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生态底线 河源探索山区发展新模式(组图)
河源主要的差距在工业,发展的出路也在工业。河源现在的工业园区布局是“非常6+1”,即“一区六园”(市高新区和6个县区工业园),其中6个是省级产业园,为全省最多。
河源拥有6个省级产业园,为全省省级产业园数量最多的地级市。在粤东西北地区新一轮园区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下,河源把“一区六园”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加快了园区扩能增效的步伐,加大园区投入,强化项目引进,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一区六园”正成为河源转型升级、振兴跨越的主阵地、主战场。
在2013年度全省考核中,深圳(河源)产业园获评示范园优秀等次;龙川产业园排一般园第1名、源城产业园排第3名、东源产业园排第4名,均为优秀等次,占全省6个优秀一般园的二分之一。这些利好消息,成为河源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近期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精神,加快推进河源市绿色跨越发展的重大战果之一。
“非常6+1”:提振新型工业化 支撑产业新格局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参加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河源组讨论时,寄语河源一定要实现发展和生态的共赢,做到既把经济发展好,又把生态保护好,为河源加快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河源是后发地区,又是生态保护区,身兼保护与发展双重责任,注定不能走一些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在工业发展上,河源一直坚持“企业入园集聚发展”的原则,努力探索“点上发展、面上保护”的园区发展模式。一方面,工业基本集中在园区,按照产业导向、区域特色和地缘交通的条件,实行项目入园区的集约集聚发展;另一方面,园区以外的,严格实施生态保护。
河源现在的工业园区布局是“非常6+1”,即“一区六园”(市高新区和6个县区工业园),其中6个是省级产业园,为全省最多。
“河源主要的差距在工业,发展的出路也在工业。”河源市委书记何忠友指出,“必须坚持推进工业化,狠抓实业兴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点上发展、面上保护”的园区发展模式契合河源作为广东生态保护区的实际,也让项目集聚发展,产业链条拉长,并在“一区六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呈现出电子信息、机械模具、太阳能光伏、电子电器、新型材料、钟表制造、电子科技、光学眼镜、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格局。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B/B9/B916DC09D84765AA7D6E1AAA61E67FAB.jpg
“绿色门槛”造就了园区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等无烟产业的集聚。图为红棉吉他负责人向报道组介绍生产情况。杨杰利 摄
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提升,带来了园区工业效益的大幅提高。仅在去年,河源工业园区投资强度、税收强度,就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17.5%、13.6%。园区工业总产值已占河源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1%,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4%,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上半年扩园2.5平方公里 打造产城互动的产业新区
数据显示,今年1月—6月,河源全市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自建部分投入9.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4%;扩园2.5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增加1.76平方公里,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4%。目前,“一区六园”已开发56平方公里,其中去年以来新增6平方公里,使园区空间进一步拓展。
根据广东省《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部署要求,河源提出了今后5年全市主要工业指标增速目标,即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年均增速均达20%以上。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单靠现有园区的规模远远不够。市委书记何忠友、市长彭建文均多次表示,河源必须有长远眼光,牢牢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扩园工程,增强园区承载能力。
根据规划,今后7年,河源要新开发园区约50平方公里,新增工业产值3500亿元;到2018年,河源产业园区开发规模将达100平方公里。按照既定目标以及园区承载规模,到2020年,河源产业园区工业产值将达4000亿元,实现7年翻两番,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
园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以河源市高新区为例,从2003年创建以来,在不到11年的时间里,从一片黄土地,发展成为东江边上的一座聚集了7万人口的“工业新城”。如何克服产业园区建设中城市化功能缺失的这一弊病?河源给出了答案:做好产城互动,让工业与宜居生活相互协调发展。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2/2F/2FAD098BAEA09B6B206A47988D014A18.jpg
河源市高新区内,手机加工产业基地等基地、项目的落户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人口的增加也给园区的配套带来挑战。杨杰利 摄
为了真正地让园区成为宜居之城,河源正着力解决城区与园区“两张皮”问题。比如,正在建设的市区跨东江迎客大桥,建成后车程距紫金县临江工业园仅需10分钟,而且该园区位于正加快推进的江东新区核心区内,“城在园里、园在城中”的格局指日可待。东源县城连接东源县蝴蝶岭工业园的沿江道路,建成后车程也在15分钟以内。深圳宝安(龙川)转移工业园虽距离县城较远,但连接两地的一条市政道路即将启动建设。而深圳福田(和平)转移工业园当初就是按照“产城互动”模式布局,紧邻和平县城,工人们可以步行上下班。
在产城一体化的战略指导下,河源“一区六园”主动设置招商引资“绿色门槛”,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把目光瞄准了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等无烟产业。
产业创造供给,城镇创造需求。在产城互动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河源“一区六园”不仅成为河源工业经济的主战场,而且日益发展为产业、人才、商业等要素集聚地。
园区增效:落户项目近900个
8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河源市深入考察调研时指出,园区发展最重要的是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
要实现振兴发展,离不开项目的坚实支撑。近两年,河源提出了“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口号,并实施了“四个一批”、“三个50”、“三个100”三大工程,推动项目在“一区六园” 不断扎根。
实施“四个一批”项目,其关键是提高项目的转化率,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性。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列入“四个一批”的在谈、签约、新开工、投产项目分别达到了181个、92个、87个、40个。“三个50”工程正成为河源加快项目建设的有力抓手。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倍,其中,80%来源于“三个50”新开工、新投产项目。
为推进三大工程有效落实,河源市一方面出台了建市以来“含金量”最高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开展“三赛”(赛科学发展、赛项目水平、赛责任落实)考核,强力督办项目进度,以改变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雷声大雨点小”弊端。
充足的发展空间、完善的配套设施、优惠的政策,使河源“一区六园”成为全省产业转移大潮中的“香饽饽”。截至目前,落户园区的项目已有近900个,建成投产600多个。
发展平台的夯实扩大,项目的不断落户,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
河源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河源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7.51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居全省各地级以上市第三位。其中,“一区六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5.66亿元,同比增长22.0%,增速比全市规上工业高出4.4个百分点,6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共实现工业增加值68.15亿元、同比增长28.9%。“一区六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占比68.69%,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主力军
来源:http://news.163.com/14/0926/20/A73JRLGF000146BE.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