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news 发表于 2014-10-31 21:55:07

范以锦:客家文化深深影响了我

范以锦,梅州大埔人。曾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现任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曾被《传媒》、《今传媒》、《南方周末》等媒体评为“中国传媒年度人物”、“最具影响力传媒人物”、“最具创新成就传媒人物”、“最具赞许人物”等称号。  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6楼的办公室,和蔼可亲的范院长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范院长得知我们的三个问题后,笑道这是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啊。于是一口浓厚的客家口音娓娓道来他的故事。
  新浪广东:我们想要聊聊关于客家文化。你觉得客家文化对你的事业有怎样的影响呢?
  范以锦:作为一个客家人,我觉得客家文化对我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客家人从中原来到广东,在比较好的地方,像是平原其他民系先来了,客家人来得比较迟,所以你看客家人最终的地方是在山区的,后来发展到其他地方也有去定居的。在山区有个比较强的观念,就是在这个地方要安全地过日子。在山上嘛,大家都会共同去维护我们自己的文化,共同去维护我们的生存、我们的发展。比如围屋,在山区的地方就体现了一种和谐,同时也是比较安全的。
  【客家人冲出去的三条路】
  客家人勤劳,在山里面肯定要勤劳才能够生存,一开始的时候肯定要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上认真耕作,才能去生存才能去发展。包括有耕地、有山林,在这么一种环境下,要非常勤劳才能生存发展。客家人有种欲望,因为长期在山里,也想冲出山里,到外面看看世界。这样的话有什么道路呢?我们过去大概有三条道路。第一条是到南洋,所以客家人,像我们大埔人到马来亚、到国外的也不少。还有一条是去当兵,客家人以前去当兵的很多的,在国民党时期当国民党将领的也不少。在共产党里面当红军的去参加革命的也不少。还有一条路就是上大学。出去读书当然要勤奋了,你不勤奋、认真去读书,那你要冲出去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从小来讲就树立这种比较勤奋、朴实、靠自己去拼搏,去改变我们命运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
  【好客的客家人】
  勤奋、朴实、拼搏,靠自己去努力,来发掘知识,想办法往外面发展,这种冲动有。往外面有个韩江河,要出去也不是很难的事,表面上说是山区,但是沿江而下,到了韩江到了潮汕以后出海,那就是容易的事了。还有就是我们客家人在这个地方要有立足之地,必须先去包容,有宽容的心。所以对外来的人,客家人一般会很热情,比较好客。他就希望把我周围的这些人都能够团结得很好,跟大家和睦相处,我们作为外来的人在这里才有立足之地。所以你看客家人一般来讲很好客,对外来的人非常友好。这种勤奋、好学、包容、朴实,对我也是影响非常大。
  【小时候很爱看书】
  我们从小生长在山里面,很小就要下地劳动了。放学回来,或者上学以前,还有放寒暑假,肯定都是要在家里参加劳动的。下地,包括插秧、上山砍柴,这些农活、家务活我们都必须干的。我们读书也比较勤奋,会非常认真地读书。像我小的时候,除了学校教我们的知识以外,会想办法,看有没有报纸拿来看一下,看邻居有没有书、图书馆的书,这些我们会拿来看。像《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从看连环画到看一本一本的小说,包括像高尔基的《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现代题材的,很小的时候都会看。所以客家的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我。
  【进城后客家精神依旧感召】
  后来进入城市之后,我们那种勤奋、好客、热情,这些传统的东西我们都保留住了。这些对我影响非常大。我们参加工作以后会碰到这个困难那个困难,就会想到我们小时候在山里面的处境是怎样的,酸甜苦辣都经历过,再大的困难都好,我们小时候经历过得困难应该是最大的。所以不管怎样,进了城以后总体来讲社会环境好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到我们的祖祖辈辈、我们小的时候那种艰苦的情况,在单位里、工作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就有种“没什么了不起”的感觉。这些困难我们经历过,都可以克服。还有人与人的相处,也有种包容的心,不会说去斤斤计较,在互相相处当中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会很自然去化解,对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也会有种包容心。包括当了领导以后当然是要讲原则的,原则不能放弃,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我们肯定要有包容心。很多人在为我们的事业积极工作着,当他犯了这样的错那样的错,我们要正确看待他,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不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好像要跟他过不去。这种我觉得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宽厚的父亲】
