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客家、台湾人都是一家人(zt)
发信人: 六三四 (六三四), 信区: BMTD标题: 闽南人、客家人,同根同源——汉越一体论的缘起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Fri Jul9 12:00:15 2004), 本站(ytht.net)
一、闽南人、客家、台湾人都是一家人
闽南人、客家人等民族族群本是一家人,来自中原中国。所不同的是与当地不同越人的融合,而产生了语言、民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甚至于民族性格的些微差异。闽南人中的漳州、泉州、潮州等地是河南(漳州为主)、山西(泉州为主)、陕西(潮州为主)等地中原人与各地方越人的融合而形成。同属闽南语系的漳州、泉州、潮州等地也有个别的语言、民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当然也有民族性格上的些微差异。
我国的百越之地,民族复杂,为南方人的一支。中国中原故土,地处中原神州华夏诸地。从中原神州为腹地观之,北有北狄、西有西戎、东有东夷、南有南方人。南方人当中有越、狸、狪、猺……等民族。就以越人为例子,可以区分成为许许多多的族群,例如东越、瓯越、南越、西越、俚、畲、洞、獠、洛等等。因为越人族群复杂而且众多,因之,称之为百越或百粤。其地理分布的范围也甚为辽阔,从今日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甚至到越南的北部等等都是古越人经济活动的范围。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的时期中原人士南下越人之地,以春秋战国为具体例子,吴越之战,即在今日的江南江苏、浙江交界处。商朝末年、周朝初年太伯到达吴地,太伯东迁之前是否有中原人士到达越人之地,历史尚无记载。商末周初,中原人士曾到江浙吴越之地,而是否也曾已到达闽越、东粤之地,有待进一步探讨。不过可以确认的是隋唐以后,中原人士“衣冠南渡”大量迁移民至闽、粤之地则是历史的事实。一千多年来,他们孕育了历史与文化,其中以今日的闽南人和客家人最值得研究。
晋永嘉五年(西元三一一年),这是中原人南迁的历史重大变迁。在此之前曾有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南海尉赵陀,汉高祖封其为南赵王等的中原人士南下越人之地,陈胜、吴广起义后,赵陀自立为王,南越曾独立建国,直至汉武帝灭南越,南越归汉朝版图为止,也有许许多多中原人士因安土重迁而定居越地。但是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时代的“衣冠南渡”则是众多中原人士因避免人为灾祸而南下越人之地,然后定居于越人之地。这是一个历史常态,在中国历史上则是经常发生的现象。而八王之乱、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等都是重要例子。另外的样版是唐朝中叶安史之乱以及唐末战争,中原人士民不聊生。有志之士,为了避免战祸,纷纷南迁,这些也是中华民族大迁移的另一重要历史事件。还有宋朝末年、金人、元人等入侵中原,中原人与已经南迁的中原人士的大结合,抵抗外侮。宋灭亡之后,又是一桩中华民族的大迁移。还有民末清初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以及清季中叶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又是另一个例子。中原人士南迁至越人之地则是历史变局中的重要产物。闽南人、客家人本是同根生,但因闽南人与客家人所遭遇到的越地本土环境不同,因此产生的文化变迁也有些不同。在台湾,因而曾多次发生闽客不合事件,这是文化冲突的具体表征,令人寻味。台湾的闽南人与台湾的客家人,也因为台湾海岛文化因素,多少有其特色,此与原来的闽南人、客家人,有些文化上的不同,尤其是台湾的闽南人中的漳州人。
