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zys 发表于 2017-6-23 09:29:34

接公始祖地位与源流版本之关系


          接公始祖地位与源流版本之关系

    接公是锺姓始祖吗?即使是锺姓人自己,也是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没有定论! 就是说,接公的始祖地位与源流版本有关。“锺姓多源论”认为,接公是锺姓始祖;“锺姓一源论”认为,接公不是锺姓始祖。那么,接公到底是不是锺姓始祖?看看锺姓源流的研究者们是怎样说的。

    一、“锺姓多源论”认为,接公是锺姓始祖

    “锺姓多源论”有三个版本。锺蔚伦先生的《锺姓史话》代表的是第一个版本(“多源1.0版”),锺敬和先生的《锺史文选》代表的是第二个版本(“多源2.0版”), “广东蕉岭县锺氏文化研究会文史组”的《锺氏渊源 —— 史.谱互参细考析》代表的是第三个版本(“多源3.0版”)。这三个版本都说接公是锺姓始祖,但他们的“接公”的父亲却是不同的!下面,我要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三个版本的“接公”。

    1、锺蔚伦著作《锺姓史话》的接公(“多源1.0版”)

    44(宋穆公)和 — 45(宋庄公)冯 — 46(宋桓公)御说 — 47子遨 — 48伯扈 — 49伯宗 — 50伯州犁 — 51伯郤宛 — 52伯嚭 — 53伯簠(锺离簠,本系钟离姓始祖)— 54锺离髦 — 55锺离秩千 — 56锺离垣 — 57锺离鬷 — 58锺离昧 — 59锺离接(锺接,颍川锺姓接系始祖,生于公元前223年)— 60 晏……

    46世宋桓公的第三子遨公,子姓,是47世宋襄公(兹甫)之弟,遨受哥哥兹甫之命出使晋国完成任务后留晋为官生子改姓伯,其孙49世伯宗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因正直敢谏于公元前576年被害。伯宗之子50世伯州黎离晋奔楚,任楚大宰,食采邑锺离国(地处今安徽蚌埠凤阳的临淮关),但在公元前540年被谋害。后来伯州黎之子51世伯郤宛全家亦为奸臣所害,只有其孙52世伯嚭一人逃出奔吴国任为太宰大夫,后来吴国战败伯嚭于公元前473年被越王勾践杀害;伯嚭之子53世伯簠遂以上祖的食采邑地锺离国改姓为“锺离”。又五世后,58世锺离昧为楚项羽之大将,锺离昧公于公元前201年九月遇害。当年,其长子59世锺离发为避难迁去九江郡(今安徽寿县)仍姓锺离;次子锺离接则在颍川郡长社县(今长葛县)为避难弃长社令之职,隐居于长社城北五里之卢家村,改复姓锺离为单姓锺。因此,生于公元前223年的59世锺离接即锺接是颍川锺姓接系始祖。接公只生一子:“晏”,没有生“烈”。“烈公”是另一系的锺姓始祖。显然,《锺姓史话》认为,这个接系锺姓是由“子姓——伯姓——锺离姓——锺姓”的顺序“进化”而来的。

