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客 发表于 2018-3-8 08:33:25

明溪历史:客家抗倭英雄揭鸿

明溪历史:客家抗倭英雄揭鸿


英雄应该被讴歌,不应埋在故纸堆里。
  谈到抗倭英雄,人们容易想起戚继光、俞大猷以及方逢时、谭纶、胡宗宪等,而客家人中也有一位抗倭英雄,却鲜为人知,他就是明代福建归化县(今明溪县)人揭鸿。
  关于揭鸿,《汀州府志·人物》的记载只有短短两行:“揭鸿,字于渐,归化人。嘉靖己酉南京举人,任潮州府通判。值饶平寇肆掠,鸿率兵直捣其巢,伤一矢,不为动,以计获其子,遂荡平之。升连州知州,致仕归,后迁居将乐。”不仅过简,而且未提其抗倭事迹。


《康熙·归化县志》和《民国·明溪县志》对揭鸿的记载也不多。记载较详的是明溪县瀚仙镇瀚溪村《瀚溪豫章揭氏族谱》中的《明奉直大夫广东连州刺史文冈公传》,特别是录于谱中的清初举人刘凤翥写的《明连州刺史文冈揭公墓志铭》。今年是揭鸿诞辰500周年,介绍一下揭鸿的生平特别是抗倭事迹,既是对这位抗倭英雄的纪念,也为明代广东抗倭史增加一点资料。
  揭鸿(1517—1600),字于渐,号文冈。生于明溪县(时称归化县)瀚溪一个家道殷实的家庭,祖父揭应真、父亲揭璜是当地富商,又是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之人,修桥铺路、建祠修庙、赈灾济困之事不胜枚举。兄弟五人,他居长。从小就有建功立业的大志,最仰慕黄石公、孙武那样的军事奇才,而对钱财看得很轻,把家财让给几位弟弟很多。大家对他都非常敬重,说他是“千里驹”。然而,若以为揭鸿身材魁梧,从小孔武有力,那就全错了。恰恰相反,他身材还不及常人,小时“貌羸弱,若不胜衣”,后在舅舅叶延之家跟一位云游高僧学习气功、武艺和兵法,经过悉心研习、刻苦训练,以至“深通兵法,舞槊如飞”。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揭鸿以拔贡人南京国子监,与文学家、“后七子”之一宗臣成为同窗好友,宗臣《游滴水岩记》写到:“揭君名鸿,则与余同荐畿中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与宗臣一起中举。次年,宗臣中进士,而揭鸿却三应会试未中。在父亲的劝导下,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他以举人身份任广西浔州通判。在任不到一年,就因父亲去世而回家守制,他在浔州是位好官,对于揭鸿离任,“浔之民爽然如失也”。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揭鸿守制期满,改任广东潮州通判并代理海阳知县。
  由于种种原因,明初以来长期存在的沿海倭寇之患到嘉靖后期变得空前严重,倭寇与国内海盗、土匪相互勾结,明火执仗,攻城略地,荼毒生灵,以浙江、福建、广东三地受害最深,而潮州因朝廷放弃南澳岛任倭寇盘踞,又是倭害最烈之地,受倭寇蹂躏已达八年之久。


时嘉靖帝深居修道,严嵩父子当道,朝政腐败,官府普遍谈倭色变,望洋兴叹。但是,揭鸿一上任,就提出消灭倭寇的主张。有人认为揭鸿是文官,不相信他有这等本事。揭鸿自信地说,只要组建一支仁义之师,士气旺盛,准备充分,就能够克敌制胜。潮州知府于是同意由揭鸿领兵与倭寇作战。
  当时,芦清神仙沟和石帆两个地方被倭寇占据,倭兵近二万人。揭鸿亲自前往察看地形险阻,深入要害处侦察敌情,他认为,倭寇在此盘踞已久,必需打掉其嚣张气焰,才能破敌。他带领挑选出来的100多名骑兵勇士,深夜杀入驻扎有上万倭寇的敌营,倭寇以为神兵天降,乱成一团,此后夜夜惶恐,听到揭鸿的名字就害怕。从此,官军士气大振,转败为胜。揭鸿分析,此前倭寇战斗力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劫掠乡里,粮草一直充足。便命令各村筑起坚固的土城储藏粮草,加强防守,不让倭寇再得逞。对那些被抓被胁从的百姓,揭鸿不忍让他们在战斗中与倭寇一起丧命,于是宣布政策:能进攻倭寇的,给予嘉奖;脱离倭寇队伍的,罪过既往不咎。同时,严明军令军纪,做到赏罚分明。“公(揭鸿)师出以律,身先矢石,士卒无不鼓奋。前后出奇兵,所向摧折奔溃,倭无不震慑。”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歼灭战,倭寇败逃,肃清了芦清神仙沟和石帆持续八年的倭患。救出被掠的百姓上万人,让他们返回原籍,百姓对揭鸿感恩戴德,拜谢不已。战斗中,揭鸿亲手斩杀倭寇数十人。
  潮州有揭鸿在,倭寇在潮州呆不下去了,退到惠州海丰,包围了经济繁荣的甲子所,企图攻下甲子所作为新据点。同时认为,揭鸿是潮州的官员,肯定不会领兵来惠州。甲子所被围的消息传到潮州,揭鸿自告奋勇,仍带三千兵驱驰救援。倭寇已将甲子所围了三层,揭鸿率军奋勇突入重围,倭寇发现揭鸿又来,没打几下就退避了。


