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akka19820417 发表于 2004-7-21 16:11:20

Posted by 新界客 at 2004-7-21 14:40
为什"淡"发音探,而不是咸淡的"淡".
这是书面读法吧,广府话的读法也一样。

牙牙 发表于 2005-3-20 16:18:15

我发现从淡水到惠州那一路上很多地名是和水有关的
例如永湖和良井,平潭

叶法官 发表于 2005-9-24 02:48:10

我就是淡水人
古井还在呢`
不过那井捝1好象卖给人家啦

天透半邊紅 发表于 2005-9-25 00:11:28

我好像沒看過古井~ar~~
很可惜呀~~~:cry::cry::cry:

野古游龙 发表于 2005-10-10 13:55:47

原来我的家乡是这样的来历啊!!

YAN东 发表于 2008-7-4 18:02:09

回复 1# 夏荷 的帖子

古井这个地名还在,不过那个【古井】古迹就已经找不到了。

kzdhcster 发表于 2008-7-18 00:50:41

夏荷 发表于 2008-7-18 11:32:24

“城市规划,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不是把山铲光,把湖填平,以为弄出一大片平地好卖钱。深圳早期开发就是这样,搞到后患无穷,一下雨就浸水。山林是保水的,湖是畜水的,两样都没有了,水没有归宿,只能跑到街上去,到你的家里去,说起来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好的规划,应该懂得依山顺势,保留湖光山色,这样规划开发出来的土地更值钱。我们国家如今环境破坏的情况,已经到了怵目惊心的地步,很大部分的原因是人为的。”
几年前的帖给番出来,看到越来越严重的洪水泛滥,就想起送的帖。
原来的深圳是农业小镇,有很多池塘河汊和山丘,五十年代我回内地念书,一过海关就很多大池塘,要坐在单车尾去汽车站,改革开放以后推了山去填池塘,开发出土地好卖钱,本来的风貌已荡然无存。近年,深圳一下雨就水浸,以上的破坏是原因之一,所付出的代价可真不小。
森林具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一棵25年生的天然林木每小时可吸收150毫米降水,一棵22年生的人工水源林木每小时可吸收300毫米降水,而裸陆地每小时仅吸收5毫米。林地的降水约有65%为林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

夏荷 发表于 2008-7-18 11:33:47

這是幾年前搜索的資料:
湖泊萎缩是洪涝第二原因
 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群。这串串明珠对长江洪水有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在1949年还有面积在0.5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1066个,到了1985年只剩下192个。
50年代末,武汉市有湖泊面积7870.6平方公里,到现在减少到862.6公里,缩小89.1%。
解放以来,湖北省仅围垦就丧失湖泊面积6000平方公里。洞庭湖史称“八百里洞庭”,如今萎缩为“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的惨景。从地图上看洞庭湖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宛如一块块补丁,粗糙地缝补在洞庭湖平原上,西洞庭湖几近消失。洞庭湖的面积已由1825年的6000平方公里缩小到2691平方公里,少了55%。

夏荷 发表于 2008-7-18 11:47:19

我是搜索客家风水林的资料顺便找到这些资料的,我们客家人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风水林。

YAN东 发表于 2008-7-18 22:21:25

回复 25# 夏荷 的帖子

呵呵,你上面搜索的资料已经很久了,今天的大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远远比不上经济的发展,所以现在大陆的环境状况可能会比你搜出来的更恶化。不止是客家人,希望全华夏儿女都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保护好孕育我们的土地和环境。
在我生活周围的客家人对客家文化和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是很强,希望有更多客家人能认识到保护客家文化与环境的重要性,保护好那些以前宝贵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YAN东 于 2008-7-18 22:22 编辑 ]

夏荷 发表于 2008-7-18 23:15:59

YAN東,你講得對,是幾年前的資料了,如今恐怕更糟糕,上面只搜索到填了多少湖,原來沒有被填的也污染得差不多了,什麼“藍藻”之類的真是聽都沒有聽過啊!

hillv2 发表于 2008-7-19 00:01:23

這些就是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代價!!!

人們遲早會後悔的...

古小彬 发表于 2009-9-14 19:57:59

呵呵,学习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淡水”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