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飘香
擂茶飘香「道旁羊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渐近中原语音好,不是淮水是天涯。天下香茶千万样,要数我客家擂茶香,吃了擂茶走四方,行遍天下不忘我故乡。擂茶香噢,擂茶香!吃了妈妈煮的茶,走遍天下有胆量。擂茶香噢,擂茶香!碗碗擂茶敬来客,我客家热情豪爽热心肠。」四年前,我为广西贺州音乐人兼茶艺人张汉秋写下了这首名为《擂茶飘香》的歌词,经他作曲、配器、深情演绎,如今已传遍海内外。提起客家擂茶,我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语。
客家擂茶源远流长,闽有「居建阳县的?族雷大爷创始擂茶」的传说,湘有「诸葛亮麾下进军湘中遭遇瘟疫,一老妪制擂茶祛疾」的故事。客家人制擂茶,以妇女见长。其擂茶有一套称为「茶三宝」的工具:一是口径五十厘米,且内壁有粗密沟纹的陶制擂钵;二是用上等山楂木、黄檀木或油茶树干加工制成的约八十五厘米长的擂棍,有些人家,三代用之,擂棒由八十五厘米,磨损到四十五厘米还用;三是用竹篾制成的捞滤碎渣的「捞子」。制作擂茶,用一把好茶叶,适量芝麻,几片甘草等,置入擂钵,手握擂棍沿钵内壁顺沟纹走向有规律旋磨,间或钵中间擂击,将茶叶等研成碎泥,即用捞子滤出渣,钵内留下的糊状食物或叫「茶泥」、或称「擂茶脚子」。再冲入沸水,适当搅拌,再佐以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烫皮等,若嫌这些吃了不够踏实,也可准备好腊肉丁、油豆腐、冬笋丝、蒜苗、槟榔芋头丁、粉丝、芹菜梗、葑菜芯、香菇豆等物,将它们或炒香,或焖烂,拌在一起,这些,是为垫在米茶底下的料。这样就是一缸集香、甜、苦、辣于一体的擂茶了。品尝擂茶时,茶桌上荡溢出一片诱人的清香,一口试饮,口舌生津,满腔留香;二口深饮,神清气爽,通体舒畅。
请喝擂茶是客家地区传统的社交手段。每过婚嫁寿诞、乔迁之喜、亲朋聚会、邻里串门,常以擂茶相待。大碗敬,小碗添,客人若不把喝光茶料的碗偷藏在无人知晓处,主人总会在其将完未完之时又添一瓢。有些妇女,肚里已饱,嘴上舍不得擂茶的香,碗虽已藏起,主人给她再添,她只好告知碗的藏处,于是,又喝了一大碗,吃罢连步也挪不动。客家的擂茶,「食之果腹,饮之解渴」,更有药用价值。擂茶主料,除了用好茶叶、芝麻外,配料可随时令变换。春夏湿热,可采用嫩的艾叶、薄荷叶、天胡荽;秋日风燥,可选用金盏菊花或白菊花、金银花;冬令寒冷,可用桂皮、胡椒、肉桂子、川芎。还可按人们所需,配不同料,形成多种多样多功能的「擂茶」。如加茵陈、白芍、甘草,为「清热擂茶」;加鱼腥草、藿香、陈皮,为「防暑擂茶」。经医学验证,擂茶对常年生活在大山长谷瘴气较重的客家人,有独到的驱邪健身功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