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侯氏人数居梅州姓氏第26位,
此话只恐过矣!但不知君指的梅州范围多大?是梅江区?还是外加梅县?抑或是整个地级的梅州市?
如果一个姓氏在地级梅州市范围内排到26位,那起码得有5万人!
不好意思,更正一下,说侯姓在梅州市范围内排到26位的确不确。侯姓在梅县、梅江区的分布才比较集中,其他县市则基本没有,因此这里指的应该是梅州的中心区域梅县及市区,且排名大概是24位,这里仅供参考。
梅州侯氏源流
侯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也是一個多源的姓氏。有記載的最古老的來源是出自上古時代的倉頡,即《漢上谷長史侯相碑》所載:“侯氏,出自倉頡之後。”倉頡,即蒼頡,《世本》、《說文解字》等書說他是黃帝的史官,是漢字的創始者,《周地記》說:“倉頡姓侯岡氏,名頡”,他的後代有一支住在馮翊的衙縣(治今陝西 白水縣東北北彭衙村),簡稱為侯氏。《新唐書•宰相世系》云:“侯氏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孫因以爲氏。一云本出姬姓,晉侯緡爲曲沃武公所滅,子孫適于他國,以侯爲氏。”這裏第一條所說的“夏后氏”,爲古部落名,相傳禹是其首領。《史記•夏本紀》說:“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后,姓姒氏。”但是,夏后氏的後裔何時受封,“侯”的地理位置在哪裏?均不見記載。難怪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說:“或云‘夏后氏之裔封于侯’,無義。未聞有國號侯者也。”第二條是說侯氏出自姬姓,係以爵爲氏。《元和姓纂》、《通志》等書均主此說。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晉國是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建都于唐(今山西 翼城西),至春秋初期,晉昭侯分封叔父成師于曲沃(今山西 聞喜東北),造成分裂局面,至晉侯緡,于公元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後來的晉武公)殺死,其子孫逃難到他國,以祖上原來的爵號“侯”爲姓氏,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姓還有一支出自姬姓,即《金鄉長侯成碑》所云:“君諱成,字伯盛……周文王之後,封于鄭,鄭共仲賜氏曰侯。”這裏所說的“鄭共仲”,即春秋初期鄭莊公之弟共叔段之子。叔段因謀反爲鄭莊公所伐,先逃到鄢,又逃到共(今河南 輝縣),故又稱共叔段。共叔段兵敗自殺後,鄭公賜他的兒子共仲姓侯,又形成一支侯氏。
侯氏還有一支出自少數民族姓氏所改,北魏孝文帝改革漢化,就有侯奴氏、渴侯氏、胡古口引氏、侯伏侯氏等鮮卑族姓氏改爲侯氏,還有侯莫陳氏,也有簡略爲侯氏的。
侯氏雖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山東一帶發展繁衍,如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大夫侯宣多、侯羽,魯國有侯叔夏、侯犯,齊國有侯朝,魏國有侯嬴。秦漢之際,中原一帶戰亂頻仍,侯氏部分人外遷至河北、甘肅的一些地方,如西漢 侯芭爲巨鹿(今河北 平鄉縣西南)人,東漢 侯瑾爲敦煌人。漢末,侯宣多的後裔徙上谷郡(郡治今河北 懷來東南),裔孫侯恕爲北地郡(治今寧夏 吳忠縣西南)太守,在北地 三水(今寧夏 同心縣東)安家。侯恕四世孫植,隨北魏孝武帝西遷,被賜姓侯伏侯氏,又賜姓賀屯氏,其後復姓,仕北周,任驃騎大將軍,封肥城縣開國公;其孫侯君集,爲唐太宗得力戰將,曾率兵平滅吐谷渾、高昌等國,任吏部尚書,封陳公,以功繪像凌烟閣。兩晋南北朝時期,侯氏有遷至今貴州、四川、廣東、遼寧等省者,如西晉 侯馥爲牂柯(今貴州 凱裏縣西北)人,南朝 陳 侯瑱爲西充(今屬四川)人,南朝 陳 侯安都爲始興 曲江(今屬廣東 韶關)人,又有東漢大司徒河南 密縣人侯霸的後裔于南朝時遷居丹楊(今安徽 當塗縣東北小丹楊)。唐代的《元和姓纂》列上谷、丹徒、三水、絳郡(治今山西 新絳)、河南(今河南 洛陽)爲侯氏郡望,侯氏還分布于今陝西、福建的一些地方。宋、明時期,今湖南、湖北、江蘇、江西、浙江、廣東、廣西、北京、上海等省市都有侯氏的聚居點。從清初開始,福建、廣東 侯氏陸續有人遷至臺灣,此後,有的人又移居海外。
侯氏歷代輩出名人,至今遍布全國。在當今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姓氏中,侯姓是第76大姓(據2006年國家公布的百家姓排行榜)。
侯氏先民遷居上谷郡後,歷經長期的繁衍,逐漸成爲當地的名門望族,上谷也成爲侯氏最著名的郡望。至兩晋南北朝時期,上谷郡 居庸縣(今北京 延慶)的侯姓尤盛,將相輩出。後至北魏時期,居庸縣屢被兵燹,侯氏先民遂四遷避難。至唐時,太原 盂縣(今屬山西 太原市)有侯氏先人居住。五代時,盂縣有侯元、侯暠父子以武勇稱,北漢主錫土于烏河川以備寇亂。侯暠子道濟,宋真宗時進士,任潤州 丹徒縣令,得期頤之壽,贈比部員外郎。道濟長女侯氏(1005-1052),適宋太中大夫伊川 程珦,生宋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贈上谷郡君。道濟子侯可(1008-1079),字無可,博學強識,天文地理、陰陽氣運、醫算之學,無所不究。游學關中,遂徙居華州 華陰。後從孫沔征儂智高,以功知巴州化城縣,力改巴中尚巫癈醫之俗。官至殿中丞。爲人輕財好義,關中稱其賢。侯可子仲良,名淳,字師聖,號荊門,爲程頤妻弟。初學從程頤,後訪周敦頤,大有所悟,遂爲程門弟子名家。避亂游荊門,爲胡安國所重,胡公子胡宏曾受業于他。其後南游福建,或終于焉,安國公即其八世孫也。
