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語電影
談到客語電影,大家會想到前幾年,由溫昇豪與楊謹華主演的「1895乙未」,不過第一 部客語電影,卻是民國62年的茶山情歌,曾經參與演出與演唱的國寶山歌大師賴碧霞,巧 妙的把山歌元素融進電影中,不遺餘力傳揚客家文化,但隨後電影受到語言政策限制,以及 國片市場不景氣,一直到民國97年時,才又出現「1895乙未」,這齣客語電影,語言 政策不再限制,面臨的則是市場的挑戰。黑白電影不停地播放,統籌並主演「茶山情歌」的國寶山歌大師賴碧霞,看著銀幕中昔日的 自己,38年前的往事,湧上心頭。
民國62年,「茶山情歌」成為史上第一部全客語發音的電影,但再過7年,描述先民吳霖 芳渡海來台發現石油的電影「源」上映,但卻受語言政策限制,原本應該講客語,最後卻變 成講華語。
30年後,客家電視台用同樣的題材,將電影「源」改拍成電視劇。
回顧影壇,和「源」有著相同情形的,還有鍾理和的「原鄉人」,以及鍾肇政的「魯冰花」 ,而「青春無悔」和「美麗時光」,則是國、客、福佬語三語交互穿插,要到「還我母語」 運動一段時間後,客語逐漸重現影壇。而電影「不能沒有你」,客語比例約占3成。
民國97年,電影「1895」是繼民國62年「茶山情歌」之後,相隔35年,再度出現 只有客語對白的電影,浩大的爆破場面,客委會和電影公司砸下6千萬,打造轟轟烈烈的客 家抗日史詩。
雖然標榜全客語發音,但片中客語大約只占6成,票房開出,以桃竹苗的客家鄉親最支持, 在不景氣的國片市場中,要如何突破族群限制,讓全民掏腰包上戲院,學者認為題材正是關 鍵所在。
走入常民生活、追求共鳴,近年來隨著「海角七號」及「艋舺」,帶起國內一股「國片熱」 ,但這個時候「1895」的製片人,卻不再聚焦客家觀點。
「雞排英雄」導演 葉天倫:「1895是個悲劇、是個時代悲劇,然後寫悲劇寫了1、2年之後,就想說不要 再寫了,要放鬆一點,要做喜劇一點的東西。」
過去受到語言政策限制,客語電影出現大斷層,如今又必須面臨市場機制競爭,客語電影如 曇花一現般出現影壇,如能從貼近人民生活的劇情題材下手,以內容取勝,還原當下文化氛 圍,讓語言自然呈現,或許客語電影也能突破語言限制,成功吸引各族群目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