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千,林学家,林业教育家[蕉岭]
徐燕千http://www.cpst.net.cn/kxj/zgkxjszj/cx/nxb/pe/ly10030001.htm
(1912— )
徐燕千,林学家,林业教育家。长期从事林业教育和林业科学研究。除教学外,曾对中国橡胶垦殖进行过开拓性工作;并从事森林生态和营林技术的研究。他在广东省林业的发展、建立新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林业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
徐燕千,1912年5月27日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蕉城镇一个书香世家。父徐传霖(号粤骥),前清秀才。1924年毕业于蕉岭城北小学,以优良成绩考取蕉岭中学。中学时期,他除学好功课外,同时利用家中藏书多的条件,博览群书。他对生物学科很感兴趣,这同他生长于山区,向往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色,并参与耕种劳动有关。同时受到陶行知有关“乡村教育”论著的影响,对陶行知提出的“平民教育”、“教学做合一”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学说,颇为赞赏与敬佩,从而立下“以农立国”和“教育救国”的思想。
1930年中学毕业后,他曾在蕉岭县城主持民众夜校,并亲自上课。1932年考进中山大学农学院。在大学期间,他更加努力学习,对树木学尤感兴趣,这与植物分类学家陈焕镛教授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关。陈焕镛关于森林对自然环境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中国地大物博,跨热、暖、温、寒四带,乔、灌木不下8000种,应重视发展林业的生动而具体的教导,对他影响最深;同时,邓植仪、丁颖、侯过等教授严于律己、治学严谨的精神也熏陶与教育了他,为徐燕千后来取得科学技术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6年,他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森林系,获学士学位,由侯过教授介绍到广东省建设厅农林局第三模范林场任技佐,从事林业生产技术工作。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他一直坚持在林场工作或中学任教,后来被调回中山大学乐昌演习林场任技士兼讲师。
1945年抗战胜利,他随中山大学由粤北迁返广州,继续任教。1948年晋升为副教授,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在大学期间,受《世界知识》和《生活》等杂志的影响,树立了抗战救国的思想;他阅读了斯特朗主编的莫斯科新闻,思想上更要求进步,追求真理和光明;他喜欢看进步书刊,钦佩爱国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和英勇行为。
1949年10—12月,参加广州军管会文教处接管中山大学,任农学院公物组组长;1950年5月至1951年2月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1953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1950—1957年,前后相继任中山大学农学院及华南农学院农场场长、林学系和林业专修科副主任等职。1953年加入了中国农工民主党,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为祖国林业教育、科研和生产的发展,奋斗不懈,做出了重要贡献。
致力于林业教育探索教学新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林业建设人才奇缺。1951—1952年,中山大学开办林业专修科、橡胶专修科;1958年和1963年建立广东林学院、中南林学院时,徐燕千都是创建人之一,并曾任两院的教务主任、教务长等职。
在两院任职时期,他不但对专业、学制、课程的设置,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关怀备至,而且非常重视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他极力主张建立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教学体制。为此,他于1966年春季带领多学科的师资队伍到海南岛、雷州半岛有关单位蹲点,为期半年多,摸索了一些经验。“文化大革命”后,他虽年事已高,仍不忘教学新体制的探索。1980—1989年,他多次与广东西江林业局、珠江三角洲、惠阳地区、梅县地区、粤北始兴县联系和接洽,为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基地。
他治学严谨,教材都是自己编写。他虽已执教几十年,对教材很熟悉,但每次上课前都认真备课,一丝不苟,不断修改补充教材内容上实验实习课时,虽然有助教,但他总是亲临指导和操作示范。
他对青年教师和学生均严格要求。若工作出了差错,他都婉言要求改正,对做错了的事情或实验,一定要返工重做。他一贯按时工作,珍惜时间,不允许上课迟到。在他的严格作风影响下,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他在思想政治上也很关心、爱护青年教师和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他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说学习好象盖高楼大厦,必先有牢固的基础,而后博览群书,增长知识,集思广益。他常教导学生为人之道,要以人民、国家利益为重,切勿利欲熏心,好高鹜远,要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不能有丝毫虚假,不能有任何骄傲和夸张。他还常对青年教师语重心长地说,不仅要重视打好基础,而且还要学好外语,努力搞好科研。只有具备了牢固而广泛的基础知识,才能够专深;懂得外语,才能够登高望远;进行科研,才能提高学术水平和产生自己的学术观点。
他一贯认为,要有大量科学技术水平高的人才,国家的林业建设和科技事业才能够兴旺发达,才能有生机。他常怀着对祖国、对林业事业的深厚感情,教导学生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要有专业兴趣、事业心,专心致志,知难而进,为祖国林业事业的发展,贡献才智。1987年夏,在30年前毕业的学生回母校欢聚会上,他曾赠七律诗一首,其中有“神州林业抛荒地,还得殷勤共钻研”的诗句,表达了他与林业同人奋力前进的共同心愿。
他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和研究生,不少已成为知名的高级科技人员,为祖国林业事业作出了贡献。