    2、锺敬和著作《锺史文选》的接公(“多源2.0版”)
    《锺史文选》的接公,其世系与《锺姓史话》的完全相同。
    但是,《锺史文选》在对50世伯州黎的食采邑“锺离”之地,却作了与《锺姓史话》完全不同的叙述!
    《锺姓史话》按照宋朝《唐书》“伯州黎受封锺离国,后裔以国为氏”为依据,定伯州黎的食采邑为“锺离国”。 锺敬和先生说,定伯州黎食采于锺离国,这是影响了中国至今千年的天大错误,必须纠正!事实上,伯州黎作为一个诸侯国(楚国)的下属官员不可能得到另一个诸侯国(锺离国)的封地,即伯州黎不是诸侯他不可能受封锺离国,只能得到他所服务的楚国的一小块食采邑地(锺离山);而且锺离山必然是在楚国境内,不在锺离国内。所以,《锺姓史话》以错误的《唐书》为据,是错的,是不负责任的。
    那么,锺史文选》认为50世伯州黎的食采邑“锺离”,是在什么地方呢?
    《锺史文选》说,50世伯州黎的食采邑“锺离”不是安徽蚌埠凤阳的“锺离国”(临淮关),而是河南长葛县石象乡的“锺离山”(封升岗)。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河南长葛石象的“锺离山”不能与安徽蚌埠凤阳的“锺离国”混为一谈!
    《锺史文选》对伯州黎之后的世系是这样描述的(经整理):
    【遨公子姓,是47世宋襄公(兹甫)之弟,遨受哥哥兹甫之命出使晋国完成任务后留晋为官生子改姓伯,其孙49世伯宗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因正直敢谏于公元前576年被害。伯宗之子50世伯州黎离晋奔楚,任楚大宰,食采邑锺离山(地处今河南长葛县石象乡封升岗。),但在公元前540年被谋害。后来伯州黎之子51世伯郤宛全家亦为奸臣所害,只有其孙52世伯嚭一人逃出奔吴国任为太宰大夫,后来吴国战败伯嚭于公元前473年被越王勾践杀害;伯嚭之子53世伯簠遂在吴都会稽(今苏州)以上祖食邑地名改姓为锺离,并回到楚地家乡豫州锺离山,数代不仕。后来,58世锺离昧为楚项羽之大将,并在灭秦后的楚汉相争中屡胜刘邦,楚亡后投少年时好友汉帅韩信但不为汉王刘邦所容,昧公于公元前201年九月遇害。当年,其长子59世锺离发为避难迁去九江郡(今安徽寿县)仍姓锺离;次子锺离接则在颍川郡长社县(今长葛县)为避难弃长社令之职,隐居于长社城北五里之卢家村,改复姓锺离为单姓锺。因此,生于公元前223年的59世锺离接即锺接是颍川锺姓接系始祖。显然,58世锺离昧公及之前的各世祖为姓前祖先,接系锺姓是由“子姓——伯姓——锺离姓——锺姓”的顺序“进化”而来的 (注:据《锺史文选》分析,在此系的锺离氏时段里,即从锺离簠到锺离昧之间,有可能存在着三四代的世系缺漏 )。接公只生一子:“晏”,接公没有生“烈”。 “烈公”是另一系锺姓的姓前祖先,这系锺姓的始祖是烈公的曾孙、63世的气公。 】
    我认为,封升岗就是锺离山,这是事关锺姓史的重大发现!是锺敬和先生对锺姓史的重大贡献! 锺离山的被发现,在当今锺姓史的争论中所起的作用,就如拨云见日般一片光明!(见《颍川锺离山是怎样被发现的?》 )

    3、“广东蕉岭县锺氏文化研究会文史组”的文章《锺氏渊源 —— 史.谱互参细考析》中的接公(“多源3.0版”)
    这篇文章(简称《考析》)是广东蕉岭县锺氏文化研究会文史组在2017-5-22写成并在“锺氏天空网”上发表的。文章说,44世宋穆公生二子:长为冯(宋庄公),次为景(未接位);颍川锺姓是景公的后代,54世的接公是钟姓始祖。他们的世系是:

    44(宋穆公)和 — 45 景 — 46建 — 47庄 — 48桓(慈甫)— 49遨 — 50御 — 51宗伯 — 52州黎 — 53昧(大约生于-370年) — 54接(锺接,钟姓始祖;生于-343年), 其后面就是“55锺烈 — 56锺复 — 57锺叶 — 58锺气(生于-225年)……”。

    在这里,54世锺接公之前的各世祖应该是姓子,接公之后才都姓锺。接公是什么原因要改子姓为锺姓?文章没有交代;由于44世宋穆公到54世接公的平均代距达44.7年,是不符合人类生育规律的;而且文章称要坚持清朝《鍾氏发源受姓始历九十五世祖名歌》,这是错误的……所以,我觉得这个世系链存在严重的问题,是不可信的。(见《评锺姓多源论的第三个版本》 )

    在上面三个“锺姓多源论”的版本里,它们的共同点是:接公是锺姓始祖(名字相同,世系不同)。它们的不同点是:①接公的父亲虽然都叫昧公,但是其源出却各不相同 ——《锺姓史话》和《锺史文选》的接公之父是楚项羽之大将“锺离昧”,而《考析》的接公之父则是45世景公的后代、53世的“子昧”。②接公的儿子也各不相同 ——《锺姓史话》和《锺史文选》的接公之子只有一个,叫“晏”,接没有生“烈”;而《考析》的接公之子叫“烈”, “晏”是否为接公之子则没有说明。
    在上面三个“锺姓多源论”的版本里,都承认“州黎”是接公的上祖。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许多锺姓谱都有“‘州黎’食邑于‘锺离’”的记载。“锺离”在哪里?《锺姓史话》依据宋朝《唐书》定在安徽的“锺离国”, 《锺史文选》依据《汉传老谱》咬定在河南的“锺离山”,而且锺敬和先生证实,今河南省长葛县石象乡的封升岗就是古时的锺离山!
    锺敬和先生说,锺离山当时属于楚国(灭许所得),为楚国大宰大夫“伯州黎”的食采邑。因此,“伯州黎”与“锺离山”是紧密相连的。由《锺史文选》对伯州黎之后的世系描述说明,“接公”就是锺离接(锺离昧之子),他是伯州黎的后代。(也见于拙文《烈公和接公之谜》中引述钟敬和先生的文章《评述钟姓一系论》里对伯州黎和锺离山的描述)

