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news 发表于 2015-12-27 15:52:54

冬至夜最长 难得到天光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冬至夜最长 难得到天光http://y0.ifengimg.com/cmpp/2015/12/21/05/8f874c5f-d66a-4529-89a9-11907eda6402_size244_w408_h570.jpghttp://y0.ifengimg.com/cmpp/2015/12/21/05/d2d54502-4ddc-4c96-9b6a-2a3a5df5b5b9_size41_w300_h178.jpg冬至的准确测定,代表了中国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现代天文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上苍吉日,应该庆贺。冬至,又称“冬节”,一般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被称为“活节”。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因此这一天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入九”。过了冬至,白昼就会一天天长起来,老百姓一直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冬至起源甚为久远,从殷商到秦朝都曾以冬至岁首,周朝以前就有“过冬至”的习俗。“冬至”正式被确定为“冬节”,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汉代,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贺冬”,从皇帝到百官都停止办公,君不听政、民间歇市,全部休假三天来庆贺,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魏晋南北朝时,民众在冬至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期,“冬至”与“岁首”并重。唐代诗人皎然《五律·冬至日陪裴端公断使君清水堂集》开头就是“亚岁崇佳宴”。明清时期承袭了古代习俗,冬至时宫内有百官向皇帝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祝贺。清代顾禄所撰《清嘉录》卷十一记载民谚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可见人们是把冬至当作另一个春节来过的。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人们对其首领——浑氏和屯氏恨之入骨,遇事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将其吃掉,以此来祈求战乱平息,天下太平。据说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因此冬至吃馄饨便流传开来。民间故事 医圣惠民“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对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告老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入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故形成“捏冻耳朵”的习俗,只是渐渐地人们将“捏冻耳朵”称为“饺子”“扁食”或“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受冻。冬至习俗冬至时人们喜欢唱“数九歌”,贴绘“九九消寒图”,也有些地方的儿童做“拿寨”“打瓦”等游戏。由于冬至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因而两方面的歌谣都不少。“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九歌》是人们通过对气候、物候和农事活动长期观察后认真总结出来的,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所以流传了数百年而长盛不衰。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大,因此各地流传的《数九歌》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对当地气候、物候变化的生动描述和科学总结。在粤东客家地区,冬至这一天则要酿造娘酒。这习俗已传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道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回甜生津。所以到冬至这天一大早,村落里的房前屋后都青烟袅袅,人们都在家中忙着酿造客家娘酒。人们将糯米淘洗、浸透后,放入大甑中隔水蒸煮。蒸两个多小时,香软透亮的糯米饭出锅后,放凉,然后加入酒曲,放入大酒缸。24小时后,丝丝酒香开始从酒缸中飘出,一天比一天浓郁,约一个月后满室生香,娘酒就可以出缸了。此酿酒技术是每一位客家女性都必须掌握的一门手艺,而所酿美酒的质量则是客家人评判女性是否能干的标准之一。旧时,广州人过冬至,有自己的一套:敬神明、拜祖先,饲耗,食汤圆,做腊味糯米饭,宰鸡杀鸭炖八珍。冬至所食汤圆是咸的,叫“咸汤圆”,以沙葛、猪肉、虾米做馅,配鸡汤。在乡下,还要给耕牛吃一顿糯米糕及米汁、酒糟、萝卜、菜水等,以感谢耕牛一年的辛劳与贡献。广州人开放,也传统,从语言到习俗,古风尚存。在冬至,人们要粘糯米丸喂老鼠。相传,最初的谷种,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运来的,因此人们约定每年锄禾时要留下一些稻谷给老鼠吃。但在神话中,“耗”是“虚耗”。古籍记载的虚耗,是“恶鬼”,随着钟馗的故事在唐代传播,民间就有了驱除虚耗的照虚耗(用灯照)、打耗(击鼓吓)、饲耗(给食物)的习俗。在广州一直有“冬至大过年”“肥冬瘦年”的说法,广州人心目中的冬至似乎比春节还重要,排场比春节还要大。现在广州人过冬至,许多家庭还做汤圆,宰鸡杀鸭,家人围坐吃顿丰盛大餐。只不过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了,饲耗也极为少见。广州也有许多与冬至有关的民谚,如“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等。http://news.ifeng.com/a/20151221/46761543_0.s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至夜最长 难得到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