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世济(祖籍梅县)
李世济 锁定B 添加义项 ?李世济(1933年5月一2016年5月),女,汉族,1933年生,广东梅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旦角。李世济,工青衣,宗程派,京剧程派艺术私淑传人中的杰出代表。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获得者。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她的丈夫唐在炘是著名琴师。著名京剧前辈大师程砚秋的义女。2016年5月8日晚11点多,李世济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岁。
热门图片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3061b6baac272bd8.jpg
曝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去世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31a942db2c1c43cb.jpg
京剧程派新艳秋、赵荣琛、王吟秋、李蔷华、李...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c733f87cc222d8e1.jpg
天水晚报:著名京剧艺术家李世济去世 -2016年...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49ca643c7179e46c.png
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病逝,很少有人知道她是...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c56761eae5207cf6.jpg
悼李世济先生 - 今日头条(TouTiao.org)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0f8e2d30e5e9bb40.jpg
黑胶片:漂亮封面33转唱片《李世济演唱--京剧-...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b7abb1390546be4a.jpg
京剧磁带封面5---马连良、李世济等(三娘教子、...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617b09bbbe1db7eb.jpg
黑胶片:漂亮封面33转唱片《李世济演唱--京剧-...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7cb9b69499b60bd9.jpg
黑胶片:漂亮封面33转唱片《李世济演唱--京剧-...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ed6afaae8e50e26d.jpg
黑胶片:漂亮封面33转唱片《李世济演唱--京剧-...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31a942db2c1c43cb.jpg
京剧程派新艳秋、赵荣琛、王吟秋、李蔷华、李...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3061b6baac272bd8.jpg
曝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去世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de9a57f13fd605df.jpg
[文化]京剧大师李世济逝世 梅程二代相继玉殒(...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b0384f3a64044618.jpg
千余名群众送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_文...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c1cbac7df771ca5e.jpg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去世 系程砚秋义女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ba0e074cf305e329.jpg
李世济先生介绍,秋声新唱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9325c62a17df37bb.jpg
李世济《陈三两爬堂》家住山东在临清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c1f0ce40d733eb8e.jpg
程韵李枝,芳菲已成往事(图)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989f8a01bc326ba8.jpg
春闺梦【全剧实况】--李世济(1984年香港演出...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d39d33cb0b726ab5.jpg