客家曾被误以为是一个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客人与主人是相对的名称;客家人是指外来作客的人,此与当地人(本地人)、主人是不相同的。现在所谓的客家人是指福建汀江流域的汀洲、江西赣江流域的赣州以及广东梅江流域的梅州等三个地区的居民为主;当然,以上述三河流为客家人母亲河的主体,居住在这些区域的人士(客家人士为中心,还有外移到中国内地以及世界各国的客家人均包括在客家族群内。目前全世界的客家人应不少于5000万人。客家人,在中国历史上应该到处都是,因为广义的说,离乡背井,客居在外的人都是客家人。但这些客家人都不见了,因为在迁居过程中已被动当地中原文化或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所同化了,此屡见不鲜。唯比较特殊的就是前述的客家人。因为汀江、赣江、梅江等三条母亲河所孕育出来的是一个特殊的民族族群,有其特殊的文化传承和民族风格,因此有其特有的族群生命力,屹立相传了千余年。在可见的未来,仍将枝繁叶茂显现于21世纪的世界。
汀江、赣江、梅江流域等到地区山多地少,自然资源亦不甚丰富,由于交通不便捷,对外文化、经济等交流不易。这些地区的原住民也是越民族的一支——畲族。自古以来畲族在山地上生活了数千年,过着孤立自主的生活。它们靠着简单的农作,以及耕织和狩猎为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原人士因为战乱客居此地,与当地畲族的原住民产生所谓的文化冲突、文化融合的过程。此一地区华夷文化交融过程的阵痛期的历程是可以想像的,其结果客家人的族群于焉形成。明言之,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的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艰巨的。客家人大约南宋时期已成定型。这个客家人是中原人士的汉文化或者是畲族的越文化成分居多呢?此答案应可探讨。客家人以中原的汉文化为主要,这是必然的,但是关于畲族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客家人中的越文化成分应是不少。凡我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的大镕炉,中原人士的汉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轴,其包容性特别强,也就是在各民族过程中,其主导性特别强,这在客家人中自然不例外,但是因客家的特殊性,就是某些越文化的成份比较多,这亦可能。为何儒家文化仍为客家文化的主轴呢?这与孔子思想的理学本质有关,其中汉字文化圈的主导性是任何其他的越文化所难以比拟的。
因此,客家文化所展现出来的在于客家的语言、民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民族性格等均有特色。此乃汉越一体论,而非纯汉化论或纯越化论。此时此刻确实很难找到纯种的汉人或纯种的越人,而只能说其中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成员,但它并不是少数民族。客家人虽为汉越文化的结合体,却以中原文化为本位。这个情形,闽南人也是如此。闽南人、客家人等在这一方面的性质极为相似。台湾的闽南人、客家人等虽多少有台湾原住民(尤其是平埔族)的血统,但离不开汉越一体论的范围,这或许因为台湾的平埔族应也是古越人的一支吧!同理亦可说新加坡、马来西亚或泰国等的华人在内。这是汉越一家亲的意义。
二、汉越一体论
然而台湾,台北之马偕医院医学研究科研究员林妈利女士则分析人类白血球抗原(H L K),发现台湾人常见的白血球抗原属于中国东南沿海的越族基因,她并以“族群系统发生树与族群相关分析”计算,结果她发现台湾人是属于南亚洲人称的“越族”族群。林妈利是以台湾的闽南人、客家人以及新加坡华人、泰国华人等分别研究,其结论是这些族群与中国北方人种的基因有显著的不同,并且判定台湾人(闽南人、客家人)属于中国沿海的越族。马偕医院林妈利女士的研究结论似甚主观、勉强,因为在台湾的闽南人、客家人与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的闽南人、客家人已经是汉越一家的共同体,其中以汉化越人居主流。有所谓“汉中有越,越中有汉”,此乃中华民族血统的典型,可是在台湾有些分裂主义者的看法则不以为然。若经遗传及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南方中国人与北方中国人与南中国汉人或北方中国汉人的遗传基因确有些差异;就以台湾人的血统来说汉人中有越人的血统,甚至拥有原住民的血统,这是一桩极为平常的事,何必称奇。马偕医院林妈利女十的研究结果甚偃重视,但其解读有些勉强,难以理解。
