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客家文库•客家山歌大典》编撰工作会议在河源召开
本帖最后由 hakkanews 于 2016-4-1 18:46 编辑2016年3月24-25日,《世界客家文库》第一个重点项目《客家山歌大典》的分卷编撰工作会议在河源市市委党校培训大厦六楼会议室隆重召开。
来自广东、江西、福建、上海、台湾等省区的30多位客家学界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广东广播电视台《千年客韵》摄制组集聚河源,就《客家山歌大典》分卷编撰工作进行了激烈的思维碰撞。至此,我们不但成功构建了山歌大典强大的海内外编撰团队,还把内容架构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项目,为我们文库其他项目的开展积累了很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在此,衷心感谢整个编撰团队和文库编辑部的辛勤付出!
会议由《世界客家文库》总策划、广东人民出版社副编审钟菱主持。参与此次会议的人员有:
(一)《客家山歌大典》各卷负责人
胡希张:《客家山歌大典》总主编,《总论》主编,著名客家文化研究学者,知名作家
袁大位:《源流卷》主编,著名作家、词曲创作家、客家山歌研究学者
廖 武:《音乐卷》主编,广东梅州市文化馆馆长,国家一级编剧
王 东:《文献卷》主编,《世界客家文库》专家委员会文史系列领衔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国泰:《故事卷》主编,梅州市客家文史研究会会长
陈菊芬:《传承卷》主编,中国青年歌唱家,音乐学副教授,“新客家山歌代言人”
陈的明:《音乐卷》副主编,著名影视音乐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啊 丁:《音乐卷》副主编,资深音乐制作人,对客家音乐有持续多年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黄东阳:《文献卷》副主编,青年学者,嘉应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陈海斌: 《文献卷》副主编,青年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
滕冬红:《音乐卷》副主编,国家二级作曲,梅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创作部部长
王维娜:《研究卷》副主编,青年学者,博士,任职于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揭英丽:《文学卷》第二主编,青年学者,博士,任职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杨伟庆:《人物卷》副主编,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
吴良生:《世界客家文库》专家委员会成员,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客家文化学院执行院长
陈金鸣:《音乐卷》专家,梅州市文化馆副馆长
郑环宇:《音乐卷》专家,梅州市文化馆副馆长
(二)《客家山歌大典》各地统筹人
吕锦明: 台湾,台湾客家山歌团艺术总监
王聪生: 福建龙岩,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龙岩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潘毓祥: 赣州兴国,江西省兴国县文化馆前馆长
吴文波: 河源,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客家音乐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徐裕维: 河源,广东省声乐艺术研究会会员,河源市音乐家协会会员,高级音响师,高级录音师
(三)广东人民出版社与会人员
钟 菱: 广东人民出版社副编审,《世界客家文库》总策划
刘承源: 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高级策划
罗幼珣: 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
李丹瑶: 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
王红星: 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
黄纯彬:广东人民出版社特约编辑,《世界客家文库》资料收集、编排负责人
因事未能参加的专家学者有:
陈勋华:《音乐卷》主编,梅州市音协荣誉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
刘晓春:《研究卷》主编,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非遗中心副主任,《世界客家文库》客家文化遗产系列领衔专家
陈小明:《人物卷》主编,广东省文化厅文化处原副巡视员,《广东客家山歌大典》主编