"新程派"代表李世济去世 她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京...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87bb36f9e94b61ac.jpg
善尔助力全国政协委员传记活动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d27c245d2779e2f6.jpg
张云雷侮辱张火丁李世济 紫光阁怒批:学艺先学...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9f90d1ff55bc1f60.jpg
《奔驰宝马游戏机下载》--全新2016奔驰宝马游...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8678145060cd7f6f.png
追忆:李世济人生最后的岁月
[*]https://p1.ssl.qhimgs1.com/dmsmty/100_138_/t01376675891e60cc84.jpg
【明星新闻】程派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去世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李世济
[*]国籍http://p0.qhimg.com/dr/_32_/t01b5f45af13e3466ba.png 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广东梅县松口镇
[*]出生日期1933年5月
[*]逝世日期2016年5月8日
[*]毕业院校上海第二医学院(肄业)
[*]代表作品《刘三姐》《文姬归汉》《陈三两爬堂》
[*]性别女
目录1人物生平
2人物成就
3人物作品
4艺术领域
5坎坷人生
6个人评价
7活动年表
8人物轶事
折叠人物生平折叠演艺经历https://so1.360tres.com/dr/220__/t0190025d99efe0f49a.jpg李世济自幼喜爱京剧,5岁学唱《女起解》,得到程砚秋、芙蓉草(即赵桐珊)的指教,12岁随程砚秋,学演青衣,(李世济认程砚秋为干爹,但始终未拜师)后向梅兰芳、王幼卿等问艺。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打下基础。1950年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肄业。1952年至1956年,组织李世济剧团,任团长兼主演。1956年至1979年,任北京京剧团主演参加北京京剧团,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配戏、合作。1979年至1983年,任中国京剧院二团主演。1983年后,任中国京剧团一团副团长、团长。她曾多次出国参加访问演出。
折叠曾任职务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理事。2013年3月当选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折叠人物逝世2016年5月8日晚11点多,著名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义女李世济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岁。 ]2016年5月16日李世济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国家京剧院领导同仁,家属 弟子梨园名家和群众参加,儿媳吴丹率女小淇小冷痛挽。
折叠人物成就https://so1.360tres.com/dr/220__/t01b73947c218044d79.jpg李世济1957年获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1958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 称号1980年获文化部表演二等奖2011年第五届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终身成就奖"
折叠人物作品她擅演的剧目有《文姬归汉》、《锁麟囊》、《英台抗婚》、《梅妃》、《陈三两》、《武则天轶事》等及现代剧《党的女儿》、《南方来信》等。曾与马连良、裘盛戎合演过《杜鹃山》。独自主演过《刘三姐》,在低回婉转的程腔基础上,又增添了山歌的风格。曾编演过现代戏《刑场上的婚礼》。
折叠艺术领域折叠艺术特色李世济通过舞台实践,从剧本到唱腔都力求出新,做到精益求精,按照自己的个人条件以及唐在盺的演奏风格,创造出一种有别于传统程派的新风格,同时又对程派有所继承。她将程腔大众化,普及化,更能为当代观众所欣赏,给程腔增加了新的活力,被很多人冠以"新程派"的称谓。她的韵味醇厚,唱腔委婉圆润,情真意切,动听感人,善于细致刻画人物。许多观众包括许多青年观众也喜爱李世济的演出。李世济可以说现代级的大师,在程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表演人物声情并茂,把剧中人物发挥的淋漓尽致。2011年荣获终身艺术成就奖。2008年10月10日荣获第七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
折叠主要弟子其弟子有王学勤、刘桂娟、李海燕、吕洋、卢杨 、隋晓庆、张巨平、杨磊、张丽丽、李佩红、王耀星、 等