客家人因为客居山区,对外交通不甚方便,于是民风比较保守。另外,山区资源也不算丰富、经济发展落后,平均国民所得不高;客家人日常生活从事家耕和狩猎,其手工艺也不甚发达;由于客家人“客居”的历史背景,百姓勤劳、节俭。客家人平时劳苦终日,其目的在于力求温饱;客家人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他们甚为勤奋进取,彼此团结互动。此外,客家人也因之比较重视彼此合作和个人利益的取得,或许有所谓比较保守与狭隘的客家文化形态。最重要的文化本质是客家人秉承儒家思想文化,民风保守而封建,并且凸显出重视儒生的社会心态,所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风气甚是高涨,所以文人中举人、秀才特别多,这也是一个特色。于是客家人杰出之才比比皆是。他们贡献了家乡也贡献了国家,甚至于也贡献了世界。朱熹及王阳明为中国宋明理学的代表性人物。他们俩人均是客家人,政治家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邓小平、李光耀等人也是家客人,胡文豹、胡文虎、李嘉诚等工商界人士也是客家人。客家人的杰出表现,已令世人刮目相看。客家人的种种事迹,也已被誉为东方的犹太人,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尤其在东南亚地区为最。客家人在中国、在海外被同化者也不少。香港商界名人李嘉诚世代为客家人,其祖先后来移民潮州地区,所以李嘉诚被视为潮州人。类似李喜诚的情形甚多,特别是台湾客家人被闽南人所同化数量最为显著。这种情形在福建、广东的闽南语系中也屡见不鲜。这就是所谓福佬客的由来。
客家人世居闽西南、赣南、粤东等地区。从客家人的发展史观之,应是从福建的汀州开始。特别是闽赣交界之处。譬如从闽西长汀开始向赣南移民,然后再向粤东移民;如今客家以汀江流域、赣江流域、梅江流域等三个地区为主要。而汀江、赣江、梅江等三条河流域为客家人聚集之地,则被誉为客家人母亲河。这已如上述。
客家人移民特质的文化性格之一是缺乏一定的安全感。这在衣冠南渡之时,中原士族之官宦世家、仕族、武士、臣民等的南迁,客居在闽、赣、粤等三角地带,为了防患外族人士的入侵或政敌的伤害,广泛兴建土楼,其中有所谓的圆楼、方楼、凤凰楼、八角楼等等。其主要目的不外是预防外侮和敦亲睦邻等。客家人因为军史文化背景特殊,因为缺乏安全感的保守心态,所以他们比较重视乡土的保护,这种保乡卫民的心态也影响了他们的经济发展的形态。另外,他们为了心灵上的寄托,所以也比较信奉鬼神和迷信。客家信奉中原各种民间信仰如关公、八仙、城隍爷、土地公、观世音菩萨、济公活佛等等,应有尽有。闽南人则特别信仰广泽尊王、太子爷、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等。闽南漳州人、泉州人等的民间信仰,客家人都同样敬拜之,有过之而无不及。客家人还把这些外来的民间信仰,本土化之。例如闽南人的海神妈祖,在福建沿海地区,把妈祖奉为救济海难的“海神”,客家人则变成为保山卫民的“山神”。此外三山国王庙是客家人所特别崇拜的山神。三山国王为一山神:来自广东潮州的揭阳地区的山神。三山是指巾山、明山、独山等三座山,三山国王的山神最为客家人崇拜信仰的代表,客家人的民间信仰是多神论,此与闽南人相同,但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义民与乱民
客家人因为在客家母亲河地区的经济发展困难,何况在承平时期人口繁殖快速,民生日益困难,于是有人口再外移的趋势。以明末清初为例子,客家人口外移主要的三个方向以中国大陆内地、海外、台湾为代表。明末清初战乱不止,战乱严重的四川省几乎变成无人之地,田园荒芜。于是客家人大量从广东移往湖南、四川等地居住但在移居过程中也散居在所经各地。另外,海外的客家人,龙其是东南业地区的华侨客家人随郑和下西洋以后大量增加。台湾的客家人在郑成功占领台湾以来陆陆续续有客家人移居台湾,但清朝康熙六十(西元一七二一)年,朱一贵起义被镇压后,清政府放宽客家人从大陆移居台湾。台湾客家人于是大量增加,定居于西北台湾的挑园、新竹、苗栗等山地与丘陵地。一般来说偷渡到台湾的客家人则集中在南台湾的高雄、屏东等地。客家人移居台湾的人数较少,较晚,影响力较少,所以只能到山地和丘陵地住。
客家人在海外,很像犹太人。他们或许在本国没有办法发挥其才能,一旦到海外以后,其生命力和生存的潜力就大大施展出来。客家人在工商界、学术界、政治界、艺术界等的杰出表现,似有犹太人的影子,令人敬佩。还有客家人为汉越人的共同体,但基本上客家人均自命为中原人士,以正朔的中国人、中原人自居。一般来说,客家人比较支持中央政府的大一统思想。客家人有所谓的硬颈精神的忠义之风。客家人反对分裂主义,重视气节和忠孝义理,并且也富有尚武的精神。这在台湾政治发展史上有其特别的意义。这也可从以下几个史实得到证明。