    二、“锺姓一源论”认为,接公不是锺姓始祖

    我在《试论钟姓源流的版本》中说“锺姓一源论”也有三个版本。鍾大元先生的文章《中华民族肇姓特点与鍾氏启姓鼻祖及其裔孙考證》(后称《考证》,作者最先是“《中华鍾氏宗谱》姓源组”,后来又署名“鍾大元、锺广贤”)代表的是第一个版本(“一源1.0版”), 钟亚山先生在2014-4-2写的文章《关于宗族姓氏起源及钟姓肇姓源流推究论证》(后称《推究》)代表的是第二个版本(“一源2.0版”),它是对“一源1.0版”的改进。钟亚山先生在2015-11-19的文章《關于锺氏姓氏源流論證》(后称《论证》)代表的是第三个版本(“一源3.0版”),几乎完全推翻了他的“一源2.0版”《推究》的世系。 这三个版本都说接公不是锺姓始祖,锺姓始祖是47世宋襄公之孙公孙黎。但他们的世系里面有“接公”,而且“接公”的父亲却是不同的!下面,我同样要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三个版本的“接公”。

    1、鍾大元先生文章《考证》中的接公(“一源1.0版”)

    44(宋穆公)和 — 45(宋庄公)冯 — 46(宋桓公)御说— 47宋襄公兹甫 — 48(公子御?)— 49公孙黎(锺离,钟姓始祖)— 50锺仪 — 51(?)— 52锺建 — 53锺子期 — 54锺信(鍾离信)— 55鍾离磬 — (...... ...... ) — 鍾离昧 — 鍾离接(鍾接)— 锺烈、锺晏……

   首先,这个世系链是不完整的(中间有断层)。其次,锺姓是分“段”的,姓氏“进化”的过程表现为“子——钟——钟离——钟”:49世公孙黎由子姓改为锺姓(姓锺名离),是锺姓始祖;到了54世锺信又由锺姓改为锺离姓(姓锺离名信);后来到了汉初,楚项羽之大将鍾离昧的次子鍾离接又由锺离姓改回锺姓(姓鍾名接)。文章说,公孙黎是锺姓唯一始祖,鍾接虽然改锺离为单姓锺但不能称他是始祖。

   2、钟亚山先生2014-4-2文章《推究》中的接公(“一源2.0版”)

    44(宋穆公)和 — 45(宋庄公)冯 — 46(宋桓公)御说— 47(宋襄公)兹甫 — 48(公子御?)— 49公孙黎(锺离,钟姓始祖)— 50钟仪 — 51钟瑁【弟:钟珩】— 52钟建 — 53钟楚 — 54钟子期 — 55钟信(鍾离信) — 56钟离磬、【妹:钟离春(女)】 — 57钟离簠 — 58钟离髦 — 59钟离秩 — 60钟离垣 — 61钟离鬷 — 62钟离接(钟接)— 63钟烈【弟:钟晏】 — 64钟复 — 65钟叶 — 66钟气 ……

   在这里,作者已经将《考证》中不完整的世系链“完整化”了。其中增加了51钟瑁、53钟楚、57钟离簠、58钟离髦、59钟离秩、60钟离垣、61钟离鬷,但却抹去了钟离昧,这些新增的钟姓和钟离姓的人物来自何处? 为什么要抹去钟离昧?文中没有交代。这时,接公的父亲已经不是钟离昧,而是钟离鬷了!

