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客家女临嫁伤别离
文章来源:http://hxdb.com.cn/Fujian_w/news/fjqb/031128/4_4.html在古朴的闽西客家山村,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许多事情都随着岁月的长河渐去渐淡,消失于大山沟壑之间;惟有遗存的古老的哭嫁风格,仍像一坛客家的糯米酒,愈久愈醇愈香,成为婚配嫁娶中一幅色彩绚丽的风俗画。
山里的妹子,将要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山,离开养育自己的亲人,情感人免不了会生发几分依恋,几分牵挂,几分惜别。在闽西客家山村,哭嫁还有另外的一种涵义,即新娘上轿嚎啕大哭,哭声越响越亮越好。这昭示着往后嫁家的家业会越来越兴旺,日子会越过越好。因此,在闽西客家婚嫁中,哭嫁是十分重要的习俗。
山妹子出嫁的前三五天,父母就要请亲戚朋友中见多识广的妇女前来商议,邀请村中“哭嫁娘子”给女儿专门传授“哭嫁”技艺。“哭嫁娘子”就是过去出嫁时哭得好的,被公认为是优秀的妇女。得到邀请的“哭嫁娘子”,不管家里事情多忙,都会非常乐意地接受。传授“哭嫁”技艺一般为3天,在这期间,主人家好酒好菜的热情款待。结束时还能得到一个红包。但“哭嫁娘子”不是看重红包,而是因为自己的“哭嫁”技艺得到别人的赞誉而感到高兴。
教唱很简单,“哭嫁娘子”教几句,姑娘就跟着唱几句。唱词都在“哭嫁娘子”的肚子里,嘴一张,唱词就飘了出来:
爹娘呀,
早上出去晚上回,汗湿衣衫脚匆忙。
这般劳苦为了谁?养育儿女长成人。
姐妹呀!
父母血液身上流,廿年相处互相爱。
深深如海手足情,离别之后别相忘。
哭唱的内容并不复杂,通常是歌唱父母如何含辛菇苦养育自己,姐妹间如何和睦相处,亲戚朋友如何关怀帮助。唱词富有乡土气息,用客家山歌调来唱。出嫁的姑娘,不管文化程度如何,在这方面,都能表现出较强的记忆和领悟能力。情真意切,有板有韵;哭声动听而不悲,速度不缓不急;唱词能随意发挥,运用自如。达到了这一步,“哭嫁”技艺就熟练了。
夕阳西下,迎亲队伍到来之后,村里的男女老少就会聚集到新娘家门前,用客家山歌对唱,一唱就是5首:“唱祖宗”、“唱爹娘”、“唱姐妹”、“唱戴花”、“唱上轿”。为新娘出嫁热闹、助兴。
子夜时分,头罩红色纱巾,穿红鞋、着红衣裤的新娘,由女伴和“哭嫁娘子”搀扶,一步一个竹筛踩着,哭唱着走到花轿旁。由于新娘陌生或动真情伤心,有时忘了唱词,这时,“哭嫁娘子”就会小声地唱着提示。那些前来帮厨的妇女,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计,围扰上来,边听边暗自垂泪,无不为之动容。
到了规定的上轿时间,哭唱也就随着鞭炮声的响起而结束了。(张肇煌) 紫云,以前在紫金好像也有。但现在出嫁时都高兴得很。
这风俗很好,要是有VCD就好了。 小的时候喝表姐的喜酒都还听过,现在已经没有了! 很久以前的事了,不过现在还会保留着“伤感”。 没见过嫁人,只见过讨老婆。
我以前也见过
小时候,大概12、3岁时,我也见过有人哭嫁,姑娘哭,母亲也哭,其中内容主要是父母怎样关心,或说女儿怎样懂事,不知嫁到人家之后家婆会不会抵制,会不会受气。 我們新界人嫁女安做[賣妹珠]。出閣前十天左右,左臨右里的姐妹要去[陪姐妹]。小時候在家,我們這些細妹仔也嚴尾,跟姐姐去湊熱鬧,跑去聽[行嫁妹]學叫(准新娘學唱歌)。從前,我們這裏的客家人,不論農村或鎮上的,女孩子出嫁一定要唱哭嫁歌,不會的先請人教(速成班),所以[陪姐妹]的時候,常常見到唱得好的嫂仔或姐妹在旁邊指導。出閣那天,花轎還未到,新娘就開始唱了,內容多是,感激父母親養育之恩;請兄嫂代她好好照顧長輩;囑咐弟妹聽聽話話;依依不捨向親朋告別,甚至還有怨媒人婆的等等。我們墟里頭有喜事辦的時候,大街小巷人潮涌涌,去聽新娘唱哭嫁歌,唱得好的會受到讚揚,如果到花轎來了,不會開口唱就讓人家抬起走的話,定會遭人取笑,父母親的臉往哪擱?所以那年代的客家妹仔個個會唱。 今下嫁妹子都唔晓唱,尽叫就是咯。
问下在本论坛的细妹仔就知 啦。 時代變化了,很多傳統是難以保留的,只能儘量紀錄下來,這是很無奈的。 Posted by 夏荷 at 2004-5-28 11:38
我們新界人嫁女安做[賣妹珠]。出閣前十天左右,左臨右里的姐妹要去[陪姐妹]。小時候在家,我們這些細妹仔也嚴尾,跟姐姐去湊熱鬧,跑去聽[行嫁妹]學叫(准新娘學唱歌)。從前,我們這裏的客家人,不論農村或鎮 ...
真的啊?没听过哦.. 台湾客家倒有一种丢扇子的风俗。 此哭嫁者,客家话是否叫“叫朝”giao4 zao1啊? Posted by 夏荷 at 2004-5-28 11:38
我們新界人嫁女安做[賣妹珠]。出閣前十天左右,左臨右里的姐妹要去[陪姐妹]。小時候在家,我們這些細妹仔也嚴尾,跟姐姐去湊熱鬧,跑去聽[行嫁妹]學叫(准新娘學唱歌)。從前,我們這裏的客家人,不論農村或鎮 ...
中国人对感情的表达向来都比较含畜,特别是子女与父母的感情,可能旧时人借着出嫁的机会用表情(哭)来舒发对父母兄弟姐妹的关怀与祝福,也是对婚烟制度的无耐和将来生活的惘然,毕竟是盲婚哑嫁。
哭嫁中唯一咒骂的人就是媒人婆,小时候听老妈闲谈说,最可恶的就是媒人婆,颠倒黑白。 [好小子]的觀點我很認同。客家女子用山歌抒發感情,除了出嫁,還有奔喪要唱哭喪歌,那場面更是浩大。我六歲那年亞婆(祖母)病逝,打了三天三夜齋,到祠堂拜祭的親友絡繹不絕,唱哭喪歌的一個接一個。客家女子出嫁或奔喪唱的歌,很多是發自內心的(我好像聽大人講過有一種叫[蓮花白],但記憶很朦朧,錯了請指正),有些甚至將積壓在心裏的怨氣和不滿唱出來,在那樣的場合,是不會被人非議和怪罪的。 Posted by 夏荷 at 2004-5-29 11:27
[.將積壓在心裏的怨氣和不滿唱出來,在那樣的場合,是不會被人非議和怪罪的..
唔一定哦,呵呵
捱老家有只人就是好像你讲俺样讲将積壓在心裏的怨氣和不滿唱在那樣的場合,结果奔人家笑到ya 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