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发:《贺州交通枢纽上的新星》序
2005年仲夏时节,我平生第一次走进贺州。秀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民居,沉寂的古道,幽深的古城,所有这些未经修饰和雕刻的自然美印入眼帘,令我欣慰、惊讶、陶醉、赞叹不已,使我这个历来惜时如金的儒夫子陡生不知从哪儿来的情趣,甘愿在这里驻足徘徊而乐不思蜀。漫步于潇贺古道,徜徉在梦境家园(指黄姚古镇),我踏歌而行,用心地寻拾着贺州历史发展的碎片,尽情地感受着昔日贺州的树影婆娑和今日贺州的盎然生机。贺州得天独厚,贺州环境优美;贺州物产富饶,贺州民风淳朴;贺州英才辈出,贺州人杰地灵;贺州生机勃勃,贺州明天会更好。贺州古称“临贺”。据史料记载,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废秦置三郡,在贺江一带设置冯乘、富川、封阳、临贺四县,昔时的县治均在今天的贺州市内。贺州建城的悠久历史长达2100多年,“贺州千年古城”确实名不虚传。自秦代开通湖南潇江连接广西贺江的“潇贺古道”以来,它就成了三省边城的经济文化枢纽,也是自西汉以来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中枢城廊。饱经沧桑的临贺古城、典雅秀丽的黄姚古镇、神秘精巧的龙井古寨等一大批古城古寨、古道古井、古民居古建筑,总之浓郁的古色古香,构成了潇贺古道一道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线。大量的中原移民部落与瑶、苗、壮和汉族客家人等多种民族的融合,使湘楚文化、百越文化和岭南文化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古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正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古城贺州是古代连接岭南、岭北的交通枢纽,中原与岭南经济往来的商业重镇,岭南经济与人文的发祥地之一。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的洗礼,今天的新贺州又奇迹般地矗立在桂粤湘交界的绿色文明走廊。1997年2月国务院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地区、梧州市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梧州地区更名为贺州地区;2002年6月国务院撤消贺州地区,设立现在的地级市——贺州市。年轻而又古老的贺州市百业待兴。根据我本人的实地考察和耳闻目睹,贺州建市近5年来,勤劳、勇敢而又善良的贺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在贺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挥毫泼墨、描绘蓝图,创造奇迹、建功立业。据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比建市前的2002年增长了几倍甚至十几倍,城镇化率也由2002年的23%上升到2006年的30%。然而由于地处偏僻“藏在深闺人未识”,到“十五”期末贺州还是广西为数不多的不通铁路、没有高速公路的地级市,滞后的交通状况已严重地阻碍和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2004年12月17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根据该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将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构成 (简称为“7918网”),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辐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历史的机遇再一次把贺州推上了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地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启动,泛珠三角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区等经济组织的创建,贺州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因此,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应对东部产业转移、促进贺州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重任,毅然地摆上了市委、市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从2004年开始,贺州市拉开了为期6年、总投资达300亿元的交通建设大会战的序幕,全力推进区域内铁路和出省、出海、出边高速公路主通道建设。随着桂(林)梧(州)高速公路贺州段、洛(阳)湛(江)铁路贺州段、永(州)贺(州)高速公路、广(州)贺(州)高速公路、贵(阳)广(州)快速铁路贺州段的相继建成,以及323国道贺州段改造,贺江恢复通航,一个“东靠西连、南北贯通”的交通大格局正在贺州逐步形成。贺州成为广西和西南、中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已是指日可待。理想是世界的主宰,“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贺州市委、市政府再一次重新审视贺州城市的功能定位,提出要把贺州建设成珠三角的“后花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桂粤湘三省区交汇的交通枢纽和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态型工贸旅游区域中心城市。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这本著作就是这些雄心勃勃的领导者、谋事者们的心路凝结。本书基于全国、广西及贺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立足贺州城市功能重新定位,充分研究了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经济区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对广西特别是对贺州市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历史、现实、未来时空交迭的视角论证把贺州建设成为交通枢纽城市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同时,还围绕构建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这一主线,对贺州市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发展,以及对农业、经贸、旅游、物流业、文化产业参与上述区域合作等重大问题展开前瞻性的探讨,对这些领域发展的方向和路线选择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为制定和修编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中长期专项规划提供战略性咨询意见,因而这是一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本贺州市立体发展的权威处方,也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指导性、操作性的地方文献。参与该课题研究的不仅有广西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而且还有贺州市党政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市长陈利丹博士作为课题负责人执笔其中。他在处理繁重的行政事务之余,仍然以谋求贺州市的整体发展为己任,真可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古“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作为陈利丹博士昔日的导师,我为他这种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讨的优良品格,善于把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指导贺州经济建设、造福于贺州人民的实践之中的实际能力,以及不负人民重托的敬业精神而倍感欣慰和自豪,这也正是我历来对学业有成的莘莘学子们的期盼所在。诚因如此,2005年当我不得不离开贺州这块陈利丹倾注满腔热血、悉心经营的城市的时候,似乎有一种依依不舍的眷恋和终究无法忘怀的惆怅。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但愿来年春暖花开日故地重游时,贺州市经济社会已经腾飞。来源:http://www.chinavalue.net/Biz/Blog/2014-8-22/1077678.aspx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