开拓中国橡胶垦殖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后,帝国主义国家妄想通过封锁把共和国扼杀于摇篮之中。其中被封锁的物资有我国尚未能生产的橡胶。它是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为此,中央作出决策,在华南热带地区开发橡胶垦殖事业。徐燕千于1951年秋随同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院校部分师生,首批奔赴雷州半岛、海南岛等地开展工作。他发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才智,首先写出了《橡胶场规划设计说明书》,并被采纳用作示范本。那时橡胶事业刚刚开始,很需要技术指导,他被华南垦殖局借用担任技术组长,并受命主持橡胶培训班,为垦殖场技术干部讲授橡胶经营有关课程。他还亲自编写了《橡胶造林及抚育讲义》。为中国培养出第一代橡胶生产技术人员。他被华南垦殖局评为特等劳动模范。1952年,他回到华南农学院,又肩负起开办橡胶专修科和林业橡胶班的任务,并担任教学工作,编有《橡胶栽培》教材,继续为橡胶事业培养人才。现在华南垦殖局及其属下垦殖农场的领导、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很多都是他的学生。徐燕千对橡胶事业的开拓性工作,对垦殖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建立生态林业典型
在现代经济建设中,人们日益认识到遵循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学原理的重要性。徐燕千认识到广东省陆地生态失调,气候失常,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同广东长期忽视自然规律和过度采伐森林有关。他认为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需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使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1981年,他和吴世宦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论森林生态系统发展的动态平衡规律》,论述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掌握森林生态系统平衡规律的意义。他不但重视森林生态的基础理论,而且重视营林实践。为了建立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1980—1989年,他不顾年迈,多次到粤北地区、西江地区、梅县地区(七县),始兴、乐昌、德庆、封开、龙川等县以及新丰江水库,进行林业考察,踏遍了这些地方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处他都能理论联系实际地向各地、县作学术报告,并撰写论文。这些论文内容丰富、切合实际、生动具体,对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有很大启发。
始兴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广东省重点林业县。县领导认识到林业生产对全县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1980—1989年,曾经几次邀请徐燕千偕同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有关学科教师到该县考察林业和指导林业生产。1980年9月经过调查和考察,徐燕千作了《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建立始兴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学术报告,从生态观点出发,论述了始兴林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始兴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具体措施。报告得到县政府采纳,要求各部门认真学习,把建议逐步落实到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的实践中去。
特别要指出的是徐燕千在《报告》中建议建立始兴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的功绩。他指出在沈所、深度水、隘子交界处保存的7454多公顷连片阔叶林,是粤北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它既关系到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又是维护良好森林生态系统所必需的。这片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森林,可以说是“物种宝库,南岭明珠”,是广东以至全国的宝贵财富。在这里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定位研究这种森林类型的结构、功能、演变及其对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当时林场与森工部门合作,投资100多万元,修通了林区公路,准备开采以取得大量上等木材。经徐燕千建议和呼吁,县领导决定取消开采该林区计划,建立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并聘请徐燕千为顾问。1981年定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82年改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在建设、科研、管理方面得到很大发展。始兴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只是徐燕千推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一个典型。80年代以来,徐燕千还在多种场合宣传阐明物种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科学管理。在他的努力下,1984年以后梅县地区建立了梅县阴那山、大埔县丰溪、蕉岭县皇佑笔自然保护区;粤北地区建立了佛岗县观音山、乳源县八宝山自然保护区。