安國公先居閩 汀州府之寧化縣,當南宋末元兵南下之際,蓋避亂于寧化縣之石壁村。公秉承家學,登宋 淳祐間(公元1241-1252年)鄉貢進士,旋以寳祐間(約于1253-1256年間)教授梅州。因見梅州風俗淳美,地辟人稀,遂舉家隷籍于城東攀桂坊(今梅城 下市角 周溪唇附近)居焉。由于安國公開梅州文教之風,後世崇祀其爲鄉賢。公遂爲梅州 侯姓之開基一世祖。安國公五世孫惟吉公,爲梅州百伕長,率衆開墾灣下,其子南波公遂落籍灣下開基,生九子:文爵、文勳、文命、文俊、文瑞、文端、文盛、文質,裔孫昌盛,梅州 侯氏自此光大發揚,爲當地之望。侯姓現在分布在梅城及梅縣、梅江區所轄的程江、南口、西陽、白宮、丙村、松口、東郊、西郊、城北、長沙、三角十一個農村鄉鎮三十七個管理區(居委)。據上列十一個鄉鎮統計,侯姓共有1599戸,6236人,其中又以梅江區 三角鎮爲多,計有1184戸、4581人。又據1992年梅縣、梅江區姓氏人口調查,姓侯的共有9141人,其中梅縣1705人,梅江區7436人,居縣、區姓氏人口第二十四位。
先賢有詩記我祖源流曰:
安國遷居始粵東,德昇遺下世華榮。
居仁直學傳惟吉,六世南名珪萬古隆。
[ 本帖最后由 侯闻 于 2008-3-25 22:58 编辑 ]
梅州侯氏名人录
侯过(1880─1974) 原名楠华,字子约,梅县古田人。林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中国近现代林业和林学教育事业的杰出开拓者之一。侯志明(1896~1980),梅县蓝塘人,别名澹生。中央训练团党政班、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毕业。广东省立第五中学(梅州中学)毕业后,任乡村国民学校教师多年。1926年初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历任东征军第二团九连排长,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部上尉副官.蒋介石的少校侍从秘书,中校政治处处长,兼杭州《民国日报》总编辑。1932年参与组织“复兴社”,任中央干事会候补干事。1935年任中央军校毕业生调查处上校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少将人事科长,第四战区政治部少将主任、中将主任兼战地党政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44年冬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政治部中将主任。1946年后任国防部新闻训练班中将副主任,东北“剿总”政工督导组中将组长。1949年到台湾。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976年移居美国。1980年12月27日在波士顿西蒙医院病逝。
侯桐,梅城人。外事活动家。1931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次年赴英国留学。1933年在英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支部书记兼反帝大同盟中国支部书记。1936年获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学位。次年回国。后任国民党政府第十集团军《战地报》秘书,重庆卫戍司令部宣传科科长,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晋豫鄂区、西南区办事处主任,广州银行、湖南省银行经理。建国后,历任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联络局专员、中国银行业务稽核、伦敦中国银行副总经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联合国行政和预算咨询委员会委员、对外友协副会长。
侯孝贤,祖籍梅县湾下,中国台湾电影导演、编剧。1947生于广东梅县。1948年移居台湾。1972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科。1974年从影。当过场记、副导演、编剧、演员。1975年后编写电影剧本《早安台北》等。1978~1981以编剧身分和名导演、摄影师合作拍摄影片取得成功。1980年首导《就是溜溜的她》Cute Girl、《风儿踢踏踩》1981 Cheerful Wind成名。1982年执导《在那河畔青草青》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奠定了作为台湾新电影作家的地位。1983年执导《儿子的大玩偶》The Sandwich Man获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奖,《风柜来的人》The Boys from Fungkuei获1984年法国南特大三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1984年创作剧本《油麻菜籽》Ah Fie获第二十一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执导的《冬天的假期》A Summer at Grandpa’s获1985年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获30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1985年与朱天文合作创作剧本《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获第二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因执导该片获三十七届西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及鹿特丹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亚太影展作品奖。