    3、钟亚山先生2015-11-19文章《论证》中的接公(“一源3.0版”)

    44(宋穆公)和 — 45(宋庄公)冯 — 46(宋桓公)御说— 47(宋襄公)兹甫 — 48( 公子御?) — 49公孙黎(锺离,钟姓始祖)— 50钟仪 — 51钟瑁、【弟:钟珩】— 52钟密 — 53钟建 — 54钟喬旺 — 55钟楚 — 56钟赞 — 57钟子瓒【弟:钟子期】 — 58钟昧 — 59钟接 — 60钟烈【弟:钟晏】 — 61钟复 — 62钟叶 — 63钟气 ……

在这里,作者抹去了他在“一源2.0版”世系中的所有钟离姓人物,包括钟信(鍾离信)、钟离磬、【钟离春(女)】、钟离簠、钟离髦、钟离秩、钟离垣、钟离鬷,补充增加了钟密、钟喬旺、钟赞、钟子瓒、钟昧。这些钟离姓人物为什么都被抹掉了? 新增加的钟姓人物又是来自于何处?文中没有交代。这时接公的父亲已经不是钟离昧、钟离鬷,而是改为钟昧了!其中,钟亚山先生为什么要在“一源3.0版”《论证》中,几乎完全推翻了他的“一源2.0版”《推究》的世系? 推翻它(“一源2.0版”)的理由是什么?至今没有看到他的说明。

   综上,“锺姓一源论”的三个版本里,“接公”都不是锺姓始祖,而且“接公”竟有三个不同的父亲(钟离昧、钟离鬷、钟昧)!

   三、接公是锺姓始祖吗?

    “锺姓多源论”和“锺姓一源论”到目前为止,都各有三个版本。即合共六个版本的源流。“锺姓多源论”认为接公是锺姓始祖,但接公的父亲不同:第一、第二版本说,接公的父亲是“钟离昧”,第三版本说,接公的父亲是“子昧”。 “锺姓一源论”认为接公不是锺姓始祖,而且接公的父亲依版本的不同分别为“钟离昧”、“钟离鬷”、“钟昧”。
    那么,接公是锺姓始祖吗?六个版本,差异很大,目前还无定论。
    我没有研究过锺姓的源流,对接公是否是锺姓始祖的问题,没有发言权,因此不作评论,只好放过一边,不谈。我的疑问是,“接公”为什么会有三四个不同姓的父亲?我的态度更倾向于谁?

    1、钟离昧
    鍾大元先生是“《中华鍾氏宗谱》姓源组”成员之一,他的文章《中华民族肇姓特点与鍾氏启姓鼻祖及其裔孙考證》,是对锺姓和锺离姓的秦前人物做了认真的考证后,找到了10个锺姓和锺离姓的人物链接出“一源1.0版”的“世系表”。他的研究结果是“接公的父亲是楚项羽的大将钟离昧”。这个结果,与多源论者锺蔚伦、锺春林、锺敬和的研究结果相同。他们都是研究锺姓源流多年的研究者,我表示尊重和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
    但是,鍾大元先生的《考证》认为钟离昧是锺离信的后代,锺蔚伦、锺春林、锺敬和认为钟离昧是伯州黎的后代,他们谁更正确?暂时还没有定论。在众多的锺姓族谱中几乎没有涉及锺离信与钟离昧锺离接的关系,却有许多关于“伯州黎食邑锺离山”的记载来看,我更倾向于锺敬和先生对“伯州黎食邑锺离山”和“接公之父是钟离昧,他们是伯州黎后代”的相关描述。

    2、子昧
    这是“广东蕉岭县锺氏文化研究会文史组”的文章《锺氏渊源 —— 史.谱互参细考析》中的接公之父(见上面的“多源3.0版”)。由于这个版本世系的平均代距有问题,所以我对“接公之父是子昧”的说法持严重怀疑的态度。

    3、钟离鬷和钟昧
    这是钟亚山先生在其文章《关于宗族姓氏起源及钟姓肇姓源流推究论证》(简称《推究》,即“一源2.0版”),和《關于锺氏姓氏源流論證》(简称《论证》,即“一源3.0版”)里的接公之父。“接公”的父亲在他的文章中怎么会是两个不同姓的人(钟离鬷和钟昧)? 他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 更奇怪的是,不管是《推究》还是《论证》,亚山先生都没有在文章中对“世系表”(见上面所列)进行过“推究”或者“论证”,即没有任何文字上的叙述! 2015年底我在《试论钟姓源流的版本》中专此向他提出了“几个问题十几个问号”,至今快两年了,他都没有做过任何的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正面回应! 作为中华锺氏宗亲总会名誉会长的钟亚山先生(注:他在2016年底已宣布辞去了名誉会长的职务),既要坚持“锺姓一源论”,又不肯对他的“锺氏一源世系表”进行“推究”和“论证”的过程公开出来,怎能让人信服?所以,我怀疑他根本就没有对其“世系表”进行过推究和论证,即他不是锺姓源流的研究者,仅只是“锺姓一源论”的鼓吹者而已。对他的“接公之父是钟离鬷和钟昧”,我就不必再花笔墨去议论了,因为他自己都无法解释!(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没有解释过!)

