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zhou16 发表于 2004-5-12 01:40:52

【原创】客家老屋考察日记之一:明清古建筑与现代房地产的抗争,文化与利益的角逐

2004年5月10日星期一晴

昨天晚上我连夜看过从朋友那儿拿来的资料,得知位于梅江区三角地大枥村的几座客家古民居正临着被拆迁的危险!于是我决定明天前往考察一番,目的有二:一是增加、丰富对梅城客家古建筑的了解,二是了解包括客家古民居在内的客家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形势下的命运和发展。如同平时,今天我起得还是较晚,吃过早饭后,骑上自行车出发时,已是九点多钟了。我根据资料上所提供的地址,经梅江桥走梅江大道,去找这几座古民居所在的丽都中路。在梅江大道的尽头是一个大圆盘,右边的路牌写着丽都西路,丽都中路却没有看见。其实我要找的寿山公祠就在梅江大道尽头的右手边。我问过几个人而未果,于是我根据地图上标明的方位和自己的感觉,骑车往左边去,看到有一幢老房子前面挂着不少彩旗,便走前看个究竟。我刚走到老房子边,里面走出一个瘦高个的老先生,我问他寿山公祠,他没有回答我,反而以平淡的口气问我是干什么的。当我简单介绍并说明来意后,他立即变得十分热情,连忙说这就是寿山公祠,欢迎前来参观。他带我进入大门,并要帮我推自行车进来,我感到很不好意思,甚至有点受宠若惊,回绝了他的好意,将自行车推进大门。瘦高的老先生走在前面,大声叫着“有中山大学的专家来了!”。他的话音刚落,便有几个人从摆在中堂靠墙壁的木沙发站了起来,一个五六十岁的先生走出来接过我的自行车,帮我放在房间里,他说安全第一,不要丢失了。我被对方的非同寻常的热情劲弄得有点不自在。当他们听说我是专程前来考察他们的祖祠时,他们便七嘴八舌地讲开了,一个人还赶紧拿起电话,叫他们的会长过来。

经过一阵热烈而简短的寨暄后,我终于看到了具有三百多年历史正面临着被拆迁的钟姓寿山公祠。这是一个三堂四横的府第式结构的客家老房子,是钟姓九世祖寿山公创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围龙屋,但屋后有花胎以及五星石伯公,当地人又俗称为龙神。中堂上方挂着两块仿制的“文魁”、“亚魁”,据钟姓族人介绍,寿山公祠原有牌匾八十多块,均为明清以来寿山公裔孙子孙登科及第,或选任官吏有业绩者,或有嘉言懿行者,或女之贞烈者,报由上宪州府颁赐的旌表。其中牌匾手法苍劲秀整,不乏名家手笔。惜已毁没,俱化灰烬,片字未留。现能够回忆起的仅有三十多块。两边墙壁还镶嵌十一块从清康熙三十六年至光绪年间的碑石,较完整地记载了寿山公祠创建、发展和维修的历史,亦是寿山公祠历史的见证。令我感到更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屋外墙壁上的标语、海报和通知,上中下堂张贴的相片、剪报、钟氏宗族历史、捐款芳名,还是支架展出的钟姓二十三世裔孙、著名画家、马来西亚艺术学院院长钟正山先生发来的贺电,等等,无一不鲜明地向参观者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护祠。说起拆迁,钟氏族人个个义愤填膺,群情激昂,他们七嘴八舌地向我讲述,其共同的意思是:寿山公祠是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民居,是珍贵的文物,无论是对于弘扬客家文化还是保存钟氏小族群的祖业,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无论出多少钱,出多高的拆迁赔偿金,他们都不同意拆。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寿山公祠文物保护小组”,有两个专职保卫负责守卫,其他宗亲尤其是护祠小组成员也经常到祠堂看看。

从2003年3月19日正式下令拆迁以来,寿山公祠的钟姓裔孙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拆迁派展开发一场没有硝烟的“抗争战”。按照他们的说法,采取的是“讲道理、摆事实”的“自保”式策略,是一种有理有据的“抗争”而不是与政府有意对抗的“斗争”。他们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以及文化局等有关领导和政府部门写信,反映情况。结果2003年的5月梅州市委副书记古小平前来视察,特别是6月份刘日知书记带领两位省专家专程考察,并认可寿山公祠的价值,这给钟姓裔孙以很大鼓舞。受访的钟姓族人认为,如果是国家建设的征用,可以按照政策好商量,现在是房地产商搞商品房开发,有理由让这些历史文物古迹留下来!