1987年执导《恋恋风尘》Dust in the Wind获1987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音乐奖。葡萄牙特利亚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奖。《尼罗河的女儿》Nile Girl获1987年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第五届国际青年影展影评人特别奖。1989年执导《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获第二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台湾中时晚报最佳作品奖、导演特别奖。第四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993年执导《戏梦人生》The Puppetmaster获台湾中时晚报电影奖最优秀作品奖,1993年戛纳电影节审查员特别奖。他计划摄制台湾现代史三部曲;即《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及正在创作中的《浦岛太郎》。1991作为制片人,制作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红梦)1991 Raise the Red Lantern/《少年,安啦》。
侯加昌,祖籍梅县蓝塘,生于印度尼西亚。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健将。1950年开始打羽毛球。1960年回国并入广东队。1972年被选入国家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起任国家队教练。曾获1961年、1963年、1972年、1973年全国羽毛球比赛单打冠军。是第七届亚运会羽毛球赛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并获男子单打冠军。第四届亚洲羽毛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冠军。第一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获男子双打(与庾耀东合作)冠军。训练过韩健、赵剑华、杨阳等优秀选手。1986年获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颁发的卓越贡献奖。七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侯永昌(1923-2007),梅城十甲尾人。少年随父到新加坡谋生,勤奋学习,后考英国留学,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历任新加坡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港务局局长至内阁国防部长等要职。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率新加坡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
侯杰昌,梅县人,资深物理学家,武汉大学校长。
侯叠生,梅城十甲尾人。曾任夏威夷天文台台长,是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博士。
侯标庆(1903~1970),梅县湾下人,别名无逸。国立广东大学肄业。中央政治学校高级班第三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北伐东路军第一军政治部宣传队长.第二师党务特派员、政治部副主任兼团党代表,1928年初代署梅县县长。1930年任广东军事政治学校军官训练班主任教官,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副干事长兼调查室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处长、人事处处长,国民党中央党务干部学校教务处长。1947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到台湾,续任“国大代表”。1970年冬在台北逝世。
侯志庆,梅县湾下人。民國时曾任骑炮司司长,“国防部”中将参议。
侯昌龄,梅县湾下人。广东高师毕业,有文才,被朱家骅誉为“韩江才子”之一。曾任民國梅县、浙江临海、青田等县县长。
[ 本帖最后由 侯闻 于 2009-5-27 18:55 编辑 ] 侯克修,梅县湾下人。民國曾任梅县县长。
侯友芳(1855-1918),即侯芳伯,泰国侨领。梅江区湾下人。童年绰号“反古四”,自幼父母双亡家贫如洗,后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出洋到泰国谋生。几经辗转,到喃邦府柚木林中开设一小杂货店谋生。因无意中收留了泰国喃邦因政变出逃而流浪在外的太子,相处甚洽。后太子返宫继承王位,帮助其生意越做越发达,成为著名的“柚木大王”。
侯鸿勋,男,1930年出生,广东梅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研究生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孟德斯鸠及其启蒙思想》等,译著有《黑格尔哲学》、《康德传》等,编才有《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事迹传略被收入《新中国归国学人大词典》《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词典》、《世界名人录》、《世界名人词典》。