折叠程派真传https://so1.360tres.com/dr/220__/t018bd16847733cd9fc.jpg自幼受家庭影响,五岁登台演出《女起解》,十二岁幸得程砚秋艺术大师赏识,收为义女,开始攻学程派戏。她的程派技艺获得了"小程砚秋"的美称。一九七八年她到中国京剧院,致力于程派戏之整理加工,她请名剧作家汪曾祺修改《英台抗婚》、范钧宏修改《文姬归汉》、《碧玉簪》,又请杨毓珉修改《梅妃》,唐在炘为之再创新曲,一批程派戏又以新的姿态重现舞台。李世济对程派艺术的创新,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变化,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使观众为剧中人落难而叹息,为团圆而欢笑。她在《文姬归汉》中则删去了拖沓琐碎的场次,保留了原有的三大慢板精彩唱段,加强了别子、送子的情节,使原来的戏更能扣人心弦。《英台抗婚》是程师最后代表作;程师吸取越剧的特点,用"哭头"吊上下句式"散板"贯穿全剧。她整理时保留了各式"哭头",加用"二黄慢板"、"二黄中板"替代过多的"散板",以弥补某些不足。十多年她不懈怠的整理、修改、加工,终于获得了成功。
折叠坎坷人生与京剧的不解之缘https://so1.360tres.com/dr/220__/t01d80a038ae7c24b8c.jpg李世济李世济1933年5月出生在书香门第,祖父曾是清朝官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她第一次接触了京剧,并从此结下一生的不解情缘。那时候,只有四五岁大的小世济总喜欢坐在八仙桌底下,偷看姨妈学《苏三起解》,日复一日,小姑娘非但不烦,反而不知不觉的全学会了,并可以流利自如地在台上演出。尽管被大人们认为是唱戏的坯子,她却不被允许真正的去学戏,因为在旧社会戏子被归为下九流的行当,所以爱好唱戏的小世济就这么一直在那张八仙桌下边听戏边"偷学艺"到一二岁。与大师的父女情1945年,12岁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场合,李世济见到了程砚秋程大师。当时就有人说她"长得跟程大师很像,何不认做干女儿",就是这么一句玩笑话,反被大师严肃对待了。第二天程先生就专程带着礼物来到了李世济上海的家,拜访了她的父母。大师的突然造访对于李世济这个戏迷之家而言,也算得上是天大的惊喜,对于程先生"简直是从心里头尊敬得不知道怎么好,大人们赶紧叫我跪下给大师磕头,我就磕头,这样认了他是我的干爹,就这么确定了父女关系。"从此以后,李世济开始了正式、系统地随程先生学起了京剧。然而拜高师为徒也并非轻松容易之事,一旦小世济偶尔忘词或者唱错,必定会遭干爹用红木尺子打手板之苦。年少的她,学艺时候也是非常的刻苦和努力的,练习走脚步的时候,从夹纸,到头上顶本,到顶碗,甚至到头顶上换成一碗水,如此反复练习下来,一个礼拜就要走破一双鞋。而这时心灵手巧的程先生一定会亲手为心爱的干女儿缝制一双新鞋,并从北京邮寄到上海的世济手上,令世济充满了感激和感动,并加倍努力的继续练习下去。世济喊嗓子怕影响了邻居就对着坛子喊,练习念《玉堂春》念白的时候,把一张宣纸贴在墙上,靠嘴里头劲头,用吐沫星把宣纸给喷满了才算停。除了跟程先生学,在程先生的安排下,世济还要跟其他名师学习武戏、花旦、昆曲等等,每天从早上四点一直练到晚上将近十点、十一点钟,异常辛苦。一生的遗憾https://so1.360tres.com/dr/220__/t01aadd55c949c609e5.jpg李世济和唐在炘夫妇尽管跟随程砚秋程大师学了一辈子的戏曲,但是,每当李世济向程大师要求正式拜师的时候总是被大师拒绝了,他不忍心让自己心爱的干女儿干这个行当,因此拜师一事也就渐渐变成了李世济的一个心结,深藏心底。解放后,程大师和李世济以及其他一批当时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被作为新中国的文艺骨干代表派往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临行前,负责该活动的周恩来总理无意中得知了李世济多年来的夙愿,因而满怀关怀的向她承诺,等这次活动结束后他亲自做东为她和程大师主持拜师之礼,李世济万分感动,并带着满心欢喜踏上了旅途。那次演出非常成功,虽然在异国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李世济依然坚持下来,就为了等候回国后能够实现拜师的愿望,然而,就在这次演出结束后,当她正忙于新的演出时,突然她接到了大师故去的消息。大师突然的病故对于李世济而言有如晴天霹雳,一时间手足无措,火速赶到了医院,趴在大师身上,泪水滂沱。就这样,李世济拜师的心愿成为了永远的遗憾,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一辈子的希望,一辈子的寄托,破灭了"。弃医从艺1952年,尽管程砚秋反对李世济弃医从艺,她还是毅然决然地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肄业,来到北京自己组建戏班,通过当时的京剧工会进行演出(经常演出的地方有吉祥、长安、广和等老戏园子),获得不错的反响。1956年,李世济进入北京京剧团,作为青年演员的她曾与马连良等大师常常合作演出,得到了不少名师指导。此外,她也曾到中南海为领导人演出。十年浩劫四清运动时期,李世济在长城边待了十个月,也去干农活,但她坚持练嗓子,自己把门窗用棉被捂得严严实实防止被别人听到。后来到戏曲学院教学生,也唱了不少现代戏。因为她坚持练习,后来重返舞台的时候才可以保持原有的水平。改良和创新https://so1.360tres.com/dr/220__/t01fabb0644a4d02fa7.jpg生活照1976年在人民大会堂,她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一次演出清唱《蝶恋花》。