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26:09

客家人 - 总督,巡抚和提督

总督:清朝时期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

巡抚:苏州古城区书院巷的江苏巡抚衙门旧址,巡抚官名。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从一品;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前期督权远过于抚,如两江总督按例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两抚即不再听命于总督。
  
  提督:提督为武职官名。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提督通常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称得上封疆大吏。若以职能分,提督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掌管区域达一至两省,数万平方公里,甚至数十万平方公里。一般来说,清朝共在中国各地设置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及长江水师提督)就台湾清治时期而言,台湾总兵或台湾镇所辖军队,通常属于福建陆路提督与福建水师提督所管辖。


直隶总督

颜检(1757—1832年),字惺甫,号岱山,又号岱云,别号槎客,广东连平县元善镇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生,巡抚颜希深子,拔贡生出身。

直隶作为畿辅之地,向来由皇帝格外器重的人担任长官。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入仕,到嘉庆七年(1802年)正式以兵部尚书衔任直隶总督,颜检历二十五年时间登上了人生的第一个颠峰,四十五岁时当上了位列各总督之首的直隶总督。

道光十二年(1832年)颜检去世,终年七十六岁。第二年(1833年),时任陕西巡抚的长子颜伯焘,将父亲安葬在广东连平州锡场镇(以前锡场属连平州辖区,后划回河源)。颜检著有《衍庆堂奏议》《衍庆堂诗稿》(十一卷)。


  
清朝云贵总督 闽浙总督

  颜伯焘(1792——1855),字鲁舆,号载 ,别号小岱,广东连平元善镇人,出身于颇有“政声”的官僚世家,颜检之子,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考取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不久,又依次任武英殿提调、戊寅恩科四川副主考。道光二年(1822年)出任陕西延榆绥道。继而,先后调任陕西督粮道、按察使,甘肃、直隶布政使,陕西巡抚。道光十七年任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道光二十年任闽浙总督。诰授荣禄大夫,赏戴花翎。



历任清朝湖南巡抚,贵州巡抚,云南巡抚

颜希深(1729—1780年),字若愚,号静山,又号浚溪,广东连平县元善镇人,贡生出身。生于雍正七年(1729年)。母亲何氏出身书香门第,秉性慈惠,知书达理,嫁与颜氏后因家庭困难,常以种桑织麻供子读书。
乾隆十八年  (1753年),颜希深任山东泰安知府。
(1760年),颜希深转赴济南,先后任济南知府、山东督粮道。
乾隆三十二年  (1767年),颜希深调任江西布政使,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三十四年(1769年)复职,仍授江西布政使,又因为父亲去世回家守孝三年。
乾隆四十二年  (1777年),颜希深擢升湖南巡抚。不久,回京任专职兵部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农历四月,颜希深先出任贵州巡抚,后又调任云南巡抚;七月,因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湖南巡抚

陈宝箴(1831-1900.7.22),谱名陈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怀远人。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所赏识。先后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时与许仙屏号为“江西二雄”。1895年在湖南巡抚任内与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等办新政,开办时务学堂,设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刊《湘学报》。受到湖南守旧派王先谦、叶德辉的攻讦。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









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26:36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杨瑞山(?~1899),号锦屏,广东(今属广西)防城扫把岭客家人,冯子材副将。出身家贫,以走村串巷卖糖果为生,身材高大,秉性刚强,善登山泅水,壮年从戎入清军。中法战争期间,三次随冯子材出关,足智多谋,累立战功。以前军督带职,统兵四营,参加谅山战役,大获全胜,威名远播。光绪十年(1885),在镇南关失败后的法军主力撤至谅山,被埋伏于此的二千杨军重创,迫使法军始无力再战。中法战争胜利后,朝廷授其为“振威将军”。不久,出任钦州参将,续升琼州镇总兵,再升广东水师提督,驻虎门,官价晋为一品大员。1899年,在水师提督任上病逝,归葬防城,民国二十六年(1937)墓迁光坡拦冲村。今杨氏后人散居香港等地。

“铁面提督”钟宝三

清代闽浙水师提督钟宝三(1834—1904年),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临城镇石砌村人,为官清廉,刚直不阿,铁面无私,时人誉称:“铁面提督”。

清道光三十八年(1858年),钟宝三从广西边关参将提升为福建汀(州)漳(州)道总兵,并代行漳州知府职务。上任伊始,雷厉风行,当堂审理了10多起人命冤案,均涉及官吏豪门欺压百姓者,严惩了一批作恶多端的豪绅恶棍,其中还有一位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知县。事后,得到昭雪冤情的百姓大办厚礼酬谢钟大人,但钟宝三一概拒收。百姓见钟大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改送当地土产——莲藕给他,寓意钟宝三品行像莲藕那样纯洁美好。钟宝三欣然收下莲藕,吩咐管家蒸制莲藕汤,让下属尝鲜,并意味深长地告诫下属:“要洁身自好,做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官。”

