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zys 发表于 2016-2-18 08:17:22

学习钟姓史的心得和体会

       这是本人在前二年写的文章,曾发表在其他的钟氏网站上。文章的内容,都是我对“钟姓一源论”的质疑,和总结其他人(例如钟蔚伦、陈瑞松、钟春林、钟敬和)对钟姓谱史的探索,现在看来并不过时。尤其是钟敬和在2012年出版的《锺史文选》一书,值得向大家推荐。
       两年来,为探讨钟姓谱史我共写了24篇短文(连本篇在内),现在已将它们全都挂在了“客家风情”的钟氏栏目上了。这些文章是我连续六年学习钟姓谱史的心得总结,态度虽然认真,但也难免有错,仅供关心钟姓源流的宗亲作交流和指正。 龙川县 钟胜 2016-2-18


                学习钟姓史的心得和体会

    2008-10 我第一次见到家谱,翻看了半小时,竟然看不懂,自觉脸红。一年后的2009-10 ,因心里不服气,我又要了这本家谱再细看数周,结果还是似懂非懂,而且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无处解答。从此,我被家谱“牵着鼻子”走上了探求之路,至今五年整。


    我看的第一本介绍钟姓的书籍是购自书店的2000-8出版的钟蔚伦著《钟姓史话》,后来又邮购了2006-6出版的钟春林著《锺姓源流史》(简称“初版史”),细加比对,发现在世系上二书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网上的文章说,2003-8出版的陈瑞松先生著作《锺姓通谱》的内容也与《钟姓史话》一致,他们(网民们)将这三本书称为“三书” 。


    “三书”在世系上的一致性,直觉告诉我,“三书”是正确的,是家谱有问题,所以我就用“三书”的世系来新编家谱,于是就有了我编写的以烈公为一世的《新编家谱》第一稿和第二稿 。我还探讨了“三书”所没有涉及的后续世系,就有了投去钟氏宗亲网的第一篇文章,即是(一)2013-11-6的《提龄公与“三文公(文振、文亮、文康)”之间关系的探讨》。“三书”在世系上只介绍到“象洞十四祖”为止,在该文中,我接上“三书”,续上了我的上祖中争论了几十年的一段世系,以作探讨,兹列于下,供族人参考(注:不敢保证百分之百正确) 。
......
(106Q44)刚、【理(1062—1136)】、齐 ————
(107Q45)【大相(1110—1179)】 ————
(108Q46)天槛、【天柱(1144—1217)】、天栋 ————
(109Q47)朝壁、【朝政(1169—1247)】、朝清 ————
(110Q48)任、远、【响(1204—1290)】 ————
(111Q49)【提龄(1229-1315)】、遐龄、祯龄、祥龄、瑞龄 ———
(112Q50)【有始(1254-? )】、有甲(1257-?)、有贤(1267-?) ————
(113Q51)【升达】、升逵、升递 ————
(114Q52)文振(1309-1400)、【文亮】、文康 ————
(115Q53)志福、志明、【志聪】 ————
(116Q54)应乾、应通(1380—1444)、应和 ————
......
    图例说明:
    1:世系用黄帝世系和气公世系;例如(106Q44),表示“黄帝106世、锺气公44世” 。
    2:方括号【】内的名字是世祖,是下一代的父亲;比如【朝政(1169—1247)】,表示“109世的朝政公生于1169年,卒于1247年。他生三子,依序为:任、远、响” 。




    大约一个月之后,2013年底,我得到了一本2012-10出版的钟敬和著《锺史文选》,看完之后,我觉得该书是对“三书”错误的纠正,而且事实清楚,有理有据,如枪如矛,毫不客气。我认为,《锺史文选》不但发现了钟离山(这是对钟姓史的重大贡献),而且对“三书”的抨击也是对的,最起码,我认同他对“三书”在以下几方面的错误或者失误所作的纠正。
    (1)、50世伯州黎的食采邑是锺离山(今河南许昌长葛县石象乡封升岗)而不是钟离国(今安徽蚌埠凤阳县东北临淮关)。
    (2)、颍川钟姓两系(气系和接系)的发源地是钟离山,不是钟离国。
    (3)、“烈公在-318年被封为钟邑大夫,以邑为姓”是错的。据老谱,60世的子烈公从未被封钟邑大夫。他是宋康王的第三子,因避难于钟离山改姓为钟离,而不是改姓为钟,因此烈公不是钟姓始祖(此系始祖应是63世钟气公)。遵老谱,此系应称为气系,不能称为烈系。
    (4)、83世钟贤公为避时乱,是在扬州而不是在许州持谱率家过江求安谋生成为入赣入闽始祖。他的儿子钟朝是在贤公入住福建宁化石壁村才出生的,生钟朝的是贤妣黄氏。据老谱:贤公只有一妣黄氏,没有马氏。是到了清朝时,有的地方在续写族谱时,气接不分,将400多年后才出生的接系入闽始祖钟全慕公之妣马氏混了进来,混说成是“贤公号全慕妣黄氏继配马氏生钟朝”,才出现马氏的。被镇于汀州府衙之下的九龙岗名墓就是贤妣黄氏祖婆墓。后来的钟逵妣马氏墓和钟全慕妣马氏墓都不是葬后200多年里“茔内有鼓乐之声”的名墓,尽管这两墓与黄氏祖婆墓同处一山相距不远。


