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2
专家纵论:河洛文化资源如何变为旅游资源?时间:2015年8月12日上午 地点:大河锦江
郑州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 崔灿
“客家遍环宇,中原乃故乡。方言仍河洛,礼俗仍晋唐。”
我用几句诗来概括客家文化。
“客家遍环宇”。环宇是世界各地,客家人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那一带更多。
“中原乃故乡”。中原就是客家人的故乡。
“方言仍河洛”。说的方言还是河洛话,保存了中原河洛话。中原很广,但是河洛是个中心,保存的是以河洛为基础的中原文化。
“礼俗仍晋唐”。客家人遵循的礼制大部分都是晋唐时期的。
中原汉民第一次南迁,就是“五胡乱华”,引起了中原的大乱,少数民族疯狂入侵,入侵以后当时在洛阳的朝廷过江跑了,当时洛阳地区饥饿相当严重,一个是兵灾,一个是蝗灾,实在是不能生存了。一开始过了淮河,少数民族过不来了,就先在那儿停顿一下,所以在固始一代停留比较久,停顿的人也比较多。后来少数民族打过淮河了,再逃,就是顺着往前走,到安徽,再到长江边。先是不过长江,等着回中原。但是少数民族打过长江了,就过长江了,过了长江以后一直到江西,再到赣南,到赣南停下来这是第一次。这一路上,少壮的生存下来了,老弱病残的一般都活不成,活下来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到那儿去以后,好地方都被先去的汉人占据了,就只好在没人住的地方重建家园。然后不断地迁徙,就慢慢的迁到了福建省的闽西。
第二次中原汉民大批南迁是唐末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源自河南,官吏绅士再一次南迁。
第三次中原汉民大批南迁,是金元入侵至南宋灭亡。河南境内是主战场,导致大批宋室宗亲、达官贵人、能工巧匠纷纷南迁。
这次开这个会非常好,我们是客家南迁的发源地,这些省都是主居留地,发展旅游非常好。
河南省侨联副主席 沈钊昌
客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刻苦勤俭,精诚团结,尊老敬祖、爱国爱乡等。这种思想要好好的宣传、弘扬。
这次举办这样的一个活动,我认为意义非常深远。尤其是联合三省的旅游部门,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宣传我们客家文化、客家旅游,客家的一些产品推广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把各方面资源整合,进行广泛地交流,这是个载体。
我是福建龙岩的客家人,从小都在农村长大,我们客家人的这种思想,这种精神我认为也是值得我们在一块探讨的。
首先是客家人的吃苦耐劳。当时我们非常艰难的在农村里面的山沟沟里住,为什么我们会住在山沟里面,住在非常偏的地方?因为当时我们是逃难逃出去的,在当地很多好的地方好的地段都被当地人占据了,我们只能在最偏僻的地方生存下去。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天早上五点钟,我爸爸就把我叫起来上山砍柴。因此只有靠读书才能走出去,这是我们客家的唯一一条出路。
其次是客家人非常重视礼节。比如说逢年过节一定要让爷爷奶奶等长辈先上座以后小孩才能入座。春节期间杀鸡,一定要把鸡腿先给老人家吃,我们不能吃,这是尊老。
还有就是客家人讲究和谐。这个从客家人居住的土楼就能看出来。客家人平时吃饭的时候可以互相走动,你想吃什么菜可以随便夹,根本不需要打招呼。我小时候拿着一个碗,一碗米饭没有菜,到每家夹两筷子菜就吃饱了,感觉非常亲切。客家就是小社会大家庭,非常的和谐。
客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刻苦勤俭、精诚团结、尊老敬祖、爱国爱乡等。所以这次的推广活动,一定要把客家精神这种文化好好的宣传、弘扬,将对提高全民素质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河南省客家联合会副会长、作家
王友谊
打造一条回归河南老家的路,找到了血脉的根。增强客家人和华人华侨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的根。
我分享一下河南与客家的关系。首先谈谈洛阳与客家的渊源,中华文化的主题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的中心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核心是河洛文化。洛阳也是客家人的祖根地,在客家居住的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有许多以洛阳为地名和纪念性的建筑,那里的客家人仍然保持着许多中原人的生活习俗。比如许多祠堂前悬挂着“魂系中原 根在河洛”的牌匾。为了怀念家乡,福建那边有很多以洛阳命名的地标,如洛阳江、洛阳桥、洛阳村,还有洛阳镇。跟洛阳相关的旅游景点,第一是偃师汉魏古城遗址。客家人根源在河洛,客家文化叫做河洛文化。而要选择一处具体地方作为河洛地区河洛文化的象征和代表的话,位于河洛地区核心部位的汉魏古城是最合适不过的。另外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官林、周公庙、偃师的二里头遗址也都与客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接下来想谈谈信阳固始与客家的渊源,“开漳圣王”陈元光和“闽王”王审知就是河南固始县人,其后裔遍布港澳台。相关的旅游景点有固始的根亲博物馆,根亲广场。还有陈元光将军祠、王审知故居、郑成功墓等。
郑州与客家文化相关的景点,第一个是黄河游览区,有炎黄像,还有黄河母亲河,有世界客属18届恳亲大会纪念碑。另外,郑州这一块还有新郑黄帝故里,每年农历三月三举行的拜祖大典,已经有很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接下来谈谈开封与客家的渊源,对客家人来说开封是神圣的地方,在许多家族当中记载自己祖先是从珠玑巷迁来的。宋代因为战乱,不少人纷纷南迁,在越国岭南的南雄暂时住下来,为怀念开封珠玑巷,南方不少地名取名为珠玑巷,珠玑巷的谐音是祖记,我理解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含着泪珠祭祖,也是说明游子在外对家乡的思念。开封跟客家相关的旅游景点第一个就是珠玑巷,客家文化展示区,位于龙亭文化产业区内。客家的守望阁也是必去之地。另外包公府、清明上河园,因为是宋代主题的景区也是跟客家有着很深厚的渊源。
