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16-10-12 16:33:59

关于客家地区植物趣志的讨论

2016年10月12日 下午 客家人社区微信群

客家阿哥:
严教授把我们客家地区的野果描绘得图文并茂,客家阿哥也效仿效仿
我:
客家阿哥 这个好啊,多年的民俗专家,图文并茂,读来流口水哦
袁贤民:
@yanxiuhong 我前年开始写的,陆续写了近四十篇。
我:
继续加油,合适时,推荐到 广大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
现在就可以纳入——世界客家文库
袁贤民:
好的,还在写
我:
好哇,加油,文库编辑组 等着你的加盟!
我:
@刘承源客家阿哥 袁贤民先生要出这方面大作咯,完成你我他的夙愿!
我:
你看,我们客家人社区 术业有专攻,既有空谈阔论的鸿儒大师,又有立地成佛著书立说的行动派!
袁贤民:
虽名为赣南野果,其实大多在闽西粤东北都在在有之,为了行文的便利,就以作者家乡名做标题,本人收集到的异名、别称也基本记录文本。
我:
好啊好哇,到时列一个表,我们都愿意为您提供各地说法。
我:
社区网友就分布很广了
袁贤民:
很多说法其实一样,比如布罂子,我们也这样叫,但我写成了补罂子。小时候真的以为吃了这东东有补,就吃得满嘴乌黑。还称作地茄子。
袁贤民:
@yanxiuhong 我到时列表,将学名、各客家地区俗称加以对照,请各地客家乡亲补充
我:
好,用字我还会提建议,达到整体协调。
刘承源:
@小米阿哥
我:
刘兄,你看,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呢!
我:
马上就要出书了,不如就此多提建议,让 贤民兄的书更加丰富。
刘承源:
是的,这种努力是有价值的。
我:
你看,我已经推荐他到 广大人民出版社的 世界客家文库 来出版了
我:
广东
我:
贤民兄,刘承源先生是寻乌人,目前正在 广大人民出版社世界客家文库编辑部呢,你这个好作品,文库可以免费出版!
刘承源:
@小米阿哥 建议在民俗方面加重笔墨。
我:
他强项就是民俗
我:
还有诗歌
刘承源:
我与严教授的观点是一致的,即介绍赣闽粤客家地区植物的著作,是植物学、民俗学和方言学的结合体。在介绍植物学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叙述其与客家民众的关系。
刘承源:
曾经有位海外学者提出客家植物的名词,这自然是不妥的,但在赣闽粤交界地区,确实有一些植物已经世世代代深入到客家人的生活当中,成为客家人共同的财富与记忆。
我:
是这个意思,这是客家相思的共同记忆
我:
融入 民俗(各种用法,习俗,理念,禁忌),方言(叫法,命名理据,谚语俗语的引用),植物学(学名,分布,物性)
刘承源:
我在明嘉靖《虔台续志》中看到大余那边的民众以薯蓣为食,薯蓣就是淮山科的紫薯,寻邬叫太薯。重阳节炸太薯圆子是寻邬习俗。
刘承源:
又,祝枝山《正德兴宁志》、嘉靖《赣州府志》在介绍本地特产时有所谓甜株、苦株,就是现在寻邬人所说的圆子、勾苞,学名甜槠。说明那时候客家人就在采集这些野果。
我:
文献证据 列上 更好。



jiaqi2004 发表于 2016-10-12 16:38:34

为你们点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客家地区植物趣志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