杨宏海:《文学卷》第一主编,《客家人》杂志总编辑,深圳市文联原副主席、研究员
黄玉英:《传承卷》副主编,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二级教授,客家音乐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曾龙城: 广西贺州知名学者,国家二级作曲家
覃爱民: 广西贺州学院音乐学院院长
古小彬:著名作家,海南省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副会长
张国雄:香港演艺学院研究生课程中心主任
王琛发:著名学者,马来西亚孝恩文化基金会执行长,马来西亚道教学院、道理书院董事会主席兼院长
曾孟秋:湖南,浏阳市八届政协委员,张坊工商联支委,浏阳市客家文化园董事长,银润来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内容来自:王红星 世界客家文化之旅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OTA2ODA5MA==&mid=402960368&idx=1&sn=064911f4e7490fe68d242ac4f5da0d3c&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本帖最后由 hakkanews 于 2016-4-1 18:42 编辑
会议纪要
一、项目组负责人与专家讲话
文库总策划钟菱: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世界客家文库》第一个重点项目《世界客家山歌大典》的分卷编撰工作会议。对于各位远道而来的嘉宾、朋友,我代表广东人民出版社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2015年9月,山歌大典专家组在梅州召开了《客家山歌大典》编撰的第一次大会。由于这个项目是世界性项目,涉及的地域很广,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编纂团队和策划编辑团队,因此,这个项目耗费了我们多年的时间来筹备。在筹备的这几年时间里,我们一直在物色和挖掘世界各地的精英来参与编纂,有几卷(如《人物卷》《研究卷》)甚至是今年才物色到合适的人选。实际上并不是没有人来做这个项目,而是我们一直在考察、物色最合适的人才。虽然有不少学者对这个项目很有热情,很想参与,但对客家山歌和客家文化没有很深厚的研究和足够的了解,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
此次大会,从2015年的9月全面启动开始,到现在已有大半年时间。在经过我们出版社以及文库专家对各方精英人才的精心挑选之后,现已经基本确定了山歌大典的各卷主编和副主编人选。当然,由于项目编撰的时间长,我们中途可能会做个别的调整,有优秀的人,我们也会继续请他们加盟进来。现在大家拿到手的会议手册中有一个编撰大纲,这个大纲的最初方案是由文库总主编胡希张先生拿出来的,经过后来的几次讨论,基本上定型为现在的十大卷。但是,这十卷在内容上有很多交叉、重复的地方,并不是很完善。这次大会,我们的议题就是讨论这大纲是否合理,并按顺序讨论、确定每一卷大纲的内容、进度以及编撰的团队构成。而且,我们一定要在这次大会上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要召开这样一次会议并不容易。
《客家山歌大典》总主编胡希张:
对于《客家山歌大典》分卷编撰工作会议,我一直都是积极建议召开的,因为定了这个山歌大典的各卷大纲以后,卷与卷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每一卷的意图和编撰的要求是什么,各卷的负责人都没有在一起讨论过,因此,必须要有这样的一次讨论会议。如若不然,到时每卷负责人拿出成果以后,大家又说七说八,这就很浪费大家的时间。而且,我觉得这次会议不应该是个务虚会,而必须是个务实的会。现在各卷大纲已经拿出来了,这次会议就是实实在在地来讨论。并且,我建议好话不必说,已经做好的很多工作大家也不必去赞扬。因为时间有限,每一卷讨论的时间只有二十到三十分钟,因此大家就提有什么修改、补充或者不赞同的意见,这样可能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每一卷负责人,有文字的,你就讲讲还需要补充、说明什么,不用补充、说明就不用再讲了,大家只看文字内容即可。也不用每个人都表态、赞成,有什么意见,开门见山地提。提出的意见能够在会上统一的就在这里统一,不能统一的,各卷负责人回去消化,再来统一。
对于修改后的大纲,我建议最后应该由钟主任点头,我们大家都是卖方,出版社才是买方。只有出版社认为可以才可以,只有出版社通过才能通过。所以,我觉得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都没有关系,各卷负责人应该认真考虑这些意见,并结合这些意见回去修改。按照这种方式来做,大家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我实实在在的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事情做好。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客家文化学院执行院长吴良生:
首先,作为东道主,我非常欢迎各位专家的光临。河源是一个在客家文化研究方面并没有太多的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力量也相对薄弱的地区,因此,有这么多专家齐聚河源,我们感到非常的高兴,也希望大家能够多来这边调查和研究。
在客家山歌大典的编撰上,因为我对山歌没有太多研究,所以也提不出太多的意见,这里就提两点小建议:第一,以前的客家山歌出版物,总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简谱的,另一种没有简谱,单单只是歌词的整理。这两种出版物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它的推广性比较差。那么,我们怎么样结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包括文化传播的一个习惯,能够在出版和编撰的形式上多一点考虑山歌的趣味性和吸引度这个问题。第二,其实这一点和第一个也是相关的,就是我们的客家山歌应该如何传承下去?我觉得,对现代人来讲那就是这些山歌要有用。我去过赣闽粤不少地方,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地区的导游对山歌的传承是比较好的。每个导游基本上都能唱客家山歌,而且是随口能唱。这样一个群体在赣闽粤地区传承山歌,是因为山歌对他们有用。所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我们的编撰过程中将有用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以上就是我提的两点小的建议,谢谢大家。
二、按顺序讨论各卷大纲内容
(一)《概述卷》
1、达成的共识:按王东教授的提议,将《概述卷》的题目改为《总论》。
2、存在的困难:目前最缺各地区大事记的材料,包括重要著作出版、重要山歌活动、重要山歌机构的建立这三方面大事记的材料。这些材料由胡希张主编一人难以搜集齐全,需要各地区帮忙提供。
3、解决的方案:各地区统筹人要将材料交到每一卷的主编那里,由他们来打通,融汇贯通在一起。
(二)《源流卷》
达成的共识:与《总论》和其他卷交叉重复较多,因此取消该卷,将《源流卷》合并到《总论》里,作为《总论》的一章出现。
(三)《文学卷》
1、达成的共识:与《山歌与诗卷》合并,由杨宏海担任《文学卷》第一主编,揭英丽博士担任第二主编,并将此卷的提交工作推迟到2017年6月。
2、存在的问题:首先,内容上有重复、交叉的地方。其次,一些章节的具体名字有待商榷。第三,第六章要求精选客家山歌两千首,但各地区客家山歌众多,目前还不清楚精选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筛选的难度大。
2、解决的方案:由揭英丽博士和杨宏海主编沟通后重拟一个编撰方案,将此方案提交到出版社和总主编处,经讨论确定之后再来进行具体的编撰工作。
(四)《音乐卷》
1、存在的问题:
(1)大纲关于客家山歌的分类还不够完善,对于什么是原生态山歌、什么是戏曲山歌甚至是什么是山歌还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界定,对于山歌的录制选取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2)由于各地区方言不一、具体的录制工作难以协调、山歌的资料搜集难度大,山歌如果只由负责该卷的团队统一来录制的话,困难重重。
2、解决的方案:对于山歌的录制,主编可以先建立一个基本的框架,选好要录制的歌曲,再依此框架去各个地区录制。每一个地区已录制保存的山歌,可找当地的文化局、文化馆提供,没有的再请当地人来录制。出版社要协调好各地区的统筹负责人,发挥出他们的实际作用。山歌录制的具体分工:梅州由廖武负责,河源由吴文波统筹,台湾由吕锦明负责统筹,其他地区由陈的明、啊丁、陈菊芬等人负责。每个地区的负责人可以增加人手,壮大自己的团队。
3、未尽事宜:关于山歌的定义和分类,分歧较大,难以统一。总主编和负责《音乐卷》的主编会后拿出一个定论,对什么是客家山歌做一个明确的界定和分类。
(五)《研究卷》
1、存在的问题:目前研究客家山歌的著作很多,但大部分是山歌歌词的整理,以通识性材料为主,专门研究客家山歌的学术成果非常少,编撰者对于本卷具体的编撰形式和操作方式还不明了。
2、解决的方案:挑选五六本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选取的标准:第一,必须是学术著作;第二,有一定研究的成果;第三,对大典有重要的补充作用;第四,挑选的角度不重复、交叉。具体操作:由该卷主编挑选,再由文库专家组审评,给出是否符合作为入选《研究卷》经典著作的意见。另外,可将有影响率、创新率且达到一定转载量的高水平论文收集起来单独成本。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专著还是论文,都要充分考虑到海外如港澳台、东南亚地区的研究成果,视野要宽阔。
(六)《文献卷》