钟家三公子是个不学无术、好吃喝嫖赌的花花公子,依仗父权,骄奢淫逸。一日,邻村新娘子路过,三公子见新娘子长得颇有姿色,顿生邪念,上前调戏不成后,令家丁抢入府中淫乐半日,蒙辱的新娘子含恨跳江自尽。死者家属把状告到钟提督案头,钟宝三异常气愤,忍无可忍,随即派员核实案情后,下令处斩主犯。钟夫人见钟提督动真要杀儿子便耍赖阻拦说:“老虎凶残不食子,你就忍心斩公子?要杀就杀我母子!”钟宝三呵斥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于是大义灭亲,含泪处决三公子。

后人有诗赞曰:为官公正钟大人,大义灭亲最可敬。官场皆浑他独清,流芳千古好名声。


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27:41

提督,全衔为“提督某省军务总兵官”,尊称“军门”,“为武职从一品官,比文职巡抚高一级,与加尚书衔的总督同级,为各省绿营的最高长官,管理一省军政,与督抚并称‘封疆大吏’。各省提督节制全省各镇总兵,分布在内地各省。”有清一代各省提督,在因循明制的基础上有所推陈创新;其设置,因时因地又有诸多变易。

广东提督,全衔为“提督广东省军务总兵官”,顺治八年置,十八年,徙惠州。尊称“军门”,为武职从一品官,比文职巡抚高一级,与加尚书衔的总督同级,为广东省绿营清军的最高长官。管理一省军政,节制广东七镇总兵,及副将十三人,参将十二人等,与督抚并称‘封疆大吏’。  

 广东远离清朝统治中心,作为南隅一角,为地方势力割据提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清朝立国之初,反清复明势力便与广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广东提督一职的设置,为肃清叛乱、安定地方提供了有力的军事支持。同时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地方总督巡抚的军事压力,并分立了两者的地方大权,作为清廷戍守地方的统治工具。   

惠州府位于广州府东南方向,其地形复杂,地貌多样,丘陵地带众多,加之又临海倚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明代军队为抗击倭寇便曾在惠州沿海地区建立诸多防御设施。三藩之乱爆发,广东地区叛乱不断,海贼骚扰,《清实录》记载,“潮逆刘进忠,引海寇入犯,提督及平南大将军等,皆退至惠州。”可见惠州为重要军事屏障。故顺治十八年十二月辛亥广东提督驻地由广州府迁移至惠州府。  

 广东地处中国南疆,濒南海,水脉交错,地形险要, 因广东提督军务繁忙,分身无暇,康熙三年六月癸丑,朝廷分设广东水师提督一员,驻顺德。七年省。嘉庆十四年,改陆路提督,复置水师一人,驻虎门。光绪三十三年,并为一。寻以海盗警复故。宣统三年,仍省水师提督。

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29:08

清朝山西巡抚兼提督

蓝钦奎是广东梅州梅城蓝屋巷人。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上京中试第286名进士殿试第三甲第三名,由户部主事晋升郎中,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出任西安知府,后迁任山西按察使,乾隆三十年署理山西巡抚(又称抚台,主管政务),兼提督(又称藩台,主管军事),任内清正廉洁,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和皇帝赏识。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帝举办首次千叟宴,时年79岁高龄的蓝钦奎,年事已高的他在参加完欢庆的盛宴后又回到儿子任职的地方,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清朝东河总督

颜以燠(1793—?),连平县元善镇人。是清代贵州巡抚颜希深之孙,知县颜模之子,直隶总督颜检胞侄,闽浙总督颜伯焘之嫡堂弟。他于嘉庆己已年(1809)冬,府考中秀才,丙子年(1816)乡试中举人,以品学兼优,历任爱新觉罗官学教习、内阁中书、文渊阁检阅、内阁侍读等职。后以京察(即考核)一等,出任江苏徐州府知府,护理苏松大兵备道,赏戴花翎,继任淮徐杨海兵备道、河道,“特授”东河总督,兵部侍郎。


清朝山西巡抚兼提督

蓝钦奎,广东梅州梅城蓝屋巷人(西门蓝氏八世祖)。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上京中试第二百八十六名进士殿试第三甲第三名,由户部主事晋升郎中,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出任西安知府,后迁任山西按察使(又称臬台,主管司法),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署理山西巡抚(又称抚台,主管政务),又兼提督(又称藩台,主管军事),任内清正廉洁,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和皇帝赏识。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乾隆帝举办首次千叟宴,时年七十九高龄的蓝钦奎由在山东青州益都县任知县的儿子官邸中启程到北京参加千叟宴。年事已高的蓝钦奎在参加完君臣欢庆的盛宴后又回到儿子任职的地方,时隔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梅州市区江北老城蓝屋巷4号,是座拥有308年历史的三堂三横围屋——“总宪第”。深巷古宅中,从1785年至今仍完好藏着年经219年、称得上目前国内唯一一块年代最久、价值最高的乾隆年间的乾隆真迹——首次千叟宴御笔匾。


