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乡土 说好方言 严修鸿教授开讲客家山歌与现代歌谣
http://www.hakka.com/article-25499-1.html珍惜乡土 说好方言 严修鸿教授开讲客家山歌与现代歌谣要闻 | 2018-7-22 08:39| 查看: 119| 评论: 0| 原作者: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语保志愿者
摘要: 7月8日下午2:3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方言学教授严修鸿老师在北校区中文学院会议室为语保志愿者及慕名前来的中文学院同学做了主题为《客家山歌与现代歌谣》的讲座。 ...
7月8日下午2:30,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方言学教授严修鸿老师在北校区中文学院会议室为语保志愿者及慕名前来的中文学院同学做了主题为《客家山歌与现代歌谣》的讲座。本次讲座由语保志愿者工作站杨慧君老师主持,中文学院王媛媛老师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杨慧君老师用快问快答的方式介绍了严修鸿教授的方言研究和方言推广工作。大部分人喜欢到大城市旅游,而严教授则常常“反其道而行之”,前往广大农村开展田野调查工作,因为那里往往保留着更地道的方言。除了严谨的科研工作,严教授有很多方言才艺,比如念诵客家童谣和唱客家山歌。他还当过客家人电子社区客家风情网的版主,担任过南方卫视《谁语争锋》及爱奇艺方言歌唱大赛《十三亿分贝》等方言节目的嘉宾,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大众普及方言学知识。讲座一开场,严教授用韩语腔和日语腔的客家话为大家示范了“学好客家话,日韩不用怕”,引来同学的阵阵欢呼和惊叹。
http://www.hakka.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807/22/083633pmcrjv39sxuskjuk.png
讲座嘉宾严修鸿教授
严教授首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了客家人的迁徙史、客家话的特点以及客家文化的典型特征。他谈到客家人有很强的寻根意识。寻根意识是一种很宝贵的人类感情,热爱家乡是我们的传统。相反,任何背离故乡的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因为就连动物都有乡土情怀啊——“狐死必首丘”。
而客家山歌,很多是基于客家人四方迁徙的历史背景诞生的,客家游子,心中常常怀着对家乡的思念,很多客家歌谣都表现了寻根这个主题。
除了抒发乡土情怀,客家山歌还有记录生活、结交朋友、讲述故事等功能。譬如在广东东莞、梅州举办的山歌节(圩)等,山歌以一种娱乐的形式呈现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人们的情感交流。客家山歌不仅有古代汉语的印记,能展现客家话特色,还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音乐价值。山歌起源很早,与上古时代的诗经一脉相承,传到南方时变成了客家山歌。至今,很多唐代诗歌都可套用客家歌谣的方式来哼唱。
http://www.hakka.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807/22/083633sbetz313rsttrrdg.png
现场听众聚精会神
客家山歌的歌声贯穿于整场讲座,严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不同形式、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客家山歌:对唱的山歌、讲故事的山歌;梅州腔调的山歌、赣南腔调的山歌;乡情味极浓的韶关曲江客家歌谣《落水天》和台湾新歌谣《燕子》、纪实的闽西山歌《十月怀胎》、作风健朗、直抒胸臆的的赣南客家爱情歌谣《日头落岭》、浪漫轻柔的粤西电白“涯话”歌《火曳融》、充满童趣的《鹞婆》,活力满满的客家话版《江南Style》,充满农耕气息的《二十四节气歌》以及歌唱客家人追寻梦想的《庄外庄》,每一首山歌都是一个故事。
严修鸿教授也介绍了新时代不同地域的客家山流行歌曲的创作者,比如台湾客家歌手林生祥、粤北客家人李秋林等。
“我们找文化自信,一定要回去找那些好的、美的东西,将其精致化、优雅化,这样的乡土歌曲是可以唱到世界各地去的。”严教授如是说。
在大家的极力要求下,严教授现场教唱了客家山歌《我教你唱山歌》,同学们兴致勃勃,与教授一同领略客家山歌的魅力。
讲座接近尾声,严教授总结道,不要小看乡土的创造,客家歌谣也能得到很高的成就,秋林的《大岭脚》获得台湾金曲奖就是明证。我们要珍惜乡土情怀,乡土智慧,乡土精神。说好方言,好好对待家乡人,做人要有底气,乡土精神是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
http://www.hakka.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807/22/083634jqnz7ipzn148n7rs.png
讲座合影
客家山歌与与现代歌谣讲座报告
汉语国际教育1601班 杨XX