1、达成的共识:将《文献卷》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收录自清代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些公认的传世经典。下册,收集以下三部分文献资料。第一,1880到1950年间的资料,通过地方志,家谱,报纸,杂志等来搜集目前各地出版物都未出版的山歌唱词文献。第二,1910年到1950年不同时期的学者、群众、地方文史工作者等采风收集的山歌文献资料。第三,1950年一直到今天,所有现在能够找得到的关于客家山歌研究的著作、专著,并制作成一个索引,每本书附大概300字左右的简介。索引按著作的出版时间作,而不以内容分。文献以未刊的和比较稀见的为标准,已经发表过的成果,不在载入之列。
2、未尽事宜:民间发现有大量的手抄本山歌资料,目前还不清楚这部分资料的收集程度,如果要去收集则存在着许多问题,是否要收集这部分文献资料将在后续工作中讨论。
(七)《人物卷》
1、达成的共识:入选《人物卷》的人物不限于当代,而是历代的人物。
2、存在的问题:入选《人物卷》的人物名单没有确定,已提供的两份名单不统一,广东省以外其他地区的人物名单很难确定;人物入选的标准和资格不明;人物编排的方式、顺序不清楚;每一个人物传记3000字的字数规模不合适。
3、解决的方案:
(1)入选名单还需仔细斟酌后再确定,具体由各个地区的负责人收集提供,每个地区的重要人物排在最前面。梅州可先拿出一个名单,给各个地区一个模板,各地区可按梅州的范式进行收集。收集统一给主编后,编撰时以地区分,地区多的独立成卷,少的可合成一卷。
(2)人物入选的标准:包括唱山歌、编山歌、研究山歌和传承山歌(传播山歌的人也在其内)四方面的人物。入选的资格:第一,在唱、编、研究山歌方面造诣较深;第二,名声较高;第三,成就较大。条件不必太高,在圈内有一定影响即可。
(3)人物传记的编写采取写实手法,记录每个人物与山歌有关的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字数不宜过多,几百字即可,最多也就一千多字。
(八)《故事卷》
1、达成的共识:
(1)《故事卷》各地区的材料由各地负责人帮忙收集,各地材料收集的负责人列为该卷的编委。其他各卷也是如此,各地区提供材料者都将列为每一卷的编委。
(2)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每个故事要注明提供者的信息(讲述人、记述者),每个故事都要有一首山歌。故事的材料一律不涉及政治问题,但红色山歌故事、抗日山歌故事除外。
2、未尽事宜:对于《故事卷》大纲的分类,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将其分为历史故事和当代故事,一是将其分为民间传说故事和真人故事。对此分歧,待资料收集全备编撰时再做讨论。
(九)《山歌与诗卷》
达成的共识:客家山歌对诗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此卷和《文学卷》重复太多,因此两卷合并为一卷,分《诗歌卷》和《文学卷》上下两卷。在诗歌、文学作品的选取上,视野要宽广,充分注意收集海外各地区的作品。
(十)《传承卷》
1、达成的共识:
(1)由陈菊芬担任《传承卷》的第一主编,廖武担任第二主编,吕锦明、黄玉英任副主编。
(2)将台湾的吕锦明老师加入到《传承卷》的编撰团队,要充分借鉴台湾地区传承客家山歌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可以借鉴、推广台湾通过立法、建立专门的机构、开设培训班、培养客家山歌音乐师、成立客家山歌团、推广客家山歌合唱曲等形式和方法来推进客家山歌的传承。
(3)一些有影响的、重要的人和事,由他们提供素材,文库可将其可制作成典藏版。同时制作好链接,放在网上,随时修改和补充,并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和推广。
(4)对客家山歌的传承不可只局限于梅州这一地区,其他地区的山歌(如兴国山歌)也应该重视。
2、未尽事宜:《传承卷》的细节问题会后讨论,需给出版社提供一个具体的编撰方案和进度。
三、专家总结发言
《客家山歌大典》总主编胡希张:
首先,我提一些具体技术性的意见。
第一,山歌大典的书名可否简单一点,就以《客家山歌大典卷一》或者是《客家山歌大典第一卷》为名,然后下面的书名就用《客家山歌故事》《客家山歌传承》《客家山歌文学》等,这样整个系列书名就明白清晰、齐整统一了。不然的话,每卷编写者再加个人的风格,长编短编,整个系列看起来就不是很顺畅了。第二,关于每一卷的篇幅,有人提出意见认为是不是都统一用章节的形式。我觉得,因为各篇的内容不一样,内容多的,需要分为一二三四五六章节的可以采用章节的形式,而有一些内容少的则可以不按此形式来分,而是分上下篇,或者是上中下三册。比如《故事卷》,用章节怎么编呢?没办法编。所以,我建议内容多的可以统一用章节的形式分,其他比较简单的就用上下卷或者一二三册的形式,具体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第三,所有选用的山歌都应该要有注释。但不一定每个都注,我看吕锦明老师编的很严肃,每一个歌词他都做注。我觉得如此操作工程量太大,但是有些山歌里面,有一些我们叫做“头话”的歌词,如果不注别人就不知道怎么读音,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因此,这些歌词是一定要注释的。至于具体怎么注释,哪些字需要注释,大家自己去把握。另外,这个注释解释意思好办,但是用什么来注音却很麻烦。这个注音符号用什么?如果用普通话使用的拼音来注音,很麻烦,有些客家话没法注。如果说用国际音标,我们又要考虑多数读者,多数读者他们看不懂,而且国际音标和我们普通话的声调注释一样,都是四声,但客家话有五声、六声,所以我主张不用。因此,各地山歌歌词的注音可否不统一,而是都用梅州话的拼音方案去注,读法按照每个地区的客家话来读,只是注音统一用梅州的拼音方案,请当地人来注。而且我建议大家,有很多字有文读和白读,注音的时候,如果一个字在一首山歌里面是白读就应该按照白读来拼音,而不能按照文读去拼音。(吕锦明补充:唱的歌词部分都注。)