尽管十年浩劫夺去了她艺术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但是她依然引吭高歌,光彩不减当年。当她重返舞台后,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京剧要发展,就必须创新。1979年在工人俱乐部演出《锁麟囊》,当谢幕的灯光亮起的时候,她看到台下一片白花花头发的观众中响起如潮的掌声,便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让白发观众变成黑发观众,一定要把在"文革"中失去的观众找回来!第二天,她便到戏院去调查,看演出到什么时候,年轻的观众会叫好。她还到年轻人中去走访,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戏曲。经过调查了解,她认为京剧大多是传统戏,由于唱腔节奏缓慢,表达方式过于含蓄,所以远离了年轻一代。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全身心地扑在改革、探索程派艺术上,在实践中进行改革和摸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多年来,面对众多舆论的压力,她一直保持沉默,因为她不愿把时间浪费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上,而是关起门来把精力放在艺术上面,默默地承受着诽谤、谣言。在艺术上,她没有为自己创作、树立什么,主要工作就是把程砚秋老师的作品加以改编、整理,让其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生存下来,例如《文姬归汉》《锁麟囊》《梅妃》等。但是她同样为自己感到骄傲,每一部戏的新生都令她感到莫大的欣慰。李唐联姻妇唱夫随https://so1.360tres.com/dr/220__/t019fb5da12324780b2.jpg《文姬归汉》剧照李世济的丈夫唐在炘1922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唐至上早年留学于英国牛津大学,回国后在上海电力公司任工程师,对儿子期望殷切,一心想让他走自己的道路,培养成为理工科方面的人才。唐在炘不负所望,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圣约翰大学。但从小迷恋京剧的他在刻苦攻读学业的同时,却坚持每天听无线电播放的戏曲段子,对照着《大戏考》的戏词听,日子长了便对许多行当、流派的戏烂熟于心。1945年秋,上海迈尔西爱路(现茂名南路)。唐在炘初次与程砚秋相识,他为程大师拉伴奏,他们第一次合作了《锁麟囊》的二六'春秋亭'。曲终,掌声四起。当晚程砚秋亲自打电话给他,约他第二天下午再一起吊嗓。因为他会简谱,可以迅速记下所有的唱腔,所以程先生对他非常满意。一天,程砚秋请唐在炘给李世济吊吊嗓子。他们第一次合作了一出《贺后骂殿》。他不由暗暗吃惊:好一条宽亮的嗓子啊!一般女孩子的声带偏于窄、细,而她的圆润宽厚,音色也很好听。后来唐在炘告诉李世济,他当时很惊讶这么小的孩子就能唱得这么规矩,之后就几乎每天都来陪她吊嗓子。整个晚上,李世济一直很少说话,就那样沉静的坐着。听到赞美的话既不谦虚,也不忸怩,仿佛无动于衷,给在炘突出的印象是两个字:静、稳。程砚秋后来称唐在炘和熊承旭、闵兆华为'三剑客'。由于程砚秋曾嘱咐他们辅助李世济吊嗓子、排戏,后来就传开了"情托三剑客"之说。程砚秋离沪后,《贺后骂殿》首演,当时有"小程砚秋"之名的李世济很快就成了戏迷们的热门话题。那年,李世济年仅12岁,而唐在炘23岁。后来两人一起合作改编和创作了很多剧目,唐在炘从她的良师益友,终于变她生活中的伴侣。对于丈夫,她说她是充满着尊敬、骄傲和自豪的,丈夫虽然不如自己有名,但是他的创作、他的付出更多。直到现在虽然有时神志不清,但是自己练习时哪里唱不对,他还是会给自己指出来。儿子的突然离世李世济为了保持自己的体形直到四十多岁才有了爱子。但2001年,这惟一的爱子突然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离世,时年27岁,撇下了两个女儿,一个3岁,另一个才刚刚满月。25岁的儿媳伤心欲绝!老伴唐在炘先生由于经受不住老年丧子的巨大打击,从此一病不起,整个不幸所带来的无情现实令李世济终日以泪洗面,只能默默地用那柔弱的双肩独自挑起这副无法承受的重担。李世济茫然言道:"我现在整夜失眠,不知如何才能把这两个小孩养大。儿媳那么年轻,迟早还要重组家庭,让孩子跟去的话,在陌生的'爸爸'面前,她们将如何成长?我想还是留在自己身边,可是,现在幼儿园的学费惊人,仅凭我们老两口的工资根本无法支付,还有小学、中学……那时候,我还在么?"是京剧艺术支撑着她走到如今。儿子是五一节前过世的,那时候她极度难过,也没有什么心情演出。但那时拿起电话来,听到的却都是京剧的曲子,所以七一晚会怀着悲痛心情的她还是上台演唱了,她有糖尿病等很多病,但是她也是家里惟一的支柱。现在的生活最大的心愿儿子过世之后唐在炘就一直有病在床,李世济四年如一日地照顾着他,在https://so1.360tres.com/dr/220__/t011bedbcf5fef43145.jpg李世济生活中老伴离不开她,所以很多时候她只能留在家里。她教学生,但是认为没有学生可以掌握程派的精髓;有学生自费来北京找她学戏的时候,就住在她家里,每天下午她都会亲自教课。周末的时候,李世济会见见票友,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京剧。她欣慰的是自己的戏迷中有三分之一是黑发人了。在纪念程砚秋百年的晚会上,李世济觉得嗓子和气力都有些顶不住,在那一刻她突然感觉到自己老了,想到自己有可能会失去自己最热爱的艺术,她非常心痛。李世济想把程派的精髓沿承下来,但是笔和纸是留不住这些东西的,所以她计划通过教学生和到票房去和票友交流把这些精髓不遗余力地传承下去。她总结自己的一生正是因为爱艺术,对艺术有着由衷的感情才有她现如今的领悟,也使得她能够从老年丧子的悲痛中逐渐走出来。在生活中,她只希望看到自己两个小孙女长大成人,自己的老伴健康,能把自己所知道的教给学生,这就是她目前最大的心愿。