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29:38

清朝江苏巡抚 福建巡抚兼台湾提督

  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作雨生,号持静。广东丰顺县人,1868年任江苏巡抚,1875年9月任福州船政大臣,次年署理福建巡抚。为曾国藩幕僚,帮助筹办水师。在出任福州船政期间提出创建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水师,分区设防的主张;还提出革新船政,延聘外国人员教习技术。1876年到台湾,开办煤矿,架起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制订《海难救护章程》。
  
  清朝康熙年间云南提督 四川提督
   江童茂(1635一1700),清朝提督,广东惠州府长乐县(今五华县)人。生于明朝末年。康熙十六年(1677年),奉命征剿吴三桂叛乱,在广西、云南转战多年。1698年任云南提督。而后调任四川提督。
  
  清朝乾隆年间福建水师提督
   颜鸣汉,生于乾隆年间,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武进士,乾隆五十八年十月任福建水师提督。嘉庆六年九月再署。
  
  清朝嘉庆年间广东提督
   魏大斌,广东长乐县横陂(今梅州五华县)人,清代广东提督。进士出身的魏大斌于1785年(乾隆50年)奉旨接替叶巨刚,于台湾地区担任澎湖水师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职等为正二品,是台湾清治时期的这阶段,扼守台湾海峡的重要武将,并统帅两标水营,数千名水师兵勇。翌年,升任浙江温州总兵。嘉庆年间升任广东提督。
  
  清朝嘉庆年间福建水师提督
    李南馨 广东嘉应州长乐县锡坑镇(今五华县)人,武进士。李南馨于1792年(乾隆57年)奉旨接替黄象新,于台湾地区担任澎湖水师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职等为正二品,是台湾清治时期的这阶段,扼守台湾海峡的重要武将,并统帅两标水营,数千名水师兵勇。任满升任金门总兵。1800年(嘉庆五年)正月任福建水师提督。
  
  清道光年间福建水师提督
  赖信扬(1783—?),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3年),深圳大鹏人,祖籍永安县(今紫金县)义容甘棠,为义容赖参廷八世孙。三代五将之一。信扬少年时由父亲赖世超指导练习武功。二十多岁时在大鹏营入伍,后升把总,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香山协左营千总,1846年升任澄海营守备,后任都习、参将、副将等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晋封福建厦门水师提督授安鹭将军,赏红顶花翎,一品官衔。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赖恩爵(1795-1848),字简廷,民族英雄。新安县大鹏城(即现在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人,祖籍永安县(今紫金县)义容甘棠,为义容赖参廷九世孙。祖父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迁宝安大鹏古城乌涌村(今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清嘉庆年间出生于鹏城一个行伍世家,是赖氏“三代五将”之一。九龙海战后,赖恩爵升任南澳镇总兵。1840年10月,满清皇帝受投降派愚弄,免去林则徐职务后,英军又猖狂起来,再向虎门进攻,守将关天培以身殉国。赖恩爵继任广东水师提督,从一品。皇帝连下三道圣旨,召他进京任高官职,他深为国运担忧,不愿与求和派妥协,三次上表辞谢,不进京去。
  
  清朝广西提督 云南提督 贵州提督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汉族,广西钦州涯话(客家话别称)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
  
  
  明代云南巡抚
    颜容端 广东惠州府长乐县人,明朝进士,生于明武宗年间。嘉靖三年,以进士任南安知县。适逢外来流寇横行乡里,烧杀抢掠。颜容端带领民众合力抗击,乡村得以平安,不久即升任知州。后升任云南巡抚。卒于任上。
  
  明代山东巡抚
    张慎,字宗荣、一字竹斋,明朝惠州府长乐县大田客村人(今五华县长布镇大田客村),生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年少读书,过目成诵,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乡试中举,任山西沁州州判,委督大同粮科,明正统九年(1444年)命为巡按,后提拔为山东巡抚,于景泰元年(1450年)卒于官。


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30:35

清朝福建水师提督

刘起龙(1772年一1830年),字振升,深圳龙岗人,嘉庆二十年后,历任广东水师中营中军守备、南澳镇总兵等职。道光六年(1826年),升为福建水师提督。因病卒于任,赐封振威将军。


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31:06

清代的蓝姓先贤,前赴后继,用一代又一代人的热血捍卫和治理宝岛台湾,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赢得了殊荣。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功勋卓著而赫赫有名的蓝理、蓝廷珍、蓝鼎元、蓝元枚等都是武平蓝姓开基始祖蓝大一郎衍迁福建漳浦的直系后裔。  

近年漳浦蓝姓族人前来武平寻根谒祖,经查对漳、武两地《监氏族谱》,其世系一一吻合,漳浦蓝姓开基祖庆福公,系武平蓝姓大一郎公之玄孙。此外,闽、粤、赣、桂、黔、滇、川等多家《蓝氏宗谱》对此亦有记载。 

 武平蓝氏种玉堂宗祠(坐落在县政府宾馆后侧),至今仍存石刻门联一对,联曰:海国功深,勋铭虎将;文澜涨阔,集著鹿洲。此联谓蓝氏先贤武略文韬。上联指大一郎公第十六世孙漳浦人蓝理和第十九世孙蓝廷珍及第二十一世孙蓝元枚平定台湾之武功;下联寓大一郎公第十九世孙漳浦人蓝鼎元治理台湾之文德。以漳浦蓝姓名人的事迹撰写在武平蓝姓祠堂大门上,作为武平蓝姓的公允祠联,是武平、漳浦两地蓝姓属于直系关系的又一佐证。  

