的祖父李虎来,杨坚的滑稽就不算什么,李虎被赐姓大野氏,得此姓,李虎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大野(氏)虎了。
李渊是隋文帝杨坚的外甥,李渊的父亲与杨坚同娶了鲜卑族大将独孤信的女儿。不从得姓而从血缘看,隋唐皇室也不再是纯正的汉人血统了。杨坚的父亲杨忠和李渊的祖父李虎,后曾跟着鲜卑人马上征战,杨忠被封随国公,李虎被封唐国公,隋唐名字的来历也和鲜卑族黏结在一起,只不过“随”“隋”而已。
  胡汉融合,当然不只是在皇家贵族,小百姓的历史无人记载罢了,就是家谱上记了,又咋了,还会被后代一笔勾掉的。看看隋唐这些融着胡人血液的新唐人,我们没了屈辱,更多的或许是豪迈。
  
◎之一

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20:52

千年一梦洛阳桥(中)

  如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打击了汉人一样,安史之乱、黄巢造反又摧残了唐人。在动荡中,一大批中原人再次南迁,和西晋南迁的中原人一起,共同构成了客家先民。 自南向北穿过洛阳桥,就来到定鼎路上。今日的定鼎路,宽不过五六十米,但在隋唐,它却是宽121米的都城主干道,名曰“天街”,“这么宽阔的道路,就是在今日世界性的大都会里也很难找到。隋唐都城的营建者是隋炀帝的尚书令杨素和大将宇文恺,而这杨素身边的惊世美女红拂,识李靖于未起之时,与李靖私奔了。历史上的李靖是埋葬隋朝的唐太宗的大将,神话中的李靖成了天上的托塔王、闹海英雄哪吒的父亲。红拂夜奔的故事至今还被王小波们演绎着,红拂是男人世界的一个神话。”洛阳师范学院副院长张宝明说,“看来洛阳不但有国色天香的牡丹,还有国色天香的美女。”
  隋炀帝宣读迁都洛阳文件的地方是应天门,而今日的应天门遗址,正好横跨在定鼎路上。这地方,就好比北京天安门城楼。隋炀帝宣诏时,心里一定很爽:500米开外,是奔腾的洛河水,横卧水上的,是天津桥(唐代亦称为洛阳桥);再往南望,青山隐约,伊水中流,那就是龙之门——龙门了。浪漫的隋炀帝就是穿龙门,过天津桥、应天门,一路走进他的皇宫的。
  
◎之二

夏荷 发表于 2004-8-24 19:21:33

千年一梦洛阳桥(中)

  那时的天津桥,是用铁锁连起无数大船而构建的一座浮桥,桥头的两边各有两座壮美的桥楼。隋炀帝是有远见的,建浮桥,是为了便于航运,可随时开合。大运河贯通后,天津桥畔的天子之津一通天下,这儿应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码头了。隋炀帝从这儿出发,下了几次江南,没必要追问,但他死于江南、被部将杀死在那儿,是历史事实。从这点上讲,一个帝王远没有因流离而失去故乡的客家人幸运,因为隋炀帝的天下早土崩瓦解了,但客家却在全世界建立了一个“日不落帝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今天,海内外共有客家人约一个亿,其中海外1000多万,分布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等国家。“处处为客处处家”,既然是“客户”,也就是现代词语的“外来客”、暂住人口,客居他乡,那就哪儿适合生存奔哪儿吧,故在汉族中,客家人是分布最广的一个民系。
  隋炀帝建设的是天津桥,后被隋末农民起义军烧掉,至唐代,该桥被改建为石桥。以后,多次被洛河大水冲毁,也屡次被重修。最后,毁于五代十国时的战火之中。
洛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天津桥横跨其上,每当凌晨时分,晓月还挂在天空,尚未解除“宵禁”的天津桥畔,静美如画,“天津晓月”一向被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在天津桥上,李白“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诗歌犹在,桥在哪儿?
  2002年,在今日洛阳桥以西400米处发现了一个古桥遗址,不知是李白的天津桥否?

◎之三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報業網[客家遷移萬里尋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