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三明精神新内涵
●本报记者苏莉三明,一座好人之城,一处道德花开的地方。回眸多年来的“好人建设”,有太多美好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品味。这美好,或来自不计回报的善行、舍生忘死的义举、无怨无悔的坚守,或来自面对苦难时的乐观、遇到挫折时的坚韧、遭受误解时的豁达。举手投足之间,这看似随意的凡人善举,却感动了许多人,温暖着你我他。他们,是三明精神的践行者,是我们的“身边好人”。一直以来,我市“好人建设”高歌猛进。截至今年11月,全市有1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4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8人获福建省道德模范称号,2人获福建省道德模范提名奖,69人和2个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68人和2个群体荣登“福建好人榜”,位居福建省前列。如今,“三明好人多”已逐渐成为鲜明的精神标识,成为令人瞩目的一道亮丽风景。建设“好人之城”凝聚正能量虽然,三明是一座新城,历史不足一个甲子,但却是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发祥地之一。30多年的文明创建,我市坚持不懈地在广大群众中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坚持评选和表彰十佳文明市民、十佳道德先进集体和标兵等先进群体和个人,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在家庭做个好成员、在单位做个好员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以‘好人在行动、好事在身边、满意在三明’为主题,精心策划、积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推出和评选表彰了一批可信、可敬、可亲、可学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形成了浓郁的‘学好人、做好事、当好人’的文明道德风尚,‘好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委文明办主任刘闽华介绍,2009年开始,我市连续多年被福建省文明办授予“好人建设”活动优秀组织奖。一个典型一根标杆,一个楷模一种导向。徐碧街道东乾社区的“文明日志”,列东街道、荆西社区的“邻里互助关爱空巢老人”,城关街道的“星期六道德体验”……在推动城市文明创建中,一批社区工作者创新载体,让文明之风吹遍每个角落。三明有大爱,处处见善举。我市“身边好人”不断涌现,有义务赡养孤寡老人的黄小清、带着病重父亲上大学的曹阳飞宇、拾金不昧的“90后”女孩张青苗和不顾自身疾病,舍小家、顾大家,带领村民坚持战斗在抗洪救灾前线的邓汉富……他们正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尚品质,传递着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伟大力量,展现出充满“热心、善心、诚心、忠心、孝心”的真挚情怀和崇高风范。讲述“好人故事”唱响正气歌,建设“好人之城”凝聚正能量。如今,我市各类先进典型已开始由个体向群体、社会层面发展,“凡人善举”的好人群体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融入三明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为打造增长极的精神力量和人文支撑。道德实践活动“花开遍地”“这些道德模范也是普通人,但是他们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特定场景下,做出了令人感动的选择,让他们的人生得到了升华,也让这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大幅提高。”12月19日,我市第二十一次见义勇为模范表彰大会召开,在听完19位模范的故事后,听众席上不时有人发出感慨。身边的事,最容易理解;身边的人,最容易感人。我市积极探索“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规律,精心策划,逐步建立完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工作机制。2008年以来,全市把“好人建设”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安排专人负责“好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发动干部群众从平凡岗位和日常生活中,推荐出一批可信、可敬、可亲、可学的“身边好人”。此外,我市不断在深化和拓展上做文章,创新和丰富活动载体。2009年以来,我市开展“向好人学习,向先进看齐”等主题学习宣传活动,宣传他们的事迹,激励群众自觉向“身边好人”学习。每年在全市开展百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巡讲巡演活动,组织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座谈会、交流访谈等各种活动。2009年和2010年,市委文明办将我市“身边好人”的事迹分别整理编辑成《文明市民教育读本(好人篇)》和《文明市民教育读本(身边好人篇)》,印制6万册,作为文明市民教材广为宣传。同时,制作了“身边好人”先进事迹流动展板在城乡巡回展出,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7月28日至7月30日,由市委文明办主办的三明“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暨家风家训诵读活动,到机关、进企业、下村镇、进学校、入军营、赴社区巡回演出。辗转上百公里,足迹遍及三明城乡,巡演活动用文艺的形式传递着道德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带给观众感动和精神享受。来源:http://edu.gmw.cn/newspaper/2014-12/29/content_103304741.ht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