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寻访客家文化摇篮地
寻访客家文化摇篮地--------------------------------------------------------------------------------
近日,惠州市客家文化研究会一行35人赴闽西寻根访问。汽车经过一天的运行到达的第一站是客家祖地—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
石壁村被确信为“客家总祖地”
石壁村是一块盆地。村口有一个宽阔的停车广场。广场尽头,耸立着一座古朴雄伟的牌坊,牌坊上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书的“客家祖地”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通过牌坊,便是前往客家公祠的客家之路,客家之路两旁满眼都是姓氏碑廊,往前走,就是晋谒客家公祠的百级红石台阶,它象征着客家公祠是客家百姓的总家庙。我们拾级而上,走到台阶顶部便是客家公祠。
客家公祠是一座宫殿式仿古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琉璃绿瓦、雄伟壮观。大门顶上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亲笔题书的“客家公祠”四个金光灿烂的大字。公祠门口是一个大平台。我们通过平台来到公祠正殿,这是公祠整体的核心,正殿可供300人同时祭祀之用。神坛上设置160姓客家祖先的神牌,按下谒见、祭祀者姓氏的电钮,该神牌前的电灯就一一亮起来。这时乐队开始奏乐,大家经过虔诚地三拜九叩首之后,两位长老协同主祭人祭祀列位客家祖先,整个公祭仪式庄严肃穆。
据客家公祠的两位长老介绍,石壁盆地方圆近500平方公里,“靖康之难”以前,兵革未及,社会安定,开发较早,交通方便,因此由中原南下的客家先民便聚集在这里繁衍生息,孕育客家民系。后来,又以石壁为中心再次南下迁徙,而播迁闽西、赣南、广东、广西、四川、台湾及至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石壁村被专家学者定位为“客家的中转站”、“客家的摇篮”、“客家总祖地”等等。通过这次参观,客家文化研究会确信石壁是“客家总祖地”,客家公祠是“客家百姓的总家庙”。
享有“客家首府”美誉的长汀被看成通向海洋、走向世界的神圣水道
第二站是闽西的长汀县,我们参观了客家母亲河和客家母亲园。据了解,长汀享有“客家首府”之美誉,从宋代以来,长汀客家人主要依靠汀江向外发展—沿着汀江迁到广东大埔等地。梅州人百分之八十是从长汀迁去的,因此,人们把汀江看成母亲河,把它看成通向海洋、走向世界的神圣水道。建在汀江河畔的客家母亲园,是1995年为配合姚美良先生发起的世界客属首次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而建造的。这是一艘航船的造型,前面是翘起的尖尖的船头,船头正对着汀江的水流方向—流向广东大埔,流入韩江,汇入海洋。船中有一客家母亲塑像,她头戴凉帽,赤着双脚,身背小孩,右手持着船桨,左手拿着一朵小花正回头逗着背上的小孩。你看,她多么慈祥,多么端庄。她代表了客家母亲的共性:善良、勤劳、质朴、慈祥。
振成楼模型曾与北京天坛、雍和宫的模型并列为中国古建筑代表
我们参观的最后一站是闽西永定县的客家土楼。据了解,永定县有方型、圆型、混合型等各式土楼23000余座,已公布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土楼有73座。客家土楼素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居民建筑”和“神秘的东方古城堡”之称,它与梅州围龙屋、福建长汀的九厅十八井并为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栏杆式”、云南“一颗印”并称为中国汉族五大传统住宅形式。
我们参观了被誉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及其旁边的广成楼。据介绍,振成楼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12年,占地3000平方米,共5年时间建成。楼门旁有一副鹤顶格嵌名对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振成楼按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建筑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则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一体。整座楼具有防盗御敌、抗震防火、通风采光、隔音隔热、冬暖夏凉等功能。其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造型别致、美观大方,令参观者叹为观止。1985年,振成楼模型曾与北京天坛、雍和宫的模型并列为中国古建筑代表,一起亮相于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展览会而轰动世界,客家文化研究会一致认为,客家土楼充分展示客家人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的精神。 (蔡振湘 )
作者: 来源:惠州日报 (2004-07-05 09:19:05)
惠东海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