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三餐说法跟古语一致,为何是倒序?
本帖最后由 kingwei 于 2025-4-9 20:58 编辑在古代,早饭、午饭、晚饭的叫法,客家话跟古汉语一致
一、早饭:古人一般称早饭为 “朝食” 或 “饔”。
[*][周]左丘明《春秋经传集解》,癸酉,师陈于鞍。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北宋]苏辙 《汲阳阻风》:孤蓬面空山,朝食淡无菜。白醪幸余沥,黄卷漫相对。
[*][春秋战国]晏婴 《晏子春秋》晏子之鲁,朝食进餽膳,有豚焉,晏子曰:“去其二肩。”昼者进膳,则䐁肩不具。侍者曰:“膳䐁肩亡。”晏子曰:“释之矣。”侍者曰:“我能得其人。”晏子曰:“止。吾闻之,量功而不量力,则民尽,藏余不分,则民盗。子教我所以改之,无教我求其人也。”
[*][汉] 刘珍《东观汉记》上传召复曰:「吏士饥,可且朝食。」复曰:「先破之,然后食耳。」
二、午饭:午饭通常被叫做 “昼食” 或 “飧”。[东汉]班固《白虎通德论》:昼食,太阳之始也;晡食,少阴之始也。
三、晚饭:古人称晚饭为 “哺食” “夜食”或 “飧”。[唐]张籍《羁旅行》:缘冈入涧投田家,主人舂米为夜食。晨鸡喔喔茆屋傍,行人起扫车上霜。
可以看到,古代的三餐叫法,跟客家话“食朝”“食昼”“食夜”基本一致,说明客家话的存古,但是顺序却相反,这是否与书面跟口语相反的原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