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爱堂”初建于乾隆五十年(1787年),当时购地和建祠共计用银2300两,2003年8月进行全面整修,在保持原有风貌的情况下迎接各地赖氏宗亲回来祭祖。
“致爱堂”为入闽始祖赖标宗祠,由于国道正好经过赖标墓,赖标墓不得已迁移,墓碑至今保存完好(存于“致爱堂”内),还待日后重新择日选址。
入杭始祖赖标,后裔花繁叶茂,据资料所载闽、粤、赣各省赖姓大都是出于赖标一脉的,如77世一郎与二郎迁往江西瑞金,三郎迁武平;79世七郎后裔祖华、法全迁广东梅县,八郎迁清流、明溪,后迁永定汤湖,十郎迁江西赣州、会昌,后裔又迁宁化、永定、广东大埔、梅州等地,十一郎后裔迁广东兴宁、南雄珠玑巷,十二郎后裔迁广东梅县,十三郎子孙迁广东兴宁、五华,十四郎子孙迁广昌和四川;80世虞观后裔迁长汀乃至浙江、江西,朝美后裔迁永定汤湖,朝英徙宁化石壁,后裔又迁平和、诏安和广东饶平、普宁、潮阳、惠来等地,朝奉迁莆田,派下分移广东潮州、澄海、潮安,百二郎子孙居梅县、蕉岭、平远、武平等地;81世明选后裔迁梅县雁洋,念四郎(承主之子)住武平米坑,念七郎(承主之子)迁武平长桥塘角峰背,念八郎(承主之子)迁韶关;82世显吉迁广东平远,派下居永定绿竹塘;83世千一郎初移广东大埔,后移松口等地,千二郎、千四郎、千十郎后裔分迁永定各地,美君迁梅县开基,千六郎派下居广东惠阳、番禹、梅县、大埔、五华等地,千七郎派下居梅县、饶平等地,千三郎共生十七子,其中万一郎与万四郎分别在上杭湖洋和六甲开基,万九郎、四三郎与安甫迁居武平高梧等地,念四郎迁武平水东隘,其余十一兄弟均南迁广东,即万二郎迁河源,万三郎迁蚁子坝,念一郎与念二郎迁平远,念三郎先迁平远,后迁梅县,念五郎、念六郎迁兴宁的罗桴磜黄村和黄陂沙埔尾,念七郎迁兴宁,后又迁武平,念八郎迁河源,念九郎迁平远,念十郎迁梅县;96世淑洪、淑开和97世元龙、元书迁浙江;101世定荣、定香迁居延平等等。
过几日我还将上传照片让大家共享,希望各地的赖姓宗亲到古田赖坊村看看就知道了。 我没有说是 最大的
我说是最早的
所谓的赖昌星,压根没这回事,也许是别人看到我们姓赖的出了一个“富翁”,又不愿意承认我们这里的宗祠是最早的,才故意说的吧,欢迎各位前来考证参观。。。
地址:福建漳州诏安霞葛田心
联系人:赖坤福
电话:13959609178 别太多的争执,我想你说的最早也好、最大也好,说实在的没有很多人去考证祠堂,而各地的祠堂建筑风格也不一样,所以我想在你那可能是最大或最早的祠堂,其实你只要将祠堂建筑时间或其基本结构告诉我,就要可能给你一点答复的。宗祠俗称「祖厝」,亦称「家庙」、「祠堂」,源自于商周封建宗法制度,是各姓氏奉祀其祖先神位的一种传统式建筑。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即祠堂)。于是,家族聚集议事、娱乐庆典就有了地方,在许多乡村中,最高大华丽的建筑就是祠堂。
古田赖氏“致爱堂”是比较早的,但其规模大小我说不清,因为我没到过更大的赖姓宗祠考察过,“致爱堂”也是经过多次重修的,如今保持的建筑应该是民国中期的建筑风格,但该宗祠恭奉赖标为始祖(入闽)是无疑的,说明该祠在客家地区算是非常早了。 我是客家赖姓,想认识的请留言 我是长汀涂坊的祖上也是从永定迁过来的 Posted by 同宗人 at 2004-6-10 00:40
我的主上(赖姓)据传也是从永定迁移到广东的,在大埔的西河镇和平乡,
我也是西河的,也姓赖..但不是和平,和平姓孙的多啊~! http://www.woduhom.com/lws1588/kjls.htm
赖氏大全
为布衣子孙虽簪缨不离本色 掌秘书门户有经籍乃见光华
赖氏以国为姓 望出颍川南康
松阳世德 颍水家声
好古家声远 秘书衍族长
宁都赖氏-------客家赖氏之源
赖氏世系从宁都“七宣”排起论辈更准确 偶是赣南寻乌的赖姓子弟
中国东南赖氏网站:http://www.selai.net/
中国东南赖氏网站:http://www.selai.net/地址:中国福建省闽西上杭古田赖坊村 E-mail:selai@selai.net
主办单位名称:福建东南赖氏闽ICP备05001921号
Copyright©中国东南赖氏版权所有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