现就以彪炳青史的蓝理等四位名人与武平蓝姓的血缘关系,以及其生平大略分述如下: 

清朝福建提督 

蓝理(1647~1719),字义甫,号义山,是蓝大一郎第十六世孙。民族英雄郑成功,于公元1662年收F复台湾,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但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裂状态,长达20余年,为维护祖国统1一大业,蓝理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随施琅出征澎、台,与郑克土爽军二万余人在澎湖海上相遇,蓝理拖肠血战,勇立首功,台湾终于回归祖国。康熙三十年,调任浙江定海总兵,四次兼掌提督大权。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帝南巡,御赐《勇壮简易》榜文。次年调蓝理镇守天津,复赐《所向无前》榜文。康熙四十五年,升任福建陆路提督。  

清朝福建水师提督

蓝廷珍(1663~1729),字荆璞,是蓝大一郎第十九世孙,是清初定策经理台湾的功臣。他历任澎湖副将、南粤总兵官,曾奉命出师台湾,参与平定朱一贵起事。之后,为治理和开发台湾尽献良策。雍正元年(1723)升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衔,世袭三等阿哈哈番(轻车都尉)。雍正七年,病卒于任所。朝廷赠太子大保,谥号“襄毅”。廷珍征台、治台颇有成效,在开拓和发展宝岛经济中起了重大作用。蓝廷珍在台湾历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名人。


  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号鹿洲,是蓝大一郎第十九世孙。他出身书香之家,
祖父蓝继善,博学多识,父蓝斌为漳浦秀才。鼎元十岁丧父,幼年贫困,刻苦攻读,出类拔萃,所作(《饿乡记》为当时人们所传诵。康熙六十年(1721),随族兄蓝廷珍出台征战,文檄多出其手。平定台湾后,又随廷珍招抚降众,撰写《平台纪略》,论述治台十九条良策。后来历任理署台湾的文武官员多以此为法。雍正元年,蓝鼎元被选入京,不久,被授予广东普宁知县,居官有惠政,听断如神,被誉为“筹台宗匠”和“经世良才”。其名著有《鹿洲公案》、《修史试笔》及所编《潮州府志》等。 

清朝福建水师提督

 蓝元枚,字卜臣,日宠之子,廷珍之孙,属大一郎第二十一世孙。以世职补广东参将,迁龙门协副将,擢台湾总兵。乾隆四十九年(1784),擢江南提督。乾隆五十二年,台湾林爽文起事,元枚奉命驰驿泉州,署陆路提督,并奉诏代水师提督、陆路提督进兵台湾,复命为参赞大臣,督福建兵二千,进彰化,会总兵普吉保攻柴坑,获胜。不久卒于军,朝廷赠太子大保,与其祖父廷珍同谥“襄毅”,后人称大小“襄毅”以别之。


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32:07

本帖最后由 城客 于 2014-11-17 19:33 编辑

大明水师提督,太子太保,抗倭名将——陈璘将军



陈璘(1543-1607),字朝爵,号龙崖,翁源县龙田铺人(今周陂龙田村)。璘少怀大志,身材魁梧,膂力过人,结交多贤豪,相与谈剑术,讲韬略,尽得其秘。在国家民族内外患之际,璘决心从军报国。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潮州、连江等地区数万人起事,粤中大震,总督下令熟兵法者爵万户。此时,璘献策军门,总督大为赏识,即署把总军衔,命璘领兵前往平息,升为指挥佥事。平息英德起事,升广东守备。

万历初年,高要、揭阳及山人钟月泉等起事,璘奉命领兵讨平,升为都指挥佥事,佥书广东都司。平息高要朱良宝,封为肇庆游击将军,后任高州参将。广东总督凌云翼为铲除地方割据势力而大征罗旁时(今云浮、罗定、郁南等地),璘领兵从信宜东进。在罗旁战役中,璘破占山为王的苗瑶军90支,诏封为副总兵兼署东安参将。从此,陈璘把家迁至云浮,定居在六都乡。璘定居后,即精心规划,营建房宇,分田戌兵。几年间,县城建设初具规模,正如史书所载:“山城如画,行者歌,居者宁,缙绅大夫东西上下,而夜拆不击。”