客家人与闽南人本为同根生,只因为文与地理背景彼此互有不同,所以客家人与闽南人的民族文化性格是有些差异的。何况闽南人当中的漳州、朱州也有些必然性的不同。闽南人地处“七闽”之地的漳州与泉州,与该地越人世代定居于沿海地区,所以性情比较开放。比之客家人于山间与番族相结合,当然不可同日而语。闽南人中的漳州人务农,泉州人经商。务农为生的漳州人比较倾向于安土重迁的乡民性格,其民族文化性所表现出来是爱护乡土,不善辞令的憨厚务实、不投机取巧的民族本质,此与泉州人以经商为主业的民族文化性格,是有明显差距的。在台湾的漳州人一量定居在台湾以后,就是以乡土为主,因为落地生根、爱乡爱土,有时也会因此而失去理性。在台湾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些事件,大体上皆是由漳州人带头的,例如西元七二一年朱一贵(漳州长泰人)事件、西元一七三二年吴福生(漳州平和人)事件、西元一七五七年的黄教(漳州龙海人)、西元一七八六年的林爽文(漳州平和人)、西元一八三二年的张丙(漳州南靖人士事件,以及西元一八六二年的戴潮春(漳州龙溪人)事件等等都是如此。相反的,摆平这些事件的“义民”都是客家人或泉州人。客家人经常以捍卫中原正朔为诉求,泉州人多少也有此倾向,在台湾例如新竹埔的义民庙则供奉了许许多多民族英雄诸如沈葆祯、刘铭传、唐景崧、刘永福、丘逢甲等人,而在南台湾的高雄等地则对于朱一贵、林爽文、黄教、戴潮春等人则是崇拜不已。目前的台湾人多少有统独之争,就又以二○○○年三月十八日的台湾“总统”选举观察之,南台湾漳州人民居多,陈水扁的得票率则高于宋楚瑜,北台湾泉州人居多,宋楚瑜的得票率则高于陈水扁,这只有宜兰县除外,原来北台湾的宜兰县陈水扁得票率高于宋楚瑜,此乃因为宜兰县的漳州移民占了百分之七十八。同理也可看出台北市北区陈水扁相对的高得票率,而台北市南区则相反。这个范例相当有趣,也值得重视。
一六六一年郑成功(泉州南安人)攻台得力于客家人刘国轩(福建永定人)的兵力,当时也得到荷兰人统治时期汉人的响应、起义,于是郑成功收复了台湾。清朝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施琅(泉州晋江人)攻台,也同样得力于刘国轩的号召与响应和汉人的起义。于是开创了大清政府统治台湾二百一十二年的历史。上述两项改变台湾的主核都是领先武力和台湾内部人士的支持,当然此与那时荷兰人以及明郑之郑克爽统治台湾时期经营不善、失去民心有关。当中客家人与泉州人则扮演了重要的功能。这些事件又与台湾政治发展史上的朱一贵、林爽文、戴潮春等漳州人起义,也多少依靠泉州人与客家等可以相提并论,互相印证。
在国民政府迁台以后,两蒋(蒋中正、蒋经国)统治下的台湾,在海外的台湾客家同乡会、台湾客家同乡联谊会等一般来说是支持一个中国的主张,并且多少年个倾向于一个统一的中国。可是台湾同乡会则是明显的主张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思想,台湾同乡联谊会则倾向于支持当时的国民党领导,可是两蒋以后的台湾同乡联谊会则明显的倾向于李登辉的思想路线,逐渐与台湾同乡会分裂主义思想相结合。此时令人回忆到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之战以后,台湾割让给日本,客家人唐景崧、刘永福、丘逢甲等人筹组“台湾民主国”,国号永清(永戴圣清),有文化传承本质上的意义,此一问题,令人有进一步认真思考的必要。这个答案多少也可以从五十年来台湾民主发展史上的客家人、泉州人、漳州人等的迁民结构和选举行为去进行分析。
四、闽儒、客儒、台儒
客家人、闽南人、台湾人等三者所居住的地区都是中原儒家文化影响力甚深的地方,
三者各因承受的历史地理因素不同,其所展现出来的文化表征也各有所不同。这可从民间信仰、儒家理学、以及族群性格等三方面分析之。
客家人、闽南人、台湾人等三者均重视民间信仰的多神论,由于移民的本质,缺乏安全感,三者均膜拜鬼神和祭拜祖先,但难免有超过迷信的俗套,这些人的地区庙宇林产,其密度之高冠盖全国,尤其是台湾,堪称全球寺庙最多的地区。“天人合一”的宗教观深植民心。客家人膜拜山神,以三山国王为主要,也把妈祖海神当成山神供奉。客家宗教文化特色具保守特性与包容性。传统中国各种民间信仰,在客家地区应有尽有。闽南人的民间信仰呈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缩影,除了妈祖海神以外,漳州人膜拜开漳圣王和保生大帝等等,泉州人膜拜广泽尊王和清水祖师等等。台湾的客家人、闽南人等民间信仰并没有因为客家人、漳州人、泉州人之间明显区别,这是因为台湾地区闽客之间融合频仍,特别是漳泉移民的密切交流与融合。
