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紫塘善士公上源的浅考
兴宁合水朱紫塘陈氏善士公,贽公谱载善士是贽公第八代孙,福茂公儿子,是谈文阁处士公胞弟。而广西来宾谱,紫金高岗谱却载七郎——子学——处士,善士,尊士,隐士。而龙川谱却将两谱混在一起,贽公——文公——容公——德新公——袨公——和公——福茂公——子学——善士。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攀附?我们不妨探讨一下。
贽公谱载 贽公,生于元至元28年(1295)1329年入粤。1364年定居于兴宁城南聚星第。文公,生于1318年, 容公,生于1341年。 德新1374年生,以此推善士公生于永乐年间。但朱紫塘的世系明确指出:由于老谱丢失,善士公至廿一世祖出入较大,由廿三世祥甫等人在墓碑找到的部分记录。指明有差错。这是一个严谨的族老,值得尊重的宗长!他的这个说法二十年后的今天得已佐证。
贽公谱载:6和——7福茂——8善士——9应庠——10文宾——11不详——12不详——13万侍郎——14仕魁,仕捷——15云现,云开,云凤。而高岗谱龙川谱来宾谱俱载:1七郎——2子学(天佑元年生)——3善士字有信(洪武十七年)——4文宾(永乐五年)——5应庠(宣德四年)——6道清(移居猪牯塘)一7春华一8学宙度(度名陈万侍郎)一9可言一10仕魁,仕捷。从世系来看,除了文宾与应庠父子互换,还有两代失记漏失可言一祖之外,同是一支人不言自喻!
我们再看来宾谱,谱序云:興寧石馬一派世(係)犹未详,。。。。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村葛坳始祖宦家仕名顯始知祖宗源流出在移居廣東省潮州府程鄉縣鸕鷀坪狗眠窩等處至洪武七年祖諱子學移居興寧石馬公字斐(淵)然度法名十五郎妣王氏九娘謝氏妙十娘文(學)公于洪武十二年移居下控***豬牯塘居住學公卒于永樂二年。。。。葬于下控井樟樹社背烏鴉落陽形。來宾谱清晰交代了子学公的来龙去脉,子学上祖居宁化石壁,从石壁迁鸬鹚坪狗眠窝等地,洪武七年再迁下控,卒葬于下控,处士后裔迁谈文阁,善士后裔迁猪牯塘。从潮州府程乡县的表述来推断此谱撰修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之前。比起上个世纪90年代的朱紫塘善士房谱早了260年,朱紫塘(旧称猪牯塘)的善士公与子学公的儿子善士就是同一人。
而高岗民国谱明确“正统壬戌,文宾初修,朱明以前,不敢妄求”。所以此谱以子学公之父七郎公为始祖。善士公曾孙道清公移居猪牯塘,道清公生卒俱没载,但其兄长生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来推测道清公在1500年前后移居到朱紫塘。子学公生于1353年,善士公生于1684年,文宾公生于1407年,应庠公生于1429年,道广公(道清兄长)生于1446年,而善士文亮房习胜公(善士八代孙)生于天启二年(1622年)代均约三十年。而从高岗从习胜开始几乎代代有生庚,敬达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永彩公生于康熙丙辰(1676)凤琳公生于康熙丁亥(1707)缺一代祖公生庚,仕滨公生于乾隆庚子(1781)奕瑞公生于嘉庆庚午(1810),名雯公生于道光辛丑(1841)这里六传七代人用了186年,代均31年。完全符合人类繁衍规律。此谱真实性更高!
相对来说,高岗谱,来宾谱,龙川谱比贽公95谱更具说服力,更加真实。因为谱中非常严谨地说,子学公从福建石壁迁来而上源不清。只是说子学之父是七郎公,列出疑似上源让子孙后代去理清,在攀附成风的民国修谱居然可以独善其身,难能可贵。而95贽公谱善士房由于老谱丢失,造成谱中没任何太公生庚殁葬,且仅凭一腔热情从碑林找到些许残缺资料。95贽公谱比不上上述几谱。
既然贽公生于1295年,文公生于1318年, 容公生于1341年。 德新生于1374年,福茂公(子学)生于永乐年间,事实上子学公的孙子文宾公已是永乐五年生人。这样接显然是为了攀附贽公。造成这现象是由于清乾隆后期开始,土客之争,祖先不了壮大声势,有意无意攀附大族。还有个成因就是老谱丢失,上源缺考,为了不让同宗看不起自己一脉谓之“野陈”而不得已为之。
综上所述,朱紫塘善士公儿子文宾与高岗文亮是同胞兄弟。他们的上祖是七郎公,七郎公之上并不清晰。究竟是哪支哪派完全是个迷。也许自成一派,也许是圣王派。魁公派。璋公派。南院派。。。。。。但一定不是贽公后裔。
PS:本文是纯学术研讨,拒绝攻击漫骂,欢迎理性讨论。谈文阁朱紫塘接贽公已有一段时间,现在要重新认识自己一脉,否定之前的贽公说,心理难免失落惆怅。子学公是洪武七年才到兴宁,元未之前子学公上祖在程乡繁衍生息。并不是元未子学公已在兴宁生活。汉民宗长为了贽公一脉的付出不可否认。但事实上处士善士是七郎公之孙。上源不清还须子学公后人继续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