  揭鸿来到城下,城门紧闭,说明身份后才入城。守备者问揭鸿退敌之计,揭鸿说:“倭众我寡,须示之强以惑之。”于是,命令前来救援的士兵穿另一种衣服,打另一种旗号,晚上悄悄从东门出去,次日黎明从南门突入,在西门、北门也用同样计策,一连四天都是如此,给敌军造成援军不断的假象。“倭果疑,且惧公名,摇摇有遁色。”揭鸿发现战机来了,便大开城门,擂响战鼓,率军扑向敌阵,大败倭寇。倭寇退去,守备者说潮州兵可以撤退了。揭鸿说:“未可,倭众犹盛,虽败,必意吾玩且复来,吾当尽破之。”于是选精兵千余人埋伏于要道,自己带领一支队伍迎敌。倭寇果然卷土重来,却被揭鸿军队两面夹击,“倭尾首不相救,斩获殆尽。”揭鸿又于陆路各路口设置疑兵,只留一条海路让倭寇走,同时令人把一批凿漏的船只摆在海边。
  在揭鸿军队的追杀下,倭寇果然走海路,发现海边有船只,争先恐后登船而去,船行不远就全部沉没于大海之中。至此,广东倭寇基本荡平。“夫以数年莫破之寇,一旦星流彗扫,粤民安堵如故,则公禀受之资异,仁义之声壮,先画之策定故也。”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潮州府区划调整,揭鸿兼任新设的澄海县知县。这时,海盗王伯宣之子王若鲁与另一汪洋大盗吴平串联,拥众数万,占据三城,声势浩大,欲攻潮州府。潮州府官员惧怕,有人提出与王若鲁议和。揭鸿说:“草寇无状,恶不可纵。然犹叛民也,愿以单骑招谕之,即不降,得其地势强弱,寇可擒矣。”于是单枪匹马前往匪巢劝降王若鲁。王若鲁虽无投诚之意,但害怕揭鸿,也不敢强抗。揭鸿把被王若鲁关押的600多名百姓释放了,王若鲁勃然大怒,众匪徒把揭鸿打伤。揭鸿用计脱身,走小路回来。然后迅速集结八千步兵讨伐,一战即破数万匪兵,生擒匪首王若鲁及其同伙500余人,剿灭另16股土匪,解救被掳百姓3000余人。在此次战斗中,揭鸿胸中三箭,仍拼死杀贼,尽显英雄本色。
  揭鸿抗倭剿匪功高,大家都认为他会破格擢升,而结果只任命揭鸿为广州府连州知州,但他没有任何情绪。正要赴连州上任时,余阿五兄弟聚众作乱,粤东官员挽留他继续平乱。揭鸿调集“狠兵”,准备征剿,余阿五听说揭鸿要领兵前来,吓坏了,赶快请降。
  广东岭东道巡徐甫认为揭鸿劳苦功高,人才难得,几次举荐揭鸿代替自己任岭东道巡,却为小人所嫉,恶意中伤。揭鸿性格耿直,不会去“跑官”,因而没有结果。人们都为他扼腕叹息。揭鸿谦虚地说:“吾起家文吏,平寇非吾职也,以不忍斯民,故不欲负吾生平,遂毅然任之。幸而鲸鲵授首,蛇豕骈戮,粤海不波,此圣天子之灵,诸当道之力也,吾何功之有焉?大丈夫树微劳,沾沾望报,复自鸣以徼之?为官非吾节也,南山之南,有田可耕,盍归乎?黄冠荣紫绶耳。”到连州任知州才一个月就提出致仕还乡,朝廷任命他为广西廉州府知府,也未就任。
  揭鸿致仕时正当壮年,先在老家瀚溪闲居,后迁居将乐。“家食三十余年,五柳三槐之间,饮酒赋诗,陶陶焉有绿野白社之致……”但遗憾的是,揭鸿的诗作可能都散佚了,笔者迄今未能找到一首,只在几种族谱中发现他写的几篇序、传,如《御帘张氏族谱叙》。
  揭鸿卒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享年八十四,葬于顺昌彰儒坊之阳长山。有二子一女,长子揭乔椿是贡生,任四川盐课提举,有政声,次子揭梦雷是国学生。
  《明连州刺史文冈揭公墓志铭》的作者刘凤翥,闽县(今福州)人,举人,清顺治九年(1652年)任宁化县教谕。此文作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距揭鸿去世时间很短,不到20年,应基本可信。


http://www.hakka.com/article-24640-1.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溪历史:客家抗倭英雄揭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