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娘酒:浓郁醇香飘千载
在客家地区,客家娘酒是产妇坐月子时,用以炖鸡、煮鸡蛋滋补身体的佳品,也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招待亲朋好友的上等饮品。在惠阳区,客家娘酒的酿造技艺代代相传,女性长大后由祖母或母亲传授酿酒技艺,酿出来的酒香酒色酒味的品质,成了客家人评判一个客家女性是否能干的标准之一。 客家娘酒酿制技艺于今年被列入惠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客家娘酒北宋时就已流行
《幼学琼林》中记载,“其味香芬甜美,色泽温赤,饮之通天地之灵气,活经络之神脉,尤适健身养颜之益也。”这里所说的,就是客家娘酒,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
相传在1000多年前,中原汉人因躲避饥荒、战乱,大举南迁。一群妇女徒步越过千山万水,进入如今的客家地区,累得走不动了,昏睡在深山野岭之中。不知过了多久,林中吹来一阵清风,夹杂着一种特别的香味,一位年长的妇女慢慢苏醒过来。在她眼前,出现了一位满头银发、红光满面的老者,用勺子从容器中舀出透明的液体,递给老妇说:“喝下去吧!”
这名妇女轻轻呷一口,醇香浓郁的气味扑鼻而来,顿时心旷神怡,疲劳全消。老妇按照老者的指点,给每个妇女嘴里灌了一口,转眼间,昏睡的妇女全都醒来了,个个精神焕发。妇女们面露惊奇之色,老者哈哈大笑说:“这是糯米酿成的娘酒。”随后他向妇女介绍了娘酒的酿造方法,就转身离开了。
客家娘酒具体起源于何时,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在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贬谪惠州期间所作的随笔杂记《书〈东皋子〉传后》中记载:“今岭南法不禁酒,余既得自酿,月用米一斛,得酒六斗。而南雄、广、惠、循、梅五太守间复以酒遗余,略计其所获,殆过于东皋子矣。”从文中可知,在北宋时,客家娘酒就已经流行了。
暗火炙烤客家娘酒味道更香醇
客家有句古语说,“蒸酒做豆腐,无人称师傅”。酿酒的过程并不复杂,可也不简单,每个工序都要谨慎小心,特别是糯米、水分、酒曲等的比例配置,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酒发酸或发酵失败。即使是酿了几十年娘酒的老师傅,在酿酒时也不敢粗心大意。
居住在秋长街道周田村的叶柏香,今年60岁了,是酿制客家娘酒的老师傅,也是客家娘酒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叶柏香说,因为自小跟着母亲学习酿酒的缘故,她酿酒的手艺很出色,村里不少人都过来向她讨教,她也会仔细认真地教别人酿酒。
叶柏香说,酿制客家娘酒,最好是选用晚造的糯米,将糯米浸泡一天,要是在夏天酿酒,浸泡半天即可。蒸米先用大火,煮沸后改小火蒸,发酵时间最短需要两周,以半年最佳。酒滤好后用暗火炙烤一天,味道更香醇。
在淡水居住的黄燕嫦家里,杂物房的阴凉处放置了几坛客家娘酒,这是她两个星期前刚酿好的。她说,家里人爱喝客家娘酒,每年自己都会酿制几十斤。一般酿酒会选择春秋两个季节,因为温度较为适宜,加入酒曲的糯米饭才会发酵。温度太高会发酸,温度太低则不会发酵。
客家人对客家娘酒情有独钟,逢年过节、婚宴嫁娶、乔迁新居,必用客家娘酒。妇女分娩后,客家人用客家娘酒炖鸡,也称作“鸡子酒”,用来滋补身体。当小孩出生三天后,亲友要喝“三朝酒”,满月时则喝“满月酒”,一岁时喝“周岁酒”,成年结婚上轿前喝“暖轿酒”,办喜宴时喝“完婚酒”,年老寿辰时喝“生日酒”。
客家娘酒酿制工序
1、选料:选取糯米为原料,晚稻更好
2、浸泡:把糯米浸泡一天左右,夏季半天即可
3、蒸米:入甑进锅蒸,蒸糯米环节很重要,先用大火加热,沸腾后再用文火,将糯米蒸熟蒸透,蒸约3小时,不糊不焦
4、冷却:将蒸熟的糯米起锅,摊开晾凉
5、加入酒曲:在糯米饭内拌入酒曲
6、发酵:将拌好酒曲的糯米饭放入陶器坛中发酵,大约24小时后,坛内温度自然上升,淀粉开始转化为糖分,冬天需用棉被或稻草包裹坛子保温。自然发酵7日左右,转入大缸中,封存好放置半年
7、取酒:压榨酒糟,分离酒汁和酒糟,把酒汁盛入坛中,用碗盖住,再用另一个大碗反扣,防治杂物落入
8、炙烤:在箩筐里围上谷糠或稻草,将坛子放入筐中,用暗火炙烤一天,把酒煮沸,可灭菌,也让酒的口感更醇香
9、封坛:自然冷却后,放置一周,淘汰沉淀物,封好酒坛放置,随时可饮用 (尉 宏)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黄尉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