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韦鸣恩勋爵说他是祖籍珠海的客家人
英韦鸣恩勋爵说他是祖籍珠海的客家人珠海也有客家人?
英韦鸣恩勋爵:三十四岁终身议员的奋斗之路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3-24/2928763.shtml
有视频 - 他用客家话讲客家谚语
20:35 min
There is a saying, and please forgive my poor pronunciation, in Hakka: ‘When everyone collects firewood, the flames rise high.’
http://www.neehao.co.uk/2012/01/lord-weis-speech-on-the-role-of-overseas-chinese-in-britain/ 本帖最后由 城客 于 2014-11-16 23:39 编辑
11月份伦敦政治经济教院《旅英海中华人的做用》曾秋坤勋爵纪念讲座1P(2012-06-14 16:14:19)转载▼标签: 杂谈
中悦网
曾秋坤勋爵纪念讲座
伦敦政经学院 LSE2011年11月23日 韦鸣恩勋爵讲述旅英海外华人的作用
欢迎大家参加曾秋坤勋爵纪念讲座开幕仪式。创立这个讲座基于三个原因:首先, 为纪念和缅怀曾秋坤勋爵的毕生事业和终生贡献。曾秋坤勋爵是个伟大的人,是中国人与英国人共同的朋友,也是作为“人民贵族”进身英国上议院的第一位华人;第二个原因,为使我们海外华人有机会在他乡英国畅谈我们族群的现状,评估我们在这里所取得的进步;第三个原因,请允许我个人,一个英籍华人,为建设英国华人的未来发展道 路而做点事情。
我们要感谢伦敦政经学院和伦敦商务孔子学院为我们提供这个平台和发布这场讲座。我们也要感谢曾秋坤勋爵的夫人和千金,她们今天惠临这里使我们倍感荣幸,曾秋坤勋爵的毕生工作是她们生活中珍藏的记忆,我们感谢她们允许我们一起纪念曾勋爵的一生。每个伟大的男人身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和一个伟大的家庭。我谨向曾夫人和小姐表达敬意,因为曾勋爵的贡献已惠及我们每一个人。感谢曾夫人和 LSE 伦敦商务孔子学院举办这个讲座。我期待将来我们能有更多这样的好机会共聚一堂。
曾秋坤勋爵是一个卓越的人,一位出色的大夫,他不知疲倦地工作,为了他的病人和医疗事业,也为了英国、旅英华人和其他海外华人。他生于新加坡,父亲是一位学校校长。他的毕生工作成果颇丰,曾在新加坡、伦敦大奥蒙德街(Great Ormond Street) 和利物浦热带医学院(the Liverpool School of Tropical Health)任儿科医师和医疗研究员,是国家医疗保健系统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少数族裔健康主管”,也担任利兹种族健康组总监以及两个医疗基金的会长。他关怀我们的族群,因此致力于改善族群关系, 他曾任内政部顾问、种族平等委员会专员、AFIYA 基金会的成员(今年四月 AFIYA 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奖项)、合作组建了在英华人论坛并担任主席,他因为坚持 不懈地支持慈善事业而荣获 MBE 勋衔,之后荣勋为贵族,成为第一位华人人民贵族(因为他的授勋是众望所归)。
曾勋爵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拥有着高尚正直的人品和深切的同情心, 他的人格比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加伟大。我的父亲比我更了解他,我常想,如果我的人生与曾勋爵能有更多的交集该有多好,这样他的智慧就可以给我更多的启迪。但我们都熟知的是,曾勋爵是一位极端勤奋的工作者,全身心投入了改善健康和发展的事业,特别是关怀着最易受伤害的儿童。他曾广泛游历第三世界国家,亲眼目睹了那里人民的悲惨状况, 这个经历激励他工作,因此在慈善事业和慈善活动中他支持和帮助很多少数族裔,不仅仅把他的爱心局限于华人。然而他从不固执己见,从未傲慢自大。他是个谦虚的人,从来都是默默地工作在幕后。他经过卓有成效的努力,为我们这些在英华人铺就了一条通 向强大话语权和存在感的道路。这里我要用粤语引述一段圣经金句,这句话有力地阐释了曾勋爵的道路: “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2
愈是在追名逐利的时代,扶危济困就愈显高尚,曾勋爵选择了与贫病者在一起:身体疾患的人、精神饥馁的人、需要慈善与救助的人。请让我们在曾勋爵的感召下,将他 的善行延续下去。
能主讲这个开幕讲座,我非常荣幸, 同时也感到诚惶诚恐。曾勋爵经年奉献,逾数十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与之相比,我不仅资历浅显,而且睿智不足,绠短汲深。以中国人的标准,我还很年轻,不仅因为我是最年轻的贵族,也由于在中国,凡五十岁以下者皆可称为年轻人。因此十六年后我才能倚老卖老。我的不足还在于我不太会说普通话, 但幸运的是我得到了孔子学院的帮助,正在学习中文。也因为我个人所掌握的资源有限 (很多上议员都是如此),我不能冒称自己是英国当地华人事务专家。
