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谈对本版版主的看法
初次打开客家论坛,我就很入神。我以为版主是来自客家之都的梅州地区,年纪比较大(可能有40多岁,在粤语留言馆有人说过是严教授)。学识当然是很渊博,而且是非常热心传播客家文化的。没想到是来自福建武平的年纪并不大的青年学者。
我不知你有否参加过客属恳亲会?我觉得在传播客家文化上,应该为你记一大功。大家以为如何? 严老师好像是69年生,属于青壮派吧,呵呵。 惭愧!做得还有限。
不过多花了点时间来满足自己的乡情需要,这也方便我自己深入理解客家。
互联网上,是个平等的世界,大家还是虚拟地进行吧。
对论坛的管理,规划,难免带上主观局限,大家对此可以批评。
至于我的出身,我觉得非常适合做这个角色,我的家乡在福建,因此我比较熟悉闽西的客家,我的家乡口音又是粤东的,因此广东境内的客家我也比较理解,我的家乡又与赣南接近(3公里之外就是江西),因此我也很亲近赣南的客家。事实上,我与三省的客家人都用客家话交谈过,都没有障碍。我看许多客家网站,比较局限于一地,可能跟斑竹视野 有关系。至于流播在外的川,湘,台,桂,海外客家,不外都是这块闽粤客核心区分徙出去的,我个人在外漂泊,亦深深体会在边缘地区客家的艰辛历史。
我自己做点方言调查,当然研究客家话为主,所有心得都愿意与大家讨论,分享。
客家论坛,要感谢站长 未名扁舟 先生,他虽然发帖子只有几百,不很瞩目,可是他在背后默默耕耘,悄悄地贡献,他经常来论坛。这个网站,若说有经济上的付出的,恐怕就他一位了。论坛所有的技术设定,硬件软件都是他不懈努力的结果。也就是因为他的毅力,这个论坛不断地克服困难,直至根深叶茂。
其余各位斑竹,或毛遂自荐,自愿来参加管理;或我个人看中,委托他们来担当的。多数积极参加管理,为了论坛,为了客家的互联网事业,做出了牺牲。
各位网友,来自五湖四海,基本上各个客家地区都有来人参加。大家努力发帖,吐露真言,热爱乡情,其拳拳赤子率真,都是难能可贵的。 大家要找一个"古越语底层字"难住他才行.
比如"艾"(傻),是否古越语底层字?? 不是古越语,汉语的。
本来是 呆板 的呆,普通话读 ai2 的这个。
繁体是獃 ,反切是 五來 切,正好對得上
意義:
痴愚。儒林外史˙第十三回:獃兄弟,這又沒主意了。今作呆。
(又音)ai(10320) "阿力古"的"古"字是了吧...
"捱介"的"介"字是了吧?
"捱兜"的"兜"字是了吧? 牯 或者是 [羊古],本来是野兽的雄性,转用到人身上了。不是百越,说文解字就有。其他赣,湘,闽北方言等也有这么说的。
捱介"的"介"字是 个 字的白读音,吴湘粤客赣 都用这个字,各地读音略不同。
"捱兜"的"兜"字是:都,普通话“都是”的 都,all的意思 你都,就是 you all。 捱字肯定是古越,
有人牵强附会说捱的原字是“俺”。
我觉得,“I”字在读音上更近“俺”,是否,“I”源出中原? 客家话第一人称, 涯(论坛建议使用的同音字)。
本字,来源就是“我”。
我,古代是歌部字,上古是ngai,中古nga,近古ngo,现代 wo。
因为韵母存古,一般老百姓就不理解他的来源了,写同音字,造俗字等等,掩盖了“我”的历史来源。
这是方言学界的共识了,这个问题。 Posted by yanxiuhong9 at 2004-5-25 22:37
客家话第一人称, 涯(论坛建议使用的同音字)。
本字,来源就是“我”。
我,古代是歌部字,上古是ngai,中古nga,近古ngo,现代 wo。
因为韵母存古,一般老百姓就不理解他的来源了,写同音字,造俗字等 ...
这么说来,大多数客家的“我”用“上古”的,东江用“中古”的,粤语用“近古”的,普通话用“现代”的,是不是呀?巧! 这个论坛若没有严管理员,不知道会成为怎么个样子?大家猜猜看!:) 这个论坛,是带上了斑竹,管理员的意志、期待以及实际上对帖子操作上的印记的。
我不来,大家也有正常的理智来运作。而且,我还希望多一点热心而且善于思索的朋友加入管理队伍来。
===============================================
东江是ngoi,带有-i韵尾,也是很古老的,不同于ngo。它的性质,我一直在琢磨,我想了解 "我" 与 “戈”是不是有谐声(声符上有关联,相同,共用)关系,如果有,那么这可能比ngai还要古老点的语音形式,因为“戈”是在中古合口的,上古正是oi。
因为 东江 河源 惠州 oi并不对应于 梅县等地的ai,除了这个“我”之外。 我那边也不读“涯”。 本站之所以成为客家第一人气网站,严生用力极大,我每次上网都几乎看到他在线。
如果不信的话,若有另一客家网拉走严生,那么,另一客家网便很快会超越本网站。
[ Last edited by 12345 on 2004-5-27 at 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