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mund_chf 发表于 2014-12-31 14:25:19

一位新加坡客家人的经历

本帖最后由 edmund_chf 于 2015-1-8 19:39 编辑

1957年一位老妇人带上两个孩童(孙子/孙女),依依不舍离开亲人,行走到大麻码头乘小船,经高陂,过潮州后抵达汕头,时病需留该地达一个多月后,才登上大火轮,在海上度过从没经历的数天,下船后到个小岛,在那得用冷水冲凉,吃尖头罗弟(面包),对乡下人来说,很不习惯,数天后才乘船抵达红灯码头(星嘉玻本岛)。
未来南洋前,心中向往这里生活是多么美好,如遍地黄金,美丽景色,那知到了武吉班让乡村的住所,我们住是茅草屋(亚答屋),见到众多亲人(大部分没见过面)很不适应,接着在附近上学(大众学校),用陌生的普通话学习,说真的,那时候很想回家乡,常想家乡好友和那熟悉的环境。
就这样,在这度过半个世纪的南洋生涯,有如客家歌曲(南洋月光光)内的歌词内容(正是我的写真版),
直到拿了公民权,有了护照,约30年后(1985年)秋天,放了繁忙的工作,首次随双亲踏上回乡之路,很想看看家乡现状。
85年回家乡(大埔银江坑头 乌齐坑)需在广州乘搭约10多小时巴士,才能到银江村镇,(时还没高速路),间中也停了多次。这次回乡印象最深的是华侨需用外汇劵购物。在家乡茅房拉屎时,不敢往下看,还得抽烟除味。又妇女乘搭巴士,夜间拿雨伞在路边方便的怪象。堂弟繁强到花园大酒店用自助餐,两人所用的费用,是乡下人一个月的收入,令他打开眼界和惊讶。
到了银江村镇,见到多位乡亲,和儿时同学,彼此都用最亲切词汇问候,非常激动。次日,侄女们用担杆挑随身带上的行李,他们走的很轻松,边走边谈,我却行到满身大汗而除了上衣,有路旁村姑在问(是哪里来的南洋客啊?)我们走了约(三步路,十多公里)的村间小路,上山落岭,终于经过儿时小学,师生们列队在学校前欢迎我们,我也踏入离开三十年的母校,和他们闲聊。再越过几个山头,抵达家乡,看到更多亲人,彼此相拥而泣,相隔千里离别多年后,回乡相见的感觉,难于形容。
祭祖后数日,我得先回新工作,道别众人,在侄儿堂弟陪同下,行走到银江村,乘搭夜车远赴广州,抵达广州时已是次日早上。
回新后,心中还是很想这次回乡之事,久久不能忘怀。只是当时得找钱养家生活,工作繁忙。就这样,不知不觉十年又过,我也再次踏上回家路上。
十年多前,由于在半退休状况,并且父亲鼓励下,进入客家会馆社团。之间认识许多朋友,也对客家文化产生兴趣,觉得有生之年,需像父亲和其他先辈一样,关心客家乡亲,尽量帮助族人。
流着客家人血的我,这几年,几乎每年都回家乡(一次或数次),也到其他客家县和省会了解和采风,由于对客家歌曲特爱,看过许多演出,也到台湾向老师学习取经,在数年摸索收集下,对歌曲更为兴趣。空余时间,努力学习,对电脑一无所知的我,买了电脑,就这样经过了数年,天天摸索,不知即问下,已能掌握上网络看资料新闻,或在网络寻找资料阅读和观赏,使自己增广知识。并且在客家网络做个联系人,传递南洋一带讯息,于(客家风情网 和 客家文化时空),把手头有的客家歌曲资料,以 edmund chf 名字放在 youtube ,优酷网,土豆网,让广大客家族群分享。

《 南洋月光光 》
月光光,照故乡,故乡在哪位?故乡在莲塘。
路迢迢,水长长,隔山隔水难相望。
故乡有祖屋,故乡有祠堂。还有村头那几条老狗吠得你心惶惶!
当年先辈来闯荡,漂洋过海到南洋;
南洋水土也养人啊,这里也是兜个故乡,兜个故乡。

这里生,这里长,这里有涯个爹和娘。
落地就生根,人人能自强。无论是新来后到,世世代代家家户户都光旺!
滋润着这里个空气,沐浴着这里个阳光;
南洋个水土也养人啊,// 这里也是兜个故乡 // 兜个 故乡。

照片:2012年东莞凤岗第三届八省客家山歌邀请赛(左起 每金,徐秋菊老师,彭强大师,胡希张老师,钟伟华大师,陈美锜老师,张振兴大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位新加坡客家人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