  还有经常会讲的“无欲则刚”,因为经过艰难困苦这么发展、成长过来的,当有一个好的结果给他,就已经是非常满足了。就像我父亲一样,解放初期当了乡长、镇长,但他的文化比较低,当政治运动来的时候他觉得像他这种情况是首当其冲的,因为他是从海外回来的嘛。他就会想到,我面对这种环境,我可以做我自己能够做的事,没必要去追求过高的目标。他有一个技术就是会开车,还会修车。刚好大埔的公路开通之后司机比较缺乏,到了1958年的时候他就要求:我不用去当领导,我不是当领导的料,开车就是我的本行,对这个东西我可以把它做得更好。历次的政治运动对他一个普通农民成长起来的人来说他没有办法可以适应。他就采取另一条路了,就是以干代工,他本身是干部,但是选择的是司机的岗位,一直工作到他退休。哪怕是三中全会之后,那个时候就是可以找个机会,过去是领导现在能在干部队伍里面继续。他就是不干:我就是开车的,要开到退休为止,而且要做得非常好。车开得好,能够自己修的尽量自己修,为公家节省这笔开支。他本身来讲就是一个非常知足的一个人,非常宽容的一个人,不定过高的目标。他按照自己所具有的素养,在这种岗位上,可以认认真真地干。很多人都爱戴他,对他非常好,知道他病了那么多人都来看他,包括老干部、一般的人、周围的人,很多人去看他,而且他逝世的时候很多人给他送行,他90岁的时候才离开。所以我觉得客家的文化对我影响非常深。
  【故乡味道】
  而且客家还有一个特点是小食品非常多,我现在还是非常喜欢。到广州这个地方我能按照客家的做法来做,我自己也会做一点小食。有时候会叫家乡的人寄一点过来,叫他们回家的时候带一批土产过来。这种客家的土产和小食我现在还是非常喜欢的。总之,觉得作为一个客家人,我从山里面长大,一直到后来进城,尽管我们经历过很多波折、很多酸甜苦辣,但我们都有一种满足感,都有种自信,都会奋发向上。
  新浪广东:在当今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
  范以锦:我觉得客家文化的发扬跟传承,首先我们客家人要去继承、要去发展,你不要忘记了你的根,你的根你的基因那是比较好的,要把它继承、发扬好。不管你走到哪里,那种勤奋好学包容的传统我们可以继承下来,教育自己的后代,要继承这些好的客家文化。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传播非常厉害。我们的客家文化不仅要靠我们客家人自身言传身教的传播,我们也要靠传播手段传播。这种传播手段,过去我们是会用广播、电视、报纸,现在我们是用互联网,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很多平台做的。互联网它搭建了这么一个平台,我们其实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搭建我们的平台。我现在看到在微博微信上,很多人在传播我们大埔、客家的文化,比如讲美食、民间工艺、戏剧,我们那边是叫大埔汉乐。包括我们的县委书记都有微信,微信上也会经常在传播这些东西,传播以后我们也会转发,外界也会去转发。这几年去大浦的记者的非常多,因为大家知道大埔那边的环境各方面是非常好的。大埔也出了相当多的名人,在当今也有非常朴实的一些人,比如有一个马来西亚回来的华侨,就在大浦义务为孩子们教英语,在省里面搞道德先进人物评比他被评为先进,这些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也进行了传播。所以我觉得客家文化要继承要发展,不能完全利用传统方法,还需要用到当今比较先进的一些手段。新浪有微博,这个平台搭起来了便可以用的,你可以在自己搭建一个小平台去传播的。另外就是我们个人,每个客家人,或者对客家文化有研究的人,他都可以搭建。比较重视这种传统文化传播的就是我们的媒体,他会有意识、有组织地去做,要将传统和创新结合起来,客家文化才能够传播得更远。
  新浪广东:作为梅州人,故乡给你怎样的印象?
  范以锦:我觉得我的故乡就是山清水秀、人缘好(相处和睦)。山区长期以来都比较偏远,对环境的破坏会比较少,所以很多自然的东西能保留下来。你说你到了大埔,大埔过去叫万川县,万川,基本上很多都是山头,平原地方很少的,都是在几面山包围当中,下面有个小的平地,在平地上生存。在山上也有民居,山上流下来的水是非常清澈的,环境保护得很好。到那边去住,空气和水都非常好。所以我觉得这种山清水秀的地方在梅州都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态,先人能保留下来我觉得是非常好、非常难得的。人缘的话,经过现在很多东西的熏陶以后,新的观念也不断在诞生,但总体来讲客家人的那种好客、热情,目前还是能够体现出来,到山区我们可以发现。所以我觉得梅州的确来讲是山清水秀、很适于我们现在追求的这种宜居的地方,非常好。
来源:http://gd.sina.com.cn/video/interview/2014-10-31/14072789.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范以锦:客家文化深深影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