暑假社会实践周期间,我参加了语言学沙龙讲座——客家山歌与现代歌谣。因为是客家人,所以对这个讲座尤为感兴趣和期待。而这个讲座也不失所望,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不时的美妙的歌声让人印象深刻,同时在老师对客家山歌和现代歌谣的介绍中也获益匪浅。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讲座一开始,老师就分别用韩语腔调和日语腔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别具特色的客家话,让人感受到语言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从小说着的客家话可以这般有趣和好玩。接着老师就为我们介绍客家人的历史大迁徙和发展,同时为我们介绍了客家话的特点以及客家文化。在老师讲解这些内容时,我脑海中一边回忆起自己之前看的一部关于客家人的纪录片《天下客家》,这部片子详细描绘了客家人在历史上的六次大迁徙以及客家族群在苦难中成长、在探索中融合、不断发展壮大的悲壮经历。因此,在老师说到“客家人有很强的寻根意识”时,十分感同深受。“狐死首丘”,无论身处何处,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热爱家乡是我们客家人的传统。
接着,老师就讲到客家山歌,讲述了客家山歌中蕴含的不同主题功能以及在不同也地域中形式、风格各样的山歌。由于客家山歌很多是基于客家人四方迁徙的历史经历中诞生的,客家游子内心都饱含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思念,因此很多客家歌谣都表达了抒发客家人内心的乡土情怀的主题。而除了这一主题外,有些客家山歌还传达记录生活、结交朋友、讲述故事等主题。老师还列举了现实生活中出现在广东东莞、梅州的山歌节等,说明山歌在日常生活中的娱乐作用,以及人们通过山歌进行情感交流。而山歌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形式上来看有对唱的山歌、讲故事的山歌等等,从不同地区来看有梅州腔调的山歌、赣南腔调的山歌等等。影响深刻的是后面老师还给我们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客家歌谣,乡情味极浓的韶关曲江客家歌谣《落水天》和台湾新歌谣《燕子》、纪实的闽西山歌《十月怀胎》、作风健朗、直抒胸臆的的赣南客家爱情歌谣《日头落岭》、浪漫轻柔的粤西电白“涯话”歌《火曳融》、充满童趣的《鹞婆》,活力满满的客家话版《江南Style》,充满农耕气息的《二十四节气歌》以及歌唱客家人追寻梦想的《庄外庄》,这是让我十分惊奇的,因为平时很少有听到这类的客家歌谣。身为客家人,我对客家山歌的印象主要还是停留在儿时的的记忆,那时候接触到的主要是讲故事的山歌和对唱的山歌。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讲故事的山歌,那时附近的邻居每天都会准时集合在外公家,一起看碟片听山歌,这时听到的山歌多是关于家庭邻里的故事,常表达的是在家庭中要孝顺,邻里间友好相处的主题,也有一些出外游子的思家之情。那时每天准时看碟片听山歌是我们闲暇之时的一种娱乐方式,兴致来了不时的哼唱几句。而后来随着电视的出现,这种娱乐方式便渐渐消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此外,还接触到过的山歌便是出现在一些文艺演出上的对唱山歌,这些山歌常常是一男一女情歌对唱,特别的有意思,而听到这种山歌的机会也并不多。因此后来对客家山歌的了解也止于此,这次听了老师的介绍,才发现客家山歌的丰富有趣。在讲座后我有去找了讲座上的山歌来听,
“每一首山歌都是一个故事”,有的蕴意非常美!
在讲座中,还了解到新时期下客家流行歌曲的创作,以及一些客家流行歌曲的创作人,如台湾客家歌手林生祥、粤北客家人李秋林。这些都体现了客家歌曲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性。数百年来,客家人在迁徙中创造了山歌,客家山歌的历史是辉煌的,客家山歌流传了千百年,保留了很多古语的成分,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但因为是受语言的影响而限制了全国范围的扩展,有很多人并未能了解到集中的美妙之处,但是我相信其优美的旋律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的喜好,把传统和时代的东西糅在一起,使传统山歌焕发出时代的艺术魅力。就像老师说的 “我们找文化自信,一定要回去找那些好的、美的东西,将其精致化、优雅化,这样的乡土歌曲是可以唱到世界各地去的。”
讲座的最后,老师的结束语更是发人深思,“不要小看乡土的创造……我们要珍惜乡土情怀,乡土智慧,乡土精神。说好方言,好好对待家乡人,做人要有底气,乡土精神是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身为一个客家人,回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对此我是深感惭愧,自己并不能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客家人。就连最基本的说好客家方言,做得都有些差强人意。自从在学校习惯说普通话之后,说客家话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只有回到老家与人交流才会说上方言,而和家里人交流时,经常就会出现遇到某些表达,用方言却不会表达,转而改用普通话说,甚至有时和弟弟妹妹说话都会不自觉地用上普通话,最后还被他们问“你是不是不会讲客家话了,要用普通话讲”,尴尬极了。听了讲座之后,愈发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客家人的不合格,在态度上对自家方言的不重视,要好好说方言,珍视每一次方言交流的机会,而不是到最后成为一名连客家话都不会说的“失根”之人。
看看能否给一些潜在的想说好客家话的后生人一点启发和带动,说好客家母语,尝试创作各种形式的客家语言为载体的文学艺术作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