10多钟左右,钟仕能副会长接到电话后,骑着摩托车从金三角批发市场那边急匆匆地过来了。他很详细地向他介绍了钟氏宗族、寿山公祠的历史,以及护祠运动的前因后果及具体过程。中午他们还极力挽留我一同吃午餐,下午我继续留在寿山公祠,主要是拍照和访谈。大约五点钟左右,我第一个认识的瘦高个钟叠章先生带我前去看在2004年春节前被拆的明代古建筑“马忽马第”和钟姓十三世祖“文魁楼”。与寿山公祠一路之隔,钟叠章先生指着一片空地对我说,这就是马忽马第”和“文魁楼”。我望着被夷为平地的空地,除了一小段不到半米高的断墙,哪里还找着到半点明清客家古民居的踪迹!我推着自行车默默地跟着钟叠章先生走到钟姓十三世祖所创建的“州司马第”去,心里忽然有种莫名的悲哀感。

州司马第是钟氏寿山公十三世裔孙钟用汉所创建。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形状和材料的独特性。它是一座四角带有炮楼的方形土楼。土楼在梅州不能说是稀有之物,然而在梅州城区,它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稀罕之极!与一般土楼不同的是,州司马第后边有围龙屋一样的花胎和五星石伯公。据有关专家考证,州司马第是具有明代风格的清代建筑,这主要体现在它那竹编纸筋做成的墙壁。闻知我的到来,居住在州司马第附近的钟姓宗亲理事会钟辉欣会长特意赶来了,钟会长是梅州东山中学的退休教师,同时也是寿山公祠文物保护小组的负责人。在参观完州司马第一圈后,我们站在二楼观音阁的木楼板上,一连谈了一个多小时。钟辉欣会长对我娓娓讲述着护祠运动一年多来的酸甜苦辣,无论是他所总结出来的因拆迁而引发的“坏事变好事的”的“‘拆’字歌”,还是钟姓宗亲上至白发苍苍的八十老人,下至七八岁的稚童共同参加的清扫、洁净祠堂活动,抑或是各地钟姓宗亲,特别是海外宗亲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这无不让我真切感受到一股力量,一种精神的勃兴!

辞别州司马第和钟会长,夕阳早已西沉,天色一片昏暗,一阵晚风拂来,夹杂着老屋的陈腐和门前水塘中垃圾的恶臭。我骑上自行车,街道正是华灯初上,我飞快地蹬着,想尽快地赶回去整理资料,然而我内心却是杂乱一片…….寿山公祠、州司马第的明天将会如何?它们还会有明天吗?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1-5 at 23:48 ]

天狼吼 发表于 2004-5-12 10:38:22

唉,寿山公祠的位置实在太好了,面前就是五个路口的交汇处,那些惟利是图的开发商难免不打它主意。支持保护寿山公祠!

烂衫巾 发表于 2004-5-12 12:32:28

广州市区的古迹还84一样保留,关键是人文观念和市政当局的决心

pb7602 发表于 2004-5-12 12:33:12

梅江区三角地大枥村我没去过,但从楼主讲述可见此地有他的文化价值。支持保护文物!!
可悲!中国的现状往往是被一些没文化或不懂文化的人支配。

mayonghappy 发表于 2004-6-12 19:43:37

是原创还是转贴,请注明.

钟元翔 发表于 2004-7-8 03:28:03

强烈支持

难得找到一个钟姓宗祠,竟是这样一个情况,郁闷

宁水一女 发表于 2004-12-28 14:15:49

有谁可以提供原作者的联系方式吗?谢谢

zmy 发表于 2004-12-28 16:47:40

支持保护客家文化!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4-12-28 17:33:35

Posted by 宁水一女 at 2004-12-28 14:15
有谁可以提供原作者的联系方式吗?谢谢
jxzhou16@263.sina.com

andrew 发表于 2004-12-28 17:47:56

Posted by mayonghappy at 2004-6-12 19:43
是原创还是转贴,请注明.

好像是周建新先生.

曾看過他一篇論文
"空間歷史與記憶__客家傳統民居的發展歷程與文化表述"

mayonghappy 发表于 2004-12-28 18:37:28

Posted by andrew at 2004-12-28 17:47
好像是周建新先生.

曾看過他一篇論文
"空間歷史與記憶__客家傳統民居的發展歷程與文化表述"
过去不知道,现在知道了.那时候在另一个论坛上有看到一样的这篇文章,所以就问了问

宁水一女 发表于 2004-12-28 19:43:58

谢谢管理员和两位版主!
上个星期曾去过三角地大沥附近,但未找着。我是个旅游爱好者,希望这些民居能够保存下来,开发成旅游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民居,了解客家文化!

[ Last edited by 宁水一女 on 2004-12-28 at 19:45 ]

宁水一女 发表于 2004-12-29 11:47:49

给周先生发了邮件,但均被退回,应该是地址有错。不过还是谢谢各位,我会再查找。

大漠清秋 发表于 2005-1-2 11:27:00

如果要找兴宁的建筑请联系我.

阿端哥 发表于 2005-1-2 16:25:00

Posted by 宁水一女 at 2004-12-29 11:47
给周先生发了邮件,但均被退回,应该是地址有错。不过还是谢谢各位,我会再查找。
周先生去访之日涯也正好在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客家老屋考察日记之一:明清古建筑与现代房地产的抗争,文化与利益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