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的客家人
今晚看了客家电视,马六甲客属总会会长刘伯鑫客家话说得很好,与客家电视相关的客家总是最合我们客家人的心意。有谁了解马六甲客家的在此回复,谢谢!客家土屋成马六甲文化遗产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2003-01-10)
客家人的围屋(或土楼)是极具特色的中华建筑,可说是世界建筑奇观之一。
客家围楼像个家族城寨,建筑群的结构严谨,围墙坚固。客家围楼的出现,与客家人的形成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客家人从北方南迁,要在异乡落脚,必需团结,所以群居;为了抵御外敌,所以筑围楼如城寨,屋内可住数百人。着名的客家围楼有各种形状,最为人知的有方形和圆形的。因为用土制成厚墙,因此冬暖夏凉。
马六甲的客家人,有如中国的祖先,也是往南移殖。不同的是,移殖的范围已经超出中国土地,到南洋与马六甲来谋生。客家土屋也被这些漂流的客家人,带到马六甲来。
传统手法兴建
马六甲极为难得的,仍能找到以传统手法兴建的土房子,虽然规模不大,但一样是就地取材,以泥土和石块建造房屋。
这间60年前建造的土屋子,到了今天已经变成大古董,而且原有居民仍然生活在其中,是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可说是客家人留给马六甲历史城的一个文化遗产。
一如传统所要求的,土屋大门面向东南。门上写着“焕兴”堂号。木板门斑剥而坚固,门板上写着“祥光化日迎麟草,瑞酒芝兰入室香。”其中两字分为另一行,待门一合起来,四行字便构成“门”型。
大门内是一个红色石片砌成、地面略低的小天井。天井后是一个空阔的大堂,堂内正中是一个土砌的坑,约4尺高,是置放祖先牌位的大供桌,桌下是地主公。供桌上的墙面,贴着用红纸写的“福禄寿”,两旁对联是“祖发颖川源泽远,孙迁呷坡世而倡。”
大堂四方端正,厚厚的泥墙呈土黄色,墙上处处可见碎石剥落,但仍然予人坚实的感觉。
墙面保留土质
土屋外墙抹上洋灰,此外墙内面与其他部份的墙面仍留土质面貌。稍微留神,还可见到土墙上留下清晰的板的痕迹。
在大堂的屋梁上,仍然挂着红布、通书和米袋。
土屋窗户不多,相信除了少开洞以维持土墙的坚固性之外,也带有客家围楼御敌的功用。在正面围墙上,完全不见窗口,在大堂内,也只在高处有2个通气小窗。
最靠近正中大堂的房间,空间相当狭长,但同样只有一个窗口。房间的上空搭有隔板,人口多时可以作卧舖。在早年的时候,则是谷物的储放处。
后来增建的部份,都往大堂的两旁发展。房间也许有些拥挤或狭窄,中间的堂屋始终维持空阔,是家人聚集、吃饭、祭拜等活动的重要空间。整个建筑的结构,保持中轴与对称的传统格局。
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viewthread.php?tid=115379 涯想找马六甲洲亚劳牙也县(?)的客家朋友,有的情况想了解。
或者应是亚罗牙也县才对!同时,请问新加坡独立前(65年?)有马六甲亚劳牙也大街安和堂吗?
[ Last edited by 客家仔 on 2004-12-2 at 13:40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