万历二十一年(1593),璘出任副总兵驻守南澳岛(朝廷直隶),在位时,璘带领岛上官兵广为植树,亲为此举立碑,古树和碑石今仍在。

万历二十五年(1597),倭寇大举侵犯朝鲜,朝廷知璘有谋略,善用兵,又熟悉倭情,命他统领广东5000兵援朝抗倭。翌年二月,璘被提为御倭总兵官兼水师提督。当时,璘辖副将陈蚕、邓子龙、游击马文焕、季全、张良等将领,统率水军1.3万人,战船500余艘,开往朝鲜的忠清、全罗、庆尚等海口。倭寇发现璘的战船后,慌作一团。不久,日本主政者丰臣秀吉死去,倭寇军心动荡。璘觉察后,即与邓子友与朝鲜名将李舜臣率兵进击。邓子龙、李舜臣不幸想继牺牲。此役,倭船被焚,溺死者数以万计。与此同时,刘廷部部奋勇攻占行长,直入顺天大城,璘看准时机,两面夹击,焚倭船百余艘。倭首石曼子率兵向西增援,璘待石曼子战船行驶至半海中,即将石曼子夹杀,并歼其水军300多人。倭寇仓皇退守锦山。不久,倭寇偷渡潜伏于乙山中。乙山崖深道险,将士们望而生畏。璘亲率兵星夜潜入乙山,包围其岩洞。拂晓,炮火齐发,山谷震荡,倭寇急奔后山,凭高顽抗,璘率将士殊死攻击,倭寇慌忙逃窜,璘穷追不舍,把来犯的倭寇一举全歼。战后,璘的鬓发由黑全然变白。朝鲜国王李公见璘时说:“大人鬓发尽皓,形容尽变,殊异于曩日接见之时,必用虑于战功之故。”援朝抗倭,战果辉煌。论功行赏,璘升为都督同知,世荫指挥佥事。

班师回国后,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被钦命为湖广总兵官,璘奉命征计播州(今贵州遵义)苗民义军,后渡乌江,与各路苗军作战。万历三十四年四月,璘再次奉命领兵万人平息水艮山起事的苗军,降苗1.3万余人,后奉命调回广东任总兵官。朝廷论功行赏,封璘为左都督,世荫指挥使。万历三十五年五月,璘病逝于任内。朝廷以璘平乱抗倭有功,同年九月封赠“太子太保”,再荫百户。

朝鲜人民为纪念璘在抗倭援朝时立下的功勋,在璘灭倭寇的皇朝里(今德松时)建造了“陈璘别庙”,城内设“太保祖祠”和“太保祠”,钦赐祠联曰:“辟土开疆,功盖古今人;第一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33:52

明朝万历年间两广总督

张鸣冈,江西南安(今赣南大余县)人 。
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二年(1610-1614) 以兵部右待郎、右佥都御史兼任两广总督。
1614年,朝廷接纳两广总督张鸣冈的上书,加强澳门的军事防范。

1 6 1 4 年(明万历四十二年) 两广总督张鸣冈上疏并经明朝政府同意,到澳门葡萄牙人“加意申饬明禁,内不许一奸阑出,外不许一奸阑入,毋亡事,毋驰防”。并由广东海道俞安性立五条禁款,刻石公布约束澳葡,包括禁止贩卖人口,不得收买华人子女,按指定地点停泊船只听候检查,不准私建房屋等。




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34:48

明朝兵部尚书——叶梦熊
http://tieba.baidu.com/p/2633583897


南粤武状元——李威光
http://tieba.baidu.com/p/1474687289



汀州武状元——丁锦堂
http://tieba.baidu.com/p/1474794982



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35:05

清代兵部尚书兼署刑部尚书

廖寿恒(1839-1903=65),字仲山,别字舞生,号抑斋,室名抑抑斋。福建汀州府永定县人,寄籍于江苏省太仓直隶嘉定县(今上海嘉定县)。廖鸿章次玄孙。咸丰辛酉(1861)以副贡资格参加顺天乡试,考中举人。同治二年癸亥(1863)恩科进士,殿试翁曾源榜二甲(一甲3名,二甲78名,三甲119名。廖寿恒在二甲中排第5名(总8名)。同榜探花是后来成为晚清大臣的张之洞),翰林院庶吉士,戊辰(1868)散馆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历任河南、湖南学政,广西、江西乡试正考官,顺天乡试副考官,己丑(1889)会试大总裁,光绪元年(1875)擢冼马,不久任侍郎,周历六部。光绪廿三年(1897)擢都察院左都御史(从一品)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不久任兵部尚书(从一品)兼署左都御史,晋刑部尚书(从一品),又回任兵部尚书兼署刑部尚书,廿四年(1898)任协办大学士(从一品),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廿五年(1899)调礼部尚书(从一品)。诰授光禄大夫(正一品),并同时请旨诰赠父亲廖惟勋光禄大夫,诰封长兄廖寿丰光禄大夫。


清代河南巡抚,浙江巡抚

廖寿丰(1836-1901=66)字谷似,又字研田,号暗斋、止斋、谷士,福建汀州府永定县人,寄籍于江苏省太仓直隶嘉定县(今上海嘉定县)。咸丰8年(1858)顺天乡试举人,同治十年辛未科(1871)进士,殿试梁耀枢榜二甲(一甲3名,二甲120名,三甲200名。廖寿丰在二甲中排第67名(总70名)),钦点翰林院编修。后任浙江粮道,壬午(1882)充乡试副考官,戊子(1888)调查浙江按察使,庚寅(1890)按月福建布政使,又调河南布政使,署河南巡抚,癸巳(1893)授浙江巡抚(从二品)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领兵部侍郎衔(正二品),因弟(寿恒)贵,诰封光禄大夫(正一品)。