但我可以畅谈的,是一个梦想。是为中国梦。我曾在清华大学就这个梦想做过演说, 我的主要观点如下。
我认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在热切地期待着这个中国梦,它基于十九世纪的英国梦和主导二十世纪的美国梦。在中国崛起之时,中国梦应该关于“为善”:利用中国的财富为善,通过发展可持续商业、慈善业和社会企业来解决华人和其他人民未来几十年要面对的经济与社会问题。经过经年不断的努力,这个梦想可能帮助中国人通过和平的方式 赢得全球的信任和尊重。
我也曾说过,如果我们不定义这个梦想,就总会有人对中国梦妄加揣度,特别是在西方,这很可悲。的确,不加节制的物欲膨胀正在威胁传统家庭观念和公民社会价值, 人们对此愈加担心;西方和中国的人民在不断发问:当政者应怎样对待公民,怎样使他们参与决策,如何尊重多样化的意见,如何保持稳定;政府也在考虑应如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这个中国经济社会不断成熟的时代,全球华人应深刻地思考:我们应怎 样为善,怎样立身于世界。
所以我要说,现在所有华人都有机会共建一个正面的中国梦,不同于十八世纪以前那个关于中国的幻象-虽然中国的伟大历史和文明是我们用不能忘怀的-但我们更要以二十一世纪的语言诠释我们今日之价值:可持续发展、团结、尊重文化多元性。久而久之,代表中国梦的符号会在海内外闻名遐迩,如同白色尖桩篱笆和可口可乐代表了美国梦,皇室和红色邮筒象征了英国梦。也许中国梦的符号包括了既物美价廉又改善了资源利用方式的新技术?抑或是通过合作来赡养和支持老龄人口的新方法?可能是全球货币新标准,打破单一国家货币,基于所有国家,适应具体的市场和地区?
我相信,正如一百年前,海外华人曾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第二代和第三代华人以及亲历了海外中国史的人们正在帮助发展和传播这个崭新的中国梦,沟通东方和西方,以及最终推动我们族群和我们旅居的国家和平与繁荣。不可避免的,我们会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身在英国,该如何发展和传播中国梦,又该如何自我帮扶和帮助我们的英国邻人呢,特别是我们作为一个族群面临如今艰难世事的时候。华人族群在这里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我们的父辈在此安家,努力生活,已逾甲子;我们与我们的晚辈勤勉有加,成就斐然;华人是英国最遵纪守法的族群,华人年轻一代是与英国社会融合最好的群体。华人选民日渐增多,也有更多华人决定跻身政界。来英投资的中国企业数量也是前所未有的。而英国对中国与华人的兴趣也可能是三 百年来最强烈的。然而,纵使我们顽强若此,作为族群,我们仍是支离破碎的,如孙中山先生所说, 我们就像“一盘散沙”,文化上如此,民族上如此,分布上亦如此:我们散居于英国各地。我们是“透明的”:因为我们不干预周围的事物,不“大惊小怪”;我们是“无声的”,当我们需要发声时,我们的声音却听不到。虽然来自祖国大陆的新生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这里,作为华人族群我们却感到资源有限,同我们的姐妹族群美籍华人所掌握的资源相比,同我们应对挑战所需的资源相比,我们更显得捉襟见肘。我之后会详述这 些挑战。
可能有的朋友会争论说:美国华人族群历史更长,有更多时间可以相互走近,团结起来,获得影响力和名望。我观察发现,第一代移民往往专注于生计,第二代人专注于教育。通常必须到了第三代人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在这个旅居的国家展翅翱翔,独辟蹊径, 在外交、政治、艺术、媒体或其他领域角逐社会领导力。
我的父母都是职业人士-他们得到了师范教育-可能因此我的人生道路更像第三代移民,我预见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们和年轻一代会另辟蹊径以立身于我们旅居的国家, 而他们的此番努力会最终惠及我们整个族群,为我们带来新的资源、联系、影响力。
但是,即使我们中国人不得不独善其身,不得不专注于生计和职业发展;即使我们华人不得不顾及现实,没时间梦想;即使我们身处近七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 中国肯定也受到影响: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成为中国梦的播种者,带来希望,帮助自己, 也帮助英国。
中国有句古话,我要用客家话讲,请原谅我发音不标准: “众人拾柴火焰高”
