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孔子说的“瑚琏”是和田玉
本帖最后由 兴宁阿哥哩 于 2018-12-23 16:35 编辑《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器也。”子贡又问:“什么器呢?”孔子说:“瑚琏。”
我认为传统解释“瑚琏”错了。《汉典》瑚璉,宗廟裡用來盛黍稷的禮器。《禮·明堂位》夏之四璉,殷之六瑚,周之八簋。
瑚琏,两字从玉,说明是玉器,不是容器,与簋(青铜器)应该是差别很大的东西。至今没有玉做的盛黍稷的瑚琏器具文物出土,因为根本就没有瑚琏这种容器。去哪找那么大的玉石来加工盛谷物的东西。
如果瑚琏是容器,孔子说“君子不器”,子贡是器,就不是君子。这与子贡的地位不相称。
说到这里,先说“君子不器”的“器”是什么?姜礼惠子《汉字贞相》说“器”字的四口是http://www.zdic.net/p/?l=jgw&u=4E01&s=100(丁),器的字义是指商周时期陶制或者青铜雕塑而成的走兽类造型的玉玺/礼器等,四下用特质的“丁”固定在案台上,以显示身份。我赞同姜老师的观点。君子不器,就是君子不是摆设,要有作为。
本人认为“瑚琏”是一种玉的名称,就是“和田玉”。
把子贡比喻为玉器,意思就通顺了。孔子说子贡是礼器(摆设),他反问是什么礼器(陶、石、铜、玉)?孔子答是“瑚琏玉器”,充分肯定了子贡的君子品质。
那为什么说“瑚琏”就是“和田”呢?和田旧写于阗,于阗文作Khotana。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下注曰:“ 唐言地乳,即其俗之雅言也,俗语谓之汉那国,匈奴谓之于遁,诸胡谓之豁旦,印度谓之屈丹,旧曰于阗,讹也。” 于阗、于寘、于遁、瞿萨旦那、豁旦、屈丹、五端、兀丹、忽炭、斡端都是古名称。
和、于、豁、瑚古音近似“胡”音,琏与那、乳(客家话音)等近音。作为地名的音译“瑚琏”、“地乳”、“豁旦”与“瞿萨旦那”古发音非常近似,瑚琏又是指玉,说“瑚琏”就是“和田Khotana”应该可以对上号。
可见,在孔子时代,瑚琏玉应该很有名,把瑚琏(和田)作为玉的代称了。孔子把子贡比喻为玉器,当然是君子无疑。只是老师把学生吓得不轻。金文器古器
和田旧写于阗,于阗文作Khotana。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下注曰:“ 唐言地乳,即其俗之雅言也,俗语谓之汉那国,匈奴谓之于遁,诸胡谓之豁旦,印度谓之屈丹,旧曰于阗,讹也。”
Khotana,地乳,即发tana音,把全面的音忽略了。汉那,侧Khotana音比较全。
于、和、胡古同音。于与乎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