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老屋村 蝶变文化镇
http://n.sinaimg.cn/translate/20160527/grBw-fxsqxxs7726255.jpg甘坑客家小镇风貌。 第12届文博会最大单——签约金额300亿的“华侨城甘坑新镇”项目将在布吉甘坑落地 开篇语: 从传统的“种房子”、厂房出租经济,到现在种植文化旅游、种植高科技企业,深圳传统村集体企业迎来转型时代。一个小小村集体的转型缩影,既是发展必然趋势,也代表着深圳原住民们,洗脚上田、种完房子后,走进一个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肖陆军 通讯员李昌战、冼余汉 5年前,甘坑客家小镇还是一个脏乱差、危房扎堆、每逢暴雨必遭水浸的客家老屋村,5年后,经过修葺改造,整个老屋村焕然一新,街道干净明亮,古老围龙屋变身成为游客如织的景点和影视基地。作为深圳市甘坑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副董事长的谢俊风自己也没想到,老屋村的改造竟然能招来金凤凰,第12届文博会签约的最大单——签约金额达300亿元的“华侨城甘坑新镇”项目未来将在这里落地。如果项目推进顺利,甘坑村将不仅摘掉相对落后的穷帽子,整个小村也将迎来蝶变新生。 缘起: 老屋村危楼管理难 现如今的甘坑客家小镇,原本是甘坑社区的老屋村。据谢俊风介绍,老村地势比较低,处于边坡下,存在滑坡危险。每逢暴雨整个村庄必遭水浸,不少老房子年久失修加上风雨侵蚀,成为危房,一到下雨天就有坍塌危险。随着经济发展,老屋村的居民慢慢搬离,居住在村子里的以外来打工者为主。颓败的危楼、脏乱差的环境,老房子出租也租不到几个钱,万一出现人身安全事故不堪设想。 甘坑老村的改造,一开始并没有思路。2010年,抱着只是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想法,村股份公司决定把整个老村的老房子,按照当时的价格,统租下来,租期一租就是15年。租下来后,光放着不是办法,怎么办? 2011年文博会期间,甘坑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钟拥军一行到坂田手造街参观,巨大的仿古牌坊,古香古色的徽派建筑,布满了木雕、刺绣、书画的店铺……坂田手造街的新貌让甘坑村的村官们眼前一亮。甘坑老村周边生态环境不错,有山有水有老房子,可不可以改造成古色古香的生态园呢? 改造: 请来闽赣明清古建筑 谢俊风介绍,甘坑村请来了坂田手造街的打造者江坤城,一个很有胆魄的客家商人。双方经过长达半年的切磋洽谈后,一个全新的客家小镇打造计划出炉。在双方的规划中,甘坑客家小镇打造准备分三期开发,修旧如旧,在保留现有人文历史资源的同时,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农业生态园。 首期工程就是客家小镇的整体打造。除了修缮村里的老建筑,小镇里还陆续请来了闽赣两地十来座明清时期的特色建筑。可能有不少人们知道,对中国古院落的收藏,是著名影星成龙的一个兴趣爱好。和成龙一样,江坤城也是个古建筑的收藏爱好者。 状元府是甘坑小镇里目前最老的建筑,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是2013年从婺源一块块拆搬过来的。据介绍,状元府是雍正年间婺源地区一位叫做刘选的庄园的府第。状元府为木质结构,分前厅、中堂、后院。府内千余木刻,美轮美奂,幅幅皆有故事;十数古诗,千古吟诵,首首蕴藏画面。 南香楼如今也是小镇重要一景,距今120年的南香楼来自福建泉州,是座闽南“书斋”。 展望: 文化小镇将在这里崛起 谢俊风是甘坑村土生土长的客家人,1999年从部队退役回地方,长期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上班。据谢俊风介绍,目前甘坑社区居民大概有1000余人,股东有500来位。甘坑地理方位虽然处于深圳地理位置中央,但是,周边道路条件一直不太好,村里经济当初并没有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相对于周边的三联村、南岭村等自然村,甘坑村一直是有名的穷困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村里厂房经济没有发展起来,到了2004年,深圳推动城市化进程,村改居之后,村里集体经济还是处于比较贫穷的状态,直到2006年村里用仅剩的两块集体自留地建了两座新厂房,村里人均厂房面积才超过100平方米。 随着深圳城市化、土地国有化,仅有的两块土地开发后,村里没地了,集体经济要想有新的突破变得比较困难。房子都没“种”起来,荷包里没钱,甘坑老村改造的无意之举——种“文化”招来了华侨城这只金凤凰,给村民们带来了新的期许。“文博会项目宣布签约后,村民们都很兴奋鼓舞,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甘坑不仅会摘掉自己的穷帽子,还会反超周围其他村,村民的腰杆子不仅会站直起来,我们这代人,还会见证整个甘坑的新生!” “深圳文化名片”周日评选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与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深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省文化学会承办的“省社科专家话广东文化名片”系列活动本周日将走进深圳,共话深圳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莲花山公园、邓小平画像、“孺子牛”雕塑、市民中心、设计之都、深圳十大观念……30张深圳候选文化名片,哪些是您心目中最能代表深圳的文化名片? 5月29日,来自省市的社科专家将围绕上述30张文化名片展开讨论,并结合读者网络投票调查结果,共同选出大众“深圳文化名片”。届时,我们共同见证“深圳文化名片”的诞生! (相关报道详见A16版)资料来源:http://news.sina.com.cn/o/2016-05-27/doc-ifxsqtya6276622.s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