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 发表于 2022-1-6 10:21:33

客家移民集中地江津真武场的“四古”

发黄的巴渝历史上写满歪歪斜斜的移民足迹,而足印最深、跨步最长的就是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运动。现在的巴渝人家,大多是“湖广省”和闽、粤、赣等籍的客家人。初来时,他们各“打乡谈”……


(真武场 庞然 摄)

“填川”是历史上最大的移民运动,江津区真武场是客家移民的中心之一。原因是当时两条重要的移民“填川”线路在这里交合,而这里正又是笋河注入綦江、綦江又注入长江之处。客家人不断来这荒疏但开阔的地方“插笘为业”,这荒滩野渡因水而起,因客家人而兴,真武场成为客家移民的集中地。真武场只有五六条街巷,具有古风古韵的特点,它是重庆早期的三个历史文化名街区之一。古渡口、古建筑、古黄葛、古楹联可谓特色彰显,闻名遐迩。

古渡口——见证当年的辉煌


真武场是个水码头,下场口几株黄葛古树的树冠巨伞般掩映下的就是真武渡口,这是当年客家人来此的登岸之处。长长的石阶向上一直延伸到街口,船夫、纤夫、轿夫、马帮的脚跟把石梯磨得光滑锃亮。

真武场渡口很早就有,明末客家人初到这荒滩野渡,这里只有简陋的竹筏。到清初,乐善好施的客家人戴登霄在此设立义渡,世人称为戴公渡。在没有铁路和公路的时代,这里成为水运枢纽。

真武古渡曾兴盛一时,这里是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之一的“綦岸”第一码头。川盐和布匹、花纱等,由长江在此转入綦河,再由此航运入黔北。贵州的杠炭、棕片、山药等由綦河航运到这里后,转入长江运往重庆等地。这里还是巴渝地区最早的有名的铁锅生产基地,加上又是川黔两省数县商品集散地之一,每日往来于此的货船,多在此靠岸装卸货物,加上渡江递漂小船,船只铺满河面。形成“白天桅杆似千人拱手,夜晚船火如万盏明灯”胜景。场上有旅馆、茶园、戏楼等商铺。古巷深处藏着烟雾缭绕的“九宫十八庙”,每到傍晚时分,帆樯云集、灯火耀天、河雾茫茫、暮鼓沉沉。古渡口上南腔北调,热闹非凡。

古建筑——布局精巧风格多样

“湖广省”和闽粤赣籍客家人不断来这里拓荒垦植。随着家业的兴旺,他们开始修建同乡会馆。来自闽籍的客家人修建了闽籍人祀奉妈祖的天上宫,来自赣籍的客家人修建了本籍人祀奉许真君的万寿宫,来自粤籍的客家人修建了本籍人祀奉南华老祖的南华宫,而从湖广而来的客家人则修建了湖广会馆等等。先富起来的客家人吴泽俊修建了欧式风格的住宅。在民国初年,客家大族马氏又修建了殖民式风格民居马家洋楼等。

这现存的“三宫”建于清代中后期,这些建筑气势雄阔、结构宏伟,特别是马家洋楼,更是布局精巧,组合奇特。透过这些会馆和住宅,不难想象出当年这里的热闹和繁华。2005年7月,重庆市政府公布重庆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152个,江津7个建筑榜上有名,仅属弹丸的真武场占5个,它们是天上宫、南华宫、万寿宫和欧式风格的吴泽俊住宅与殖民式风格的马家洋楼。

十九世纪末至上个世纪中叶,是重庆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各具特色风貌的建筑异彩纷呈、璀璨夺目,这些建筑保存至今的很少,但真武场却有5处,这是巴渝建筑史上的精华和“优秀遗传基因”。它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是重庆开埠时期折衷主义建筑的经典,在全国都具代表性。

马家洋楼不仅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而且留下主人马二小姐与钟家少爷在当地妇孺皆知的凄美爱情故事。如今气宇轩昂的洋楼依在,面对綦河,它诉说“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衷肠。

