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客 发表于 2014-11-14 10:16:53

平远东石刘体仁进士祖墓华表

平远东石刘体仁进士祖墓华表

“千里寻根平远城,我家原是客家人;且喜今朝来聚会,听了乡音增乡情”。这首诗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杨汝岱到我市平远县东石祖地寻根后,即兴所作(客韵)。随之各省客家人及港澳、海外同胞开始“平远寻根之旅”的越来越多,厚重的历史文化今古互证辉映,必然在粤东北山区成就一段段佳话。现笔者对平远籍外迁四川的两位进士作简要介绍,为行家、各姓宗亲与游者提供参考。
  林则徐同科翰林——刘体仁  近期,平远文史爱好者在东石一墓地发现有一对石华表,分别刻字有:“嘉庆戊辰科中式第九名举人刘体仁立”和“辛未科会试中式第五十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刘体仁立”。据笔者推测,该石华表或为刘体仁在平远的族人为祖宗修墓后设立。  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嘉庆16年(1811)辛未科进士确有刘体仁之名,但标明籍贯是“四川中江”人,是“2甲68名”而非“第五十名”(应是千里传信之误。下同)。  据《朱浩怀平远县志续编》,平远刘氏开基巨河公于清初迁至本县坝头乡,子孙繁衍于东石乡、泗水乡梅子畲等处,亦有一部分迁台湾(裔孙有原立法院刘阔才副院长),一部分迁四川。清末平远科举专集《采芹录》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平远考取文学(秀才)所录中,有一名刘应廷,是在四川中江县考取后拨回的。说明平远刘氏世系肯定与该地有紧密联系。  根据民国19年修《中江县志》记载:刘体仁,字乐山,中江人,嘉庆辛未科进士,与清代名臣林则徐同科。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先后任过广西罗城、湖北应山知府,后调顺天、怀柔、武清等地任职,为官奉公守法,政绩卓著,造福当地百姓。道光庚寅年有病归故里四川中江县,不久被聘为成都教授,在文翁石经堂开馆授徒,坚持了13年,他不喜欢空谈,“薄口耳,尚恭行”,著有《身世范围》一书,共26卷。诰封“资政大夫”。  刘体仁的父亲刘端华继承了客家人崇文重教传统,是尊师典范。刘体仁跟老师黄展纯学习最久,刘端华特别尊敬黄老师,即使是时蔬,也要先拿给他品尝,然后才自家享用。刘体仁能够有所成就,大家都认为是“尊师之报”。  清朝工部主事——吴湘  平远东石镇锡水村吴屋石楣杆柱刻有:“道光辛卯恩科乡试中式第二十九名举人吴湘立”和“道光癸巳科会殿试中式一百九十四名进士钦点工部主□吴湘立”等字样。  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清道光十三年(1833)癸巳科也有进士吴湘之名,索引中标明该科吴湘籍贯是“四川郫县”人。  原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吴康博士(东石锡水人)在1958年的信中说,他的曾叔祖吴文甲,在同治末年去成都,在郫县、灌县、新繁等地住了三年后才回平远。了解到他的高祖以上全在郫县,东石故乡所葬为衣冠墓。在清朝初年,有远祖率领族里少壮年从东石千里迢迢到那里开基,“历百余年,川粤族众,音讯不绝”。  《郫县志》卷二十五所载,吴湘为“工部主事”,在都水司行走,是癸巳科进士。吴湘的祖父吴赞栋是“孝友”的表率。他的兄长躲债逃亡,赞栋寻觅四年,终于找回,为兄长完了“三百金”债务,并视兄长儿子为己出,悉心教诲。  文甲公回平远后,大哥去世,文甲与二哥文联两人相约终身不娶,以大哥留下五个儿子为嗣,教育成长。“胸襟豁达”的文甲公在光绪三十二年创办冠洋小学,把曾侄孙吴康从小学一直送往上海复旦公学读书①。  综上所述,石楣杆应是吴氏宗亲欣闻千里之外喜讯所立。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吴湘进士在该科是“3甲39名”而非石楣杆的“一百九十四名”。  平远各姓外迁 “天府之国”四川、各省及台湾、海外人口很多,东石赖氏迁四川西昌,东石丰泰堂林特秀之弟林德秀在四川为官而 “在蜀中世代繁衍”,热柘曹氏、叶氏则迁四川自流井。根据姚蒸民《姚氏迁川记略》,民国三十六年(1947),仅四川威远县内,平远姚氏后裔约4000余户,人口20000人以上。由此可见,客家人是“永远迁徙在路上”的民系,确是盛名不虚;客家历史沧桑变幻,川中及其流落在海内外的各姓宗亲对 “梦里客家·祖地平远”的眷恋之情、朝拜之心和平远乡亲对他们的关切与期望却始终如一。
□叶俊新 2013-02-04 《梅州日报》发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fb67c0106ft41.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远东石刘体仁进士祖墓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