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決定興建東韓運河,打造東江黃金水道
由於貨運量不足,東江惠州內河段很多公司的船每月祇能跑兩次,很多時間都祇是在維護保養船隻。“羊城一別到惠陽,買對草鞋來上崗。七女有缘來相會,水口井邊結鴛鴦……”從廣州出發,沿東江逆流而上,經過惠州到達河源老隆,每到一處都有經典的漁歌,而這膾炙人口的漁歌也映照着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東江黃金水道航運鼎盛時期的繁榮景象。曾經風光無限的東江黃金水道,今日為何如此落寞?關鍵的原因有三個,第一,東江航道配套設施落後,亟待陞級改造;第二,東江下游出海口曲折輾轉,目前要到廣州黃埔港轉運,因為航綫過長,運輸成本高;第三,東江流域腹地較小,上游尤其是梅州地區無法借助東江水運,降低了東江水運價值。為重現東江黃金水道昔日輝煌,將東江打造成和西江同等地位的黃金水道,2016年3月2日,廣東省航道局陸亞興局長專程前往梅州市、河源市進行東韓運河路綫、東江航道擴能陞級情況考察。省航道局楊明遠總工程師、計劃處蕭尤基處長陪同考察。考察組重點對東韓運河路綫走向、溝通方案進行了詳細瞭解,指出當前要加強調查研究,抓緊做好相關工作,為東江~韓江運河早日開工建設創造條件。廣東省東江航道局副局長何海勝說:“航道和高速公路相似,一定要連成網,纔可以充分發揮其効能。”東韓運河開通意義重大,不單單使梅州水路與東江流域聯網,由於韓江上游連接福建省,東韓運河開通後,珠江水系與韓江水系將形成江海直達、幹支相通是千噸級以上高等級內河航道網,實現閩粵內河航道資源互補,促進河源、梅州、龍巖山區與珠江三角洲地區融合,推動泛珠三角,尤其是珠三角和海西經濟區的協作及共同發展。
除了溝通東江與韓江,連接河源與梅州的東韓運河外,還規劃修建東大運河。東大運河就是東江幹流直接從惠州市區通往大亞灣的航道。東大運河起點位於惠城區西枝江滙入東江處,終點位於響水河~澳頭河出口處,全長66公里。東大運河為惠州港開闢一條水上集疏大動脈,為東江流域找到一個便捷出海口。因為西枝江與淡水河之間主要是平原丘陵地帶,東大運河的修建將比粵贛運河、粵湘運河更容易實現。東大運河開通後使惠州港擁有一條內河集疏運通道,惠州港貨物無須再經海船轉運,內河船舶可直接進入珠江三角洲及其腹地。
按規劃,東韓運河最遲將於2020年之前建成。初步規劃東韓運河工程主要位於龍川縣境內,龍川縣登雲鎮屬於韓江支流五華河流域,龍川縣城老隆鎮屬於東江流域,兩鎮相距不過10餘公里,兩江溝通工程比惠城區到大亞灣的東大運河還短。不過由於五華河在五華縣境內幹流彎曲,所以將在華城鎮與岐嶺鎮之間新建運河航道,龍川縣境內航道主要為拓寬工程,五華縣境內工程反而是以開鑿為主。航道全長約20公里,工程路綫較短,主要的難點是五華縣境內大約5公里的新開鑿河道。東韓運河建成後,實際上溝通了粵東北兩大古鎮,因為運河的起點是有2200多年建縣史的龍川縣,運河的終點是南越王長樂臺的所在地華城鎮。從秦朝統一嶺南設立的龍川縣,到西漢初割據一方的南越國長樂臺,這條運河串起嶺南行政的歷史淵源。東江流域和韓江上游是客家文化中心區域,東韓運河不僅串起秦漢嶺南行政的歷史淵源,還溝通了一條水上客家文化走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