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竞清 发表于 2016-11-16 21:07:44

温竞清茶醉浅说《茶禅一味

温竞清茶醉浅说《茶禅一味》
.
当今世境浮燥,人们欲脱离喧嚣,渴望一种清新淡雅、宁静、健康、舒适的品茶美景。人活在世界上,应追求智慧幸福快乐健康的人生,于是人们在送礼品中,从过去送烟酒转为送茶叶,更为有益健康。
.
我研习书法艺术,常有收藏界众多人士喜欢收藏我的书法作品外,近年来,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喜欢“茶禅一味、上善若水、厚德载福、志存高远、天道酬勤、家和万事兴、海纳百川”一词匾额。我想,这是人们在文明进步中,更觉得精神美德的重要,美德美词,自警自勉。书匾虽小,意味隽永,给人启迪。
.
那么,何为茶禅一味。禅,何以有如此的魅力?禅,梵语作“禅那”,意为坐禅、静虑。禅宗的有无观,与庄子的相对论十分相近,从哲学观点看,禅宗强调自身领悟,即所谓“明心见性”,主张所谓有即无,无即有,不过是劝人心胸豁达些,真靠坐禅把世上的东西和烦恼都变得没有了,那是不可能的。禅宗主旨是“静心”、“自悟”,从这点说,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与禅宗变通佛教规戒相适应。姣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中国茶道中。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中求得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这与禅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僧人们不只饮茶止睡,而且通过饮茶意境的创造,把禅的哲学精神与茶结合起来。所以,禅的精髓是智慧,禅的实质是智慧——东方文化特有的大智慧。禅的智慧,就是宇宙的真谛,就是自然规律,就是人的内在生命的本源,就是对社会事物本质的感悟与把握。禅,可以滋润我们的慧根,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与机趣。禅,之所以被称为东方大智慧,关键是它的思维方式。禅之思维,是超越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直觉思维,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灵感思维、顿悟思维。它直探心源。契入事物的内核,把握本质,与自然发展之客观规律统一律动。我们每一个人都体会过直觉的神奇与灵感的美妙,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受——这,就是禅力图赋予我们的、并使之经常化、实用化的智慧。禅之思维并不神秘,每一个人,都能将这种直觉显发出来。因此,禅,不是赠给我们一支美丽的花朵,而是为我们播下智慧的种子,只要我们愿意,它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禅意人生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当一个人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最终把名和利都看淡,知道一切都不重要。最后随遇而安,落花如流水一般,服从自然法规,莫强求。戒贪心,戒妄心,心境如明。换言之,胸怀禅意,心无旁骛,以博大的胸怀看待世间的一切,人生冷暖,是非成败,得失炎凉只不过是过往云烟。笑对人生风风雨雨,静对人生起起落落,这是人生的圆满,更是心灵的升华。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喝茶讲禅,茶道又与禅相结合,所谓茶禅一味,就是要通过茶去领悟禅的定义。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佛理博大无限,以“苦”、“静”、“凡”、“放”为“四谛”为总纲。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教在中国兴起以后,由于坐禅需要,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并为茶文化在中国和全世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其核心是“茶禅一味”的理念。所谓“茶禅一味”也是说茶道精神与禅学相通、相近,也并非说茶理即禅理。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五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 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茶道宗师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此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中六根,外六尘,内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 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需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提供了物质基础。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佛门的茶是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在南宋宗开禧年间,经常举行上千人大型茶宴,并把寺庙中的饮茶规范纳入了《百丈清规》,近代有的学者认为《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
.
在生活中,用茶来比拟“苦”、“静”、“凡”、“放”, 的确是最用心的。茶和禅同为苦中甘甜,回味悠长。无论多好的茶,必须用适当的开水冲泡;无论多高深的禅,也当在生活中体验。佛是茶的升华,茶是佛的禅心。佛与茶的共同诉求是心,是感悟,是顿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协调。佛要清除人类心灵的杂尘,茶则是洗净上面的污垢,不留一丝细痕。茶是人灵魂净化剂、身体洗礼水。佛僧自古习文、诵经、品茗,佛文化中凝铸着深沉的茶文化。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具神韵。佛为众生,茶蕴万象;佛度俗人,茶净苍生,一佛一茶,如水光山影,自然相生。所以,历代高僧都强调在生活中修行,用修行来指导人生。相传,苏东坡和了缘禅师于河边论道,一个喝酒,一个品茶。东坡先生将吃剩的骨头扔于河上,引狗去追,东坡先生即兴一句“狗咬河上(和尚)骨”,将了缘禅师立于禅之上。了缘禅师略一思索,将东坡先生写的诗扔于河上,顺口一句“水漂东坡诗(尸)”。境界更高,无常更妙。
.
近年有人提出“禅茶一味”与“茶禅一味”是有区别的,究竟是“禅茶一味”还是“茶禅一味”, 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向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说。 从中国茶文化五千年的大背景来看,“禅”只是在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中佛教文化的其中一支——禅文化,讲成“茶禅一味”,也是无可非议的。中华历来以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号称“三香”),是高雅、安详、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平易近人,宁静淡泊,雅俗共赏,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茶与「坐禅」修行有很大关系,茶可以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且能提神醒脑,去魔祛邪,淡泊去欲,和膝互敬之功能。古人将茶概括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驱病气,以茶树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于是有了「茶禅一味」的哲学命题。在中国佛教界,“茶禅一味”“茶即禅”--品茶如参禅。对“茶禅一味”者更有之。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就喜欢叫“茶禅一味”,并以此题字,常见于各寺院间。
.
的确,苦中生乐,乃茶禅一味之妙。所以,茶和禅同为集中清醇,爽心宜人。集者,缘分也。以茶为道是要看缘分,古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当今很多人泡一壶好茶,伴上雅乐,或看佳书,清享细酌,品茶悟道;辛苦的农民在太阳下劳累耕种一天后,满头大汗回到家里,豪喝一大碗绿茶水,长长的舒口气,真爽快,也是茶禅一味;节假日亲情融融,老少乐乐,泡一壶好茶,叙述人情世故,赏千秋明月,也是茶禅一味;骚人墨客相约雅集,茶醉泼墨、吟诗、赏景,也是茶禅一味。故君人于集中,品茶悟道,心生欢乐美意,是茶禅一味之趣。
.
我近居于乡村,多走乡间村道,喜得阳光、松竹、小桥、流水,天天喜欢喝茶,茶醉泼墨、吟诗、赏竹苞松茂,自得其乐,悠哉乐哉!最后,竞清兴吟七绝,以抒情杯:竹苞松茂露天姿,明德温情多美诗。乐水仁山舒意境,品茶悟道有真知。茶醉诗文秋韵篇,枫红菊艳近平年。劲松鹤舞辉明月,美善清心万福绵。好友闲聊茶一壶,花开美景蝶欣娱。清真悟道丰诗韵,诚实温情意永儒。诗书千载意流芳,翰墨生花春润香。艺苑德明求是美,品茶悟道韵悠长。
.
深圳紫竹斋主人温竞清
Q:1624652922

http://bbs.gdzijin.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11/16/082259xwerbwlqbbr2bel3.jpg 90.jpg (126.4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
12 小时前 上传




http://bbs.gdzijin.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11/16/082337jhg87pp09at880ai.jpg 91.jpg (77.0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
12 小时前 上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竞清茶醉浅说《茶禅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