1988年,始兴县消灭了荒山,森林蓄积量达94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7.3%。同年秋,始兴县政府再次邀请徐燕千信同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有关学科的教师作林业考察,提出在全县消灭荒山的新形势下,始兴林业如何更上一层楼。徐燕千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始兴林业要上新台阶,必须更新观念,抛弃旧的传统林业,向崭新的生态林业方向进军”。始兴县领导对他的意见极为重视,不仅采纳了,而且正式请他指导制定《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的方案》,并请他向全县干部作报告。由于建设生态林业是一个新课题,没有先例可循,难度较大,徐燕千回到学校后,夜以继日地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始兴的自然条件、森林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科技水平等,历时半载,撰写出《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的探讨》一文。1989年3月向全县干部作了首次报告,县政府采纳了报告意见,认为建设生态林业县是使始兴林业建设跃上新台阶的方向。随后始兴县和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经过半年多的筹划和准备工作,于同年8月在始兴召开了“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研讨会”。这是全国第一个建设生态林业县的研讨会。林业部和中国林学会对此极为重视,认为生态林业是我国林业建设发展的方向。1990年4月,林业部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了“全国首次生态林业研讨会”,徐燕千的论文和始兴县《发挥资源优势,把始兴建设成生态林业县》一文都被选作该研讨会的论文,始兴县的代表罗继胜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与会者对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加以肯定。
根据林业发展趋势提出营林技术革新建议
徐燕千十分重视林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并根据发展趋势和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森林生态原理出发,不断提出营林工作技术革新的意见。
广东平原地区大都以农业为主,森林甚少,用材奇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常出现台风、寒露风和倒春寒的灾害性天气,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危害。有鉴于此,徐燕千从生态观点出发,认为有必要改变农业传统经营。1979年11月在广东省“农业专家教授座谈会”上,他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化的刍议》,以解决台风、寒露风、倒春寒灾害性天气问题,获省领导的赞赏。随后即被列入省科委重点研究课题和国家经委、林业部重点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在徐燕千的主持下,组织了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广东省林业厅、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省气象局及有关单位科技人员,成立“广东省农田林网化科研协作组”,协同攻关。在珠江三角洲有关地区开展了农田林网营造技术、立地类型、树种选择和防护效应等的研究,写出了学术论文30多篇,为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的技术鉴定认为“对农田林网在降低风速、调节气温、土温、影响湿度、减少蒸发等改善农田气候方面和在抗御台风、寒露风和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方面都作出了较深入的观测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数据比较充分,科学性较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值得大力推广”。研究成果分别于1984年、1986年获广东省林业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广东省科委情报成果一等奖。
1979年,他在广东省林业厅、林学会作题为《广东造林问题》的报告中说:“为赶超现代科学水平,我省林业生产必须注意营造速生丰产林;应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由营造单纯林转向营造混交林;由建立山区用材林基地到重视平原丘陵地区绿化造林;由单一局部规划设计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而且,必须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他认为营造速生丰产林,实行人工林的集约经营,是世界林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解决木材短缺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森林火灾是破坏森林资源诸因素中最为严重的因素。过去多采用防火线来防止山火蔓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每年防火线维修需费很多人力物力,且易引起水土流失。徐燕千竭力倡导营造木荷等耐火树种作为绿色防火林带的主张。1988年1月,广东省林业厅邀请他在全省护林防火工作现场会议上作题为《防火林带营造问题》的学术报告。他指出营造防火林带,既能绿化,又能防火,并可防止水土流失;把消耗性的防火线转化为生产性的防火林带,兼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还对如何营造防火林带作了系统论述,得到与会者的赞许和采纳,对全省实现防火林带化起到推动作用。
半个多世纪来,徐燕千一直从事高等林业教育和科学研究。50—80年代,他担负教学行政与教学双重任务,日常工作繁忙。为了研究和著述,他几乎占用了全部业余时间和假期。由于他勤奋耕耘,研究成果累累,著述甚丰。他矢志林业,老而弥坚,在他《七十自勉》中有“年届古稀意若何,抵期大地森林多。移山力学愚公志,种树宗师郭橐驼。生态平衡肩更重,育才宏道世同歌。尚存一息争朝夕,耿耿丹心永不磨”的诗句,充分表达了他几十年为林业建设和教育事业奋斗不息的高尚情操和品德。
(作者:曾天勋)
简历
1912年5月27日 生于广东省蕉岭县。
1936年 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森林系。
1936—1938年 任广东省建设厅农林局第三模范林场技佐,第二模范林场技佐;广东省农林局林业系技佐,第三模范林场主任、技士。
1939年 任广东兴宁县建设科科长。
1940—1945年 任中山大学乐昌演习林场技士兼森林系讲师。
1946—1949年 任中山大学讲师、副教授。
1950—1958年 任中山大学农学院、华南农学院副教授、农场场长,林业专修科、林学系副主任。
1959—1963年 任广东林学院、华南农学院副教授和教务主任。
1964—1970年 任中南林学院副教授、教务长。
1971—1977年 任广东农林学院、华南农学院副教授和林学系主任。
1978—1990年 任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和林学系主任,中国林学会第六、七届理事会顾问、中国林学会造林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广东林学会顾问。
主要论著
1 徐燕千金鸡纳树栽培.热带作物,1957(11):58—61转33.