古黄葛——客家人的风水树和风景树

真武场的古黄葛很多,特别是沿河街到处可见黄葛古树,现存的百年黄葛古树就有40多株。它们长得千奇百怪,街坊给它们取名为“猫钻树”、“夫妻树”、“姊妹树”“拱桥树”等,真武场堪称“巴渝黄葛树之乡”。

黄葛古树主要集中在下场口。树干高大粗壮,满是虬枝,冠如巨大绿伞,真武场在绿荫掩映下,生机盎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些古树成为现在人们休息纳凉和摆龙门阵的绝佳场所。为何真武场有这么多的黄葛树?原因有二:一是真武场在綦河畔,栽黄葛树可护堤护岸,护街护道;二是这里的客家人来自五湖四海,商船客舟在此登陆,船舶靠岸抛锚,缆绳则系在干粗根深的黄葛树上。

早前最大的一棵黄葛树在真武场的上场口,五六人才能合抱,青枝绿叶遮街蔽巷。这树有近400年树龄,是明末第一批到此“插笘为业”的客家移民所栽,是客家人到此的路标树。可惜,这古树在后来真武场集镇的扩张中受到有意或无意的残害,枯萎几年后死去。据说在死前几月,树干裂口“泪流不止”。该树现存留下的干枯树桩仍高挺威壮。可惜!

在2005年,当笔者曾此地任副镇长,笔者与当地林业干部夏明一起,亲自给每棵老树挂上“百年黄葛老树,挂牌依法保护”牌子。至今这些牌子还在。场侧一大铺家大门正对着一棵古树,铺家认为树挡财源,欲砍枝劈桠进行“蚕食”,镇上来人挂了牌子,古树又发新枝。

古楹联——记录真武场的历史和人文

真武场的古楹联和清代著名的巴蜀才子、被今人誉为联圣的钟云舫有关,这里许多楹联都出自联圣钟云舫之手。

天上宫是福建客家移民到此后修建的祭祀妈祖娘娘的会馆,又叫天后宫或妈祖庙。天上宫山门上有一副楹联至今清晰可见:崇封溯宋元以始;钟灵在闽蜀之间。据《振振堂联稿》记载:钟云舫是福建客家移民,在他22岁时应邀为即将建成的天上宫山门撰写了楹联。此联横批:天开福运。


《振振堂联稿》还记载了钟云舫为真武场的南华宫大门、山门、客堂、戏楼等写过5副楹联,这些楹联分别是:“扮慈悲便是慈悲妙演真如俾大众共闻天乐;这世界非空世界掀翻戏局是英雄请上舞台。”“宗派接恒河贝叶经播綦水碧;佛门高震旦菩提树拥蜀山青。”“廿八度肇启南华付钵传灯领得旃檀香自在;四千里远来东粤明心见性好联桑杆会无遮。”“六度演莲开正法眼看自然一花一世界;四乡联梓谊喜欢缘结好皈三藐三菩提。”“八垢皆空身入法莲香世界;九根无碍手拈细草笑菩提。”——可惜南华宫损毁严重,其大门、山门和戏楼等上镌刻的楹联全被铁钻凿损,无法辨认。真武场修建客家移民会馆时,钟先生是这里的常客,当时他也是闻名于毗连县邑的楹联高手,这些被凿损的楹联是他的作品当信无疑。


万寿宫庄重肃然,大门宽厚古朴,面江而开。大门两侧的石柱上,精湛地阴刻着一副横批为“福荫西江”的楹联:“玉诏颁来万古长留忠孝;金册渡出一家都是神仙。”——这副楹联在地方文献上没有记载,不知是否出自钟大师之手。该联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意味深长。
真武场古楹联,记录了这个客家移民古镇的这段人文和历史。

真武场的“四古”是我们行走真武场的必看之物。真武场是一个最能引发乡愁、乡情、乡思和乡绪的地方。

(作者 庞国翔 重庆市江津区文旅委二级调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津区作家协会主席)
来源:华龙网 art.cqnews.net/html/2022-01/04/content_928027430164459520.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移民集中地江津真武场的“四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