折叠个人评价对于李世济的评介,无非是拥崇她的一派,认为她的声音优美,反对的一派感觉她背离了先生的程式,把程派改的乱七八糟,再加上她频于政治活动而遭到人们的反感。李世济确实是一个"叛逆者",她大胆地改革了程派的声腔,以至于在八十年代初期,在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歌曲大受青睐的年代,确实吸引了大批观众,使得一些青年观众迷恋了戏曲,我们工作室的玲珑,她不喜欢戏曲,但特别喜欢李世济,她几乎不看戏,只看李世济的《锁麟囊》,可见李世济的魅力所在,她还是有一定的观众群的。https://so1.360tres.com/dr/220__/t0121843cf056fccd31.jpg李世济李世济早期的演唱是很规范的,不论是她50年代录制的《三娘教子》还是80年代初期的《锁麟囊》《文姬归汉》等都没有脱离程派的表演,她的身上没有东西,表演显得很笨拙,但她有一流的配角赵丽秋、曹世才、闵兆华,她还有庞大的唐乐队,把她的缺点掩盖了,她善于改革,初期改编了一批程派的剧目,迎合了许多观众的审美观,也遭到许多程派痴迷者的反对,统统这些都奠定了她遭到抨击的基础。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她更大胆的改革,随着那些默契的配角逐渐退出舞台,使得她的缺点越发暴露,抨击的言语也逐渐增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尽管李世济有许多超越程派的地方,但她对程派的发展甚至说对京剧的发展还是有一些贡献的。单就卖座率来说,我粗略地调查了一下,天津三天的演出,张火丁的《江姐》只有60%左右,李世济《锁麟囊》和李维康《二进宫》的上座率,没有100%也在95%以上,可见她们受欢迎的程度。从慕济秋先生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幕后的李世济,她的不幸令我们惋惜,唐先生的病情,老来丧子的痛心,心理还在惦记着观众,我们看到的不是悲伤的李世济,而是那么和蔼慈祥的李世济。有许多人,在学李世济的表演,我认为,学李世济。不要全学她,第一要学她大胆改革的胆识,但不要瞎改,第二学李世济的声腔,但不要学她晚年的毛病。对于李世济的评价也要公平一点,大家不要一提李世济就走两个极端,要不捧她上天,要不贬她地狱。还是公正一些为好,不要夹杂个人的偏好,争论是好事情,不要过分贬低那些演员和不同见解的网友,建立在彼此尊敬的角度上评说这些人的艺术成就与不足,岂不是好?希望大家不要再做无谓的争论了,还是从艺术角度来公正评介李世济等老。
折叠活动年表1960年之前https://so1.360tres.com/dr/220__/t019a3038525e51645b.jpg李世济1945年,农历乙酉年:程砚秋认李世济为干女1952年,农历壬辰年:李世济弃医从艺1956年,农历丙申年:李世济参加北京京剧团1956年11月,农历丙申年:张君秋加盟北京京剧团1957年3月20日,农历丁酉年二月十九日:中和戏院1957年3月20日演出1957年12月16日,农历丁酉年十月廿五日:北京市工人俱乐部1957年12月16日演出1959年1月24日,农历戊戌年十二月十六日:中和戏院1959年1月24日演出1959年3月8日,农历己亥年正月廿九日:吉祥戏院1959年3月8日演出1959年7月15日,农历己亥年六月初十日:长安大戏院1959年7月15日演出1960~19691961年2月13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廿八日,晚:北京京剧团举行春节联欢晚会1962年3月,农历壬寅年:张君秋、高盛麟"走马换将"1962年3月5日,农历壬寅年正月廿九日:高盛麟1962年赴京交流演出首演1963年5月22日,农历癸卯年四月廿九日:北京京剧团1963年赴沪演出1980~19891982年11月3日,农历壬戌年九月十八日:中国京剧院二团1982年赴沪演出1983年3月17日,农历癸亥年二月初三日:纪念程砚秋逝世25周年演出举办1986年,农历丙寅年:于魁智首次赴青岛演出1987年2月,农历丁卯年:于魁智首次赴武汉演出1987年8月1日,农历丁卯年闰六月初七日:刘桂娟拜李世济为师1989年10月12日,农历己巳年九月十三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1990~1999https://so1.360tres.com/dr/220__/t0138451b016b70182c.jpg李世济1990年,农历庚午年:李世济首演《武则天轶事》1990年10月,农历庚午年:香港举行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1991年2月23日,农历辛未年正月初九日:马连良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演出举办1992年2月4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一日:199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1992年2月11日,农历壬申年正月初八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上海京剧精品展演举行1993年11月18日,农历癸酉年十月初五日