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news 发表于 2015-3-29 11:32:22

客家精神文化的历史画卷

□叶双瑜说来惭愧,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在大学读的又是历史学专业,但我对客家的历史文化却知之甚少。羊年春节前夕,省政府刘道崎秘书长专门送我由刘善群先生所著并题签的《宁化史稿》、《客家与石壁史论》、《客家葛藤凹》(已拍摄为电视剧),三部新书图文并茂,洋洋洒洒,共123万多字。因我对善群先生的品德、才华早已仰慕、心仪已久,自然视为珍贵礼物,摆在案头,闲暇即读。首读的就是《宁化史稿》,读来引人入胜,爱不释手。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客家人及其灿烂的客家文化是国之瑰宝。我们当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客家(当然远不止客家)精神,有着深厚的渊源。研究、传承、弘扬客家文化,发挥其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天下客家是一家,客家祖地在宁化,这是世所公认的。据专家考证,唐末中原战乱,加之连年旱灾,河南等北方大批居民,其中不乏官宦商贾、文人墨客,开始了长途迁徙,以至如《旧唐书》所载,“王畿之人,大半流丧”。他们筚路蓝缕,一路向南,多数人到福建落脚的第一站,便是物华天宝、田园广袤的宁化石壁村,他们在那里耕耘收获,繁衍生息,并把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开始了中原人向客家人的嬗变,诞生了汉民族中的一支独特民系——客家。在客家人中,广为流传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妇人在迁徙途中,把一个年岁长的孩子背在肩上,手里却牵着一个更年幼的孩子,跋山涉水,艰难前行。黄巢率农民起义军征战路过,见此不解,便下马相问:“为何不让大的孩子走路,把小的孩子背上?”妇人回答:“大的孩子是邻居所生,邻居现已被起义军杀戮遇难,我必须把他们的孩子看护好,以续邻居香火,小的孩子是自己所生,自己孩子走失了还可再生,兵荒马乱,只能如此。”黄巢听罢大为感动,遂下令平民手持或在家门口挂上葛藤,凡有此标识者,一律予以保护。从此客家免予生灵涂炭。如今,客家人已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世界80多个国家,总人数超过1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走天下,天下为家。”刘善群先生是我省党委办公室系统的前辈,也是享有盛誉的宁化本土客家研究的拓荒者和领军人,秉持一种历史纵深感和文化的独特思辨,数十载辛勤笔耕,开创了宁化客家历史著述的全新领域。他将传承乡土历史文化视为己任,凭借多年研究地方志、客家学的深厚积淀,完成了长达60余万言的《宁化史稿》,全方位、集大成地记述了宁化客家祖地历史文化全貌,实为可敬可佩。能与这样的好书相遇、与这样的贤达交流,我视为一种缘分、一种福气。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客家道德的薪火相传,是客家人最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精神财富。善群先生把自己的著作定名为“史稿”,我理解,一是体现了作者谦逊的品格,二是可以让读用者从中感受到宁化史和客家史的博大精深,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只能视为新起点,而不是大功告成。相信通过《宁化史稿》这一浓缩的历史画卷,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客家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把勤劳勇敢、艰苦创业、团结诚信、见贤思齐、尊老爱幼、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养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推动客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文以载道。让我特别高兴的是,得知善群先生虽已至耄耋之年,但身体硬朗,耳聪目明,鹤发童颜,笔耕不辍,衷心祝福他健康长寿,佳作连连,以他贯穿历史与现实的思索之笔,谱写出更多值得期许的华章。(转载自3月27日《福建日报》第11版)
纵览《宁化史稿》全书,我感到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立意高远。史稿上溯“建置前的宁化”,下至“宁化和平解放后的大事纪要”,开篇于云遮雾绕的史前洪荒,收尾于晴川历历的搁笔前夕,时空悠远然脉络清晰,史料丰富而剪裁精当,用历史的眼光加以辩证审视,用现代的情感加以勾画润色,以全景式、多角度、宽领域的视角,生动展示了千年古县的悠久历史和客家祖地的灿烂文化。二是翔实考据。作者坚持方志学和客家学研究的一贯路径,将宁化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变迁、民情风俗、人物事件等各个方面,从历史的线团中一一抽出、连缀成篇,如同把散落满地的珍珠拾串起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整体美。寻根探源力求史出有据、考证缜密,既增加了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又拓宽了读者的阅读视野,其精研、精选、精编的严谨态度,令人肃然起敬。三是鲜明导向。全书紧紧围绕客家精神中慎终追远勿忘根本、崇文重教耕读传家、诚信厚道拼搏进取等人文品格,把客家文化动因、强化民族自尊和爱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读者不禁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深远影响,也感受了客家精神的现实魅力,突出了鲜明的时代主旋律。四是文风朴实。书中以写实的手法探询历史,叙事论理素材丰富、真切朴实,哲思深邃、启人深思,富有很强的思想性、学术性、开创性;又辅以大量珍贵、精美的图片,增添了可读性、吸引力、感染力,既为深入开展客家学研究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宝贵资料,也为读者了解客家文化提供了直接、生动的典范读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精神文化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