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news 发表于 2016-7-29 16:29:07

美哉!专属客家的印记,你知道是哪些吗?

客家新闻网:每个民族和群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印记元素,就像一提起法国就会想到浪漫的埃菲尔铁塔,提到美利坚就想到自由女神像,提到大和民族就想到了樱花……

而每当提起客家民系,自然少不了这些:

客家擂茶



在中国博大精湛的茶文化中,客家擂茶是一枝独秀的奇葩;其以古朴见奇趣,以保健见奇效,自古闻名遐迩,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制作擂茶,用一把好茶叶,适量芝麻,几片甘草等,置入擂钵,手握擂棍沿钵内壁顺沟纹走向有规律旋磨,间或钵中间擂击,将茶叶等研成碎泥,即用捞子滤出渣,钵内留下的糊状食物或叫“茶泥”、或称“擂茶脚子”。再冲入沸水,适当搅拌,再佑以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烫皮等,就是一缸集香、甜、苦、辣于一体的擂茶了。



一场擂茶席,就是一幅淳朴的风俗书。一张张桌子排开来,男女老少团团围中。这边客人喝着茶,说今论古,谈笑风生;那边女主人手持擂杖,在擂钵内有节奏地旋转擂动,时而像高山流水,时而似鸾凤和鸣,构成一幅立体的民俗风情图。

客家凉帽

客家凉帽是一种汉族特色民俗文化。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客家妇女要和男人一样下田种地,戴上有帽帘的凉帽外出就可避免违俗。



客家凉帽戴在头上,从帽穗颜色可以区分是未婚还是已婚。未婚女孩的凉帽花带花穗是白色,已婚少妇花带花穗是红色,中老年妇女多用青色、黑色或红绿黑杂色。戴凉帽既轻便又可防太阳辐射而凉爽,因此世代相传,一直流行至今。



客家围屋



龙南关西新围

客家围屋建筑,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围屋结合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它们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藏有深刻内容。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龙屋的踪迹。



安远东生围

客家娘酒

客家娘酒是汉族客家人用糯米酿造的一种酒,属于黄酒。客家米酒主要原料是糯米,以天然微生物纯酒曲发酵而成,是纯天然绿色饮品。有活气养血、活络通经、补血生血以及润肺之功效。娘酒冬可热饮,夏可冰饮,一年四季老少皆宜,经常适量饮用能舒筋活血,气色红润,延年益寿。



客家石笔

石笔文化发源于我国原始社会尧舜时代,初始仅作为交通要道的识别标志,称“华表”。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地位、功名与权势的象征。



古时客家人中凡是中举、及第的可在本族祠堂、家庙或祖厝前竖立一对石笔。南迁沦落天涯的客家祖先,既无门阀可依,又没有像在中原时那样好的学习条件,同时,客家人应试和录取,还受到土著人的排挤、限制,要获取功名谈何容易。唯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攻读,得有真才实学,才能出人头地。这一来,功名的获取则为客家人加倍地看重,立石笔以显身,并勉励后来者,便成为世世代代相传的习俗。



客家山歌

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客家门匾

客家门匾习俗是上犹县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汉族民俗文化形式。门匾源自汉魏时期的门阀制度,“衣冠南渡”的客家人把它作为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带到南方,以至千百年流传下来,演变成现今的客家门匾。



客家门匾在褒扬先辈功绩,垂训后人创业,造就一代又一代客家人的优秀品德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客家母亲

走进“客家首府”长汀县,伫立在一尊高达20.35米的花岗岩塑像前,将客家母亲深情地凝望。她头戴凉笠,手握船桨,赤着双脚,宽绰的裤裾迎风飘起,给人前行的动感;她身体健硕,仪态端庄,神情安详,客家服饰的元素透着客家女的勤劳与善良;她背负着孩子,一只手臂弯曲将一朵小花摆弄在孩子的眼前,侧过头去含情地打量,母性之光、慈祥之光在这一瞬间定格绽放……



客家宗祠



在文明程度比较落后的年代,人们崇尚的是家族精神。村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家庭或几个人解决不了,族长便召集村民大会,大家商议决定。祠堂的建造缘于村人聚会、议事,完全是一个公共场所,功能类似于现如今的会议室。



今天,乡村祠堂多被修缮一新,被人们赋予了新的意义:把家族中的一些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故事书写悬挂在墙上,让子孙阅读,而且村里的红白理事会、修路筑桥理事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等都在祠堂里开会,共商建设和谐美丽家园的大计,把古祠演绎得更加魅力四射。

来源:大江网      http://jx.ifeng.com/a/20160729/4814678_0.s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哉!专属客家的印记,你知道是哪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