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生活型態轉變 殯葬走向現代化
客家電視新戲「出境事務所」,今晚八點首播,以新的視野看待死亡,我們也特別製作系列報導,從現代殯葬、禮俗發展、禮儀師養成、校園生死學與影劇等角度,探討現代人對身後大事的觀點。民國91年,殯葬管理條例公布實施後,公部門致力改善,各地殯葬設施,以及將相關禮儀業者納管等,隨著現代人生活型態轉變,以及各種科技的運用,喪葬儀式從繁瑣走向簡化,各種商品化禮儀服務,也隨之出現,不免讓人擔憂,傳統禮俗倫理受到衝擊,甚至嚴重流失。日前台北市政府因實施電子化輓聯,竟然強拆民眾書寫的輓聯,引發不近人情的批評聲浪,但其實輓聯電子化,早已是近年來政府部門,致贈輓聯的原則。
內政部民政司長 林清淇:「這些東西,就是告別式結束之後,就火化掉了,那這一些造成的汙染,其實量也是滿大的,這是逐步推動的,不是說我們推政府電子輓聯,傳統的輓聯通通要禁掉。」
環保意識抬頭,殯葬禮俗也由繁入簡,跟著轉型的,還有殯葬業者。
禮儀服務業者 程一方:「過去傳統的殯葬,幾乎都是從業者的角度出發,我們現在所謂的現代化殯葬,完完全全都是,以客戶的需求出發。」
從生前契約、家屬的禮儀服務,到亡者下葬,各種客製化禮儀商品,一應俱全,幫喪家節省了時間與金錢,但商業化的操作,卻不免讓人擔憂,將沖淡在地特有的風俗與人情味。
交大人文社會科學院 副教授 羅烈師:「30年、50年後就不得了,因為地方這些禮俗就不見了,會辦這些事情的人就沒了,最後一個地方(禮俗)真的就不見了,所以什麼事情都被別人(業者),牽著走。」
禮儀服務業者 程一方:「透過大量跟客戶溝通,探知客戶的需求,在殯葬禮儀的基礎下,我們給每一個客戶,不同的禮儀服務。」
除了軟體服務的轉變,在硬體方面,也隨著時代不斷調整,殯葬設施的管理與改善,也是政府推動殯葬現代化,重要的一環,像是這樣,民間企業經營的墓園公園化的經營管理方式,讓環境優美,但如果讓這樣的設施要設置在民眾生活周遭,除了法規的限制,也挑戰現代人對殯葬設施的傳統觀念。
民眾 吳先生:「離越遠越好,大家畢竟對這種殯葬設施,如果是在住家附近的話,可能還是有些反感。」
殯葬業者 劉瑞萱:「政府要推行的時候,人民在教育上面,認知上面可能,要多一些的去溝通跟推廣。」
內政部民政司長 林清淇:「他畢竟會跟人的距離慢慢拉近,朝著雖然殯葬設施在郊區,但人到那裡,不再會害怕的努力方向來做。」
殯葬現代化,不論是軟體或是硬體,難免和傳統產生衝突,政府政策 市場趨勢 ,以及民情風俗,如何兼顧或是產生改變,都將會是一門,值得學習的課程。(2015-03-3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