其次,我感觉大家对山歌大典的编撰工作都非常的热心,对此,我深表感激。在此,我有几点希望:第一,希望我们这个团队老老实实做事业,不要去抄袭,不要书编出书来又惹官司,引用别人的内容和观点一定要注明出处。第二,我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负责地来做这个工作。客家山歌大典是百年大计,甚至是千年大计。现在出版社提出一个时间要求,这是压力,但我建议还是要质量第一,不要出豆腐渣工程,当然时间也要保证。第三,我希望我们的这个团队有一个团结精神,就是我们所有人的资料应该共享。很多资料用的角度不同,大家都可以用,每个人手里有的材料都应主动提出来分享、互通。
著名作家、词曲创作家、客家山歌研究者袁大位:
我提几点小建议。一个是我建议我们要取得中央的支持和帮助,因为编撰《客家山歌大典》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中央包括全国非物质文化保护机构、中国音乐协会,我们都应该取得他们的指导和帮助,看他们能不能提供一些资料。第二就是,曲谱的规范化,拼音的规范化刚刚已经讲过,曲谱我想也要尽量规范化,都用简谱。第三,关于原版的说法,是否可以统一为原腔、原声或者是原生态,不要用原版。而且山歌尽量要给人家自由,不要拿西洋的音乐来套我们。第四,兴国山歌能不能跟梅州一样单列。兴国山歌你们可能不清楚,闽西和大半个赣南地区都唱兴国山歌,所以是不是也可以单列。第五、有谱子的山歌,最好按地区分,一个县的可以都排到一个县去,一个地区也排到一起,而且一个地区曲调相同的尽量不要冲突,词相同曲调很有意义的还是用上去。我希望如果分开列的话,每一个地区都搞一个概述。
文库总策划钟菱:
最后,由我来总结三点。
第一,除了《音乐卷》《人物卷》因为是以地区分卷需要出版社联络各地之外,其他卷都由各主编自己负责。以后尽量不要再通过出版社来联络各地区的负责人来找资料,因为各地统筹人我们出版社基本上都给大家找齐了,每一卷负责人需要什么资料直接跟各地区负责人联系即可,不要再通过出版社去转查、转找,这样既麻烦,又效率低下。比如兴国的潘毓祥馆长、台湾的吕锦明老师都大老远赶来参加了这次会议,相信大家都见过面,也有了联系方式。大家可以直接去找他们要资料、咨询,也可以请他们参与你们那一卷的工作,担任什么工作都可以。
第二、我们将整个团队分为两组。一组是文字把关专家组,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专家包括:胡希张、袁大位、李国泰、罗锐曾、刘晓春、陈小明、王东、杨宏海、吕锦明、王聪生、曾龙城、陈菊芬、陈海斌、黄东阳、王维娜、揭英丽、杨伟庆、潘毓祥、覃爱民、古小彬、王琛发、张国雄、增孟秋。一组是音乐录制组,属于这一组的专家有:袁大位、陈勋华、陈小明、陈的明、陈菊芬、黄玉英、啊丁、王聪生、滕冬红,曾龙城、郑环宇、陈金鸣,吕锦明,徐裕维、吴文波。文字把关专家组负责审核交上来的稿子,如果交上来的书稿是豆腐渣工程的打回重编,质量要保证胡总主编的要求。
第三,强调一下时间进度问题。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说我们出版社在催促你们,而是因为《客家山歌大典》是广东省省委宣传部在2015年立了重点项目的项,要求三年完成,如果不能按期完成,那就等于是烂尾工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2017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这年十月份要召开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及客商大会,都是要两年才举行一次的盛会。我们不可错过了这个时间段,因为我们计划将《客家山歌大典》作为礼品书放在两个大会上。如果明年六月份书稿还无法交上来,我们就无法按期完成书本的制作,到时大会上就没有东西亮相,那就很可惜,错过了又要再等几年之后才有机会,所以,希望大家努力一下,争取按期完成编撰任务。
广西著名学者曾龙城先生托人给大会送来《姑婆山仙姑全传》作为祝贺
此次会议的召开得到了《世界客家文库》专家委员会委员、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客家文化学院执行院长吴良生的鼎力支持,帮助落实了会议地点。特此感谢!
内容来自:《世界客家文库》编辑部 王红星执笔李丹瑶摄影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OTA2ODA5MA==&mid=402960368&idx=1&sn=064911f4e7490fe68d242ac4f5da0d3c&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