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高陂汇丰源陶瓷掌门人郭志光20多年来开发逾千种产品
●本报记者 曹优生 特约记者 丘加纳 罗文燕说起陶瓷,大家都不陌生;说起紫砂,也并不觉得稀奇。但如果用紫砂做“底料”,陶瓷做“配料”,做成紫砂瓷板画、瓷画紫砂壶等“美味佳肴”,就不同寻常了。近日,记者来到大埔县汇丰源陶瓷工艺有限公司,寻访该公司开发紫砂陶瓷的创新之路。
在大埔高陂汇丰源公司展厅里,记者看到一幅幅周边是紫砂、中间镶嵌着各种客家生活场景图的瓷板画。“最近,我们正准备将《客家风情》紫砂瓷板画送到湖南参加全国第十届艺术创新大赛。”该企业掌门人郭志光指着这些陶瓷画说,能让紫砂与瓷画完美结合不简单,国内有这技术的企业也没多少家。这不仅需要紫砂土和陶瓷泥巴充分结合,还需要较先进的器械设备和精准的温度控制。“在研发过程中,最激动和最失望的时刻就是在开窑的那一刻,这一窑要么成功,要么失败。”郭志光说,目前虽已获得初步成功,但在颜色把握、颗粒和釉面光洁度等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尽管该产品尚未批量生产,但已有很多珠三角和国外的顾客慕名前来订购,市场反响也不错。
高陂是陶瓷之乡,郭志光为何却走上了紫砂创新之路?这还得从他年少时说起。1963年,郭志光出生陶瓷世家,高中毕业后不久,他便回家接手家里的陶瓷厂。由于陶瓷厂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利润很薄。郭志光认为应该早作打算,寻找其他出路。1992年春,郭志光的一名日本客户来到他家,表示想在当地寻找紫砂产品。郭志光毛遂自荐,打算帮他生产。“当时想着这是一个新方向,再者本地生产紫砂的原料也丰富,何不尝试一下,说不定能开辟新天地呢!”看到郭志光态度诚恳,这名日本客人决定让他试一试。郭志光立即组织团队,购买原材料,调试配方。然而,第一次生产出的产品不尽如人意。他们一方面寻找问题所在,反复研究实验,一方面派出技术人员到其他地方学习取经。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他们的产品终于获得了日本客户的肯定和赞许。
随着时间的推移,郭志光的紫砂产品不断受到国外市场的青睐,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起初,郭志光生产的紫砂产品品种不多,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流失了不少客户。他决定丰富产品品种,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于是,他一方面邀请师傅一起到德化、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等地参观学习,一方面高薪聘请一些紫砂工艺大师到厂里指导和授艺。郭志光还喜欢到当地一些废品店和古董店觅宝。他说:“在废品店和古董店里可以找到有历史沉淀的宝贝,认真研究后可以把其中的技艺运用到生产中。”
郭志光说,研发紫砂陶瓷产品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才能求变求新,生产出有生命力和时代风貌的产品。20多来,他创造性地用紫砂生产了各种形态不一的紫砂壶、插花瓶、工艺盘、梅瓶、扁瓶等,至目前已开发逾千种产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