:"东方雅韵--93年南北京剧名家荣誉汇演"举行1994年4月29日,农历甲戌年三月十九日: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开台祝贺演出举行1995年,农历乙亥年:中国京剧院二次赴台演出1996年3月15日,农历丙子年正月廿六日:1996年"双休日少儿京剧百场演出"开演1999年10月5日,农历己卯年八月廿六日:庆祝国庆五十周年人民剧场戏曲演出第四天20002000年10月2日,农历庚辰年九月初五日:北京长安大戏院2000年10月2日演出2000年10月4日,农历庚辰年九月初七日:北京长安大戏院2000年10月4日演出2000年12月30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五日,19时45分:怀仁堂2001年新年京剧晚会举行20012001年1月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七日,下午:中国京剧院举行"新世纪演唱会"2001年1月2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九日:2001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2001年10月8日,农历辛巳年八月廿二日: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颁奖晚会举行20022002年2月11日,农历辛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2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2002年4月20日,农历壬午年三月初八日:京剧音配像工作座谈会举行2002年6月9日,农历壬午年四月廿九日,上午:北京戏校建校5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2002年10月,农历壬午年:中国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成立2002年10月29日,农历壬午年九月廿四日,14时:京剧电影《江姐》首映2002年12月22日,农历壬午年十一月十九日,10时:袁世海遗体告别仪式举行20032003年1月1日,农历壬午年十一月廿九日,19时30分:长安大戏院2003年1月1日演出2003年12月6日,农历癸未年十一月十三日,晚:北京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第一场2003年12月10日,农历癸未年十一月十七日,晚:北京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第五场2003年12月13日,农历癸未年十一月二十日,晚:天津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第二场2003年12月20日,农历癸未年十一月廿七日:上海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演出第三场2004和20052004年6月12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廿五日:天蟾逸夫舞台十周年庆典第三天2004年6月13日,农历甲申年四月廿六日:天蟾逸夫舞台十周年庆典第四天2005年2月8日,农历甲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5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2005年11月5日,农历乙酉年十月初四日:李世济在天津图书馆报告厅演讲20062006年1月16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十七日,晚:"唐在炘作品--名家名段演唱会"举办2006年1月23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廿四日,晚:2006年新春京剧晚会--李瑞环同志改编剧目专场演出第四天2006年3月1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初二日:戏曲界举行王选追思会2006年3月18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十九日,晚: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一场2006年3月19日,农历丙戌年二月二十日: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京剧艺术讲座举行2006年3月20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一日: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二场2006年3月21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二日: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三场2006年3月22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三日: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四场2006年3