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kanews 发表于 2014-8-1 14:37:02

客家尚文传统的体现(图)

    四堡书坊从清初邹葆初创办起,历300余年,成为清至民国时期民间书籍的一个主要生产地和集散地,表现出生产规模化、技术专业化、产品大众化、销售市场化的鲜明特点。其兴盛则有赖于旺盛的科举教育需求、重学尊教的人文环境陶育、邹马两大家族族商的积极推动以及四堡天然的资源供给充足等优越条件,郑振铎先生认为四堡是与北京、武汉、浒湾并列的“清代四大刻书中心”之一。    四堡书坊所刻图书包括经典史籍类、诗文书画类、通俗文学类、蒙学科举类、居家日用类,其中蒙学科举类、居家日用类是其大宗,这是四堡书坊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社会现实需要而作的自然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四堡图书没有保存价值、没有文献版本价值或文化品位不高,而是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民俗性和珍稀性。    四堡书坊地处客家腹地,彰显了客家人尊崇文化的传统,耕读传家是中国传统的社会演进途径。部分学童以科举功名为指针,开蒙读物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而更多学童则以充满乡土气息的杂字为识字教材。武平人林宝树《一年使用杂字》(七言)、连城人邹圣脉《人家日用》(四言)、无名氏《初开天地》(四言),均收集1500至3000个常用字,可以寓教化于识字之中,倡导为善勤奋、节俭尚雅、积德远赌等风尚。于识字中习得四季礼仪习俗、天地万物、契约诉讼、技艺百班、药物药性、行政区划等方面的知识。阅读了这类杂字书,在当地就不会是一个文盲,日常的生产应用文书基本便能应付。在此基础上,可以于闲暇之时购买大量印制的通俗文学书籍像《东周列国志》、《水浒》、《三国》、《西厢记》、《镜花缘》等,还有为当地人所喜爱的长篇弹词《安邦志》、《车公子传》之类。读书已经融入世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耕读是客家人世代坚守的文化传统,一定意义上说,四堡刻书业植根于已经充分发展的科举制度时代,当地文人的科举导读类书籍以及自我进行学术研究的著作也借助发达的出版技术得以大量流传,譬如邹圣脉的《寄傲山房诗集》、蓝鼎元的《鹿洲全集》、李世熊的《寒支集》等。    深厚的文化积淀为知识的系统化编纂、类书的刊行创造了条件,像酬世类、工具书类、医术类、术数类著作成为出版的大宗。举凡《尺牍新裁》、《家礼大全》、《对联全新》、《致富全书》、《保赤指南车》、《医宗金鉴》、《协纪辨方书》、《催福通书》《子平四言集腋》等,还有大量的印制精美的书画类图书均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深受读者喜爱。    有了广泛的市场需求,势必促使编纂者更加精细地著书、编书,势必促进雕版、印刷各个环节的精致化,四堡刻书兴盛的300年正是中国市场经济孕育发展的300年,可谓应时而生、应运而盛。    作者谢江飞身为客家人,集15年之功,于近期出版了这部50万字的《四堡遗珍》。该书不仅结构完整,而且图文并茂,清晰描摹四堡书坊源流,各种版本内容及特征、文献价值,辨别刻书人物及贡献,在诸多地方表达了独到观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来源:http://www.taiwan.cn/ty/list/201408/t20140801_6804550.ht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家尚文传统的体现(图)