我认为本次“重走客家路”活动既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是一次客家精神的探寻之旅,也是一次祖根圣地的回归之旅,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之旅。是情系海内外游子的精神纽带,是传播中原厚重文化,弘扬客家精神,展现中原祖根地的风采,推广“老家河南”这张名片的一项盛事。“重走客家路”旅游活动不仅为福建、广东、江西等省的游客打造一条回归河南老家的路,找到了血脉的根。更是增强客家人和华人华侨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的根,使中华民族这棵苍天大树屹立在世界之林,永远枝繁叶茂。寻根圆梦,什么叫圆梦?我的理解,圆梦就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副总裁--王守国
首先对我国港澳台、其次对东南亚,然后面对全世界,这样一条客家文化发扬光大的旅游之路,和目前倡导的“一带一路”异曲同工,无非是落实在文化。
反映客家历史的客家文化迁徙资源要转化成当代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传统文化要走入当代人的生活。成为当代人的精神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成两件事,一个创造性的转换,一个创新性的发展。游子寻根,这个根我们作为客家文化发祥地,河洛文化发祥地,要把大家请进来留得住就需要讲好客家文化故事。客家人回来是寻根问祖,不单单是一次山水游、自然游,更多的是人文游、历史游,这个过程中既要有所看,更要有所思所感,这需要我们做案头工作。对客家文化、河洛文化整合,有一个历史材料的脚本显得特别重要。首先,要打造几条精品的旅游路线,请进来留得住。无论是偃师,嵩山文化,还是新郑的炎黄故里、太昊陵、固始,散到各个点上如何设计出三日游或者两日游。这不仅仅是吸引海内外客家游子寻根问祖的一个重要的旅游品,也吸引河南人,身在中原,久在祖庭之地反而不能深切的感知客家文化魅力和特点,既是对外推介的必要需要,也是内部就是中原人本身,寻中原之根的再发现再挖掘。
其次,从客家文化角度来讲,海内外客家游子回到中原故地是来寻根,河南人也需要寻着客家文化迁徙的足迹去访亲。因为我也在福建读书工作好几年,对客家文化也有一点感受,我们需要看一看我们的祖先,他们当年迁徙虽然大多是被动,因为动乱,因为各种各样天灾人祸原因被动的迁徙,故土难离,但是一旦离开之后在那么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他们不但完全的生存下来,把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完整的保存下来,而且每到一地发扬光大,尤其福建、广东不仅是客家人的重要迁徙地,同时也是客家人走向海外走向世界再出发的出发地。如果寻着客家迁徙的路线访亲的时候会发现,客家人保护了中原文化的优秀传统,那是我们一脉相通的体现,那种开拓开放的精神,对我们当下中原人或者当下的中原文化本身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下一步如何逐步的形成阵势,比如把海南、江西融合到一起这条线路会更完整,首先对我国港澳台、其次对东南亚,然后面对全世界,这样一条客家文化发扬光大的旅游之路,和目前倡导的“一带一路”异曲同工,无非是落实在文化。像新郑拜祖大典,如果能介入几条旅游线路,就能带动成千上万老百姓的旅游热情,真正的推动应该来自民间,来自大众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兴起,具有很强的精神文明,精神文化价值。
郑州大学教授、旅游专家--龚绍方
“重走客家路”不仅仅是游山玩水,更重要是情感记录。
今天我们在谈乡愁,在谈思想,谈自己的祖先,不管谈什么,在这样一个主题上,我们要知道这不仅仅是游山玩水,更重要是情感记录。
众所周知,1600多年前,千百万中原人背井离乡南迁谋生,先后落户于江南、闽南、岭南、西南、南洋等地。他们扎根在异乡,漫漫岁月中,一直坚守着中原文化的传统。客家人不是靠宗教信仰,而是靠持续不断的文化传统持续不断的进行寻根和归根。那么,这个根在哪里?当然在老家,河南就是老家的代表。
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客家文化与旅游之间如何借力的问题。本源就是客与家的根亲关系。站在河南这个角度上,河南人与客家人是客与家的关系。站在闽粤,客家人与闽粤同样是客与家的关系。闽粤既是中原人到南方的客地,也是从这里再出发的老家,因此我把它称为“客老家”。其实,客家人比老家人具有更大更普遍的恳亲动力。而河南市场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一旦双向流动起来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游客市场。
从旅游吸引物上来讲,南方的宗亲文化非常系统,中原传统文化保护得很好,而河南反而很弱。但是老家旅游比客家旅游主题更广泛,可开发的品类更多。因此我觉得能否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定为两题,就是客家人的旅游主题是寻根拜祖。老家人的旅游主题是找亲访戚。客家人的诉求就是老家。对老家人的诉求就是老乡。
站在河南的角度可以开发不少项目。一类是先祖圣贤的崇拜地。一类是三古遗址,古都、古城、古村。一类是姓氏祖地的宗祠建设。祭祀首先就是宗祠。再有就是根亲文化的沿寻,应该有根亲的纪念馆。还有一类是根亲主题的演艺节目,一台戏,一个影视片都是非常好的文化传承,把五次迁徙通过这个过程给大家重新回顾一下,穿越一下。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根亲主题服务设施,比如根亲主题的酒店、餐饮、美食中心等,把河南旅游的根亲文化发扬光大。
消息网络来源:http://news.163.com/15/0818/07/B19JT3VD00014AED.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