月23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四日:中国京剧院落实"三贴近"赴辽宁省慰问演出第五场2006年9月17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五日,上午:王立军、张克、石晓亮、董玉杰、崔洪集体收徒仪式举行2006年9月20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八日,晚: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二场2006年10月23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初二日:纪念谭富英诞辰百年系列演出第四场2006年11月4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十四日,19时30分:纪念李少春先生诞辰八十七周年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举行2006年11月18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廿八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第七场20072007年1月31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十三日,晚:全国政协京昆室2007迎新春戏曲晚会第一场2007年2月18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一日,19时30分:中国京剧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七天2007年2月19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初二日,19时30分:中国京剧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八天2007年5月11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五日: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2007年9月20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初十日:第三届中国民族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举行2007年11月28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十九日:梅兰芳大剧院落成开业暨中国京剧院更名为中国国家京剧院2007年11月29日,农历丁亥年十月二十日:梅兰芳大剧院2007年11月29日演出2007年11月30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廿一日:梅兰芳大剧院2007年11月30日演出
折叠人物轶事著名京剧大师李世济在北京逝世,其中她祖籍梅州的信息引起家乡文化界人士的关注。记者通过有关渠道获知,这位京剧大师的祖籍地为梅县区松口镇,而且出身名门世家,从高祖父到父辈或为文化人士或为政坛高官。据熟悉梅州人文掌故的广州大学教授李尚行介绍,李世济出身松口仕宦名门,是清末民国松口籍先贤李维源的孙女。李维源,号菘圃,是松口镇郊人,清末民国年间长期在安徽为官,官至代理安徽省政府主席,抗战时期获授中将,上世纪40年代后期逝世于上海。记者查阅文献发现,李维源的祖父李海华是清朝道光年间举人,父亲李筱峰则在江苏为官。据《梅水诗丛》记载,李筱峰名光熙,以军功保升道员,为人孝顺,在扬州司马任上接母亲前来赡养。1875年母亲病逝,他亲自送母亲灵柩从上海海路归籍,不幸在南澳海上遭遇飓风。同船者皆跳小艇逃生,李光熙因不愿抛下其母灵柩逃生,遂与母棺木同沉,其同行儿女亦不敢离开,号泣左右,一家八口并没于海。嘉应州西阳籍举人李纶光作诗挽曰:"逃生有路不肯行,古来孝子忠臣类如此。君不闻,崖山堂堂张陆大丈夫,拥护龙髯俱赴水。纯忠纯孝古来难,令我作歌泪盈纸"。据了解,李维源幼年丧父后,得到过梅县隆文籍的扬州甘泉县知县李修梅的关照(修梅号次生,是叶帅老师、南社诗人李煮梦的祖父)。据李尚行教授透露,李维源长期生活在外,客家话比较生疏。但李维源对家乡充满感情,晚年的他于抗战期间曾回梅州探亲,参与维修始祖李珠墓地,还专程到隆文寻访李修梅故居,帮其后裔找工作。由于辛亥革命广东北伐军北伐期间,李维源时任安徽宿州知府,暗通款曲支持姚雨平的革命军讨伐张勋清军,与粤军将领李济深结下友谊。他的儿子李乙尊(即李世济的父亲)后来得以担任成为民国要员李济深的秘书。新中国成立前夕,李济深等创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乙尊也加入民革,其上海的住所霞飞路(今淮海路)华盛顿公寓成为"民革"地下联络处,解放后任上海市政府参事。由于李乙尊喜爱京剧,且与京剧大师程砚秋私交甚密,受此影响,李世济不但拜程砚秋为义父,更以京剧艺术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副部级),全国一共有9个正部级的人民团体,分别是: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全国工商联,中国文联,中国侨联,中国作协,中国科协和中国法学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