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news 发表于 2015-3-14 15:31:05

客家人引种茉莉花到成都(组图)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E/E1/E15A011135F608ACC7DA7FBA366A494D.jpg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7/76/76D7096F95604A7DD38D20B7252A0FDA.jpg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3/39/390D3FCB4EBF08752916D5DD5E494100.jpg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7/75/75CB0759732529706515707B5E1AA18B.jpg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F/F9/F9999A389C7F8EF69CABDED4A0F3AFF6.jpg


客家人对成都的贡献系列
  马千笑/绘 成都晚报记者 马小兵

  编者按:谈起成都的客家人,大家似乎都很熟悉。其实就是因为过于熟悉,我们却在无意当中,忽略掉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实。比如茉莉花是客家人引种到成都种植的;比如红薯和玉米是客家人引进带入成都的。客家人同时还带来了豆瓣等等产品的生产技术。这些新的物种和新的技术的引进是如何改变成都人的生活呢?本周,成都晚报《手绘成都》专版推出“客家人对成都的贡献”系列,一一和大家分享,让我们重新了解客家人在成都的历史文化。

  名家

  点评

  肖平

  成都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最大贡献是

  改变了成都人的口味

  从族谱和史料看,客家人大批入蜀是在康熙中后期至乾隆年间,他们来到成都的时间太晚了一些,移民的道路和川西平原的良田已经布满前人的脚印。他们只有退而求其次,选了自然条件差一些的成都东山地区居住生活。但是,他们带来、引进了许多新的物种和新的技术,比如红薯和玉米就是客家人带入四川并广泛推广的。同时他们还带来了豆瓣等产品的生产技术,带来了苎麻种植和麻布生产技术。随着新的物种和新的技术的引进,一些新的产业因此在成都蓬勃发展起来,改变了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

  最相思的红豆树

  成了名木古树

  唐朝诗人王维一首脍炙人口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流传千古、家喻户晓。三百年前,当年入川的客家人在龙泉山脚的洛带镇燃灯寺种植了一片寄托乡愁的红豆树,是成都最大的红豆林。现在望江公园有红豆树49株,马家花园路11号有13棵红豆树围合而成的“相思林”。这些红豆树都成为了挂牌保护的名木古树。

  大面铺曾是成都著名的茉莉花之乡

  由于成都东山地区地势较高,缺水,客家人因地制宜,发展出了有特色的旱地农业生产,形成了产业带。以城市为中心,呈一个个圈层向东延伸。在最靠近市区的三圣乡种植时令花卉,往东从洪河、十陵到大面铺,则种植茉莉花和蔬菜。

  自清乾隆初年,客家人就将茉莉花引种到成都。茉莉花耐旱、花期长,可种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大面铺是成都著名的茉莉花之乡,种的茉莉花非常有名,以朵大、瓣厚、层多、色白、清香为成都老茶客所青睐。大面铺的茉莉花产量几乎占据了成都市大半个市场,60%的茉莉花都供给了成都茶厂做原料。因有大面铺茉莉花做原料,成都茶厂的茶同成都烟厂的烟、全兴酒厂的酒,成为上个世纪中叶成都市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三大消费品”。

  有“三花” 喝 成都老茶客得感谢客家人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成都茶厂的茉莉花茶名气很大,茶叶按等级分特花、一花、二花、三花、花末,而最受茶客们喜爱的则是“三花”。那时,茶叶都是凭“号票”供给,一票二两(一袋)。太贵的茶,如特花、一花、二花老百姓喝不起;太孬的茶,如花末,茶客们看不起。“三花”价廉物美,茶香水酽,经泡,不论是茶客自己喝,还是用来招待客人,“三花”都是最佳的选择。

  三圣乡花卉种植发端于客家人

  三圣乡花卉种植历史发端于清乾隆初年入川的客家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享有“中国花木之乡”的美誉。自清初以来,三圣乡一直是个以客家为主,兼及湖广移民为一体的杂居乡。从“茉莉乾隆间,飘香三百年”的诗句中,就可见早在乾隆年间,三圣乡就以生产茉莉花而闻名,大面铺的茉莉花就是从三圣乡引种过去的。传统种植的花卉品种主要有栀子花、茉莉花、腊梅、月季花等等。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css13/img/end_news.png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人引种茉莉花到成都(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