有很多比我睿智的有识之士曾努力团结海外华人以改善我们整个族群,他们中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尚未完成。此时此刻此地我并不急于做这件事。然而今天在座的每一位肯定都带来了一些“柴”,只要我们把“柴”都放在一起,虽然资源有限,我相信我们还是能够解决我们的一些困难,并惠及每一个生活在英国的人。
我们这代华人,在英国出生长大,即使没有足够的本土知识和资源,也拥有职业技能和精力。众多中国大陆企业带来了资源,但缺乏英国本地知识和技能。第一代华人和他们的华人企业有本地知识,但更丰富的资源和职业知识会使他们受益更多。如果我们把这些愿景结合在一起,使各方人力得以百川归海,更要接纳其他英国人和少数族群, 我相信假以时日,这股力量必可以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这些问题又是什么呢?
在座的大多数可能都熟知我们作为族群所面临的问题。仅六个月以来,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倾听和调研我们族群的需求,我们的调研远未结束。欢迎大家提供一切意见。
我们发现,虽然在英华人以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这里仍有一些根深蒂固的需求:
福利方面:比如照顾我们的老人、小孩和需要帮助的人,包括对他们的直接帮扶和协助 他们得到公共服务和其他服务。
就业方面:经济衰退进一步恶化,已经影响到我们社团的传统行业,比如餐饮。
在领导力方面: 华人在公众生活中确立领导地位始终是一个挑战,不仅在政治领域,也 在商业领域,比如在富时 100 的上市公司中,没有一个 CEO 是华人,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只有在学术界和一些专业领域有华人表现出杰出的领导力。
改善英国媒体与大众对中国人的印象,不仅包括身在中国的中国人,还有在英国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华人。
弥补英国大众和舆论制造者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认识不足,每年有一万两千中国学生来英国念书,但只有四千英国人赴中国学习。
以上五个需求是相互联系的,也是我认为最迫切要求解决的,因为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华人族群,也会广泛地惠及英国社会,比如,这不仅会为我们族群创造可持续的就业机会,也会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紧张;具有领导力的英国华人会成为沟通东方与西方的桥梁;福利的改善不仅利于我们的老人、儿童和需要帮助者,也会利于英国社会的其他群体:如《礼记》云,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
领导力无疑是解决上述其他问题的重要起点,因为它可以为解决其他问题提供推动力和洞察力。合格的领袖会加速年轻一代加入社会,因为他们有能力构造资源丰富的人脉网络,这种情况在其他族群和美国华人族群中是很常见的。
我们需要年轻的领袖,无论他们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和毕业生,还是英国出生的华人,抑或是其他在这里生活工作且希望为我们族群和这个国家做些事情的人;那些真正了解英国社会中华人生活与我们的挑战,而且有潜力解决这些问题的人。我们需要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从政治到媒体、体育、音乐、商业、艺术,我们需要他们开始重视我们的困难和挑战,进而为我们整个族群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因此,我和我的团队要告诉大家:我想建立一项领袖计划,来吸引我们最优秀、最睿智的年轻华人以及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们成为明天的领袖,通过服务我们的族群, 通过研究和制定由在英华人领导的、惠及英国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来确立领导力。
潜在的年轻领袖将能够驾驭资源、技能和知识,这些资源不仅来自中国大陆,还来自在英华人、第一代华人移民和其他族群,他们还会接触到英国社会的领袖,由他们引导进入上层。通过与有影响力的华人机构和英国主流机构合作,我们将聚焦公众关心的问题,鼓励通过政策、社会投资和宣传活动等方式改善这些问题。我们的目标不在于建立一个新的华人代表组织,而在于协调现有的力量和行动进行合作,解决问题,一些可敬的英国当地华人事业给予我们资源与支持,我们要尽早实现自给自足,不再占用这些华人事业的资源,而是要引来资源、资金、技能和人脉。这样,我们就能创造就业机会, 引来%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584d96401010kp0.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