侯国隆,男,广东梅县人。1931年12月在泰国出生。研究员。从小在家乡的广育小学、安国小学及水白中学读书。1949年2月 参加工作。1962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曾在华南团校、华南垦殖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科教办公室、文教办公室、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等单位工作。原任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广东省志》副主编、《广东省专·人物志》主编,广东省地方志学会副理事长,当代广东研究会理事,广东民俗学会顾问。有《中国地方志源流和章学诚地方志学说简介》、《读〈光绪嘉应州志〉札记》、《关于〈广东省志·人物传〉的编写》、《董一博同志是新方志的积极开拓者》、《关于广东客家人分布情况的调查》、《关于客家民系形成的时间及其族群主体》、《关于旧时梅州童养媳问题的探讨》等著述。
侯又生 1903 广东梅县 幼生 军委会高参 97 03 17 安徽巢湖 病逝 少将。(1903.5.15—1997)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又名新望,别号幼生,后改名爵,广东梅县人。本县水南堡湾高等小学及梅县初级师范学校毕业,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六期毕业。早年随父到泰国谋生。1922年回到广州,入孙中山广州大本营卫士大队当兵,由大元帅府卫队连长廖德流介绍加入国民党。1924年春由大元帅府卫士大队长卢振柳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6月以总分排列第一百六十九名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学期间任第二队第三区第七分队副分队长。毕业后任教导第一团第二连排长,校本部参谋处少尉参谋。后任教导团连长,北伐军总预备队指挥部上尉参谋,总指挥部参谋处第二科(谍报)少校代科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副团长。南京中央军校学生总队大队附,入伍生团团附。1928年起任南京中央训练团中校连副,中央军校第七期中校中队长。1930年赴上海。入宪警训练班受训,任警政督察员,上海市第七区公安分局局长。1931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军官训练班教官。1933年秋任福建绥靖公署上校参议。1936年任南京补充兵训练处新兵团上校团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独立第三十旅代参谋长,湖北省军管区司令部参谋室主任,四川万县新兵补训处第六团团长。重庆第四十一补训处上校处员、大队长,第三十九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第八十六军代参谋长兼军干训班教育长,西安绥靖公署少将高参。1944年任李铁军第二十九集团军总部少将副官处长。1945年任军委会少将高参。1947年7月退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侯爵,登记职务连长。后被捕入狱。1975年特赦获释,定居安徽巢湖。1986年后任安徽省政协委员,巢湖市政协委员,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安徽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等职。1996年秋为《黄埔军校将帅录》题词,并口述《侯爵一生经历》。1997年3月17日在安徽巢湖病逝。
楼主说的侯志庆是我叔公
他是我爷爷的弟弟,QQ:834611366我的祖籍也是灣下村...
我是一位住在美國的華人,今天偶而想到父親說過的老家梅縣灣下,便在網上尋找,竟然有這麼一個網站,真是難得我把找到後本篇各位所提的跟父親說,他真的是感慨萬千,他年輕時被抓去充軍到了台灣,離開老家有六十多年了
他今天跟我提到老家有個孝裕公祠,聽說我祖母最後的幾年就是居住及生活在那兒...
我的爺爺也是慶字輩的,叫侯質慶(或侯熾慶),聽說很早就離開老家到緬甸去....只留下妻兒在老家,唉!!!
我父親告訴我前面有人提到的侯志慶是在金門戰死的,聽說現在那兒有建他的廟,他的後代聽說住在台灣的新竹,
期待本篇將有更多的內容,讓我好多了解老家的狀況,謝謝各位.
回复 22# silverhawk 的帖子
本人就是孝裕公裔孫!家就在孝裕公祠對面。孝裕公,名世良(1697-1772),諱軒舉,字世良,乾生公第六子,謚號“孝裕恭惠”,侯氏十六世。孝裕公派下慶字輩是二十三世,有兩個房的二十三世是“慶”字輩的,長房“慶”字之子是“棟”字輩,在灣下村五六隊有裔孫居住;三房“慶”字之父是“興”字輩,兒子是“志”字輩。你的祖父質慶先生有可能是跟志慶同屬長房的,記得那房有位叫“坤棟”的先生在國外,不知跟你是否有關係?本人有本家電子家譜,如有需要可聯繫heowmy@126.com。[ 本帖最后由 侯闻 于 2007-11-11 00:22 编辑 ] 想要梅州侯氏家族一至十世先祖世系表或了解梅州侯氏源流的朋友可加我QQ:274101491,本人或许可以提供一些资料。
[ 本帖最后由 侯闻 于 2007-11-10 23:3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