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36:48

本帖最后由 城客 于 2014-11-17 19:39 编辑

客家大将刘国轩与陈永华(陈近南)、冯锡范并称明郑时期台湾三杰
http://tieba.baidu.com/p/1247532074

义军统帅 抗日保台志士 台湾第一才子——丘逢甲
http://tieba.baidu.com/p/133661784

福建水师提督颜鸣汉大将军府第
http://tieba.baidu.com/p/1860036073

黄遵宪: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http://tieba.baidu.com/p/1253365329

清朝驻美国纽约领事黄锡铨轶事
http://tieba.baidu.com/p/1425199518

首任驻日公使、黄遵宪的上司——何如璋
http://tieba.baidu.com/p/1253342082

诗书双绝的“岭南第一才子”宋湘
http://tieba.baidu.com/p/1426133813

武榜眼——曾琼琲
http://tieba.baidu.com/p/1441218987

与宋湘齐名的岭东诗人——饶曼唐
http://tieba.baidu.com/p/1466686235

武状元——李威光
http://tieba.baidu.com/p/1474687289

三代五将军世家——振威将军赖恩爵家族
http://tieba.baidu.com/p/1859798449

明季乱世东宫侍读李士淳
http://tieba.baidu.com/p/1187772125

汀州武状元丁锦堂
http://tieba.baidu.com/p/1474794982

[梅州人物志] 梅州十二才女
http://tieba.baidu.com/p/1817457071

外交家、教育家梁诗五
http://tieba.baidu.com/p/1441475420

广州粤秀书院经学博士,经史学家——吴兰修
http://tieba.baidu.com/p/1883510099

人称青天的惠州知府,扬州知府——清代书画家伊秉缓
http://tieba.baidu.com/p/1883470815

国内身价最高 "千叟宴"真迹现身梅州解历史之谜
http://tieba.baidu.com/p/1911536620

客家女诗人叶璧华生平及诗歌概观
http://tieba.baidu.com/p/1441653309

岭南才女著名女诗人——范荑香
http://tieba.baidu.com/p/1442404055

岭东才子——黄香铁
http://tieba.baidu.com/p/1443048692

岭东才子——温仲和
http://tieba.baidu.com/p/1443151060

"扬州八怪"之著名画家——黄慎
http://tieba.baidu.com/p/1444400952

明代茶阳父子进士牌坊
http://tieba.baidu.com/p/1862642374

一腹三翰林,父子四进士,历史文化名镇的不老传奇
http://tieba.baidu.com/p/1862510881

明朝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盛端明
http://tieba.baidu.com/p/2633666422

广东古八贤之一——程旼
http://tieba.baidu.com/p/1209335349

北京故宫博物馆 客家先贤的作品——《龙图》
http://tieba.baidu.com/p/1263768479

北宋探花 罗孟郊
http://tieba.baidu.com/p/1258282950

清代三朝(康熙、雍正、乾隆)宰相张廷玉都敬重的客家先贤—温文桂
http://tieba.baidu.com/p/1263767044

清朝“一门三进士”--崇文重德的和平下车徐氏
http://tieba.baidu.com/p/1352178637

清代传胪,惠州丰湖书院主讲——李仲昭
http://tieba.baidu.com/p/2633808578

明代太常寺少卿——叶高标
http://tieba.baidu.com/p/2633777980

闽浙陆路总兵——徐庆超
http://tieba.baidu.com/p/2104098400

清代平台蓝姓名将的祖籍均在武平
http://tieba.baidu.com/p/2003840778

梅城江南叶氏进士楼 一门三代五知县
http://tieba.baidu.com/p/1915051031

义宁陈氏五杰之——湖南巡抚陈宝箴
http://tieba.baidu.com/p/1881089054

扬州八怪”黄慎的师傅著名画家——上官周
http://tieba.baidu.com/p/1926252124

三块清代圣旨匾现梅城 主人叶舒华是晚清官员
http://tieba.baidu.com/p/2051980830

直隶总督——颜检
http://tieba.baidu.com/f?kz=1274097771

铁面御史——邓承修
http://tieba.baidu.com/p/2715440967

明代礼部尚书——韩日缵
http://tieba.baidu.com/p/2715494837


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江苏巡抚,福建巡抚兼台湾提督丁日昌 http://tieba.baidu.com/p/2730290020?pn=1

赣南宰相,越国公——钟绍京 http://tieba.baidu.com/p/2732431909

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40:05

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的前三名为状元,榜眼 ,探花。仅供参考,状元榜眼探花不一定就能当上大官,也并非就是最有才的,因素有很多。古代参加省试中举为举人即可为官。有很多著名人物也并非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及第

以下所列均是纯客县诞生的状元,非纯客县不纳入。

客家首府汀州有二名:张显宗(1363-1408)、丁锦堂(1848-1901)。张显宗是明朝客家首府汀州府宁化县人,明朝文状元。丁锦堂为上杭县城关人,同治十年辛末武状元,罗香林说闽北的泰宁、将乐、南平、沙县都曾是客家祖地,但由于当地目前不具有显著的客家文化,所以我就不把闽北的状元当作“客家状元”了!