儒家宋明理学的大本营即在闽南、闽西、赣南及粤东等地。朱熹、五阳明皆为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们俩众皆为客家人。朱熹长期在漳州讲学,是闽派理学的开山祖师。遂使闽南人、客家人的儒家理学遭受到外来思想不断的冲击与融合。如今已自成一个富有闽南海特色的新宋明儒家理学文明。客家儒学一向倾向于保守内敛,比较倾向富有传统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三从四德习性。客家硬颈精神的儒家思想,对于忠孝节义的情怀特别坚持。百姓亦文亦武,耕读传家蔚为成风气,如此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台湾历史地理环境有异于闽南。由于东西交流文化频繁,已逐渐成一种闽南人、客家人的儒家理学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体。这是所谓客家文化的黄色大陆文明,闽南文化的黄蓝色(大击与海洋)文化文明,台湾文化的黄蓝色融合而正寻找一个富有台湾本土色彩的绿色文明。这个绿色文明乃是台湾一些政客刻意塑造出来的,他是有意识形态的限制,无法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或多或少已造成了台湾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的伤害。
就以儒家理学来说,台湾以妈祖文化为代表,是“释道儒”的结全体,这与闽南以大道公(保生大帝)与祖师爷(清水祖师)文化为代表的儒家理学“儒释道”的结合体有些不同,这也有异于以三山国王(山神)文化为代表的客家理学“道儒释”的结合体。台儒、闽儒、客儒三者同源,其实很难找到儒学理学明显的歧异点,以上的分析也许有些勉强,但其历史地理背景的不同变迁,多少也产生一些儒家理学异化,这也在所难免,基本上应与宋明理学儒释为主要所融合的思想体系一般来说相去不远。客家人、台湾人的族群性格亦略有所不同。闽南人一般来说性格较为豪放富于开展、开发与开拓的精神,其特性具有创业精神。其中亦有漳泉之间的差异但本质上大体相似。客家本性较为保守安分守己,脚踏实地、奋发图强、刻苦而劳、克勤克俭、忠群体国。台湾人中闽南人、客家人族群性格共同点难免有诚如日本统治台湾时(西元一八九八年)第四任总督儿太源太郎的政务长官后藤新平所认定的台湾人有畏威而不怀德的心理,这或许是台湾特殊移民的社会,缺乏安全感,为了求生存而产生的一种投机、苟安心态。这个文化也许是一个必然性反映吧!因此日本对台湾统治的哲学是软硬兼施的怀柔政策。
台湾人的民族文化、国民性等与中国各省各地区一样皆有其独特。中国文化呈多元一体,所以中国有二十五史中,“中国”这个名词出现者多达二千二百五十九次,就以司以迁史记中出现“中国” 名词也多达一百一十八次之多。因此可以说是中国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共同的中国,她也是一个历史的常态;所以大家都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耍尊王攘夷,要逐鹿中原,并认为王业不能偏安。这是中国历史文化意义的道理。
--
※ 来源:.一塌糊涂 BBS http://ytht.net
※ 修改:.六三四 于 Jul 10 12:38:42 修改本文. 闽南人说闽南话,不是客家人。
特此声明! 现代闽南人显然包含了相当多的客家先民,这是导致闽南方言和闽东方言差异突然加大的原因. 河南(漳州为主)、山西(泉州为主)、陕西(潮州为主)
〈〈〈〈〈可笑,泉州有“晋江”就是山西移民为主?开漳圣王陈元光是河南人,就说漳州是河南移民为主?潮州有韩江,韩愈籍贯未有定说,来自陕西,潮州就是陕西人为主?
朱熹及王阳明为中国宋明理学的代表性人物。他们俩人均是客家人,政治家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邓小平、李光耀等人也是家客人,胡文豹、胡文虎、李嘉诚等工商界人士也是客家人。
〈〈〈〈〈朱熹是闽北生老病四的地方,祖籍安徽,不是客家人。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也不是客家人,李嘉诚是潮州人,李光耀是香蕉人! 曾国藩这汉奸也会是客家人?