2 徐燕千,罗彤鉴.黎湛铁路绿化设计.华南农业科学,1957(3):56—71.
3 徐燕千,梁宝仅等.海南岛霸王岭林区森林综合调查报告.华南农业科学,1958(3):57—119.
4 徐燕千.国内外林业发展的趋势简介和对我省营造速生丰产林的几点意见.广东林业科技通讯,1974(1):1—3.
5 徐燕千主编.华南主要经济树木.北京:农业出版社,1976
6 徐燕千.造林历史和现状——必须重视混交林的营造.广东林业科技通讯,1977(4):1—5.
7 徐燕千.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参加编写、修改、汇总、定稿工作)北京:农业出版社,1978.
8 徐燕千森林生态系统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广东省农业专家、教授座谈会发言汇总1979:51—56.
9 徐燕千.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建立我省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广东省陆地自然科学座谈会专家教授发言汇编.1980:42—44
10 徐燕千我国竹类栽培利用起源及其发展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330—344.
11 徐燕千,霍应强.优良饲料、燃料、木料树种——新银合欢在广东的引种栽培.广东林业科技通讯,1981(2):1—10
12 徐燕千,霍应强.优良的多用途能源树种——新银合欢森林能源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1981:92—101.
13 徐燕千,吴世宦.论森林生态系统发展的动态平衡规律.哲学研究,1981(2):6—13
14 徐燕千.造林学(参加编写)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15 徐燕千,曾天勋等林木种子园.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16 徐燕千,霍应强.大叶相思栽培及其利用研究热带林业科技,1982(1):21—30;(2):1—3
17 徐燕千,卢一粦等珠江三角洲农田防护林带结构防护效应的研究华南农学院学报,1982,(2):46—58
18 徐燕千,刘有美等珠江三角洲农田防护林立地类型研究华南农学院学报,1982,3(3):87—99.
19 徐燕千.中国红树林——海上森林公园广东园林,1982(3):9—13.
20 徐燕千.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与杉木连栽问题林业学术报告汇编.广东西江林管局,1982:1—7.
21 徐燕千,龙文彬珠江三角洲农田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特性与树种选择研究林业科学,1983,19(3):225—234.
22 徐燕千,杨远攸等.广东南崑山的主要森林类型及其群落结构特征.华南农学院学报,1983,4(1):11—20.
23 徐燕千,劳家骐.木麻共栽培.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24 徐燕千.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化的研究与展望.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专集.1985:1—6.
25 徐燕千梅县地区森林的改进与利用.广东林业科技,1985(1):3—7,(2):1—11.
26 徐燕千,何大章.粤北山地大农业生产与生态问题.生态科学,1985(2):99—105.
27 徐燕千.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广东林业科技,1985(5):5—10
28 徐燕千(参加编写).林木种苗手册(上下册).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1987.
29 徐燕千.造林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热带林业科技,1987(4):1—7.
30 徐燕千.广东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其发展方向.广东林业科技,1987(5):1—5.
31 徐燕千.中国造林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中国农史学会第二次年会论文,1988:1—14.
32 徐燕千.防火林带营造问题广东林业科技,1988(4):1—7
33 徐燕千.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看综观经济学.综观经济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59—60.
34 徐燕千.建设广东省始兴生态林业县的探讨.在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首次研讨会上发言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初探,1989:4—15
35 徐燕千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造林学分支主编)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36 徐燕千(主编).广东森林.中国林业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
参考文献
〔1〕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造林步伐,尽快绿化全省的决定.十年绿化广东文件专辑(之一).广东省林业厅办公室,1989:1—8.
〔2〕深化认识再接再厉为实现绿化广东大地而奋斗.林若同志在全省平原丘陵地区造林绿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年绿化广东文件专辑(之一).广东省林业厅办公室,1989:342—36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科技司、科技委、教育司.关于印发全国生态林业研讨会纪要的通知(附全国生态林业研讨会纪要(1—9)).1990.
〔4〕罗继胜.发挥资源优势把始兴建成生态林业县.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初探,1989:27—44.
〔5〕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研讨会组委会宣传资料组.建设始兴生态林业县初探.1989:1—203.
〔6〕广东省林业厅.技术鉴定证书.珠江三角洲农田林网营造技术及其效应研究.198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