    四、气系锺姓的始祖是谁?

    “锺姓多源论”有两个版本认为,颍川锺姓是“接系+气系”,始祖是接公和气公。“锺姓一源论”的三个版本认为,颍川锺姓是公孙黎的后代,接公和气公都不是始祖。上面我议论了一翻“两论”对接公的认知问题,说明大家还在争论中,所以没有定论。由于锺敬和先生发现了锺离山,我是倾向于接公是接系锺姓始祖的。那么,气系锺姓的始祖是谁? 难道气公也不是锺姓始祖吗?下面,引用我在《评锺姓多源论的第三个版本》中的一段话来回答:
    【 气系锺姓的始祖是谁? 就本系(气公系)而言,竟有五六个之多!! 有的说是第一个接公(见蕉岭宗亲的《锺氏渊源 —— 史.谱互参细考析》 ),有的说是第二个接公(见清朝《鍾氏发源受姓始历九十五世祖名歌》 ),有的说是烈公(见《锺氏渊源校正本》 ),有的说是气公(见《锺史文选》 ),还有的说是仪公(见锺姓一源论的文件2014-5-10《<中华鍾氏宗谱>编纂工作会议纪要》 )或者说是公孙黎(见《中华民族肇姓特点与鍾氏启姓鼻祖及其裔孙考證》 ),莫衷一是。但是,就像一个人只有一个亲生父亲一样,本系锺姓的始祖只能有一个,不可能有多个! 我为什么偏偏要更为相信《锺史文选》的说法,定始祖是气公?
    我家的旧谱说:“接公:始居颖川单姓锺,故郡曰颖川,锺氏自接公始。生烈公。。烈公生复公。复公生叶公。叶公生气公。。一世祖气公:气公之初,因世纷乱,随父叶公隐于颖川锺离山,为州黎食采之故地,遂姓锺氏,是为托始之祖也。” 这说明,锺姓的始祖应该是接公或气公。换句话说,就我的家谱而言,依据这段文字,锺姓的始祖,或者是接公,或者是气公,不可能是烈公,更不会是仪公。当然,这是一家之言或一谱之言,只可参考,不可全信。但《锺史文选》坚持汉代的运亨、运丰二公在公元前150年左右的“首创宗谱”,并在河南长葛找到了锺离山(即封升岗),证实气公才是锺姓始祖,“烈-复-叶”三代则姓锺离,烈公则是这系锺离姓始祖,不是锺姓始祖,而且理据充实,说服力很强(见《对编写中华钟氏宗谱源系的思考和建议》、《气公的始祖宝座能否“让”给烈公》、《辨明始祖和姓前源流及编总谱的个人看法》和《再议<中华鍾氏宗谱>的编纂》 )。所以,我的文章至今采信《锺史文选》:气公是始祖。 】
    《锺史文选》对气系锺姓的世系描述,是这样的:

    44(宋穆公)和 — 45(宋庄公)冯 — 46(宋桓公)御说 — 47(宋襄公)兹甫 — 48(宋成公)王臣 — 49(宋文公)鲍革 — 50(宋共公)瑕 — 51(宋平公)成 — 52(宋元公)佐 — 53褍秦 — 54纠父 — 55(宋昭公)特 — 56(宋悼公)购由 — 57(宋休公)田 — 58(宋辟公)僻兵 — 59(宋康王)偃 — 60子烈(锺离烈,本系钟离姓始祖)— 61锺离复 — 62锺离叶(锺叶)— 63锺气(锺姓气系始祖)— 64锺运亨、锺运丰……

    说明:我之所以要将世系全都从黄帝44世的宋穆公开始排序,目的是让上述六个版本的世系表在起点上一致,方便大家进行对照对比,没有别的用意。
    本文重点介绍了各种版本的“接公”,对“烈公”的介绍请见《烈公和接公之谜》。可以说,本文《接公始祖地位与源流版本之关系》与《烈公和接公之谜》是姐妹篇。

    广东龙川县 锺胜 2017-6-2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接公始祖地位与源流版本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