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文化精英清代称雄于韩山书院
丘祥昌明清时期的梅州客家人,虽深居山村但勤奋读书,出现了不少考取功名的进士或翰林,由此引起潮州府的关注,进而用尽各种办法,聘请到韩山书院(今韩山师院前身)任山长或主讲。自清代以来,有近八成的山长或主讲都是由客家人担任。潮梅两州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有广泛悠久的文化经济往来。潮州韩山书院是明清两季粤东地区的学术中心,岭南地区最重要的学府之一。而潮州人对梅州之所以能成为粤东客家人的“人文秀区”甚为了解,从而十分渴望梅州地区的文化精英到该院执教。韩山书院通过省、潮州府甚或民间团体和私人渠道,挖掘获得翰林进士职位的在职或退隐的客籍文化名人,以优厚的待遇,聘请到该院去当书院山长或主讲。自入清以来任主讲的15位文化精英中,就有11位梅州客家人,且其中有3位出任书院山长,成为清朝时期在该院的中坚力量。这些客家文化名人有:书院山长何如璋(1838-1891),大埔湖寮人,同治戊辰科进士,入选翰林。早年因积极兴办洋务而被李鸿章赏识,被推荐任命为大清第一任驻日公使。他驻日四年后回国,于1883年出任福建船政大臣,主管马尾造船厂,因马尾海战惨败被清廷贬戍台湾三年,返乡后受聘于韩山书院出任山长,掌教3年,主张西学,致力介绍传播近代科学文化。著有《使东述略》、《使日函续》、《管子析疑》、《袖海诗钞》等书。主讲丘逢甲,号仓海,蕉岭文福人。光绪十四年(1888)考取举人,次年春考取三甲进士,被钦点为工部虞衡司主事,抗日保台爱国志士、著名诗人。曾任广东省教育总会会长等职。于光绪廿三年(1897)任主讲。他以新思想及有用之学课士为宗旨,抨击科举,兼课科学,主讲维新之学,对传播民主爱国思想,培育时代新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彼时最有名的教育家。主讲詹学海,五华人。乾隆辛末科登进士,钦点刑部尚书,曾任山东司员外郎。于乾隆二十年(1755)任主讲。主讲郑家兰,字正初,号秋臬,丰顺公式隍人。于嘉庆年间到书院主讲。嘉庆十三年(1808)中进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福建邵武知县,政绩卓著,民声极高,曾任福建试考官。他归乡后,主讲韩山书院,岭东优秀之士多出其门下。著有《正初文集》4卷。主讲王利亨,字襟量,号竹航,梅县松源人。嘉庆六年(1801)辛酉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出任山西广灵知县、忻州知州。中年解归,于嘉庆年间到韩山书院主讲十余年。诗词、书画兼擅其长。其画作“龙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著有《琴籁阁诗钞》、《梅水诗传》等书。主讲李光彦,原名炽昌,字子迪,梅县人。道光九年(1829)任韩山书院主讲;道光廿一年(1841)登进士,授翰林院检讨。著有《易铜》、《职恩斋文集》等书。书院山长黄香铁,原名黄钊,蕉岭人。著名诗人、方志学家和教育家。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举人,官内阁书。道光十八年(1838)任书院山长。他才华横溢,在京师与番禺张维屏、香山黄香石、吴川林辛山、阳春谭敬昭、顺德吴秋航、黄小舟结为文字交,被誉为“广东七子”。著有《读白华草堂诗集》、《诗纫》、《赋钞》、《铁合随笔》等书。主讲黄仲容,梅县白渡象湖村人,道光癸未年(1823)进士,曾授职翰林编修,寻转御史,掌江西、广西道署理刑科。道光年间任韩山书院主讲。书院山长丘建猷,大埔青溪人。道光十五年(1835)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曾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充任国史馆总纂官,负责编纂《大清一统志》(清代官修的地理总志),共560卷,是我国历史地理重要参考书。后被朝廷擢升为文渊阁校理官,著有诗文集。咸丰四年(1854)起任书院山长。主讲李铿载,梅县人,咸丰元年辛亥恩科举人。性廉介,非其道不苟取于人,而体恤贫困唯恐不及。曾主讲培风、榕江、东山书院。著有《绿云山诗钞》、《缘云山词钞》、《梅水诗传》和《蕉鹿梦传奇》等书。咸丰年间曾主讲韩山书院。主讲何探源,大埔恭洲人。咸丰九年己未科登进士,授翰林庶吉士。同治元年(1862)始任书院主讲达六年之久。曾因襄办潮州防务有功而得朝廷赏花翎五品顶戴,后选补四川阆中县、开县知县,吏治政声卓著。著有《咏枚山馆诗集》、《扶像轩诗钞》、《前北游、续北游诗钞》及律赋试帖各二卷等书。由于韩山书院大量引进这些客籍文化名人执掌从教,从而吸引了梅、潮、惠等地的莘莘学子入选该院,这些学子也视在该院就读为荣耀。也正是由于这种踞于学术制高点造就的文化优势,从而在晚清涌现了一批志士名人,成为以后推动梅州客家文化以及潮、惠文化的主要力量。(作者:丘祥昌)□丘祥昌 [责任编辑:yfs001]来源:http://difang.gmw.cn/newspaper/2014-10/22/content_101583314.ht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