客家摇篮赣州有四名:郑獬(1022-1072)、谢元龙(1204-1287)、池梦鲤(1224-1279)、戴衢亨(1755-1811)。郑獬是北宋宁都县人,谢元龙世居宁都县璜陂,池梦鲤居住在赣县郊区,戴衢亨居住在大庾县。 以上四位均为文状元。

客都梅州有一名:李威光(1735—1795年),李威光出生于嘉应州长乐县(今属梅州五华县),清乾隆壬辰科武状元

榜眼及第

顺治年间武榜眼

杨鼎,字奇芳,号润馨,古长乐琴江都秋溪约人(今紫金县水墩陂湖村)(1617―1664年)武榜眼及第,永安营守城、廉州游击。

乾隆五十五年(1790)庚戌科榜眼

曾琼琲(1758—1848)字荣锦,号宝园,广东省长乐县(今五华县棉洋镇洛阳围)人,其幼读诗书,长习武艺, 19岁考取邑庠生,28岁赴省城乡试中武举人,乾隆55年(1790 年)曾琼琲上京会试中武进士,殿试点为一甲榜眼及第,授殿前花翎侍卫,三年后任江西下历都司,升授九江游击、河南卫辉营参将,河南中军大将等职。

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科武榜眼
陈崇韬 广东博罗县人 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科榜眼及第 头等侍卫


探花及第

北宋宣和年间探花

罗孟郊(1091~1153)号休休,广东兴宁刁坊镇罗坝村人。北宋宣和年间探花,授职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任职期间,奸臣蔡京擅权,朝政日非,孟郊疾恶如仇,“令”大学生陈东等上书,揭露蔡京等人罪行,称他们为“六贼”。不久,钦宗便把“六贼” 中的王黼等治罪。当金人南侵时,钦宗慑于金人的气焰,欲罢免主战派右丞相李纲的职务,以讨好金人。罗孟郊“复令”陈东上书,要求留用李纲为国效力。及后高宗南迁,秦桧当权,阴谋与金人议和,罗与叶三省等人极力反对,秦桧恨之入骨,命御史罗 汝揖奏谤罗孟郊“饰非横议”。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2),罗孟郊被贬滴兴国军(行政区名,今湖北阳新县),次年在贬所逝世。秦桧死后,高宗下诏复用孟郊等53人。朝廷得悉罗已去世,遂追赠他为礼部尚书,敕葬兴国军甘棠山。

明朝成化五年探花

董越(1430~1502)字尚矩。江西赣南宁都人。明成化五年(1469)张升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两次奉旨出任科考官,选中王鏊、梁储等,后均为一代名臣。孝宗即位,奉命出使朝鲜。凡朝鲜馈赠给他个人的物品,一件未受。

清代传胪明代称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全国第四名)。
《明史·选举志》:“会试第一位会元,二甲第一为传胪。”《幼学须知》载:“天子临轩,宰臣进三卷,读于御案前,读毕拆视姓名,则曰某人。阁内则承之以传于阶下,卫士六七人,齐声传呼之,谓之传胪。”后多以螃蟹两只衔芦苇寓意“二甲传胪”。

李仲昭字守谨,号次星,广东嘉应州人,清朝嘉庆恩科举人,壬戌科二甲一名进士,选庶常,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旋补御史,癸酉岁请假,主讲惠州丰湖书院六年,存诗38首。今笔者发现其佚诗《题泛槎图》,诗云:“老向湖山四五年,旧游回首半茫然。无端忽遇浮槎使,收拾烟云到眼前。”“三日枯毫不肯抽,半由疏懒病难酬。还因贪看天涯景,留向萧斋作卧游。”


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40:27

张显宗

  张显宗 字名远,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出生于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禾口乡陂下村,6岁丧父,由母抚育成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岁贡;二十三年中举翌年参加会试,名列第二,经殿试得太祖亲渝——特赐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子监祭酒、工部右侍郎、交趾左布政使等职。

  任国子监祭酒期间,治学有方,《明史》载称:“太祖以宋纳为祭酒最有名,宁化张显宗申明学规,人比之宋纳。”

  永乐四年(1406年),显宗随军征安南。翌年出任交趾(即安南)左布政使,当时,交趾初平,人心未安,诸令难行,显宗便果断地实行了一套怀柔政策;安葬战死军民,免除一切苛政,释放在押黎民,起用原有官员,礼待年高德邵之士,抚恤鳏寡孤独,很快就安定了局面;继而兴办水利,发展生产;创建学校,振兴教育。治理交趾,井井有条,南疆得以安定,然在永乐六年,显宗积劳成疾,死于交趾,时年仅46岁,死后,朝廷追封为工部尚书;交趾百姓就地建祠敬祀。著有《太学规制》、《诸司职掌》、《逆臣录》、《忠义录》、《警愚录》、《张侍郎遗集》等。