他手上沾了多少天平天国客家将士的血 客家学的研究,不是这样搞滴,整出这么多名人纯属乱整。
干脆这样整“先有客家后有汉人”,所有名人都人客家人。 客家话与闽南话比客家话与粤佬话更接近是铁一般的事实,难道听过这三种语言的人会不知道吗?但客语与闽语毕竟是两种独立的语言。客语较软,闽语较尖。
粤佬话和越南话发音习惯是相同的————不懂的人听起来都会觉得很大声、响亮。 南方漢語都是一家人 原帖由 白纸的黑影 于 2008-2-6 11:08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客家话与闽南话比客家话与粤佬话更接近是铁一般的事实,难道听过这三种语言的人会不知道吗?但客语与闽语毕竟是两种独立的语言。客语较软,闽语较尖。
粤佬话和越南话发音习惯是相同的————不懂的人听起来都会觉 ...
“白痴的黑影”已经被神棍的迷魂汤搞得颠三倒四了:lol 。“白痴的黑影”啃咸菜啃的不少了,“咸菜”二字用客家话怎么讲?用粤语怎么讲?用闽南话又怎么讲?
正常答案:这两个字的客家话与粤语的发音一样,与闽南话完全不同。
http://club.dayoo.com/read.dy?b=cantonese&t=829005
http://club.dayoo.com/read.dy?b=cantonese&t=819923&i=819952
大舌头儿歌风格的闽南歌“哎犟几正轰”http://mp3.baidu.com/m?f=ms&rn=&tn=baidump3&ct=134217728&word=%B0%AE%C7%E9%D2%BB%D5%F3%B7%E7&lm=-1 “白痴的黑影”连一句都听不懂,就敢在神话状态下搂着闽南人民的大腿去攀附,滚!:@
爱讲亲请几正轰
来木秧啊剋木东!
苦哇翘勇苦哇壁霜
苦哇碗炭带薪东!
孩娃装装装装郁闷来淬金蚌
亚斯堆堆堆抹角一样东!
西瓦光 西瓦恐
西瓦吃浆又刻缸!
意思轰 心想喜爱六郎
妹够米就在梦东!
呵呵 客家咸菜山歌“阿婆买桁材”,懂粤语的人可以听懂一半。
http://mp3.baidu.com/m?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B0%A2%C6%C5%C2%F2%CF%CC%B2%CB&lm=-1
[来…..阿姑、阿娘、阿姐、阿姨、阿叔、阿伯啊,新鲜个包菜,跟妈抡生菜,还有网挂、抬轿、小轿、风帽轿]
矮麦给给来
鱼太焦鱼削角
大力叫!
哑语先叫
还有填补叫、吭呀叫、风帽叫、翻书叫.....
矮麦你求来,
太古佢擒上菜,网挂捱满台,
跟妈抡包菜,买鱼滴杯,
挑牙捞藏菜,阿妹佢想爱,
鱼擒西洋菜,冬菇佢唔爱,
阿婆买桁材, 阿婆买桁材, 阿婆买桁材! 宋代以前,强势的赣语影响到客家山区的语言,宋元明清以来则是强势的粤语影响到客家山区的语言,赣、粤、客方言有相似性。而体质特征研究发现,客家人与广府人有高度相似性,与广西壮族有高度相似性。而广府人与华北汉族的相似性,客家人没有。
“白痴的黑影”之愚昧可笑言论,纯属神棍蒙骗所致。
回复 12# 情系珠江 的帖子
宋代以前,这个“强势的赣语影响到客家山区的语言”准确讲应该是赣语移民在闽粤赣边区与赣中北的赣语分离,与其他语言逐渐融合发展形成客家话,客家话并非简单的“受赣语影响”。这点与客家话(主要是两广一带)在元明清以来“受粤语影响”不是同一回事,因果关系不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元明清以来客家话“受粤语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直到现在还是如此,因为粤语是两广的强势语言(方言),客家话受到粤语影响各地程度深浅不一,闽西和赣南客家话受粤语影响是很少的。另外,客家话、粤语、赣语较之闽语、吴语等显得很相近的部分,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三语(方言)属近源关系,共同保留同时代古汉语成分的原因。 楼主标题“闽南人、客家、台湾人都是一家人”,其实“台湾人”本身就是由“闽南人、客家人”构成,当然闽南人和客家人是一家人(都是同一省人——台湾人)。
主要是看“一家人”怎么理解了。 凡是操古漢語留下活化石的 都是"自己人" "家己人" "自家人":victory: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