    今年初,我得到了钟春林2010-10出版的改版《锺姓源流史》(简称“改版史”),他对存在于“初版史”中的错误在“改版史”中自行做了纠正,且与《锺史文选》的观点相近。有感于钟春林先生有错必改的勇气,于是,依据《锺史文选》,我在今年上半年也迅速完成了我的新编家谱第三稿,不再以烈公为一世,而是改正为以气公为一世,还纠正了前两稿中的其他错误。


    为了让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我便在最近又向钟氏宗亲网投去以下几篇文章,其内容与家谱第三稿有直接关联:
    (二)2014-5-7 的《 “颍川锺姓”有没有“烈系”?》
    (三)2014-7-17 的《 颍川堂气系锺姓的修谱史 》
    (四)2014-8-8 的《 颍川锺离山是怎样被发现的?》
    在7月中旬,钟氏宗亲网上有文章披露了今年四月在广州花都举行的《中华鍾氏宗谱》编纂工作会议,从文章的内容看,我认为会议的宗旨是执行“一姓一源论”并且“由鍾仪来一统天下钟姓” ,这是个将要影响天下钟姓的大问题,不能不关注,于是停下写了一半的第四篇文章,赶写了我的第五篇文章,这就是(五)2014-7-30 的《 浅议<中华鍾氏宗谱>的编纂》 。


    钟氏宗亲网是我们了解钟姓史和互相学习的一个平台。我将以上五篇文章都挂在了钟氏宗亲网上,这些其实是我学习钟姓史的心得和体会,也算是我对点阅过我文章的读者的学习汇报,以作交流。其中或者有错,欢迎大家指正。


    我的以上文章,都是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比如《钟姓史话》,它有错就指出它,但绝对不是针对作者的,事实上,《钟姓史话》是本世纪第一本介绍颍川钟姓的书,作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难免会有出错的地方;况且他也是我学习钟姓史的引路人,没有《钟姓史话》,我不会踏上编家谱的道路,我要感谢他还来不及,没有理由反对他。又比如,对广州花都会议,我只是对会议的宗旨深表疑虑,并为之忧心,和与会的代表无关(也与作者无关,若非该文章,我还不知道有“花都会议”这回事)。而且,对上述所有书籍文章的作者,我是一个也不认识,不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问题;况且书中之错肯定不是作者的故意,通过学术争论,后来者(不纯是指我)用事实和证据进行指正,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帮助改正某些错误或者失误,防止错误的继续扩散,免于读者被继续误导。我是这些书籍和文章的忠实读者。作为学习心得,我在钟氏宗亲网上连本文在内“就事论事”地共挂上了六篇短文,既评论了自己也评论了这些书籍或文章。相信读者可以从这六篇文章中去了解或者理解我学习钟姓史的心路历程。


    谈到学习钟姓史,我总的体会是教训比心得要多,尤其是对网上文章的学习。众所周知,网上文章的自由度很大,正反观点可以自由表达,当中良莠不齐真假难分是不足为奇的。例如颍川钟姓,网上铺天盖地一边倒的都是“烈系”,几乎没有“气系”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这和“三书”脱不了干系,因为“三书”在这十几年里无可替代地占据了钟姓史的高地。“三书”的作者都是研究钟姓史的专家,专家都能高度一致地只言有“烈系”没言有“气系”,连对“气系”的相关提示也没有,这对于从来就没有见过钟姓老谱的大多数普通网民来说,他们的网上文章当然就只有“烈系”没有“气系”了。但这能怪普通网民吗?所以我认为,这是专家出书误导了网民。现在,“三书”中已有一书(即《锺姓源流史》)出了再版书纠正了初版书之错,相信其他二书不会默不作声,会在不久的将来有所表态。不过,最近还有人将“三书”中的某些章节的内容全文照搬一字不差挂于网上,而其中就有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需要纠正的内容,这无疑是在继续误导读者,实在是有点过分。


    烈、气谁是始祖的争论还没有取得共识,又有了“将天下锺姓集为一源,由鍾仪来一统天下锺姓,鍾仪是天下所有锺姓人的始祖” 的今年四月“广州花都会议精神”的出笼,似乎可以预料,锺姓史将要迎来一场更大的风暴!


    龙川县钟胜2014-8-1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钟姓史的心得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