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围龙屋“化胎”之小考
http://www.mzrb.com.cn/news/0406/08/040608058.htm围龙屋“化胎”之小考
2004-06-08
--------------------------------------------------------------------------------
黄火兴
客家围龙屋,均有“化胎”,又有“化梯”、“花梯”、“花头”之谓。其实原名为“化胎”。
围龙屋为半封闭式的客家民居,宋元之后始创,明末清初大盛,直至上世纪30年代始式微。有些屋未竣工就因抗日战争而半途停建。所以,客家地方(以梅州为例)的围龙屋,最老者一般四五百年,最新者尚未足百年。围龙屋式建筑非常讲究,必须按“龙脉”设子午线为中轴,不论多少围,都以第一围正中一间为“龙厅”安“龙神”(也有把龙神安在祖堂神龛下,称“龙神伯公”者)。
在“龙厅”以下至祖堂以上之斜坡地,称为“化胎”。其原义含有“风水学说”的意味。
客家研究的权威学者罗香林教授,在《客家研究导论》第五章称:“龙厅以下,祖堂以上,填其地为斜坡形,意谓地势到此,变化而有胎息。”“胎息”指“龙脉生气之变化”故称“化胎”。此即其原义。
后人因不知其原义,通常说成“化梯”;又因历代在“化胎”上种花卉果木,又俗称“花头”、“花头影”(影,读去声),也有称为“花梯”、“花台”者,都是失其原义随俗而说之谓。
顺便说说,在非围龙屋民居,也有“化胎”之谓,即一般靠山建筑的民居,因“龙神背后壁山较陡峭,为防止坍塌,便将山壁辟成阶梯形,亦称为“化胎”。此种“化胎”实为保护房屋之设施,同时亦有维护“风水”之意。 我在学校的图书馆也看到过一本专门介绍客家民居的书,作者好象是福建的一位客家人。里面也有关于这个“花胎”的详细介绍。基本上和上面的差不多,但具体的书名和作者我不记得了。 ( 顺便说说,在非围龙屋民居,也有“化胎”之谓,即一般靠山建筑的民居,因“龙神背后壁山较陡峭,为防止坍塌,便将山壁辟成阶梯形,亦称为“化胎”。)
其实这种“化胎”是演变过程的一种形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