城客 发表于 2014-11-17 19:41:00

郑獬(1022——1072) 字毅夫,一作义夫,号云谷。北宋江西宁都人,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獬少年时,即有才名,词章豪伟峻整,除同榜鸿胪进士、会元,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黄中庸外,其他同辈则望尘莫及。

  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进士第一,为皇佑癸巳科状元。中状元后,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知制诰,享正三品,修起居注。

  英宗即位,按真宗乾兴年制度,治永昭山陵,规模宏大,劳民伤财。郑獬上疏,请求体恤民情,从俭营造。又上疏言,广开言路,荐选贤良。不久,出知荆南。治平中(1064—1067),大雨淹城,皇上求言,郑獬上疏道:“对谏言,可则行之,否则置之,有疑则广询而决之。”请求各去虚言,崇以实干。还京,判三班院。

  神宗初,拜为翰林学士,因极言进谏,议论朝臣,得罪了不少人,遂权发遣开封府。又因不肯用新法,为王安石所忌恨,出为侍读学士,1069年贬知杭州,未几徙青州。当时正推行青苗法,郑獬只言其害,不忍民无罪而陷宪纲,遂告病赋闲,提举鸿庆宫。宋熙宁五年(1072)病逝于安州,享年五十一岁。因家贫子弱,无钱安葬,棺柩停于庙中十余年,后好友滕甫任职安州,始入土为安。
个人作品
  郑獬为官正直,词作亦清新质朴,简练明快。著有《郧溪集》五十卷、《宋史艺文志》传于世。
  与僧文莹是好友,现湖北省安陆市白兆山白云泉留存较完整的摩崖题刻有三处,其中宋熙宁戊申(公元1068年)一处为最早,有“郑獬,张侵、僧文莹同游。熙宁戊申九月六日。”
  《题僧文莹所居壁》
  西湖频送客,绿波舟楫轻。
  春入萝径静,浪花翻远晴。
  《五松山》
  天上仙人谪世间,醉中偏爱五松山。
  锦袍已跨鲸鱼去,惟有山僧自往还。

《宋史·郑獬传》

  郑獬,字毅夫,安州安陆人。少负俊材,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进士第一。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

  英宗郎位,治永昭山陵,悉用乾兴制度。獬言:“今国用空乏,近者赏军,已见横敛,富室嗟怨,流闻京师。先帝节俭爱民,盖出天性,凡服用器玩,极于朴陋,此天下所共知也。而山陵制度,乃欲效乾兴最盛之时,独不伤俭德乎?愿饬有司,损其名数。”又言:“天子初即位,郡国驰表称贺,例官其人,此出五代余习,因仍未改。今庶官猥众,充溢铨曹。况前日群臣进官,已布维新之泽,不须复行此恩,以开侥幸。”皆不报。又上疏言:“陛下初临御,恭默不言,所与共政者七八大臣而已,焉能尽天下之聪明哉?愿申诏中外,许令尽言,有可采录,召与之对。至于臣下进见,访以得失,虚心求之,必能有益治道。”帝嘉纳之。时诏诸郡敦遣遗逸之士,至则试之秘阁,命以官。颇有谬举者,众论喧哗,旋即废罢。獬言:“古之荐士,以谓拔十得五,犹得其半;况今所失未至十五,而遽以浮言废之,可乎?愿复此科,使豪俊无遗滞之叹。”未及行,出知荆南。治平中,大水求言,獬上疏曰:“陛下侧身思咎,念有以消复之,不知求忠言者,将欲用之邪,抑但举故事邪?观前世之君,因变异以求谏者甚众,及考其实,则能用其言而载于行事者,盖亦鲜矣。今诏发天下忠义之士,必有极其所韫,以荐诸朝,一日万机,势未能尽览,不过如平时下之中书、密院,至于无所行而后止。如是则与前世之为空言者等尔。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天下之进言也甚难,而上之受言也常忽。愿陛下采群臣之章疏,容而听之,史册大书,以为某年大水,诏求直言,用某人之辞而求某事,以出夫前世之为空言者,无令徒挂墙壁为虚文而已。”还,判三班院。

  神宗初,召獬夕对内东门,命草吴奎知青州及张方平、赵抃参政事三制,赐双烛送归舍人院,外廷无知者。遂拜翰林学士。朝廷议纳横山,獬曰:“兵祸必起于此。”已而种谔取绥州,獬言:“臣窃见手诏,深戒边臣无得生事。今乃特尊用变诈之士,务为掩袭,如战国暴君之所尚,岂帝王大略哉!谔擅兴,当诛。”又请因谅祚告哀,遣使立其嗣子,识者韪之。

  权发遣开封府。民喻兴与妻谋杀一妇人,獬不肯用按问新法,为王安石所恶,出为侍读学士、知杭州。御史中丞吕诲乞还之,不听。未几,徙青州。方散青苗钱,獬言:“但见其害,不忍民无罪而陷宪网。”引疾祈闲,提举鸿庆宫,卒,年五十一。家贫子弱,其柩藁殡僧屋十余年,滕甫为安州,乃克葬。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人 - 总督,巡抚和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